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花巨资安装了电话
夏小美是真的揣着好多事儿,需要她提前去北京安排。
比如说,得先去找一间离学校近的房子,让自己和孩子们有个家。
再比如说,她想要弄一个服装品牌,就得提前联系到服装厂家。
再比如,之前打算的开一家饭店,她需要考察一下再做决定。
再比如,她空间里还有十几箱沿海进的货呢,得想办法尽快出手。
再比如……总之就是一句话,不得不提前出发。
“我们要是知道你这么早就离开汊河县,就跟你提前约时间了。”
白主任和钱校长都有些沮丧,这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情况。
不过这事儿也确实怪不着夏小美,之前没有提起,是他们的疏忽。
而夏小美眼下能做的,也就是跟他们说声抱歉了。
马上就要登上远行的列车了,她不可能再为此改变行程。
不过夏小美承诺,如果假期能回来的话,可以跟他们另约时间。
她其实可以不表态的,毕竟提前离开也不是她的错。
但这是她的一份心意,想要报答两位领导昔日对自己的帮助。
两位领导当然也领她的这份情,虽然有遗憾,却也关心的叮嘱她一路顺风。
白主任和钱校长突然上门,闹出来这么一个大乌龙。
倒是驱散了蒙罩在一家人身上的离别愁绪。
没有哭唧唧的抱成一团,夏小美还是很庆幸的。
李志勇拿上大包小包,推着自行车,把夏小美娘仨送上了火车。
夏小美平日里甚少给自己添置东西,就是想着离开时能轻轻松松的。
结果她和小包子们的行李是不多,也就塞满了一个大行李袋。
奈何干妈使劲儿给他们带吃的啊,光吃食就另外装了两大包。
再加上一些紧要的小物件,像是钱啊、票啊、证件啊、证明啊一类的。
所以,一个贴身的挎包也是必须少不了的。
当然,夏小美的挎包只是摆设,是摆给别人看的。
这些重要的东西,她自然要放在空间里。
毕竟带着俩不知事的孩子呢,总有疏忽的时候。
万一这些证件、钱票被人偷了,那可就是个大麻烦了。
夏小美可不想给自己制造麻烦,所以还是万事小心的好。
好在托人买到了一张卧铺票,还是下铺,不然这娘三个真是没法弄呢。
李志勇帮着把三个大行李包安置好,已经是折腾出了满身的汗。
两个行李包被送到了货架上,这是不常用的。
一包吃食被塞进了卧铺底下,是给夏小美带着路上吃的东西。
里面装的都是些包子、烙饼、酱肉、酥肉……拿取方便。
对了,还有吴婶子家特意给送来的香肠和叉烧肉。
他家生意也算是做得不错了,已经在周边渐渐的打开了销路。
刚开始肯定是有点儿艰难的,不过吴家兄弟两个都能吃苦。
每天背着东西四处推销,镇上、县上、市里都跑遍了。
按照夏小美帮他们出的主意,先是送给一些摊主试吃。
试吃过的摊主如果觉得好,就求着留货在人家摊位上寄卖。
还别说,虽然价钱贵些,但是架不住东西好吃啊。
到底是全肉的食材,就算是贵些,大家也还是觉得价格合理。
而且只要是吃过的人,就会念念不忘叉烧肉的特殊味道。
还有吴家的香肠,不止肉质好,各种调料用的也足。
所以还是有人舍得下这份钱的,给家里偶尔改善一下伙食。
就这样一传俩,俩传仨,特别是男人喝酒,最好的下酒菜。
吴家叉烧肉和香肠的口碑,也就这样逐渐地传开了。
之前听说夏小美拿到了京大的通知书,吴家就已经过来庆贺了一回。
这次知道夏小美就要离开县城去北京了,自然就更不可能手软。
郑红娟特意把香肠和叉烧肉各做了十斤,给她送了过来。
还怕她不肯全部带上,势必要给家里留下一些。
就额外又多做了五斤,是特意送给李家的。
这就让夏小美找不到借口了,只能把吴家的这份心意全部带上。
“志勇哥,你赶紧下车吧,别一会儿车开了,下不去了可就糟糕了。”
这时候送站的人,都是允许送人上车的。
可也因为允许送上车,有很多时候都开车了,人还没来得及下去呢。
李志勇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看着铺位上的两个孩子,还是有点儿不放心。
“你一个人带着他们两个真行吗?不然……”
不然还是留下吧,家里人多,总能看顾得过来。
夏小美抢过话头,没让他把话说完,“我行的,你别担心了。”
李志勇其实明知道答案,可也还是会不放心。
这事儿在家里已经翻来覆去商讨无数遍了,夏小美就没改过主意。
车厢里已经开始响起大喇叭,撵着送站的旅客马上下车。
“那行吧,你一路小心,到了地方记得给家里来电话。”
夏小美在临走前,耗费巨资给文具店装了一部电话。
别说是李家人了,就是夏小美自己都有些心疼。
实在是太贵了,安装这部电话,花了夏小美好几千块。
好几千块钱,差不多是夏小美三间铺子从开业以来的全部利润。
这钱要是用得好,差不多都能在汊河县买下一座独立的小洋楼了。
可光有钱还不行,还得找人特批,不然只能排队候着。
听说是线路少,指着排号,猴年马月都不一定能装上。
最后还是那位汊河县公安分局的局长梁国安,不知怎么知道了,帮了这个忙。
如果不是为了方便跟家里联络,夏小美实在不想这么大费周章。
奈何家里现在的生意挺多,她又惦记干爸、干妈的身体。
所以犹豫来犹豫去,最后还是咬了咬牙,把电话给装上了。
结果电话一安装上,就立马感受到了它的方便之处。
李志勇和汪大柱当天就跟江浙和沿海的商家通了消息。
两边互相沟通了一下货物销售的情况,对于新货和库存都有了了解。
很快,两人就根据自己的销量,各自又敲定了一批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