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如刀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没想到在京城的书肆忽然多出一本十分火爆传记。
这本传记,也并非多么新奇,甚至有些俗套。记载的是一位英雄了得的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他年少成名,凭着高超的武艺和出众的才智,年少便位居高位;他久经沙场,一生经历大大小小上百次战争,无数次死里逃生,满身的伤痕是他的勋章;他肆意张扬,直爽嚣张的个性让他暗中得罪了不少小人,却也吸引了更多坦荡之士的认可……
可这样一位英雄,没有死于战场,没有死于敌人的刀下,却因为奸臣的构害,被满门抄斩。赴死的途中,有人劝将军逃跑,可将军宁愿死,也不愿背负违逆圣上的名声,最终血洒满地,就此消陨。
原本是一本普通的传记,但因为作者是国子监司业许琅而变得格外引人瞩目。许琅作为大晋文坛冉冉上升的一颗新星,诗词传唱极广,几乎有唱词的地方,就能听见人们唱许琅的诗词。不仅如此,许琅的书画也是一绝,大气磅礴,肆意潇洒,别具一格,引得人们竞相购买收藏。
就这样一位大名鼎鼎的文士,国子监司业,为这样一位不知名的将军写了传记,自然引得文坛之人趋之若鹜,争相购买,成了一种风尚。
更何况就连翰林院掌院学士傅大人,也亲自为传记写序。还为这无名将军,画了一幅苍茫云海间的自画像。
甚至有好事者,把将军的故事编成说书话本,在茶楼将给那些悠闲的茶客;还有梨园弟子,深感将军的为人,把将军的故事改编成戏剧,搬上了舞台。
听书的人多了,看戏的人多了,这将军的故事便流传的越来越广,越来越多。
等到朝臣们把目光放在这无名将军上时,一拍脑袋,哎,这不就是朝廷里头最近热议最多的顾北怀顾将军吗?
因此一传十,十传百,这顾北怀的名字又传开了,就连翻案一事,也在民间议论纷纷。
雅间的茶几上,泡着一壶谷雨后新炒的龙井,许琅端坐一旁,轻嗅着茶香,耳朵里听着楼下说书人慷慨激昂的讲着将军的故事。
许琅倒了一杯茶,双手递给了对面的顾敏。
“所以,你一早就知道顾家的事情,并不是后来才知道的?”顾敏接过茶,却顾不上喝进嘴里。
许琅浅笑着看着顾敏,“这是今年的新茶,你先尝尝味道如何?”
顾敏这才低头,两口喝完,“香如兰桂,味如甘霖。”
许琅这才笑了笑,道,“我游历真定之时,遇见了一个人,他告诉了我关于顾家,关于云家很多的事情,我才隐隐的猜测到你的身份。毕竟娘对你的态度,十分容易理解。”
“这些年你在外游历,也是在查当年之事?”顾敏问道。
许琅摇摇头,自嘲的笑了笑,“我没有你这般的厉害,能够一步步的为顾家报仇,我只是走过很多地方,听过很多故事,从很多人嘴里听到只言片语,关于顾家,云家。不过,这也足够多了,所以才有了这一篇传记。”
“怪不得,我读你写的传记,情真意切,十分真实动人,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没想到都是你这些年游历听说的。”顾敏好奇的问道。“那告诉你顾家和云家事的人是谁?”
许琅皱了皱眉头,思索道,“那人比我们大个十岁左右,十三年前,我们在真定见过一次,从此之后再也没有见过他。不过我猜,他应该就是顾辰。”
“大哥?”顾敏苦笑道,“白三爷,云表哥都不知道大哥的去处,没想到他专程去了趟真定见你。”
许琅目光望着窗外,看着楼下的人们痴迷的听着说书人的故事,忍不住感慨道,“顾家云家几百条人命,最终只剩下这个故事让人们感慨唏嘘。”
“阿琅,逝去的人黄土一捧,可活着的人要坚强的活下去。我想娘一直瞒着你,也是希望你能够不带着任何怨恨,平静幸福的过完一生。”
许琅笑着道,“我即便知道了,难道就不能平静幸福的过完一生吗?你和云大人,白三爷,还有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哥,已经替我承担了那么多,若我还自怨自艾,沉溺过往,岂非辜负你们。”
他笑得豁达生动,而又潸然动情。许琅有一种魔力,仿佛世间的热闹喧嚣都不属于他,只要把目光放在他的身上,心和情感,都能变得格外宁静悠长。
“你明白就好。”顾敏感慨,“这次多亏你,你这本传记写的恰逢其时,君有一笔,如有千军。”
“这些东西在我心里,已经很久很久了,我做不了其他的事情,这算是我为顾家云家尽的一点力吧。”许琅叹道。
他曾去过西安和兰州,去过顾家和云家的旧址,探望过那些曾经知道顾云两家的旧人,那样朴实又有力的土地上,听着他们质朴琐碎的言语,一点一滴,仿佛带着他爬过时光间隙,看见那些曾经的喧嚣,热闹和悲凉。
因为许琅闹出的这一出,引出的动静太大,朝廷上的人开始产生分歧,那部分原本就支持翻案的人,渐渐的活跃了起来。
其中,以御史大夫许大人最为积极。
原本御史的本职,就是直言不讳,许大人更是不遗余力的劝小皇帝重审此案。
“陛下!此案已经民议沸沸,还望陛下早做决断。”许大人该说的话已经说尽,此时也显得有些无奈,“这一月之间,西宁林将军,兰州蒙将军,胜州周将军,夏州岳将军,甚至扬州萧将军,可都上折询问此事了啊,陛下,万不可再拖,恐失人心。”
小皇帝其实早就在挣扎了,那本传记他也看过,不得不承认里面的故事很打动人,有些篇目甚至引得他感同身受般,一方面许大人及诸位臣工文辞恳切,就差以死相谏了,另一方面顾家却是为晋国立下汗马功劳,真实不虚。小皇帝却也知道不能再拖,必须得有个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