第37章 朱辰的激动
为何朱辰提到倭寇,反应会如此之大?
伟大的华夏民族,从来不肆意屠杀他人,这座经历了五千年的大国,一直都是站在世界之巅,从未欺负过他人。
秦朝时,始皇帝将匈奴驱逐河套地区,却未赶尽杀绝。
汉朝时,也没有凭着自身的强大而欺压西域各国的商贸。
唐朝时,万邦来朝,展现出了华夏人愿万世友好的一面。
永乐年间,朱棣更是包容一切西洋各国,哪怕苏门答腊拥有着大量的黄金,有许多海盗想要抢夺,但大明却不争不抢,反而庇护苏门答腊。
这是大国才有的胸怀。
华夏民族不靠偷不靠抢,都是普通百姓辛勤劳作而来,可倭寇自成为邻居以来,便从未停止过侵略。
他们冲进华夏这片美丽的大地,肆意屠杀,奸淫掳掠,搞各种大屠杀,朱辰无法原谅他们的罪行,至少他不能替那些死去的人原谅!
这些倭寇想女人了,便把华夏的女子当做慰安妇,最后再残忍杀害,哪怕是两岁孩子也不放过……
恨!
朱辰恨透了这个没有任何创造精神,只会偷盗抢劫的民族!
以至于朱辰抓着酒杯的手,都有些攥紧了。
朱棣并未发现朱辰的异样,他继续道:“折子已经递上去了,皇帝有所安排。”
朱辰颔首,压下心中一切的情绪,关心道:“北至山东,南抵福建,这么长的海域都有倭寇?”
朱棣点头:“不错,倭寇泛滥,侵犯我大明的百姓村镇,这消息压了两三年,下面的人办事不力,剿了两三年的倭寇,都没把自家海域的倭寇弄干净,实在没办法,才报到中枢来。”
百姓遭到倭寇的侵犯,当地官员为了政绩不敢上报,便自己解决,可两三年下来,这倭寇是越剿越多了,已经蔓延到了山东一带的海口。
百姓死得越来越多,这事儿终于压不住,被锦衣卫发现举报到中枢来了。
此话一出,朱辰咬牙道:“当地官员隐瞒不报,导致更多的百姓惨死,该杀!”
隐瞒了两三年啊。
在这两三年的时间内,又让倭寇有多猖獗?又白白死了多少百姓呢?
这些官员,难道不该杀吗?
朱棣眼神一亮,见朱辰这般决绝,倒也露出笑容:“你也认为该杀?”
“杀,这种人留着无用,不能为百姓谋福祉的官员,还当什么官?”朱辰咬牙切齿。
这脾气,对味!
就冲这句话,朱棣就极其欣赏朱辰。
这话说得不错,不能为百姓谋福祉,百姓凭什么跪你?既然坐在这个位置上,那就要负责,没能力就滚下台去。
“我也是这么说,这些官员隐瞒不报,导致百姓受了损失,朝廷白养他们了,可皇帝会杀他们吗?”朱棣在淳淳诱导朱辰。
朱辰微微一愣:“为何不能杀?”
朱棣一笑,喝了一口酒:“想,给我好好想想,为什么不能杀。”
朱辰此时大约是情绪激动,所以愣是想了一会,也没想出来。
朱棣悠悠开口道:“臭小子,你给我听好了,朝廷培养人才不容易,培养出好官员更不容易。”
“而且他们在自己的位置上待了多年,早已经对当地了如指掌,此时就算派一个清官过去,也不一定能有他们掌控得那么好,甚至还有可能让局面更糟,明白吗?”
平日里,朱棣是不屑于说这些的。
即便是太子爷,朱棣也没有教过这些,太子爷都是看儒学典籍的。
可现在,朱棣却在亲自教导自己的孙子,这代表了什么,早已经不言而喻了。
朱辰也听得认真,朱棣说完后,他便认真开始思考了起来。
“老爷子,你说得也没错,十官九贪,那就不杀,但也要好好敲打他们一番,让他们胆战心惊,用命去赎罪。”朱辰道。
朱棣笑了起来:“孺子可教,杀他们没好处,但吓他们,他们一定会将功折罪。”
顿了顿,朱棣沉声道:“但此事对大明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影响。”
“我大明海口附近的村镇百姓,都靠扑鱼打猎为生,这些倭寇在,他们非但无法扑鱼,还要遭到倭寇的威胁。”
今早,锦衣卫把消息递上来的时候,永乐大帝气炸了。
撮尔小国,竟敢侵犯我大明百姓两三年之久?
这撮尔小国还真是长胆子,长本事了啊。
盛怒之下,朱棣直接吩咐锦衣卫去把倭寇使臣给押来了,现在倭寇使臣应该已经跪在皇宫大殿内,瑟瑟发抖,等着朱棣的决策呢。
永乐年间,乃是大明最强盛的时期,比之汉唐盛世都不为过,此时的大明经过朱元璋,朱棣两父子发展后,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没有之一!
区区一个倭寇,竟敢侵犯大明,永乐又怎能不怒?
“是啊,我们大明百姓淳朴好善,用自己的双手去勤劳创造,从没有想过侵犯别人,可现在,属于他们的东西,都要被倭寇抢走了!”
“百姓们,甚至连命都被他们夺走了!”
朱辰眼神中迸出愤怒:“是他们破坏了大明百姓的家,害得他们家破人亡。”
见朱辰义愤填膺,朱棣心中顿时又感慨万千。
这个孙子,真是像极了他自己,无论是脾气还是秉性,以及办事风格,都是与他最接近的人。
哪怕是老大老二,也有不知心的时候。
越是这么想,朱棣便越是觉得朱辰才是皇位的不二人选。
“呵呵,臭小子,那你认为发生这种事,应该怎么解决?”朱棣问道。
朱辰稍微想了下,便立刻道:“杀!杀他个干干净净,我大明朝虽然政治开明,胸怀天下,不欺弱小,可倭寇是狼,给了他好处,还要偷袭我们,那就该清理了。”
是啊。
几百年来,倭寇是养不熟的狼,撕毁条约,说话不算,抢别人的东西,这早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民族习惯。
可他们的习惯,不能延伸到大明来。
若是延伸过来,那大明就得动手替它斩了!
永乐年间,大明最强,又岂会怕区区倭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