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四十九回 慈母一心育孩子 劣子二意难教训

第四十九回 慈母一心育孩子 劣子二意难教训

孩子们十分听话地回到各自的房间,吩咐刘安等奴仆们帮助,搬来了他们自己的书本,接受母亲樊娴都认真而又仔细的查问。

“縯儿啊,你现在钻研《易经》已经有好久了。娘倒想知道,你的进步究竟如何呢?

你就快把《易经》中的最重要的‘中孚卦’这句卦辞,给娘好好地解释解释吧!让娘好好地给你评判评判,看你的学业水平,究竟有没有长进。”

母亲樊娴都等自己的孩子们乖乖地坐下,首先向大儿子刘縯提问道。

“好的,娘亲。解析这‘中孚卦’简直太简单了!”刘縯很轻松地答道,“此‘中孚卦’,乃是易经六十四卦中之第六十一卦—风泽中孚(中孚卦),诚信立身。下下卦。

象曰:路上行人色匆匆,急忙无桥过薄冰;小心谨慎过得去,一步错了落水中。

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巽)相叠。‘中孚卦’的孚(fú),本义为‘孵’,因为小鸡孵卵出壳的日期非常准确,所以有守‘信’的含义。

本卦卦形,外实内虚,喻心中应该诚信,因此称‘中孚卦’。这是借指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就是‘诚信’二字。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意思就是说,《中孚卦》象征诚信的品质。

诚信就是施及到了愚钝无知的小猪小鱼身上,从而也可以感化它们,因此就能够获得吉祥。利于涉越大河大川,利于坚守中正之道。

这卦实际上就是讲的,就是以‘诚为根,信为本’的人生处世理念。

他概括了人世间的夫妇之道,持家之道,理事之道,待人之道,守常之道和应变之道的思想内涵,从‘大可以安邦,小可以立身’的角度分析,精辟地说明和阐述了,诚信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刘縯有些自鸣得意地侃侃而谈,仿佛在炫耀自己的成绩。显然,他对“中孚卦”理解得很是深刻和透彻。

“縯儿,你讲解的的确很好!娘和你的爹爹,就是希望你们这些孩子,都能够成为一个讲究诚信,信守承诺的人。

常言道,‘人无信则不立’。无论是为人处事,修身培德,还是兴邦立国,匡扶社稷,都必须讲究一个诚信!不讲信用,不信守承诺,能够欺骗一时一人,却所失甚多,失去了做人的大信用,不能不谨记于心。

你在平时的生活中,对自己的朋友、亲人,讲究诚信的做法就很好,有你自己诚信为本,肝胆照人的优良秉性。

但你平时为人做事,也应该要有你自己的为人处事的原则,要学会拿定你自己的主意。

无论做什么事,你都不能够就像一个傻瓜似地,没有自己的头脑,就只知道人云亦云!凡事,哪怕就是结交朋友,与人相处,也必须要多长一根筋。

好了伯升,你可以下去读书了!你答应过娘的,你今天一定不会出去闲逛的,希望你能够讲究信用,履行好你自己的承诺!给弟妹们做好表率!”

母亲樊娴都,赞扬并叮嘱儿子刘縯道。

接着,樊娴都侧着身子,开始拷问起二儿子刘仲(刘舯)来。

“仲儿啊,你近段时间,不是正在研读《尚书》吗?你有什么收获心得吗?

《尚书》深奥难懂,其实并不适合你读。不知道你弄得清楚其中的道理不?真是难为你了。

今天,你就跟娘讲讲《尚书》中最简单的内容,《舜典》中的‘五常’是什么意思吧?”

母亲樊娴都考问二儿子刘仲道。

“五常啊?五常就是,就是,就是—就是常洗脸,常洗澡,常锻炼,常学习,常反省!”

刘仲没有读过《舜典》,对《舜典》中的“五常”似乎一窍不通,随心所欲地胡乱答道。

“仲儿啊,娘简直就不知道你究竟是怎么了,不知道怎么责备你了。你一天到晚,究竟都在忙些什么啊!

你答得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你叫娘怎样说你啊!娘敢肯定,你一定从来都没有摸过书本,没有读过《舜典》一遍,是不是啊?

要不然,这么简单的问题,你怎么会一点也不明白呢?

‘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五常就是‘慎徽五典,五典可从’啊!

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问题啊!你怎么居然一点也不懂得呢?难道你真是脑子笨吗?

娘可不相信娘自己的孩子会这么笨!肯定是孩儿没有用心,没有努力!”

母亲不住地质问老二刘仲,“仲儿啊,《舜典》中的‘五常’那是舜帝慎重地赞美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种常法,人们都能顺从的意思!

老二啊,你跟娘老实说说,这几天,你究竟都干些什么去了呢?你怎么会根本就没有摸过一下书本呢?”

母亲樊娴都严厉地审问二儿子刘仲道。

刘仲胆小,一下子吓得浑身发抖,脸色铁青。他嚅嚅着,不知究竟应该怎样回答母亲的问题!

“二弟还不是一天到晚,都去教文叔弟弟学习什么稼穑之类的东西去了吗?

二弟三弟两人是臭味相投,惺惺相惜,尽做那些没有一点出息的农夫的事情,哪里像贵族的模样呢!

娘啊,我的两个小弟弟,这些天几乎天天都裹在了一起。我也不知道他们兄弟俩,究竟少了哪根筋,为什么会对农事表现出那么浓的兴趣啊!真是继承了高帝皇帝二哥的品行。真是两个没有什么出息的家伙!

我们可是堂堂正正的贵族子弟啊!稼穑农事是哪些下人奴婢,土包子子们干的事情!

说起来,他们兄弟俩,还可真算是家学渊源,很像我们高祖皇帝的二哥刘仲啊!”

刘縯不知何时,又溜了回来,在一旁调侃和讥笑着刘舯、刘秀两个小弟弟。

“縯儿,你又鬼鬼祟祟地溜回来干什么呢?这里没有你的事,你就知道多嘴!

你少管闲事,努力地管好你自己才是!你还不赶快回里屋读书去!”

母亲樊娴都责备完大儿子刘縯,又继续对老二刘舯教训道,“仲儿啊,学习农事,勤于稼穑,有利家国,强身健体,本身也是一件大好事,并不是什么卑贱羞耻的事情。

娘也并不反对你们兄弟俩这样做。但问题是,你也不能因此,而荒废了你自己的学业啊!

娘和你爹爹,对你们期望的,不仅仅是只让你们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能够混饱自己肚子的农人,而是要做一个有头脑,有追求的农夫贵族啊!

我们舂陵侯家族,虽然日渐衰微,但娘和你爹爹,还是希望你们几兄弟,都能够有机会,参加朝廷的孝廉之类的选举,以便光宗耀祖,光大我们舂陵侯家族门庭啊!

你快给娘下去吧,下去之后,好好把你的书读读吧!不懂的,你就问问爹娘,或者是哥哥姐姐!娘还会考查你的学习的!”

母亲樊娴都做出一副声色俱厉的样子,不住地对二儿子刘仲发布着命令。

“娘亲,我回来找找我的刀笔!”刘縯瞅了瞅弟妹们,对着弟弟妹妹们做了一个怪脸。

等到娘亲训完弟弟刘舯后,刘縯才慢条斯理地开始回答母亲先前的询问。

实际上,刘縯就是想回来与自己的弟妹们说说话,嬉戏嬉戏,随便看看弟妹们的洋相,究竟出得怎样的。

“我说縯儿啊,你真是丢三落四!好了,既然你也来了,你就也在这儿听听吧,看弟妹们回答得怎样?你也好评判评判!娘也好看看你的鉴赏水平究竟如何。”

母亲看了一眼大儿子刘縯,没有责备,似乎早已经看透了刘縯的心思。

“秀儿啊,你大哥不是说你喜欢稼穑之事吗?娘就问问你,荀先生曾经说过:‘下贫则上贫,下福则上富’,这是讲的什么道理?”

母亲樊娴都考问幼小的刘秀道。

“回娘亲的话,这是荀先生的至理名言,也是治国平天下之正道。

就是说,国家富强的基础,在于家家户户的富足。只有天下的黎民百姓富裕了,国家才能富强起来。

这个道理是很容易理解的。如果君王不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只知道短视逐利,轻视农业,轻视稼穑之事;或者只知道一味地掠夺百姓的财富,强取豪夺,拼命地搜刮百姓,则不仅不能使国家富足起来,反而将加速国家灭亡,最终毁灭。

‘故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伐其本,竭其源,而并其末,然而主相不知恶也,则其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

孩儿以为荀先生这些话,真是至理名言,说得真是太好了,实在是治国的根本。

如果我大汉朝廷的皇帝王侯和朝中的王公大臣们,也都能够真正深刻地理解这个道理,那就会天下太平,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了!何愁太平盛世不会降临呢?”

刘秀口若悬河地答道。

“秀儿,你讲解的太对了!娘很为你高兴!你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为民着想的看法,实在是太好了!由此可以看出,你这孩子是一个很有心的人!

读书就应当如此!士大夫就应该有胸怀苍生,兼济天下的大志,有尽职尽责,拯救苍生,造福大众的理想。这样读书的士大夫,才能够说是读出了书籍精髓的真正士大夫。

如果饱读诗书的士大夫们,只知道追求黄金屋,颜如玉,学而优则仕,升官发财之类东西,实际上只是把读书当做了一块敲门砖而已。

这样的读书人,士大夫,无异于书之蠹虫,国之蟊贼,民之毒瘤。

谁说一个农夫,就不能有理想,不能有志气呢?陈涉为人佣耕,还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难道我们这些大户贵族,王侯子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靠自己聪明的头脑和辛勤的劳动,养活一家老小,使妻子儿女衣食丰足,衣食无忧,自给自足,不仰人鼻息,不受饥寒之苦,就不是有志气,品行高洁的人吗?

縯儿,仲儿,你们两个当哥的,应该好好向你的弟弟文叔学习学习才是啊!

就是做农夫,也要学会做一个有骨气,有志气的不凡农夫!我们不能够满足于,仅仅只是做一个能够养活自己的蠢笨愚昧的农人。”

母亲樊娴都为小儿子刘秀的表现叫好,极力地夸奖老三刘秀道。

刘秀羞涩地向母亲樊娴都笑了笑,表现得很是低调谦逊。

刘縯故意瞪大自己的眼睛,向小弟弟刘秀伸了伸舌头,做了一个鬼脸。

刘縯夸张地,故作恭顺地低下自己的头,假装认真地听着母亲樊娴都的教诲训斥。

刘縯的个子,如今已经比母亲的眼睛高出了一个多头。母亲在魁梧的儿子刘縯的面前,显得是那么娇小柔美。

“好了,黄儿,元儿,你们两个小丫头,也一起来给娘讲讲《诗经》的诗句吧!

你们两个小丫头,今天就来给娘讲讲《邶风静女》这一首诗歌吧!

娘要看看你们两姊妹,哪个丫头讲得更有意思,讲得更有深度,讲得更有创新。

黄儿啊,你是大姐,你就先给娘亲讲讲《邶风静女》吧!”母亲樊娴都吩咐大女儿刘黄道。

“娘亲啊,《邶风静女》就是讲,作为一个女孩子,应该温文尔雅,安适娴静,像个淑女!”

刘黄说话老气横秋,慢慢吞吞,有些信口开河,不着边际地胡乱扯道。

刘縯在旁边,不停地给妹妹刘黄递着脸色,比着动作,做着提示。

刘黄对诗句的内容是一窍不通,一概不知。她对大哥的提示,只是感到有些莫名其妙,恍若无闻。

哥哥刘縯的提示、提醒的神态与动作,也就对她没有了任何意义。

二妹妹刘元,在大姐姐刘黄的身后,嘻嘻地笑了起来。刘黄回过头来,狠狠地盯了妹妹刘元几眼,并用手悄悄地掐了妹妹刘元的胳膊一下。

妹妹刘元连忙止住了笑,故意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津津有味地听着大姐刘黄胡扯应付。

“黄儿啊,你简直就和你二哥是一模一样,不脱二苛啊!你们姐弟俩读书,实在都有点白痴!或者叫有点弱智!真像张白紫的妹妹!

你一天到晚,都在干些什么、忙些什么呢?你不好好读书,只知道逗闹和欺负你两个小妹妹吗?

娘知道你这孩子,平时很懂事,很想帮娘多做些事情,减轻娘的负担。

但娘更喜欢你学些琴棋书画,好好地读读诗文,享受享受读书的乐趣!

谁说女孩子无才便是德呢?这是多么混账的逻辑!完全是愚弄欺负我们女人啊!

母亲是孩子最早最好的老师。母亲知书识礼,聪明美丽,智慧贤惠,博学多才,孩子们也会受益匪浅啊!

黄儿啊,你不要整天像个假小子一样,和哥哥,弟妹们整天笑跳打闹个不停,好不好呢?

黄儿啊,你毕竟是个女孩子嘛!你还是应该做做女孩子的事情,学得斯文贤淑一些,好吗?

你知道妹妹刚才在笑你什么吗?你到旁边去,等一会儿,你就自然会明白了!

黄儿啊,你现在就好好地给我站在这里,听着妹妹是怎么讲解这篇诗歌的吧!

元儿,你就把诗句的意思,仔仔细细地说给你姐姐听听吧!也好着着实实地羞羞你姐姐!”

母亲樊娴都一边教训着大女儿刘黄,一边急切地催促小女儿刘元回答。

“好的,娘亲。《邶风静女》中这样写道,”刘元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诵诗句,一边细致地讲解说,

“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yú)。

爱而不见,搔首踟(chí)蹰(chú)。

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tóng)管。

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女(rǔ)美。

自牧归(kuì)荑(tí),洵(xún)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句描写了一对风趣、快乐的有情人,相约在城角幽会,他们相互之间赠物传情,互相逗趣的动人情景。

全诗先写情人俩赴约,后写痴情的女子,向多情的男子赠物,来表示自己的真挚爱情。

就像我的大姐姐与她的亲爱的情郎胡珍哥哥那样。”妹妹刘元一边认真地讲解着,一边还不忘调皮地调侃调侃自己的姐姐刘黄。

“全诗充满了愉快,幽默的情趣。诗人把民间青年男女在一起时,那种天真活泼,互相逗趣的情境,描写得活灵活现,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情人俩一个故意地逗趣,一个语带双关地应答,机智幽默地凑趣。

诗句充分显现了这对有情人,开朗活泼的性格,真挚深厚的感情,愉快乐观的情绪,充分体现了圣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真谛!”

刘元不顾大姐刘黄在自己的身后,不停地偷偷咯吱自己,忍住笑回答娘亲樊娴都道。

10

“好元儿,乖女儿,你讲得很好!娘但愿,你们俩姐妹长大之后,也都能找到那样称心如意,乐观活泼,感情真挚,勇于负责的如意郎君!

如果这样的话,娘也就很放心了!

黄儿,仲儿,你俩赶快给娘下去,好好给娘读书学习!娘今后有空,还会继续考问你们。

再不过关,娘可要告诉你们的爹爹了。那时,恐怕就要家法侍候了哦!

娘还会决定,今后我们全家出外踏青游乐之时,也不允许你爹爹带上你们两人!”

母亲樊娴都言笑晏晏地结束了对孩子们的抽问,转身回到了里屋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