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三十八回 汉哀帝宠信佞臣 汉朝廷再起党争

第三十八回 汉哀帝宠信佞臣 汉朝廷再起党争

刘欣尝到了皇帝专断独裁的甜头,越发雄心勃勃,踌躇满志。

刘欣越发希望,任命听话温顺忠诚可靠的人选,担任重要大臣,掌控朝廷权利,逐步剥夺其他外戚的权力。

刘欣即位以后,丁、傅两家,在一二年间迅速崛起,特别贵盛,被封为公卿列侯,为朝做官,掌握朝廷大权的人很多很多。

但丁、傅两家,像丁明,傅晏,傅喜,傅迁那样的杰出的人才实在太少太少,他们的权势和影响,依然不如成帝在世时的王氏家族。

一方面,王氏家族等老权贵,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刘欣和祖母傅太后顾忌王氏家族等老皇亲国戚的势力,加紧打压防备。

另一方面,因为丁、傅两家的子弟,大多不成器,能够独当一面的实在太少。所以,刘欣也不太敢赋予丁、傅两家的子弟更大更多的权势和官职。

刘欣虽然年青,但心里十分清楚,以王氏家族为代表的老外戚的势力,虽然受到新贵的贬抑,但他们的势力依然不可小视,必须时刻防止他们死灰复燃,东山再起。

虽然王莽、师丹、傅喜、孔光等勋旧重臣早已经失势,新贵们依然不敢掉以轻心。

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黄门郎董贤、丁氏家族、傅氏家族、董氏家族等几家新贵大臣,当然对皇帝和傅太后的心思心领神会。

他们决定痛打落水狗,彻底制服失势的权贵,让那些没落的老权贵,永世不得翻身。

于是不久,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等大臣,又联名上奏刘欣,请求皇帝继续追究师丹、王莽等大臣犯下的罪过,严厉处置他们。

一天朝会,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等掌权大臣,决定联名上书,建议皇帝处置师丹、王莽等。

大司徒朱博率先出列,以一副义正辞严的神态,慷慨激昂地上奏道:

“陛下:

臣私下认为,一秉大公,不徇私情,奖善罚恶,赏罚分明,乃治国要领。

当初,前高昌侯董宏等,深刻领悟圣朝以孝治国的国策,首先倡议,为皇父及帝太太后更改尊号。

但董宏等忠臣的义举,却遭到了关内侯师丹等奸佞的阻挠和反对。

董宏等贤良士大夫,无辜遭受弹劾,被朝廷罢免官爵,贬为平民。

臣等私下以为,高昌侯董宏等忠臣,实在是太冤屈了,真是大圣朝的耻辱。

当时,天子正在守孝期间,悲伤欲绝,没有心思打理社稷大事。

因此,天子把国家大事,都委托给大司马王莽、大司空师丹等人去处理,对他们极为宠信。

不想,大司马王莽、大司空师丹等人,却悖逆忘恩,背信弃义,不明是非,背弃了皇帝陛下的重托。

王莽、师丹等,不仅不思如何去褒美和推崇尊号的大义,反而狂妄无耻地胡说八道,蛊惑人心,压抑和贬低皇父,皇母,皇祖母的尊号,损伤了陛下的孝道。普天之下,已经没有比这更大的不忠了。

如今,陛下仁慈睿智,高瞻远瞩,力挽狂澜,最终拨乱反正,回归正道,昭然确定了皇父,皇母,皇祖母的尊号,堪称孝顺英明,真是天人所愿,百姓所期,大快人心。

前高昌侯董宏等,也以其忠孝廉洁,而被陛下恢复了高昌侯的封爵。

既然王莽、师丹等奸佞的罪恶逆行,已经彻底暴露,虽然蒙皇帝陛下的赦令,不治他们的死罪,但臣等以为,也不应该再让他们这些误国殃民的奸佞,拥有封爵采邑,继续得到皇帝宠信,朝廷和百姓的供养。

臣等请求陛下立即下旨,立即将王莽、师丹等奸佞贬为平民,以惩戒警告那些为非作歹的恶贼叛徒,伸张迟到的正义。”

御史大夫赵玄,也义愤填膺地上前,向刘欣进奏道:

“陛下:

大司徒大人所言的惩恶扬善措施,的的确确是治理天下的公理。如果邪恶之徒都不能够得到惩罚,怎么能够伸张正义,奖励良善,激发人们的进取之心,为国效劳,竭尽忠诚呢?

如果陛下的孝道都不能够得到发扬光大,怎么能够彰显朝廷以孝治国的宗旨呢?

请陛下当机立断,惩罚奸佞,褒奖良善,恢复正义。如此,则除恶扬善之风必将显扬天下。陛下何必担心中兴伟业,不能够完成呢?”

听了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的奏报,刘欣彻底被激怒,脸上变得通红。

“想起朕当初刚刚继位之时,根基不稳,大司马王莽、大司空师丹这些老家伙,藐视朕,轻视朕,把朕看做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一般地责罚,如同霍光在世,常常阻挠朕的旨意实施,违逆朕的旨意,真是令人痛恨!”刘欣越来越生气。

当初那一幕幕屈辱的场景、新仇旧恨,立刻涌上了刘欣的心头。

刘欣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立即下旨,批准他们的弹劾说道:

“两位爱卿言之有理。大司马王莽、大司空师丹,违背孝道,惩罚忠臣的恶行,可谓罄竹难书,不惩罚,不足以平民愤。

请两位爱卿,立即下去落实实施,务必给忠良之士,一个好好的交代。”

见皇帝批准弹劾,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大喜,立即迫不及待地下去实施。

已经被贬被黜的前大司空师丹,首当其冲再次率先遭遇严厉的打击。

前大司空师丹被彻底剥夺了所有的爵位,贬为了平民,驱离了京师长安,回到老家居住。

有良知的天下官吏百姓,都为前大司空师丹的遭遇报屈鸣不平,痛恨皇帝和傅太后对有功之臣师丹的绝情绝义。

朝廷内外的贤良士大夫议论纷纷:

“我们汉朝廷的有识之士,谁不清楚呢?大司空师丹大人获罪的主要原因,只要是因为皇帝欲重整皇权,而大司空师丹大人主持的革新弊政、土地改制等措施,损伤了新旧权贵的利益,受到奸佞的陷害,而受到皇帝贬谪。

大司空师丹大人一心为国为民,却遭受奸佞陷害被贬,怎么能够让人心服口服呢?”

自此,汉朝廷德高望重的勋旧大臣,大司马王莽、大司马傅喜、大司徒孔光等先后被皇帝贬谪,而前大司空太子太傅师丹等大臣,也被皇帝剥夺侯爵爵位,逐回老家。

眼见师丹等大臣被贬被逐,连战告捷,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黄门郎董贤等,不禁得意洋洋,大喜过望。

然而,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傅晏、傅迁等并不放心,又聚在一起商议。

几人相聚,彼此寒暄问候几句,就进入了正题。

大司徒朱博老谋深算,首先开言,提醒大家不要得意忘形说道:

“诸君:

我们现在,还未大功告成,还不是可以高枕无忧,放心庆贺的时候。”

傅迁有些不解,急忙问道:

“司徒大人,前大司马王莽、前大司马傅喜、前大司徒孔光、前太子太傅师丹等,都是我们的心腹之患,如今他们皆已经被贬,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大司徒朱博急忙解释道:

“侍中大人,新都侯王莽这个老贼,虽然早已经被皇帝免去了大司马官职,但因受到姑姑太皇太后陛下庇护的缘故,新都侯王莽这个老贼,依然居住在京师长安的自家府邸里,并没有回到他自己的侯爵封地新都国去就职,还会对朝政施加个人影响。

诸君,新都侯王莽这个老贼的威信,仅仅在太皇太后陛下之下,是比大司马傅喜、大司徒孔光、前太子太傅师丹更大的心腹之患。

我们不得不加倍小心啊!”

御史大夫赵玄、傅晏、傅迁等人一听,深感有理,心内顿时惶恐不安起来。

御史大夫赵玄急忙恭维说道:

“司徒大人果然比我赵玄看得深远。新都侯王莽这个老贼,的的确确是我们最大的威胁。

我们还是再接再厉,痛打落水狗,拔除我们所有的眼中钉,铲除朝中所有奸佞的障碍和威胁为是。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协助皇帝陛下,建立复兴大汉的盖世伟业,青史留名。”

“两人大人言之有理!我们不要拖泥带水,应该立即下去实施,不给王莽这些奸佞以苟延残喘的机会。”

傅晏、傅迁也赞同道。

几人商议妥当,尽欢而散。

于是不久,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等,又将矛头对准了已经被贬居家的前大司马王莽,欲斩草除根,让前大司马王莽永远不得翻身。

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协商以后,意识到王莽是最大的威胁,决定彻底解除王莽的威胁和影响,避免王莽东山再起。

不久,大司徒朱博借着皇帝单独召见三公的机会,又趁机上奏皇帝,指责王莽的罪恶,向刘欣建议说道:

“陛下:

臣等以为,公正执法,除恶务尽,方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臣等发现,新都侯王莽等,当初也犯有与师丹等奸佞同样的重大罪过。

新都侯王莽先前为大司马时,骄横跋扈,独断专行,祸国殃民,如同霍光在世。

他既不能阐扬尊崇尊号的大义,理解帝国以孝治国的宗旨,反而恶意地压抑贬低皇父,皇母,皇祖母的尊号,严重地损伤了陛下的孝道和圣明。

既然忘恩负义的逆贼师丹等,已经受到了朝廷的严惩。那么,臣等以为,跋扈专横的新都侯王莽,却依然逍遥法外,只是受到贬谪处分,就显然不合符公平正义,扬善惩恶的原则了。

王莽这个骄横的恶贼,比起师丹等逆贼来,是更加险恶,更加危险,危害更大,可谓罪恶滔天,恶贯满盈,理当公开诛杀,以谢天下。

幸蒙朝廷的大赦令,王莽等得免死罪。

但臣等一致认为,王莽等奸佞,也不应该再拥有皇帝赏赐的封爵和采邑,再受到圣朝的恩惠庇护。

微臣等恳切地请求陛下,立即剥夺王莽的新都侯封爵和采邑,将新都侯王莽,贬为平民,以敬效尤。”

御史大夫赵玄也不甘落后,也做了类似的建议道:

“陛下:

大司徒大人所言甚是。除恶务尽,是为政的要诀,如果心存妇人之仁,当断不断,必将养虎为患,祸害社稷,扰乱国家大计,请陛下当机立断,迅速处置。”

刘欣、傅太后等,一直都对新都侯王莽心怀不满,可谓深恶痛疾,一直欲除之而后快。

听到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的建议以后,刘欣十分兴奋,当着小黄门肉墩之面,赞扬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道:

“大司徒大人、御史大夫大人,你们不畏强暴,敢于伸张正义,真是帝国的栋梁之才,你们的意见很对。

以孝治国,惩恶扬善,弘扬正义是朝廷的宗旨,怎么能够让坏人逍遥法外,不受惩罚呢?这岂不是对良善者的侮慢吗?

肉墩啊,速速派人,前去召孔乡候大人、侍中大人和黄门郎董大人进宫,商议国事。”

孔乡候傅晏、侍中傅迁、黄门郎董贤闻诏,迅速来到宫中,拜见皇帝。

刘欣见孔乡候傅晏、侍中傅迁、黄门郎董贤到来,亲近大臣济济一堂,心里非常欣慰。

刘欣兴奋不已,再次当众夸奖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说道:

“诸位爱卿:

大司徒大人和御史大夫向朕提出的建议很好。两位大人的建议可谓深刻地明白朝廷的大义,言之极当。

新都侯王莽,不尊崇先皇先祖,不懂得以孝治国的大义,可谓罪大恶极,死不足惜。

不立即实施对王莽的惩罚,不足以平民愤。”

“陛下英明!新都侯罪恶昭著,恶贯满盈,早就应该得到惩罚。”

大司徒朱博恭维皇帝道。

“可是,诸位爱卿,新都侯王莽,是太皇太后陛下的至亲,亲侄子,当初又曾经一同决策,让朕嗣位。

如果朕如此严厉地处置新都侯大人,剥夺新都侯的封爵采邑,太皇太后陛下会怎么想呢?

天下官吏百姓,会不会认为朕忘恩负义呢?”

刘欣的心里,对太皇太后王政君还是有些畏忌的阴影。他投鼠忌器,十分忌惮太皇太后王政君的权威,有些疑惑地询问亲近大臣道。

“陛下不用担心!王家享受大汉朝廷的恩惠,已经够多了。是新都侯他们王家忘恩负义,背弃陛下,不是陛下对不起他们王家。

新都侯被罢免了大司马的职位,已经是被拔掉了牙齿的老虎,还有什么畏惧的呢?

陛下还用担心忧虑什么呢?”御史大夫赵玄,有恃无恐,竭力鼓励,安慰刘欣道。

听了两位大臣的话,刘欣沉默了下来。

黄门郎董贤也开言赞同道:

“陛下:

大司徒大人和御史大夫大人的意见甚好。朝廷对他们王家,可谓皇恩浩荡,是他们王家对不起陛下,并不是陛下亏欠他们王家。

天下百姓,绝对不会是非不分,指责陛下忘恩负义的,这一点,要请陛下放心。陛下不要犹豫,当机立断为好。”

听了董贤建议,刘欣沉思起来。刘欣思忖一会儿,终于再次开言,回答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黄门郎董贤的建议说道:

“你们几位爱卿说得都很对!但他们王家不仁,朕这个做君王的,不能够无义。看在太皇太后陛下曾经一力主持,立朕为嗣子的情面上,朕也不宜把这件事情做得太绝,以免天下百姓非议。

新都侯王莽这个老贼,虽桀骜不驯,不明大义,不能阐扬尊崇尊号的大义,也曾经多次严重地伤害朕的孝顺感情,可谓罪恶滔天。

但朕对太皇太后陛下,一向是敬爱倍至,不肯违背太皇太后的心意。

念新都侯王莽这个老贼,是太皇太后的至亲的情分上,朕实在不忍心剥夺王莽这个老贼受封的新都侯的封爵和采邑。

兹下令,遣送新都侯王莽,立即离开京师,回他自己的新都封国,去闭门思过,反省自己的罪责。

诸君,你们以为这样做,如何呢?”

刘欣和蔼恳切地询问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孔乡候傅晏、侍中傅迁、黄门郎董贤道。

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孔乡候傅晏、侍中傅迁、黄门郎董贤,见皇帝忌惮太皇太后,也不敢再次公开反对,与太皇太后做对,只好表示同意道:

“陛下仁慈宽厚,皇恩浩荡,臣等领旨。”

大司徒朱博有些不甘心地说道:

“陛下仁慈英明,臣等敬慕不已!陛下的皇恩浩荡,新都侯应该感激涕零才是!

只是,臣有些担心,纵虎归山,恐留后患。如果一时之仁,恐怕遗患无穷。”

在家休养,从不过问政事,似乎与世无争的新都侯王莽,忽然听到皇帝驱逐自己的旨意,不禁大吃一惊,心内有些慌张,急忙对妻子王静烟说道:

“哎呀,爱妻,大事不好!

看样子,贼子奸佞们,已经容我王莽不得,要赶尽杀绝了啊!

静烟啊,如今,我的处境十分危险,如果在京师长安稍作停留,岂不是给贼人们以陷害的话柄吗?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我还是远远走避为是!”

妻子王静烟急忙安慰丈夫,向丈夫建议说道:

“巨君啊,看样子,朝中奸佞忌惮巨君的影响力,要落井下石,陷害巨君了。

巨君啊,你也不要着急,还是进长乐宫,去请求太皇太后陛下的旨意,离京避一避为好。”

王莽听了妻子王静烟的建议,认为有理,急忙说道:

“爱妻言之有理。我还是立即进宫,与姑姑太皇太后陛下告别一下才是,也提醒一下太皇太后陛下,堤防奸佞的暗箭。

静烟啊,你立即帮我收拾一下东西,我马上进宫,去向太皇太后陛下告辞。”

太皇太后王政君见到侄子王莽前来告辞,感叹唏嘘,心内惆怅不已,急忙对王莽说道:

“巨君啊,这是陛下的旨意,哀家也挽留你不得。如今朝廷形势险恶,巨君留在京师,陛下如同芒刺在背,怎么能够不驱逐你呢?说实话,哀家也不敢挽留你。俗言道,退后一步自然宽。巨君远离京师,脱离这个是非之地,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太皇太后陛下所言极是。

朝中奸佞,是容不下我王莽的,陛下也对我王莽不放心。如今,臣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太皇太后陛下,不能够侍奉太皇太后陛下了。

太皇太后陛下啊,请你一定要保重凤体,等待臣侄回京侍候的那一天。”

听了王莽的话语,太皇太后王政君越发感伤不已,禁不住泪流满面,只得千叮咛,万叮嘱,嘱咐王莽,要保重自己,等待命运的转机。

面对未知的命运,王莽诚惶诚恐,忧虑越深,也禁不住悲上心来,痛哭流涕地与姑姑话别。

姑侄俩相拥大哭,但也不得不分离。

太皇太后王政君浑身颤抖,在胡宝宝的搀扶下,走到宫门边,向王莽挥手送别。

王莽三步一回头,回望着姑姑,心里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够与自己的姑姑相见。

自此以后,王莽抛下自己的妻子儿女,离开京师长安的家宅,只身启程,回到了他自己的新都候封国居住。

好在新都候封国,位于南阳郡,是一个膏腴之地,而自己也远离了京师长安这个是非之地,王莽也就稍稍安心地住了下去。

王莽韬光养晦,潜心蓄势,渴望着某一天,时运来临,能够东山再起,扬眉吐气,一吐心中的怨愤。

此时,王莽的叔父,王氏家族的平阿侯王仁,也因藏匿赵昭仪的亲属的罪名,而被刘欣下旨,遣送回了他的平阿侯封国。

前大司徒孔光、前大司空师丹、前大司马王莽、前大司马傅喜等德高望重的前朝老臣,终于全部被刘欣驱逐,赶出了朝廷。

刘欣除去了背上的芒刺,心里轻松自在了许多。

王莽受封的新都候封国,位于南阳郡新野县的古都乡,是一个食邑为一千五百户的侯爵封地,比南阳郡有名的四百七十封户的舂陵侯封国大了不少。

新野县位于著名的南阳盆地之中,地势开阔平坦,土地肥沃,是一块风水宝地。

新都封国的故城(治所),位于今天新野县王庄镇的梅湾村,现在系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都封国的故城(治所),西距省道汉(中)—王(庄)公路约一点五公里,东邻唐河县境。

新都故城的遗址,现存有城垣一周,呈正方形。它的边长七百多公尺,高三点五公尺,城基厚四公尺;外有护城城壕深二点五公尺,宽六公尺;设有东、西、南、北四门。

城垣内外出土的文物,有汉代筒瓦、板瓦、云纹瓦当、石磨、规矩镜、汉代货币等,还发现有下水管道、排水沟、水井、房基和墓葬等。这些文物,是研究汉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新都故城的城墙,既可御敌,又可防洪。在民间传说中,新都故城的城墙,系王莽的第九个女儿所修筑,又名“九女城”。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民间传说而已。

现新都故城的城墙上,长满了野生的山楂树,枝叶繁茂,果实累累。新都故城城内,还约有居民七百人左右在新都故城居住。

登上新都故城的城墙,向东可观唐河县、向北可观诸葛庄遗迹。

但刘欣没有料到,前大司徒孔光、前大司空师丹、前大司马王莽、前大司马傅喜等德高望重的汉朝廷老臣,被皇帝驱逐,会在大汉朝廷上下,引起强烈的反弹。

得知前大司徒孔光、前大司空师丹、前大司马王莽、前大司马傅喜等贤良大臣被罢黜的京师官吏百姓,都对他们的遭遇表示不平。

京师官吏百姓,多为他们受到的冤屈和不公正待遇,感到愤怒不满。

在长安官吏百姓的心中,前大司马王莽、前大司马傅喜、前大司徒孔光、前大司空师丹等大臣,都是忠于国事,为民着想的大汉忠臣,可以称之为国之栋梁,理应成为皇帝的股肱之臣,不应受到排挤。

10

谏大夫杨宣等大臣,率先出面,向皇帝上书,为前大司马王莽等大臣鸣冤抱屈,表示抗议。

杨宣向刘欣亲上密封奏书,向皇帝进谏说道:

“陛下啊:

当初,孝成皇帝深思帝国宗庙的重要,称赞陛下有至高无上的优秀品德,终于力排众议,从藩地将陛下选拔,立陛下为太子,使陛下入继大宗,最终继承帝位。

孝成皇帝圣明的决策,大公无私,意义深远,对陛下的恩德,可以说是再深厚不过的了。

追想先帝的本意,岂不是希望陛下,能够代替先帝他本人,去好好地侍奉和孝顺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吗?

可是最近,陛下却贬斥了太皇太后最喜爱、最亲近的亲人,贬斥了先帝最信任的臣子。

太皇太后现已七十高龄,数次经历国丧的忧伤和打击,饱经忧患,实堪敬佩哀怜。

为了朝廷大义,朝政安宁,帝国的千秋万代基业,太皇太后还一秉大公,亲自下旨,令自己的亲属引退归家,以避开丁、傅两家的英雄豪杰。

路上的行人,没有不为太皇太后的深明大义、大公无私而感动流泪的,更何况饱受恩惠的陛下呢?

陛下若登高远望,望见先帝(汉成帝刘骜)之陵,回想自己对待太皇太后及其亲属的所作所为,难道不感到一些惭愧后悔吗?”

谏大夫杨宣,态度诚恳地向刘欣进谏道。

“哎呀,大事不好!谏大夫大人的谏言,实际上代表天下官吏百姓的看法,如果朕没有安抚表示,恐怕会丧失民心,带来祸患。”

听到谏大夫杨宣进谏的话语,刘欣吃了一惊:

“难道朕真的做得有些过分吗?为什么臣子们会如此议论纷纷,说三道四呢?

王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果朕不能够安抚人心,恐怕会危害江山社稷。”

刘欣倜然警觉,急忙召见谏大夫杨宣。

君臣相见,刘欣立即露出一副深为杨宣谏言,感动涕泣、十分愧悔的样子,善于抚慰嘉奖谏大夫杨宣道:

“感谢爱卿的提醒!朕一定诚恳虚心地接受爱卿的建议,安抚好天下民心,不让皇亲国戚和宗室失望。请爱卿放心!”

不久,刘欣下旨,晋封成都侯王商的二儿子王邑,为成都侯,以平衡前朝外戚的失衡心理,抚慰以太皇太后为首的王氏家族的忿忿不平心理。

11

大司徒朱博等大臣,力排众议,促成刘欣、傅太后多年的心愿,刘欣十分感激。

从此,刘欣对大司徒朱博等人的话,更加言听计从,对大司徒朱博等人,是信任备至。

大司徒朱博,见皇帝宠信,也越发志得意满,雄心勃勃,常常对僚属说道:

“诸君:

我朱博身为大司徒,位列百官之首,肩负天下兴亡责任,一定要兴利除弊,改革腐朽的官制,重用志同道合的同志,贬斥奸佞,为帝国中兴,建立不朽功业。”

大司徒僚属纷纷称颂道:“大司徒大人志存高远,定能够辅佐英明的陛下,建立不朽功业。”

大司徒朱博受到称颂,更加得意,勉励僚属道:

“诸君,让我们共同努力,兴利除弊,中兴社稷。如今,陛下贤明,一定不会忘记我们的功绩,诸君多多努力!”

不久,大司徒朱博,又上书皇帝奏称道:

“陛下:

汉家旧例,设置部刺史等官职,监察考察地方官吏。刺史的官秩虽然较低,但奖赏丰厚,前程十分远大。因此,人人劝勉立功,乐于进取。

前几年,朝廷撤销了刺史一职,改为设置州牧职位,品秩为真二千石,官位仅次于九卿。

九卿一有出缺,便由州牧中名次靠前者进行递补。

这样一来,州牧中的才干平庸者,不思进取,则只求苟且自保,依例递补而已。

原来用来作为督察官的功效,就会逐渐减退丧失,奸邪不轨,违法乱纪的行为,就更加无法禁止,微臣以为这样做非常不妥。

微臣请求陛下下旨,撤销州牧的设置,还和从前一样地设置部刺史,以监察考察地方官吏。”

“爱卿言之极当!准奏!”刘欣十分欣赏,听从了大司徒朱博的建议。

大司徒朱博,乘机安插自己的亲信僚属为部刺史,贬斥那些不肯听命于自己的官吏。

12

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六月初五,噩耗突然从帝太后宫中传来。

“禀告陛下:

帝太后陛下突然驾崩,请陛下节哀顺变,安排帝太后陛下后事。”

刘欣听闻娘亲帝太后丁氏突然驾崩的消息,一时间难以接受,他悲痛欲绝,一病不起,在床上病了好些日子。

当初,母亲丁氏的家族门第不高,丁氏作为定陶王刘康的妻妾,虽然为定陶王生下了儿子刘欣,但依然不受定陶王刘康的宠爱。

刘欣还在襁褓之中的时候,刘欣就被迫与自己的亲生母亲丁氏隔离,而由自己的祖母傅太后抚养成人。

刘欣心里,一直对母亲丁氏十分愧悔。

如今,刘欣思念娘亲,常常在宫中痛哭流涕,认为自己作为一个儿子,没有尽到孝敬赡养母亲帝太后丁氏的心意,所以在料理娘亲的后事之时,决心尽心尽力地弥补对母亲丁氏的缺失。

刘欣下诏,派人将母亲帝太后丁氏的棺柩,长途跋涉,运回定陶国,葬于父皇定陶共皇(刘康)的陵园内,与父亲定陶共皇刘康合葬。

刘欣决定大肆营造母亲陵墓,于是下旨,征发靠近定陶封国的陈留郡、济阴郡等郡的民夫百姓总计五万多人,为母亲帝太后丁氏修筑陵墓,挖土填坟,完成父亲、母亲合葬的心愿。

陈留郡、济阴郡等郡的民夫百姓,不得不接受官府征召,前往修筑帝太后丁氏的陵墓。

陈留郡、济阴郡等郡的民夫百姓,付出了很多的劳役和艰辛,可是得到的报酬,却非常微薄。

陈留郡、济阴郡等郡,接受劳役的民夫百姓,怨气冲天,一时间民怨沸腾。

服劳役的百姓,对繁重的劳役和菲薄的报酬,不满怨愤到了极点,暗地诅咒汉朝廷君臣道:

“老天啊,老天,你怎么不收掉这些高高在上,刻薄寡恩,不恤百姓的民贼呢?”

反叛背离的情绪,已经在陈留郡、济阴郡等地官吏百姓的心中萌芽酝酿,而汉朝廷君臣,依然颟顸如故,对天下百姓的痛苦,置若罔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