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神农洞
这一夜大家就这么胡乱睡下了!
第2天早晨的时候,便有服务员过来敲门叫他们出去吃早餐。早餐自然丰盛又有特色,按照昨天晚上约定的,小左带他们上山,去看看老顶山的太阳,然后去寻那神农洞。
老左今天没有出面,估计是昨天晚上的事对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躲在屋里不出来了。
但小左依然明朗活泼,明显是什么都不知道的~~
这小子虽然才十八岁,但一路上和小秘书打情骂俏的,妥妥一个小海王。
上山的路程可没想象中的那么轻松。
老顶山虽然不是什么名山大川,但是却拥有很多富有传奇色彩的名胜古迹,其所在的位置也极有来头。
老顶山所在的长治市,古称上党。
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的黎国,相传炎帝在今天长治县羊头岭下的黎岭村建立了古黎国,教人民农耕稼穑,开创了中华农耕文化的先河,成语“黎民百姓”就是出自这里。
远古时期,上党是古人类活动的中心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口传历史神话非常多。
例如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女娲补天,神农氏尝百草、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黄帝蚩尤之战、夸父追日等等,大多出自上党或与上党有着密切的联系。
老顶山方圆40多平方公里,海拔1378米,上层峦叠障,林海茫茫,名胜古迹遍布全山,是上党的一方胜地。
登临老顶,近望高楼错落,道路井然,市区景致尽收眼底,远望漳泽水库壮如锦带,飘浮于天际,上党盆地的美景一览无遗。
在老顶东北峰,有一处天然巨石形成的峰峦,高居于层峦叠岭之,形似雄狮蹲踞。小左告诉大家,那就是有名的“狮峦”。
《长治县记》 曾有记载,清朝有人曾称赞此峰:“北猛得狮象,狰狞镇此帮。卧云峰叠叠,吼涧水淙淙"。
在早晨黎明十分攀此山顶望向前方山峰,大有泰山观日之感。
看完了老顶山的太阳,小左带着大家一路向下走去,据说那神农洞就在半山腰处。
他们沿东南方前行,又看到很多精彩的古遗迹,比如在丛林交映之中有一宽阔的坡面,坡面的大石块好象人工排列放置一般, 远观象海涛乍起,微波荡漾,这便是著名的"石海微澜”景观。
而在正前方,有一条起伏如龙的山岭,被称为九龙脊岭,上面有一块面西斜铺岭背的巨大岩石,岩面平整光滑。在日上中天时,岩面幽青泛光,闪烁不定,犹如镜面。
当地人把它叫做”鉴天石”。
小左告诉大家,过去有专家来过,在这些景点处下了好多大帐篷,还带来不少的考古仪器,检查石头上的花纹。
当时就有专家和当地人说,这两处景点好像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后天人为的,而修建这么大鉴天石的人,估计要是巨人了。
曲老头听了这话非常感兴趣,立刻让年轻学者们去查看那石头,果然在石头的表面上看到很多深层的凹痕,错落有秩,可以怀疑是人工的痕迹,但年代已经古老到无法考证了。
从这个规模上看,如果真是人工所为,那也只能是巨人了……
再往前面走,便是一大片平整的山野地,现在都被规划成景点区了。
小左告诉大家,相传在远古时代,华夏先祖炎帝神农氏的部落在这里开创了农耕文明。神农尝百草、得稼穑、教民农耕。留下的传说在这里广为流传。
再往下走是一个很老的寺庙,牌匾上写着滴谷寺,好像半废弃的样子,没什么香火。
而在正东半山腰处,就是那个传说中的神农洞了。
“各位老板,这里就是神农洞!
相传神农氏尝百草之地。
大家参观参观~~”,小左说完后指了指前面的一个小山洞。
说实话,大家看见这小山洞多少是有些失望的,和刚才那些高大上的景点相比,这里明显是有些小了。
这是一个在天然青石上开凿而成的山洞,洞口向西,宽不到1米,高不过一米八,洞内才五六米宽。
洞口左侧是一个长方形石壁,似一天然石匾,洞外倒是很平坦,青草如茵,四周松柏掩映,若无人带领,很难找到这地方。
但是这山洞内却有一种很特别的味道,很古老,油酥酥的,香喷喷的,好像一万年前的饭火香气还留在这里。
置身洞中,对华夏先祖的仰慕之情油然而生,的确是个古老之处。
山洞最深处的洞壁上玲珑泛光,有一面石刻,也不知道是哪年哪月那个人刻的了,但依然保存清晰,字体流畅,雕刻苍劲,犹若石纹。
“这是古秦字~~”,
一个年轻学者走过抚摸那面石刻,这个学者是考古学的,对古文字甚有研究,
“这些字是描述神农氏的!”,那年轻的学者说道,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
女娲补天之后,烈山的石洞里出生了一个小孩,称烈山氏。在他刚出世时,石洞周围自然涌现了九眼井,这九眼井里的水彼此相连,若取其中一眼之水,其它八眼皆会波动起来。
有一次烈山氏看见一只红眼鸟衔着一串像种子似的东西飞过来,便认为是天帝所赐,拾起来埋在土里。
又用木头制成耒耜教人们松泥土,掘井灌溉禾苗,秋天后长出粮食。大家感念烈山氏的功德,都称其为神农。”
“就是这段记录……”,曲老头如获至宝的跑过去,用放大镜仔细看着,
“我当时在文献拓版上看到过,这就是最原始的记录。
大家看到没有?
这里说的很清楚,神农氏在这里被称为烈山氏。而至于炎帝这个名号,据说是逐鹿之战后才得来的。
也就是说炎帝在打败蚩尤之前,一直被称为烈山氏。
而在逐鹿之战胜利之后,他才被称为三皇之一。”
而这时那个年轻学者却发现了些特别的东西,
“曲教授,这青苔下面好像有东西,是字。
这下面还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