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四十四回 汉君臣商讨边计 佞幸臣扰乱国事

第四十四回 汉君臣商讨边计 佞幸臣扰乱国事

给事中息夫躬,大司徒王嘉,向刘欣施礼完毕,君臣就转入了议题。

刘欣首先笑盈盈地发话道:

“两位大人:

朝廷举行廷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难以定夺。对于国家的重大事件,不是那些鼠目寸光的凡夫俗子所能够作出决断的。

所以朕留下两位大人,征求意见,希望两位大人能够进尽忠言,协助朕做出决断。

两位大人不用拘礼,我们君臣言归正传,继续讨论防范边塞蛮夷的问题,以便做出最终的决定,加紧实施。”

见皇帝在朝会上肯定自己的建议,留下自己和宰相王嘉,单独商讨边塞大计,息夫躬更加得意。

等刘欣发话讨论,息夫躬生怕大司徒王嘉在皇帝的面前否定自己的意见,就率先抢着发言,对刘欣说道:

“陛下啊:

微臣之所以向陛下提出防范边塞蛮夷的计策,并不是臣信口开河,异想天开,而是臣心里有十分深刻充分的理由的。

近些年来,天朝灾异屡次出现,微臣一直暗中担心,恐怕一定会有非常的事变发生。

这些年,曾经发生了荧感星侵入了心宿星的位置,而太白金星又高而有光,闪烁不定的情况,还曾经有角宿之星,为河鼓星宿所遮蔽的天象,如此等等,一系列天象变异的非常事件。

按星象占验之法,这种种天象变异,都是朝廷将要发生兵祸灾难的征兆。

经历这些天象变异后,天下谣言四起,民间百姓也以种种方式,转相传递这些灾难的征兆。

叫做西王母‘诏筹’的麻杆或秫秸,经过了许多郡、国,甚至到达了京师长安,引起了天下官吏百姓的骚动不安。

臣私下担心,如此下去,恐怕必将有意外的非常变乱发生,如今唯有镇服天下,安抚民心为上。

微臣建议陛下,立即派遣一个大将军,代表皇帝,去巡查边塞部队,顺便整顿一下边塞武备。

可以先斩一个违法乱纪的边塞郡守立威,以重新树立大汉朝廷的威信,安抚民心,以达到威慑震动四边蛮族,安定边塞的目的。

臣以为,用这个计策,就可以应合天象变异,缓解上天的震怒,安定军心民心,抑制非常情况的突然发生。”

刘欣一听,深合己意,深以为然,对息夫躬的计策大为欣赏,大声赞扬道:

“宜陵侯所言,大有道理。

朕也深知,如今的边塞将帅官吏,大都颟顸骄横,违法乱纪,不听君令。

如果不斩杀这些为非作歹之徒,不足以立皇帝之威,去震慑边塞的蛮夷之辈,防止他们扰乱边庭。”

刘欣转过身子,询问大司徒王嘉说道:

“大司徒大人:

宜陵侯大人提出的这个计策,杀将立威,震慑塞外蛮夷的方法,大人认为如何呢?

司徒大人以为,是否可以立即在边塞实施呢?”

刘欣年青多疑,见识很少,做事优柔寡断,害怕做错事,贻误国家大事,心里十分困惑,就用亲热和蔼的语气,笑眯眯地去征求大司徒(丞相)王嘉的意见道。

大司徒王嘉,却不赞同息夫躬的计策,暗自思忖道:

“看样子,陛下已经被息夫躬这个家伙完全蒙蔽了,对他的话言听计从。

我们汉朝廷历代君王,对待官员、蛮夷,都讲究以德服人。如果我们汉朝廷使用这样的欺骗手段,阴谋诡计,去对付忠心耿耿的匈奴汗国单于和尽忠职守的地方各级官员,不够光明正大,并不恰当啊!”

见皇帝诚恳地征求自己的意见,大司徒王嘉立即直言不讳,坦诚地回答刘欣说道:

“陛下:

微臣不赞同宜陵侯大人的意见。

微臣听说,引导下民,身教胜于言传,靠实际的行动而不靠虚假动听的言辞;应验天象变异,要靠实质有用的内容去感动天地神灵,而不靠表面的虚假文章,去欺骗使诈。

下民的地位,虽然卑微弱小,人微言轻,如蝼蚁一般,但如果对他们使用诈术,去欺蒙哄骗他们,可以欺骗一时,不能够欺骗一世。长此以往,必将因小失大,彻底失去朝廷的威望和信誉。

更何况对于聪明睿智,洞察一切的上天神明,难道可以用虚假不切实际的言辞,去随意欺骗的吗?

臣以为,实际上,如今朝廷动荡,边塞不宁,天灾频繁,天象变异不断,大都是由人祸造成的,是臣子们处理朝政不当所造成。

上天显示天象变异,是想以此来告诫人间的君王,想让他们觉悟反省,改正过自己的失,诚心诚意地推行善政,造福百姓的。

臣私下以为,民心欢悦,百姓安居乐业,上天自然就心满意足,十分满意了。

某些善辩之士,只看见事物的某一方面,有时就荒谬地用自己的意思,去附会星象变异,凭空捏造出匈奴汗国、西羌蛮夷将要发难的预言,谋划大动干戈,设下权变的计策,这不是应合上天的正道。

从前的时候,如果郡府太守、封国国相等二千石高官有罪,他们都驱车奔驰到皇宫门前,反缚自己的双臂,接受法律的制裁赴死,恐惧朝廷的法律,到了如此的地步。

那时,朝廷都是用法律法令准则去处罚他们,而不是用欺骗使诈的手段,去虐杀他们。

如今,能言善辩的人,却如此谈论建议,要想用欺骗使诈的手段,去虐杀他们。

臣以为,这是破坏安定,制造危难的办法,是夸夸其谈而使听者高兴的话语,实际上不可听信。

讨论国家大事,议论国政之时,最让人头痛反感的,就是那些阿谀奉承、阴险奸诈、巧言诡辩而用心恶毒,严峻刻薄的语言和建议。

阿谀奉承,歌功颂德,则有损于君主的谦虚诚信的品德。阴险奸诈,忽悠下民,则百姓怨恨。善辩而狡猾,就会破坏人间正道。严峻刻薄的言行,则伤害君主的大度和恩惠。

诚实守信,一诺千金,是治国的准则。而摇唇鼓舌之人,却妄图以虚假欺骗手段去动摇国家安全的根本,将会把国家推向危难。

雄辩的口舌,只图一逞痛快罢了,实际上不可听从。这是有历史教训的,请陛下明鉴。

从前,秦穆公没有听从百里奚、蹇叔的忠心诚恳的劝告,因而军队大败。

秦穆公悔过自责,痛恨那些误国的大臣,想起白发老人的忠告,作《秦誓》以悔过,并得以名垂后世。

愿陛下观览古代的戒鉴,独立思考,反复琢磨,不要被某些人先前提出的那些所谓的计谋所左右。”

忠心耿耿的大司徒王嘉,毫不留情地当面反驳息夫躬的建议说道。

“司徒大人的观点太迂腐可笑了,不知权变,不合时宜。朕并不认可!”

刘欣有些鄙夷地对大司徒王嘉说道。

“两位大人,你们都下去吧,让朕独自思考一下,慢慢斟酌此事。”

刘欣下令息夫躬和王嘉辞去。

“陛下刚愎自用,自以为是。

臣担心,陛下一心一意地准备采用息夫躬的谋略,去对付匈奴汗国,以展示自己的宏图伟略,根本就不会接受臣的劝告。如此,挑起边塞战事,则大汉危也!

臣一定要竭力阻止,此事的发生。”

大司徒王嘉一边下殿,一边忧心忡忡地思虑道。

转眼间,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就过去了,又到了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的春季。

此时,刘欣的皇权越发巩固,刘欣、傅太后为代表的朝廷新贵,也越发恣意行事。大汉朝廷的形势,也是更加混乱腐朽,朝政更加倾颓衰败。

大汉朝廷的国家政事,不仅没有任何大的起色,而且朝廷危机日益加剧。

土地兼并更加严重,朝廷赋税减损厉害,常常是入不敷出。任人唯亲,官吏腐朽,百姓怨愤的形势,也愈演愈烈。此时的大汉朝廷,几乎已经到了,一根火柴就能够引燃爆炸的地步。

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元旦佳节,正月初一那天,刘欣召集群臣,举行恭贺新年大会。

新年伊始,刘欣病体稍稍痊愈。他的装束与面容,也经过了精心的装饰打扮。

刘欣一身新装,精神振作、神采奕奕地出现在未央宫白虎殿里。

刘欣心情舒畅,态度十分和蔼,似乎有求于重臣。群臣见皇帝惬意高兴,紧张的心情,顿时松懈了几分。

朝会开始,刘欣就以一副高瞻远瞩而又成竹在胸的神态,晓谕众臣说道:

“诸位爱卿:

今天新春佳节,朕代表太皇太后陛下和皇太太后陛下,向诸位爱卿祝贺佳节。

祝愿大汉帝国蒸蒸日上,国泰民安,天下太平,诸君也岁岁平安,事事如意。

值此元旦新春之际,请诸位爱卿,在新的一年里,务必勤政爱民,忠于王事,不辜负朕和两位太后陛下的重托!

让我们君臣同心协力,重塑一个太平盛世,实现复兴大汉的伟大梦想。

可是,近些日子以来,虽逢新春佳节,朕的日子,却一点也不安稳好过,心情也很不惬意。

近些年来,天灾频繁,变异不断,盗贼横行,动乱的征兆,已颇有显示。

朕却没有听说大臣将军们对此深感忧虑,从而精选训练将士,修缮武器,做好准备的。

朕听说,匈奴汗国等边塞恶贼,忘恩负义,已经在我大汉边塞附近,偷偷屯兵,对我大汉边塞虎视眈眈。

朕想到这些,心里就十分忧虑,寝食不安,一直不能够安宁。

我大汉王朝虽然以德治国,安抚万民,但忘战必亡,好战必败。

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方为上计。

器具不坚牢,谁应当去监督呢?天下虽然安定,忽略备战必将危险。

众位爱卿,你们都是国家栋梁,朕的股肱之臣。你们一个个智慧超群,能力出众,担当着帝国的重任,一定深刻地明白这些道理。

朕诚恳地请求各位爱卿,从自己熟悉和了解的将军,以及中二千石的官员中,各推举一名通晓军事、熟悉兵法的大臣出来,以供朝廷的选拔任用,应对如今朝廷的危局,勇挑保国安邦的重任。”

刘欣微笑着,用一副谦逊诚恳、求贤若渴的神态,问候咨询着大臣们。

群臣见此,有些受宠若惊。

见皇帝一反常态,如此谦恭地诚心求贤,文武百官的心情更加轻松。

大多数文武百官,不免跟风一段,免得与最高领袖的意见不一,带来不可预知的灾难。

于是,文武大臣纷纷顺从皇帝的意思,热情洋溢地开始献计献策,准备推荐一个,他们自己心中认为的最合适的人选。

而那些经验老道,见多识广,老谋深算的大臣,大司马丁明、大司徒王嘉、御史大夫贾延等三公大臣,心里却洞如观火,十分清楚皇帝的用意。

三公们,似乎都很容易地就猜透了刘欣的心思,都态度漠然地看着皇帝表演。

大司徒王嘉,在心里自语道:

“看样子,陛下已经完全接受了息夫躬的意见,欲任用大将军巡视边塞了。

陛下一直声称任人唯贤,求贤若渴,不过是沽名钓誉,愚弄众臣罢了。

陛下口口声声,声称征求众臣的意见和建议,不过是想名正言顺地授任自己的宠臣和外戚,担任朝廷要职,以便借此机会,封住大家的嘴而已。

臣就是在怎么愚钝麻木,怎么能够不明白陛下的心思呢?

陛下早就想任命自己的岳父孔乡侯大人(傅晏),担任大司马、卫将军一职了。

陛下任命自己的舅舅阳安侯大人(丁明),担任大司马还觉得不够,还要给舅舅加上骠骑将军一职。

陛下任命驸马都尉董贤担任侍中还不满足,还想给予董贤更大的恩赐。

陛下这样做的目的,路人皆知,谁人不知道是为了想更好地集中皇帝的权力呢?

臣等虽然愚鲁,怎么能够不明白皇帝的心思,公开出面提出反对意见,说破此事,让陛下难堪,下不了台呢?”

大司徒王嘉等三公,既然深刻明白刘欣的心思,就大多沉默不语,不发一言。刘欣见此,甚为满意。

“皇帝和三公大臣的心中,早就有了合适的人选。既然三公九卿们都大多缄默,不发一言,我们这些小臣,去多什么嘴巴,遭皇帝宠臣嫉恨呢?

臣等胆怯怕事,怎么敢冒杀头之罪,提出其他人选,触怒皇帝呢?”

见三公们不肯带头发言,推荐皇帝中意的人选,文武大臣也都不是傻瓜。

大臣们也都明白了当出头鸟,提出反对意见、触怒皇帝,被皇帝以及宠臣中伤击打的危险。

大臣们心知肚明,明哲保身,也就都不肯啃气,提出建议了。

所以,文武大臣装模作样地热烈议论了半天,却一直没有一个大臣,敢于率先带头,出面发言,提出自己认为的合适人选。

见大臣们并不配合自己的表演,刘欣的脸色,变得阴沉,有些不耐烦起来。刘欣恼怒地用脚轻轻地踢着御案,表达着自己的不满与愤怒。

“这些家伙,结党营私,左右逢源,不为帝国着想,真该好好地收拾收拾一下了。

讨论这么久,居然没有一个大臣,愿意摒弃个人恩怨,带头出面,为了朝廷大局,提出合适的建议和意见。

看样子,大臣们心里,似乎大都不认可朕心里中意的人选啊!

朕等了很久,如今才终于有了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任用朕中意的人才。

可是,以三公为首的文武大臣,却是如此的不知趣,居然不肯带头出言,拥护朕选拔出来的贤才,真是太可恶了!

管他的呢?朕干脆直接提出来,看谁敢于提出反对意见!”

刘欣越想越恼怒,就想发作了。

刘欣终于耐不住自己的性子了。他咳嗽了一声,示意大臣们停止讨论。

大臣们立即静默了下来,都敛声屏气,看着至高无上的皇帝。

刘欣不慌不忙地用铜镜照了照自己俊俏的脸,顾影自怜了一会,等待大臣们整肃神态。

然后,刘欣摸摸自己嘴唇边绒绒的髭须,声音洪亮地宣布道:

“诸位爱卿:

听了大家的讨论,朕深受启发。大家的建议都很好,朕非常欣赏众位爱卿,对帝国的耿耿忠心。

然而,众爱卿一定要清楚明白一个道理,处理国事,要果断坚决,不能够畏手畏脚,优柔寡断,拖泥带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一件小事,也争论不休,不知道何时才有一个讨论结果,将会严重贻误国事,这也是朕一向反对的。

所谓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贤。朕在心中,权衡利弊,考察得失,已经有了两个最佳的人选。

一个就是我们至亲的孔乡侯大人(傅晏),一个是德高望重的阳安侯大人(丁明)。

朕特别提出两位大臣,来供大家参考参考,以免大家翻来覆去地讨论过不止,贻误国家大事。

众爱卿以为如何呢?”

刘欣一提出自己的意见,文武大臣就知道事情已经有了定论,反对无用,于是都不支声了。

刘欣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好的,既然大家没有异议,朕就这样决定了!

兹下旨,任命孔乡侯大人(傅晏),担任大司马、卫将军;任命阳安侯大人(丁明),担任大司马、骠骑将军,一同襄理军事。

希望两位爱卿,竭尽忠心,为帝国效力,辅佐朕完成中兴大业。”

刘欣当即下旨道。

“陛下如此明显地违背朝廷规矩,任人唯亲,置祖宗规矩于何地呢?长此以往,朝廷还有什么用人的规矩呢?

陛下召集群臣廷议讨论,却不征求、接受大家的意见,这不是忽悠、戏弄大臣吗?”

大司徒王嘉等三公以及朝廷文武大臣,不禁大失所望,心里再次有了一种受到皇帝愚弄的感觉。

文武百官的人心,越发不满背离。

“哎呀,天狗吃日了,天狗吃日了!天啊,太阳怎么突然不见了呢?怎么回事?怎么回事啊?难道是天地神灵震怒了吗?”

宫外,京师长安军民突然惊慌失措地大声吆喝了起来。恐惧不安的呼喊声音,一直传到了宫禁之中。

就在刘欣下旨宣布,任命自己的外戚孔乡侯傅晏、阳安侯丁明,担任朝廷大司马、卫将军、骠骑将军的圣旨不久,长安上空,就突然发生了一次日食。

“陛下:

如今天昏地暗,昏鸦乱叫,气温刹那间直降,太空出现了天狗吃日的变异。

百姓惶恐不安,惊慌失措,担心大祸来临,请陛下下旨安抚。”

执金吾任宏,急匆匆地进宫来报告皇帝道。

正在主持朝会,一向迷信星象的皇帝刘欣,心内隐隐有些不安。

“执金吾大人:

日食地震,不过是天地常理而已,不值得大惊小怪。立即带人出宫,去安抚百姓,守卫宫廷,防止乱民趁机闹事。”

刘欣故作镇静,吩咐执金吾任宏道。

执金吾任宏接到皇帝旨意,匆匆而去。

“诸君:

发生日食变异,乃天地神灵的正常反应,表明朕还没有被天地神灵抛弃,还受着天地神灵眷顾,不是无可救药之君。

朕特别下诏,令公卿大夫,尽心陈述朝政过失,贡献补救措施。

着令公卿大夫,为国选拔贤才,举荐贤良、方正、以及能直言进谏者各一人,以弥补朝政的缺失。大赦天下。钦此!散朝!”

刘欣见日食突然发生,心里有些慌乱恐惧,急匆匆地宣布散朝回宫。

大司徒(宰相)王嘉等三公以及朝廷文武大臣,眼见日食突然发生,也都隐隐有些不安,大家忧心忡忡、心事重重地各自回府,处理公事。

大司徒(宰相)王嘉,自从接受皇命,担任宰相以来,一直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想力挽狂澜,尽力挽救大汉朝廷的颓势。处理政事之余,王嘉常常独自思考朝廷的缺失,欲兴利除弊,尽力弥补。

“陛下登基以来,很多的施政措施都很欠佳,值得商榷改正。

而选拔任用大臣的做法,也任人唯亲,明显不公,有违任人唯贤的准则,对朝廷公正、公平地处理政事,极端不利。

臣身为百官之首,享受朝廷俸禄,怎么能够明哲保身,饱食终日,无所作为呢?”

见刘欣面对日食发生之事,一反常态地向天下人公开下旨,表示愿意诚恳地接受大臣和贤良的建议。

大司徒王嘉听后,十分欣慰,又恢复了自己天真淳朴的秉性,自思道:

“如此看来,陛下大彻大悟,真的觉醒了。但愿皇帝陛下励精图治,痛改前非,则大汉有救了。”

于是,大司徒王嘉,趁机针对朝廷最新发生的事件,向刘欣上密封奏书,建议皇帝说道:

“陛下:

臣接奉圣旨,知道陛下决心以天下为重,为国选拔贤才,清明政事,心里十分欣慰。

臣内心特别欣喜,为陛下勇于接受臣民的建言感到十分高兴,觉得陛下犹如尧舜在世。

臣还是坚持以前的观点,坚持认为,当前灾难频繁,天象变异不断,民不聊生,主要问题不仅仅是天灾,更主要的还是人祸造成。

如今的国库,已经十分空虚,而朝廷的赏赐,依然无度,有违陛下即位之初提出的节俭原则。

解决财政窘困,度支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了朝廷的当务之急。

而据臣了解,解决财政窘困的问题,历朝历代,不外乎开源、节流两策,没有其他途径和捷径可寻。

如今,天灾人祸不断,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国家户口丧失严重,苛捐杂税依然繁多,百姓十分窘困,甚至卖儿卖女,维持一家的生计。

为朝廷开源,已经十分困难,如果竭泽而渔,势必天怒人怨,引起动荡,最终得不偿失。

如此看来,唯有节流一策,还可以试试。

当初,孝元皇帝继承皇家大业,一直克勤克俭。他温良谦恭,少有欲望,国库的存钱,竟然达到了四十亿以上。

元帝陛下曾经前往上林苑打猎,后宫冯贵人(名将冯奉世之女-即被陷害至死的冯太后)跟随元帝陛下一起到了兽圈。

猛兽突然受惊窜出,冯贵人挺身向前,用身体遮挡,掩护元帝陛下率先撤离。

元帝感动,嘉勉冯贵人的义勇,赏赐给冯贵人的钱财,也不过五万钱而已。

在深宫后庭里,元帝对宠爱的人,加以特别的赏赐,总要多次嘱咐她,不要在众人面前谢恩。

这是元帝陛下为了表示公平的原则,不愿被人指责处事不公,看重人心的得失,而且赏赐节约适度,并不特别奢侈浪费的缘故。

当时的外戚,他们的资产,达到千万的家族很少很少。因而少府、水衡的积钱,才会很多很多。

虽然当年,朝廷也曾经接连遭受初元、永光年间的灾荒饥馑的威胁,再加上西羌部族的叛变,对外要供给作战部队的需要,对内要赈济贫苦的灾民。

然而,国家始终没有倾覆崩溃的忧虑,是因为国库的积藏,依然十分充实。

孝成皇帝时,谏臣大多提出皇帝私自出宫的危害,并说出皇帝专宠美女,耽于酒色,有损皇帝德行,伤身短寿等话语,言词非常激烈。

然而,成帝陛下心胸阔达,始终不怨恨发怒,并没有因此而惩罚进谏的大臣。

那时,成帝陛下的幸臣淳于长、张放、史育等三人,虽然受到成帝的宠爱,但也受到成帝的约束惩罚。

史育曾经多次被成帝贬退,他的家资也不满千万;张放也被太皇太后陛下斥退,逐回自己的封国;而淳于长因罪,在监狱中被官吏拷打致死。

由此可见,成帝并不以自己的私爱,而妨害天下公义。

所以,虽然成帝因宠爱内宫,而招致了很多人的讥讽,但是朝廷始终安定平稳,没有大的波澜发生。

到了最后,这才能够把大汉帝国的皇家大业,庞大财产,顺利地传给了陛下继承。

陛下当初在封国藩地之时,喜好《诗经》、《书经》,崇尚节俭的美德,令人称道。

当陛下蒙成帝征召,前来长安时,一路经过的地方,官吏百姓,都称颂陛下节俭崇高的美德。

这正是天下之人,把朝廷振兴的希望,转而寄托在陛下身上的根本原因。

陛下初即位之时,崇尚节俭,更换帷帐,撤去锦绣,车马和座席的靠垫,不过用绨缯包边而已,天下人为之一振,认为国将振兴。

每逢大臣建议,共皇寝庙应当兴建,都因陛下怜悯百姓的劳苦贫弱,考虑朝廷的经费不足,为了公义,而割舍自己的亲情,总是暂停修建。

直到最近,陛下才下旨,开始动工兴建共皇的寝庙,以便祭祀共皇的神灵。

可是如今,陛下的兴趣爱好,却似乎有些变了,前后判若两人;各大外戚皇亲的财富,也是越聚越多,动辄以数亿钱来计算。

最受天下人抨击不满的,就是陛下对驸马都尉董贤等宠臣的过度恩惠赏赐。

陛下让有限的国家财富,万千穷苦百姓的血汗钱,逐渐集中到了少数不劳而获,贪婪放纵的新旧权贵手里。

驸马都尉董贤等宠臣,对国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功劳和贡献,却是享受了无尽的赏赐,富可敌国,令人愤愤不平,同时也将天下人的怨恨和不满,统统集中在了他驸马都尉董贤等宠臣的身上。

驸马都尉董贤,本来在皇家上林苑中,就已经兴建有豪华的官衙和府邸。

可是如今,陛下却又下旨,动用国库和皇宫的钱财,去为驸马都尉董贤修建宏大的宅第。

驸马都尉董贤的宅第大门,朝着皇宫的北门,并引王渠,去灌注园林水池。

陛下甚至还专门派使者,亲自前去监督驸马都尉宅邸的施工,大肆地赏赐吏卒钱财。耗费的钱物,居然超过了当初修建皇家宗庙之时。

驸马都尉董贤的母亲患病,陛下也如丧考妣,下旨由官家长安的厨官,提供祈祷的用具和食品。

就连道路上的过往行人,也都可获得陛下施舍的饮食,以为驸马都尉董贤的母亲祈福。

陛下还下旨耗费朝廷孥币,为董贤制造了精美的器具。做成以后,必须亲自奏报陛下审查,才可为为驸马都尉送去。如果制作工艺精巧的话,陛下还特别赏赐工匠钱财。

即便是陛下奉献宗庙、奉养三宫太后的细致周到,也没有达到为驸马都尉这种事无巨细,无微不至的程度。

这正是天下人非议陛下,深深诟病陛下的地方。

遇到董贤家里招待宾客、举办婚礼以及亲戚相聚等情形,陛下还下旨,由各官署一起,贡献财物。甚至陛下赏赐董家的仆人、奴婢的钱,也居然达到了每人十万钱之巨。

董贤家的人,去街市购买日常物品,甚至有圣上派的使者亲自陪同,监视交易,强行买卖。

百商震恐,路人喧哗,群臣为之惶惑不安。

陛下曾经颁布诏令,裁撤皇家苑林,以接济无地的百姓,结果却全部用来赏赐给了董贤。

那些无地的百姓,不过是空欢喜一场,更加绝望,对驸马都尉更加痛恨。

而且,陛下赏赐董贤的土地,达到了两千余顷之多,这严重违背了朝廷颁布的土地法令。陛下这样做,危害甚大,让朝廷的土地法令成为了一场儿戏,严重影响了朝廷的信誉承诺和威信。

上行下效,最终使朝廷颁布的官员限田的土地制度,成为了一纸美丽的空文,成为了一场笑柄。

朝廷在百姓心中的诚信度和威信,也因此降到了冰点,令行禁止,不再有威力。

最近,朝廷上下奢侈僭越,横行放纵,变乱阴阳,灾异众多的事件屡屡发生。

黎民百姓恐惧不安,不知所从,流言蜚语在百姓中大肆传播。

无数的路人百姓,惶恐不安,惊慌失措,甚至手持禾秆麻秆,在路上盲目惊恐地四处奔走。

上天也以频繁的日食地震等灾难变异,来表达对百姓的流言和奔走的迷惑,但不能让黎民百姓,自行停止恐慌,担心末日来临的忧虑。

陛下一向仁慈智慧,行事谨慎,以社稷为重。

而今,陛下却因为这些过失,而被世人大肆嘲讽,贬低,臣为陛下感到十分惋惜,深感这有伤陛下的英明睿智。

长此以往,恐怕陛下不在史书上留下昏庸颟顸,荼毒生灵的恶名,也不容易办到啊!

孔圣人曾经说过:

‘国家有危险而不去解救,见社稷颠覆而不去匡扶,要你们这些宰相还有什么用呢?’

臣王嘉,有幸蒙皇帝陛下的信任,能够位居丞相之位。臣私下里常内心悲伤,惶恐不安,为朝廷百姓的痛苦生活感到深深的忧虑。

臣也愿意尽心尽力,竭尽忠诚,辅佐陛下,让陛下相信臣的愚忠。

如果臣身死以后,能够有益于国家,能够有利于社稷的千秋大业,臣岂敢爱惜自己的生命呢?

请陛下体察天心民意,审慎地对待自己的偏宠,细察众人共同的感受和疑惑!

只有居上位者,能够深刻地了解和体会民众的呼声和痛苦,体察民情,顺应民心,才能够有的放矢,有所作为,使政治走向清明。

从前的邓通、韩嫣等人,由于受到皇帝过分的宠爱,而自己骄横显贵又没有限度,最终集聚了天下人的怨恨。

他们不能克制小人的情欲贪婪,逸乐无厌,狗仗人势,终于犯下滔天大罪,把国家搞乱了,也使自己丧生,付出生命的代价,不能最终保全自己的荣华富贵。

正是所谓的‘过分帝溺爱和放纵他,却恰恰是足以害死他啊!’

微臣希望陛下,能够深刻地体察前世的教训,稍稍节制一下对驸马都尉董贤等人的过度宠爱,减少天下人对他的怨恨和不满,以保全他的富贵和生命。

如此,则两全其美,事事周全,于家于国皆有利,可谓皆大欢喜。”

大司徒王嘉的奏章,直指皇帝因宠信佞臣董贤,而致使朝廷法规法纪破坏,信誉丧失,祸国殃民,贻误国事。

读到大司徒王嘉直言不讳的建议奏章,刘欣怫然不悦,恼羞成怒起来。

刘欣控制不住自己年轻冲动的情绪,当着小黄门肉墩等侍从和驸马都尉董贤等亲信之面,大骂大司徒王嘉道:

“王嘉:

你这个大胆奴才,竟敢揭朕的老底,指斥朕的不是。你怎么敢说三道四,羞辱朕呢?”

刘欣认为王嘉是在羞辱他这个皇帝,勃然大怒。

驸马都尉董贤,小黄门肉墩等侍从,见皇帝发怒,急忙劝解刘欣道:

“陛下息怒!大司徒大人一向说话直率,不留情面,陛下也犯不着跟他计较。”

刘欣依然怒气难息,再次对着驸马都尉董贤、亲信的小侍从肉墩,大骂起大司徒王嘉来:

“董卿:

你们不要劝朕!

王嘉,你这个不知死活的老东西!你是朕一手提拔任命的大臣,为什么也会如此忘恩负义,背叛朕呢?

允许你们这些家伙有私爱,有璧友,就不允许朕这个皇帝,全心全意地喜爱一个人吗?”

刘欣怒气难休,大骂王嘉不停。

自此以后,刘欣对大司徒王嘉的不满怨恨情绪更加强烈,欲寻找机会,罢黜王嘉的大司徒职位,惩罚他的冒犯和不顺从。

10

当初,给事中息夫躬与孔乡候傅晏等新贵,对驸马都尉董贤受宠专权,权倾一时,凌驾于百官之上,十分嫉恨。

息夫躬与傅晏紧密勾结,常常在一起密谋,减少皇帝对董贤的宠爱,剥夺驸马都尉董贤的权利。

驸马都尉董贤很快知道了两人对自己的不满和仇视,默记在心,也对息夫躬与傅晏嫉恨不已,欲寻找机会,图谋报复息夫躬与傅晏。

恰好在皇帝任命傅晏担任大司马、卫将军的那一天,京师长安上空,发生了一场日食,引起了京师官吏百姓的恐慌。

驸马都尉董贤计上心来,遂决定抓住这次发生日食的机会,利用刘欣的恐惧不安心理,去指斥息夫躬、傅晏的过失,破坏息夫躬、傅晏的计策。

平日里,驸马都尉董贤夫妻以及兄弟姊妹董昭仪等,常常在宫中侍候皇帝,与刘欣相处融洽欢愉,董贤常常有机会与皇帝私下交流。

一天,驸马都尉董贤进宫侍候皇帝,遂抓住与刘欣两人独处的机会,趁机规劝刘欣说道:

“陛下啊:

臣对陛下是忠心耿耿,竭尽忠心,有些话不敢不对陛下直言。

臣知道,就在陛下任命孔乡候大人为大司马、卫将军的当天,长安上空,就发生了一场日食。

臣私下以为,这是上天对朝廷任人唯亲、处事不公的一种警示,希望尊敬的陛下,加以警惕和重视。

实际上,陛下一向英明睿智,这并不是陛下的过错,而是息夫躬与孔乡候大人等人秘密勾结,扰乱社稷,图谋夺权,迷惑陛下所为。”

刘欣完全沉醉于驸马都尉董贤兄弟姊妹的美色之中,对董贤的意见深以为然,赞扬董贤说道:

“多谢驸马都尉大人的提醒。朕也一直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头。

既然上天对朕任命孔乡候大人为大司马也是如此的不满,就像当初先帝任命五侯,引起天地神灵的抗议一样,朕怎么能够不警惕反省呢?

孔乡候大人一向傲慢自大,最近升任大司马以后更是得意忘形了。

而息夫躬这个家伙,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图谋加官进爵,多次误导朕恭,让朕最终得罪天帝神灵,实在是罪不可赦。”

刘欣认为,的确如董贤所言,天地神灵的震怒,是由于自己受到息夫躬的蛊惑,任命傅晏为大司马。

自此,刘欣心中,对息夫躬、傅晏有了芥蒂,决心纠正以前的错误。

几天之后,刘欣听从驸马都尉董贤的建议,颁布圣旨,纠正自己的错误,收回了孔乡候傅晏的卫将军印绶。

给事中息夫躬、孔乡候傅晏,一下子感受到了董贤的威力,对董贤更加嫉恨。

11

而大司徒王嘉、御史大夫贾延等三公大臣,也非常痛恨息夫躬、孙宠等奸佞祸国殃民。

见皇帝疏远给事中息夫躬、孔乡候傅晏等佞臣,大司徒王嘉、御史大夫贾延,遂决心痛打落水狗。大司徒王嘉、御史大夫贾延一道,联名上书,检举息夫躬等人的罪过。

一时间,群情汹汹,大臣们争相控诉息夫躬等人的罪过。

刘欣相信了大司徒王嘉、御史大夫贾延的指控,更加痛恨息夫躬、傅晏等人对皇帝的不忠。

不久,刘欣专门颁下诏书,贬斥给事中息夫躬、孙宠等佞臣说道:

“布告天下:

南阳郡太守方阳侯孙宠,一向没有廉洁清正的声誉,而天性残酷凶恶,喜欢伤害百姓。

左曹光禄大夫、宜陵侯息夫躬,编造欺诈不实之言,陷害宗室忠良,想以此贻误朝廷。

息夫躬、孙宠两人,都结交皇亲国戚,投奔高官显臣,邀取名誉,结党营私,祸国殃民,实属罪大恶极,十恶不赦之辈。

现将息夫躬、孙宠等奸佞,免除身上所有的官职,遣送回他们的封国居住。”

息夫躬、孙宠等奸佞被贬,众臣欢愉。息夫躬、孙宠等人失势之后,只得如丧家之犬一般,灰溜溜地回到自己的封国。

12

当时,宜陵侯息夫躬,被皇帝赶回自己的封国以后,一直没有房屋宅院,可以共征集居住,就只好暂时借住在一个空亭子中。

窃贼们的消息灵通,很快就知道了宜陵侯息夫躬借住在一个空亭中的消息。

窃贼们窃窃私语道:“息夫躬这个奸贼,因为陷害东平王而受封宜陵侯。作为一个受封千户的侯爵,肯定是家境十分富裕,财物多多。如今,这个恶贼凋零,无人帮衬,我们何不前去,捞点油水呢?”

窃贼们协商妥当,于是经常利用深更半夜,夜深人静的机会,前去空亭附近守候,窥探息夫躬的家庭情况,欲行不轨,实施盗劫打劫。

河内郡掾贾惠,是周邑人,也是宜陵侯息夫躬的好友。

听到息夫躬回到自己的封地宜陵以后,贾惠就去拜访、看望自己的好友息夫躬。

息夫躬落难被贬,还有好友贾惠前来看望,大喜过望。两人相见,相谈甚欢。

听见息夫躬谈到,有江湖窃贼,在打好友息夫躬财物的主意以后,贾惠很为朋友担心。

贾惠痴迷星象术数,就对息夫躬说道:

“宜陵侯大人:

盗贼窥视,是觊觎你的财务,你也不用担心忧虑。小弟传授你一个乞求鬼神,惩罚盗贼的方法,保管有用。

大人可以砍伐一根朝向东南方长出的桑树枝,把它做为匕首,然后在匕首上面,画上北斗星的图案。

到了夜间,宜陵侯大人你自己,就披头散发地站在庭院中,面向北斗七星,手持匕首或招或指,以求神灵降灾于盗贼。

宜陵侯大人,你只需用妥善运用此法,就可以诅咒驱逐盗贼,以保家人平安。

此法是百试不爽的妙招,有驱鬼祛邪的法力,定能够保宜陵侯大人一家老小平安无事。”

息夫躬信以为真,十分信奉好友贾惠的魔法,答应道:

“多谢贾大人的指教!息夫躬一定按此行事,夜夜做法,驱逐盗贼,保佑一家安宁。”

得到好友贾惠的指教,息夫躬稍稍心安,于是在晚上做法,驱逐盗贼鬼祟。

盗贼闻讯,以为息夫躬真有什么天大的神通,会诅咒自己以及家人,远远走避。

宜陵侯息夫躬做法驱贼的消息,传遍四野。

13

有一个妄人名叫孙元,渴望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而不得,常常惆怅不已,与友人孙杨一道,感叹上天不公。

一天,两人待在一起闲聊。

无意之中,友人孙杨谈到了宜陵侯息夫躬夜夜作法,驱逐盗贼的消息,以为笑谈道:

“孙大人:

所谓风水轮流转。宜陵侯息夫躬这个家伙,当初皇帝宠信,言听计从,百官侧目,是何等荣耀,何等威风凛凛。

不想今天,虎落平阳被犬欺,居然被一伙乡间蟊贼欺侮,只得做法诅咒驱贼,令人感慨!”

孙元有心,听了以后,不由得大喜,兴高采烈地对友人孙杨说道:

“孙大人,星象术士说某人命当今年富贵,想不到某人如今时来运转,富贵竟然在兄弟的这句话里。”

友人孙杨不解,急忙问孙元道:

“大人,某人不过与大人闲聊一些江湖轶事,哪里来的荣华富贵呢?”

孙元大大笑着,解释道:

“哈!哈!哈!哈!孙大人,某人的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就在兄弟的那句话里。

宜陵侯息夫躬这个家伙,如今已经受到皇帝疏远,已经彻底失势。孙大人可还记得,息夫躬这个家伙,当年封侯的故事吗?某人也决定效仿,获取荣华富贵。”

孙杨恍然大悟,称赞道:

“孙大人果然非同凡响,难怪人说孙大人不是平凡之人,不会久居人下。孙杨钦佩不已!但愿孙大人得到富贵,不要忘了共患难的兄弟。”

“孙某哪里是忘恩负义之人呢?孙某岂会遗忘孙大人的点拨之恩呢?”

孙元得到友人孙杨鼓舞,遂用亲启密奏,上书皇帝,告发息夫躬,指责息夫躬在晚上做法,诅咒皇帝道:

“陛下:

臣子发现,息夫躬被贬以后,一直心怀怨恨。他曾经多次与亲朋好友一道,非议、讥笑朝廷所进用的贤才驸马都尉等诸位贤良士大夫。

不仅仅如此,息夫躬还倒行逆施,时刻观察星象变异,以预测天子的吉凶。

息夫躬还曾经多次与法术师一道,秘密做法,诅咒皇帝,实属大逆不道!请陛下严惩。”

刘欣体弱多病,一直担心有人实施巫蛊之术,作法诅咒,觊觎皇位。

孙元的密奏,正说中了刘欣担心心事。刘欣闻奏大怒,立即派侍御史、廷尉监等大臣,派遣衙役前去逮捕了息夫躬,以诏令押在洛阳狱中。

一天,朝廷官吏奉命,派人把宜陵侯息夫躬从洛阳狱中提出来,正准备对息夫躬进行拷打审问。

不料,息夫躬痼疾突然复发,仰天大呼了几声,就突然倒在了地上,不省人事。

官吏上前,去仔细查看息夫躬的病情,才发现息夫躬已经停止了呼吸。

只见一股股鲜血,从息夫躬的鼻子里、耳朵里面不住地流出来。

不多一会儿,息夫躬就暴毙而亡,气息全屋,彻底没有了生命。

14

侍御史、廷尉监等大臣见状,一致认为息夫躬是罪有应得,死有余辜,急忙将息夫躬暴毙的情况报告皇帝。

刘欣得知,稍稍放心,但依然对息夫躬怨恨、诅咒皇帝的行为耿耿于怀,难以释怀,下旨严惩息夫躬的叛逆行为,追查息夫躬的党羽。

息夫躬的亲党、朋友,参与息夫躬的谋议,而受到息夫躬牵连被捕的,总共有一百多人。

就连息夫躬的母亲许圣,也以祭祀灶神,乞求降灾于皇帝、诅咒皇帝的罪名,被课以大逆不道之罪,斩首示众。

息夫躬的妻子刘充汉及其家属亲戚等,也被朝廷下令,迁到合浦郡去监视居住。

息夫躬的同族亲属中,平时与息夫躬关系密切,并得到息夫躬的关照的,一律被朝廷免职,终身不许做官。

就是到了后来,刘欣驾崩去世以后,有关部门的官吏,依然对息夫躬等奸党,当初陷害无辜的东平王刘云等人的恶行,极端不满和愤恨。

他们还上书朝廷,检举息夫躬等人的罪行说道:

“陛下:

当初,方阳侯孙宠和右师谭等人,捏造罪名,加害于皇帝的宗室东平王等人。

尽管承蒙朝廷的大赦令,他们得以免罪,但他们不应再拥有爵位,再居住在中原地带,享受朝廷的恩惠。

请朝廷伸张迟到的正义,为无辜冤死的东平王报仇雪恨。”

群情激奋,朝廷深感压力。

于是,息夫躬的党徒孙宠和右师谭等人,也都被朝廷下旨,免去了官职爵位,全家迁徙到了合浦郡监视居住。

权倾一时,因诬告陷害他人而发迹的息夫躬、孙宠、右师谭等人,也会恶贯满盈,遭到报应。

息夫躬、孙宠至死也不会想到,别人也会如法炮制,同样用诅咒皇帝的罪名,将他们一伙奸贼,推进法律的罗网里,让他们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真是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