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六十回 安汉公未雨绸缪 刘箕子选立皇后

第六十回 安汉公未雨绸缪 刘箕子选立皇后

元始二年(公元2年)就这样过去了。

这一年,大司马王莽,虽遭受了执政以来少有的种种严峻考验,但总算有惊无险,安然度过了。

转眼间,就到了元始三年(公元3年)的春天。

这一年,王莽已经四十八岁了,而王莽的嫡长女王嬿,也已经十二岁,正好与小皇帝刘衎同年。

太中大夫刘歆,足智多谋,对王莽忠心耿耿,越来越受到大司马王莽的重视和亲信。

刘歆对王莽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开始谋求与王莽,结成更加紧密的关系。

于是,太中大夫刘歆,为王莽献计献策说道:

“大司马大人: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未雨绸缪,乃为上计。

虽然如今,德高望重的大司马大人,已经威震遐迩,可以号令天下,但子俊以为,此时此刻,还不是大司马大人,可以放心大胆,高枕无忧之时。

阁下的权力和施政,还将会受到各种挑战,这是子俊为大司马大人,深深忧虑的。

如今,皇帝陛下幼小,还未娶妻成亲。属下粗通星象,略知符命图谶,已经预知,刘氏与王氏,有佳缘之约。

如果大司马阁下,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仿效霍光大将军先例,能够与皇家顺利结亲,则可以预料,大人千秋万代,将永保高官厚禄、荣华富贵。

即使某一天,皇天不祐,皇帝驾崩,大司马大人的外孙,也可以顺理成章地继承帝位。

如此的话,就可以保证大司马大人的伟大家族,能够永永远远地享有无穷的福祉,千秋万代,永不凋零。”

听了刘歆深谋远虑的建议,王莽大喜,赞赏刘歆道:

“子俊大人:

你真是吾之知音,深得吾心。吾王莽不是忘恩负义之人,不会忘记子俊你的功德的。”

听了刘歆的建议大喜,王莽决定,依照当初大将军霍光做主,将女儿嫁与皇帝的旧例,秘密策划,把自己的女儿王嬿,嫁给小皇帝刘箕子(刘衎kàn)为皇后。

主意打定以后,王莽立即心急火燎地行动了起来。王莽迅速上书太皇太后,建议太皇太后说道:

“太皇太后陛下:

皇帝陛下即位,已经三年。皇帝的年纪渐长,却一直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孤独寂寞地生活在皇宫里,没有人陪伴。皇后之位,还没有正式地确立,后宫嫔妃的位置,也还空缺。

臣以为,皇帝没有妻妾后嗣,这实在不是利国利民,有利于国家千秋大业的长远之策。

臣为此,十分忧虑,常常思考,解决措施。

回顾成帝、哀帝当年的往事,臣发现,以往国家灾难的产生,大都是由于,皇帝没有合适的继承人,或者后妃的来路不正,所引起的。

臣请求考查讨论,儒学五经的有关记载,制定聘娶皇后之礼,使古代天子,娶十二个女子为妻妾的规定,能够纳入正轨,以广求继嗣,保证皇室的繁荣昌盛,永保皇家帝业。

请太皇太后陛下下旨,广泛地在殷、周天子的后裔,周公、孔子的后代,以及在长安的列侯、外戚之家中,挑选品行端庄的合适的女子,作为皇后、嫔妃的候选人,以备皇家甄选。”

听了王莽的建议,太皇太后王政君大喜,十分赞赏地对胡宝宝等侍从说道:

“安汉公大人果然深谋远虑,考虑十分周到,所做的建议,非常有理。

这件大事,一刻也耽搁不得。

宝宝啊,你马上去提朕跑一趟,马上将此事,交付有关主管机关办理。”

主管官员大臣,接到太皇太后陛下懿旨,那敢怠慢,很快就呈上了众女的名单。

王氏家族等外戚豪族的美丽女子,很多都在被选的皇后妃嫔名单之中。

见了大臣们呈上的名单,大司马王莽,突然隐隐有些不安,担心起来,急忙招太中大夫刘歆前来,商议细节。

太中大夫刘歆,最了解王莽的心思,一看名单,也深有同感,预感不妙,急忙向王莽建议道:

“安汉公大人:

大臣们拟定的这个名单,非常细致全面。但子俊有些担心,恐怕最终,不能够让安汉公大人称心如意。

子俊以为,安汉公大人的女儿,人品美德超群,是安汉公大人的至爱,也是皇后的最佳人选。

可是,如果将安汉公大人的美丽女儿的名字,夹杂在这些美女中间,恐怕一下子,就会泯然众人,没有任何的优势了。

万一其他家族的女儿,与安汉公大人的女儿,条件相仿,突然之间崛起,拔得头筹,争到了有利的位置,岂不出乎意料了吗?

到时候,安汉公大人的女儿,岂不是就没有机会,鹤立鸡群,独占鳌头了吗?”

“子俊大人言之有理。只有子俊,知道吾的心意。

并不是吾王莽的女儿,才有资格参与选秀,并不一定非要让吾自己的女儿,去参与皇后的备选。”

王莽谦逊地说道。

“如果安汉公大人的女儿,都没有资格选秀,那天下还有谁人,能够有资格呢?”

太中大夫刘歆,灵机一动,建议王莽道,“安汉公大人,你一向大度谦逊,子俊心里,非常清楚钦佩。

子俊建议,安汉公大人,不如以退为进,让大人你的女儿,直接退出皇后之位的竞争。

这样做,更能够体现和弘扬,安汉公大人的谦虚退让的高贵品格,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刘歆建议王莽道。

听了刘歆的意见,王莽与刘歆相视一笑,恍然大悟道:

“子俊真是高明。吾已经明白子俊的意思了。吾立即进宫,去禀报太皇太后陛下知道。”

大司马王莽,与刘歆告辞,急匆匆地前往长乐宫,去向太皇太后禀报说道:

“太皇太后陛下:

臣以为,皇后是天下之母,负有母仪天下之职,必须慎重其事地选择。只有品德容貌绝佳的人,去担当皇后之位,才最为合适。

臣深深了解自己的女儿,知道女儿本身,并没有什么高尚突出的品德,臣女儿嬿儿的资质才干、美貌品行,又都为下等。不值得与诸多外戚勋旧女儿,相提并论,排在一起,参与选秀。

臣以为,既然嬿儿的资质不够,不适宜与众女子聚在一起,被作为皇后候选人参选。

所以,臣请求太皇太后陛下恩准,不要将臣的女儿嬿儿,与诸家女儿一道,参加挑选。”

太皇太后不知道王莽的真实心意,赞扬王莽道:

“安汉公天下大公,谦虚退让,不让自己的女儿,参加皇后甄选,心意诚恳坦荡,哀家非常欣赏。

王氏家族的女儿,都是哀家的娘家人。

不如这样,我们王家的女儿,就都不要参加此次的挑选了吧!以免天下官吏百姓,误解我们的心意。”

太皇太后下诏道。

太皇太后的圣旨一出,完全杜绝了王莽的女儿王嬿,参选皇后的可能性。

王莽弄巧成拙,心里更加着急,急忙叫来太中大夫刘歆等亲信,商议选后事宜。

“子俊误我,子俊误我!吾该怎么办呢?”

见到太中大夫刘歆,王莽就大声抱怨了起来。

太中大夫刘歆,已经看出了王莽焦虑着急的心情,急忙安慰王莽道:

“安汉公大人不要着急!

子俊曾经对安汉公大人说过,如果安汉公大人的女儿,都没有资格参选,谁人还能够有资格呢?

请安汉公大人,相信子俊和大家的能力吧!”

甄丰、甄邯、王舜、孔光等也赞同道:

“是啊,安汉公大人!安汉公大人的女儿品行皆优,如果安汉公大人的女儿都没有资格参选皇后,谁人还能够有资格呢?”

太师孔光老谋深算,意味深长地说道:

“安汉公大人不要着急。安汉公大人,如今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谁人还能够怎么样呢?

即使大臣们不肯认可安汉公大人的女儿,百姓士大夫们,必然也不会听从的。”

大司马王莽恍然大悟。

于是,刘歆与甄丰、甄邯、王舜、孔光等亲信大臣,秘密策划,发动群众攻势,挽救不利局势。

第二天早上一大早,大汉朝廷太皇太后王政君居住的长乐宫前,已经人头攒动,人声鼎沸。

平民、诸生、郎吏及以上官吏士大夫,络绎不绝,守候在皇宫长乐宫大门前。

他们向太皇太后陛下上书,请求立安汉公的女儿为皇后的人数,很快就达到了一千余人。

请愿的喧哗声,传到了禁中,皇宫未央宫、长乐宫禁卫、金吾卫、执金吾等,如临大敌。

公卿大夫,有的前往禁中,有的俯伏在宫内官署的门下,都异口同声地请求太皇太后道:

“太皇太后陛下啊:

安汉公大人的盛大功勋,如此辉煌,对大汉帝国的贡献,如此之多。

为什么如今,朝廷选立皇后,拥立国母,要单单剔除安汉公大人的女儿呢?

天下人将把国母的美好期望,归聚到哪一位的身上呢?

太皇太后陛下啊,臣等以为,只有定安汉公的女儿,最适宜做天下之母啊!

我们殷切地希望太皇太后陛下,能够改变懿旨,让安汉公大人的女儿,也参加皇后候选。”

看到数千臣民,聚集在未央宫、长乐宫请愿,太皇太后担心,出现什么变乱,紧张万分。

太皇太后急忙吩咐,安阳侯王舜,去叫安汉公王莽前来,协商解决。

王莽见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暗自高兴。

王莽就遵照太皇太后陛下旨意,慎重其事地派遣司马府长史及以下官员,分别去劝说和阻止公卿及诸生的请愿。

然而,官吏百姓的上书请愿,不仅没有停止,参与的人,反而愈来愈多,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太皇太后不得已,就只好听从了公卿大臣士大夫们的建议,下诏说道:

“布告天下吏民百姓:

虽然安汉公功劳显赫,又是哀家的至亲,他谦虚退让,不肯让自己的女儿参选。

但为皇帝陛下,挑选皇后的人选,事关国家大局,安汉公的女儿,也不宜排斥在外,以彰显朝廷一禀大公,一视同仁的原则。”

太皇太后陛下懿旨颁布,请愿行动自动平息。

接到太皇太后的旨意以后,王莽暗暗高兴,大力称赞刘歆、孔光的深谋远虑。

不久,大司马王莽,又开始担心,自己的意图,太过明显,会招来官吏百姓的非议。

王莽于是率领群臣,前往长乐宫,建议太皇太后说道:

“太皇太后陛下:

臣非常感谢,太皇太后陛下的恩宠,但不能让天下人,议论陛下有所偏私,认为太皇太后不公不正,损害太皇太后陛下的英明。

微臣以为,为皇帝选立妃嫔,是关系社稷安危,大汉千秋万代基业的头等大事。

臣建议,应该在天下,广选众女,以备甄选,不宜只是在外戚之中,进行挑选。”

三公九卿,听了大司马王莽的话很不满意。他们竟相在太皇太后的面前,为王莽的女儿争辩说道:

“太皇太后陛下:

安汉公的意见不妥。

如果再选取其他人家的女子,做皇后,岂不是就会出现两个正统了吗?

这是我们大汉朝廷,绝对不应当允许的。”

太皇太后,也赞同大臣们的意见,发话道:

“大家说得很对。安汉公,你就不要再坚持了吧,朕了解你的心意。”

王莽带着无可奈何的语气,对太皇太后和文武百官们诚恳地说道:

“既然太皇太后陛下和众位大臣,都认为如此,就请太皇太后陛下下旨,派人去察看臣的女儿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