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峰回路转
“公主,老臣的确不知……”郭亦霖脸上做足了痛心疾首状,仿佛怎么都不能相信这样的事会发生在自己府上,咬牙道:“求公主做主彻查凶手,老臣绝不姑息!”
人死在郭家,凶手左右都是郭家的人,这番言语,竟有种大义灭亲的意思了。
凌月面无表情地盯着郭亦霖,只把对方逼的垂下眸去,方才把目光转到郭秦氏身上,
“郭夫人适才在宫里言之凿凿地说荣蕙郡主发失心疯一把火烧了院子,如今辛仵作既证明郡主在起火前就已经死了,可见,你说话不尽不实,完全是在诓骗本公主了。”
凌月身为掌政公主,诓骗她的罪名比之欺君之罪也不逞多让,郭秦氏虽然为人狠戾,却最是个欺软怕硬色厉内荏的,并未有多少随机应变的能力,她怎么都想不明白明明天衣无缝的计划怎么就成了眼下这副局面,口中呢喃道:“我……我……”
不,她坚决不能承认,她是世家家主夫人,身份尊贵,怎么可以为那个小贱,人抵命!
“此事疑点甚多,郭夫人既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本公主只能问问郡马了,毕竟郡马也是当事人。”
“……”
郭灏只觉得脊背发寒,腿脚更是软的几乎站立不住。
他当然是当事人,荣蕙郡主脖子上那根锦缎就是他亲手缠上去的,母亲会不会为了保命把他供出来?
这一点郭灏倒是多虑了,身为人母,保护自己的孩子是本能,就在郭秦氏迫于压力快要撑不住了的时候,却见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凄厉的笑声。
闻声望去,一道粉红色的窈窕倩影排众上前,一双眼睛恶狠狠盯着辛有财,歇斯底里地喊道:“你说的没错,荣蕙郡主的确不是烧死的,她是被我杀的!”
额?
凌月总算后知后觉地明白过来郭亦霖为何是那般大义灭亲的诚恳态度,原来是早早就找好替罪羊!
郭秦氏正沉浸在大难临头的恐惧中,骤然听到这话,就像沉在水池中要淹死的人骤然被岸上的人用力拉了一把,重重呼出一口浊气,几乎脱口而出道:“你说什么!”
“是我杀了荣蕙郡主!”
郭灏妾室众多,眼前这女子便是其中的一个,从站出来那一刻,这女子就知道自己是活不成了,是以颇有几分破罐子破摔的味道,语气凌厉地怨怼道:“她身为主母却无德善妒,对我们这些妾室动辄羞辱打骂,她该死!”
这简直就是胡扯了。
在这个年代,无论皇室还是民间,妾都是可以随意买卖的,说的难听些,就是个会走路的玩意儿罢了。
别说以荣蕙郡主的性子根本不可能做出这种有损私德的事,就算有,借这小妾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对主母有半分违逆不敬,更何况憎恨到痛下杀手的地步!
郭亦霖和郭秦氏真不愧是夫妻,人都被他们害死了,还要故意往死者身上泼脏水,当真是其心可诛!
说话的功夫,那小妾踉踉跄跄地往后退了一步,姬明掣早已收到凌月递过来的眼色,待察觉到对方想要撞柱自尽时,立刻上前将人扭住。
为了防止她咬舌自尽,更是咔嚓把她的下巴给卸了下来。
上一世,此事完全不了了之,连半分涟漪都没掀起来,所以凌月猜测,郭亦霖这所谓的后手,应该也是在大门外闹出动静的时候才临时想出来的。
她淡淡道:“你说荣蕙郡主对你动辄打骂,那你身上定是新伤旧伤不断了。”
见凌月侧眸看向自己,玉痕立刻会意,上前撸起那女子的袖子查看,只见她两只手臂光滑如脂,哪有半分伤痕?
“这就是你所谓的受尽打骂?”
凌月语气徒然凌厉,向姬明掣道:“二叔,这人就交给你了,无论用什么法子,都要让她老老实实招供,至于她的家人,也都抓起来!”
能让一个人用自己的性命来给别人当替罪羊,无非就是威逼利诱两种法子,只要把这两条后路都给堵死了,就一定能撬开对方的嘴。
当然,眼下还不是郭家可以倒台的时候,把这个证人捏在手里,等到合适的时候再发挥作用,才是最好的打算。
见自己这张釜底抽薪死无对证的法子也被凌月给半路截了,郭亦霖那只老狐狸的心也凉了半截,但他到底不是郭秦氏那种没用的货色,脸上并未表露出半分惊慌,只是立刻跪下,歉疚道:“公主,老臣万万没想到府中竟有如此包藏祸心的贱婢,以至于害得荣蕙郡主命丧黄泉,请公主责老臣治家不严之罪,老臣感激不尽!”
呵呵。
果然是只老谋深算的老狐狸,跟谋害荣蕙郡主的罪名比起来,这点治家不严的小过失,连毛毛雨也算不得了。
“郭大人身为世家家主,哪能处处周全,一时有所失察也是在所难免的。”
凌月并没有向郭亦霖发难的意思,只淡淡道:“但我堂堂皇室郡主决不能这么不明不白死了,本公主自会好好调查,绝不会让任何一个凶手逍遥法外。”
说这话时,她的目光故意在尚在惊惶不安的郭秦氏和郭灏身上晃了一圈,在这之后才转了话题道:“听说这把火把仓库里的棉花烧了大半,可有这回事?”
若按着郭秦氏的说法,是荣蕙郡主故意纵火引发灾情,皇室就是再不满,也不能对郭家这个苦主有更多的要求,甚至还要反过来安慰他们。
但眼下就完全不同了,郭家不仅害死了荣蕙郡主,还间接烧了棉花,这个亏空自然要他们自己去补齐,否则朝廷追究下来,那就是妥妥的罪加一等。
这个简单的道理,郭亦霖自然是明白的,当即保证道:“公主放心,老臣一定想方设法把被烧毁的棉花补足,绝不会耽误了给前线送去,否则请公主重重责罚!”
凌月淡淡回应道:“既然郭大人这么说来,本公主就再信你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