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登陆 注册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十二回 王莽计拙西域险 单于怨怒边塞乱

第十二回 王莽计拙西域险 单于怨怒边塞乱

新王朝西域都护但钦,在车师后王国,遭到匈奴汗国、车师后王国联军的攻击,遭受重大失利以后,新王朝西域都护,对西域诸国的控制力,也大受影响。

西域诸国,厌烦迎送新王朝使节官员和向新王朝朝贡的沉重负担,也纷纷或明或暗,向匈奴汗国单于示好,有的邦国,甚至公开倒向了匈奴汗国。

新王朝西域都护但钦的处境,变得更糟了。

此时,祸不单行,一场军事政变的危机,也在西域都护但钦的军营出现。西域的形势,一下子变得岌岌可危。

西域都护但钦属下所管辖的戊已校尉刁护,其时正身患重病,在军队大营中养病,不能够过问军队之事。

其时,新王朝西域都护的处境,岌岌可危。

戊已校尉刁护属下的长史(指挥部秘书长)陈良,遂召集长史终带、司马丞韩玄、右曲候任商等僚属将领,聚在一起,共同商议,应对之策。

戊已校尉长史陈良,率先发言,为大家分析西域的险恶形势,寻找自救之策说道:

“诸君:

西域各国,如今的形势,对我们是极端不利。有些西域城邦,甚至开始,公开背叛我们。我们西域都护,在西域各国驻屯的军队,兵力弱小,而我们的敌人,却异常强大,即使我们,想要自保求存,保全自己的性命,也已经非常困难。

当初,我们奉大汉皇帝之命,驻屯西域诸国,帮助保卫边塞郡县,都是为了,向我们的汉王朝君王效忠。

而如今这个大新皇帝,不过是一个忘恩负义的篡位者,并不是我们的真正主人,我们犯不着冒死,为他卖命。

自从王莽这个逆贼,篡夺我大汉朝廷的皇位以后,对我们这一些至始至终,效忠于汉朝廷的贤良人士,是大为忌恨。

见我们如今,陷入绝境,新王朝君臣,也不肯挽救。

现在,匈奴汗国、车师后王国联军,又大举侵袭我们,车师后王国的后城长(司令官),也被匈奴将领斩杀。西域都护部下的军司马(军政官),也被敌军击伤,形势十分危急。

而西域戊己校尉刁大人,一直不体恤士卒将领,定将我们,带入死地。

分析如今的处境,我们四面受敌,面临死亡的威胁。恐怕无论怎样抵御,都只能够是死路一条。

我们都是英雄豪杰,岂能够坐以待毙,成为待宰的羔羊,等待他人的绞杀呢?

本长史听说,匈奴汗国单于栾提知,一直十分感激,大汉朝廷历代君王的恩德,对篡帝王莽的刻薄寡恩,忘恩负义,非常不满。

我们不如群起举义,自称汉大将军,杀掉西域戊己校尉刁护等不肯追随的将士,然后率领众将士,去投奔匈奴汗国单于,寻求匈奴汗国的庇护。

我们这样做,或许可以躲过一劫,保全我们自己和家族亲人的身家性命。”

长史终带、司马丞韩玄、右曲候任商等将领,一致赞成戊已校尉长史陈良的意见道:

“陈长史大人,言之有理。我们是大汉的忠臣烈士,岂能够向那个篡位者,效忠卖命呢?”

大家迅速行动了起来,立即派遣将士,杀死了忠于新王朝的西域戊己校尉刁护,以及刁护的儿子和兄弟等人。

然后,戊已校尉长史陈良等,裹胁戊己校尉部下所属的全部官员将领,以及男女眷属等,大约二千余将士官员,一同投奔了匈奴汗国。

匈奴汗国单于栾提知,得知戊已校尉长史陈良等前来投奔,大喜不已。

匈奴汗国单于栾提知,下旨任命归降匈奴汗国的新王朝戊已校尉长史陈良、终带、司马丞韩玄、右曲候任商等人,担任匈奴汗国的乌贲都尉。

驻守新王朝西部边塞的立国将军孙建,闻听西域边塞,接连发生的惊天巨变,惊恐不已。

始建国元年(公元8年)十一月,立国将军孙建,大惊着对部属官员将领道:

“诸君,西域驻屯军,一向纪律严明。如今,戊已校尉长史陈良等叛逆,打着复汉旗帜,集体反叛,投靠匈奴汗国,是一件非同小可的惊人事件。

本将军将派人快马加鞭,将这一系列的非常事件,禀告陛下,并向陛下,提出果断处置变乱的建议。”

部属将领深以为然,赞同说道:

“将军大人言之有理。戍边将士,背弃君王,打着恢复前汉称号,必须引起警惕,如果不加制止,恐怕会群起效仿,危害国家大计。请将军立即向陛下汇报,请求陛下旨意。”

立国将军孙建,见部属没有异议,急忙写成紧急奏章,报告王莽道:

“陛下:

臣得到两个十分重要的情报,情况十分紧急,敬请英明的陛下,立即予以果断处置。

西域将领但钦,上报臣说道,九月辛巳日,西域都护戊己校尉属下的长史(文书官)陈良和终带等人,带兵反叛。

叛军将领戊己校尉长史陈良和终带等人,自称已被废弃的汉朝大将军,狼狈为奸,以下犯上。叛逆们,不仅杀害了自己的上司戊己校尉刁护,而且还劫胁戊己校尉属下的官兵眷属数千人,逃往了匈奴汗国。

本月十二日(癸酉日),一个不明身份,不知从何处来的一个疯狂男子,自称前朝皇帝之子刘子舆,也开始招摇撞骗,大肆宣扬异端邪说,蛊惑百姓。

那个胆大妄为的家伙,居然敢狗胆包天地前来,拦住臣孙建的车驾,在臣的车驾前,叫嚷喧嚣,散步谣言。

这一个自称刘子舆的男子自称说道:

‘各位乡亲,贤良士大夫:

我是汉王朝皇族的子孙刘子舆,成帝姬妾的儿子。刘家就要重登皇帝宝座了,快去命令那个篡国之臣,赶快把皇宫宫殿,给我腾出来,我要回京登基。’

臣闻听此自称刘子舆的狂徒叛逆之言,心里非常惊骇。臣害怕逆贼,继续妖言惑众,马上下令,把这个妖言惑众的叛逆男子,立即逮捕,进行严厉审讯。

在臣的严厉审讯之下,臣终于得知,这个自称汉朝皇族子孙的叛逆之徒,并不是什么,成帝之后刘子舆,而是京师常安的一个地痞流氓,无赖之徒,姓武,名仲。

武仲不务正业,无所事事,长期流浪在西北边塞,招摇撞骗,自称刘子舆,以蛊惑人心,骗取同情和施舍。

臣认为,陈良、终带、武仲这些恶贼,都是叛臣贼子,他们背逆天帝神灵,违抗天命,率先作乱,煽动百姓,反叛朝廷,实属大逆不道、怙恶不悛之徒,必须着力防范,严厉惩罚,斩草除根才是。

臣建议陛下,请立即下旨,追究武仲、陈良、终带等叛臣贼子的罪恶,追查他们的党羽,追究他们应当连坐的亲属,以诛灭叛逆的苗头,防范于未然。

在这里,臣还要禀告陛下,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前不久一天的晚上,臣正在熟睡之中,突然梦见,汉王朝太祖高皇帝,告诉了臣这样一句话,臣把这句话,记得明明白白,至今依然是清清楚楚。

高祖皇帝告诉臣道:

‘孙建将军:

吾曾经受命于天,非常明白,天命所归的道理。如今,天道循环,天下已归大圣贤哲治理,吾十分满意,感激天帝神灵,选拔优秀君王,承继辉煌的帝业。

吾自愿申请,请求新王朝圣明的陛下,取消守卫汉朝廷宗庙的官员卫士。

吾殷切希望,能够在新王朝圣明的皇帝陛下的祖庙之旁,拥有一个位置,作为寄宾存在,就感激不尽了。

请将军阁下,务必将吾的心思,禀告圣明的新朝贤君知道。否则,知情不报,定有报应。’

臣一梦醒来,夜不能寐,倜然警觉,担心高祖皇帝的诅咒,对臣造成伤害。

臣细细思索,梦中的具体情形,猛然意识到,这是太祖高皇帝,聪明贤惠的高明之处,懂得天命所归的至高道理。

太祖高皇帝确确实实,发自内心,是想顺承天帝神灵神灵的旨意,以求保全自己的后代子孙。

希望圣明的陛下,能够胸襟广阔地满足太祖高皇帝的心意,取消守卫汉朝廷宗庙的官员卫士,作为寄宾,以保全刘氏子孙。

回想当初,臣记得有一次,曾经上书陛下,向陛下做出过这样的建议说道:

‘陛下:

如今,天命已经转移,臣以为,汉王朝的宗庙社稷,不应当继续留在常安城里。

而刘氏宗室子孙,已经衰微破败。显而易见,刘氏宗室子孙,已经不再受,天命的眷顾了。

身为诸侯,在朝为官的刘氏子孙,也应该跟汉王朝一样,同时废弃,以免违背天意。

臣私下以为,陛下这样做,未雨绸缪,意义深远。

一者,既可以断绝,还一直愚忠于汉朝廷的那些孝子贤孙们,倒行逆施的希望,避免他们梦想复辟,死灰复燃;

二者,也可以避免,奸党们野心家们,打着汉室称号,阴谋作乱,复辟汉室的机会。’

可是,陛下最为仁慈,大仁大义。

陛下深谋远虑,胸怀宽广,恩德深厚,一直迟迟不肯,对臣罢黜刘氏的建议,作出一个明确的回复。

臣经历以上这些事件以后,心里更加忧虑、担心,更加清楚,臣罢黜刘氏的想法是正确的。

以前,原安众侯刘崇、安成侯刘礼兄弟,严乡侯刘信,徐乡侯刘快,徐乡侯刘快的胞弟真定人刘都,陵乡侯刘曾,扶恩侯刘贵等汉王朝宗室子弟,都曾经聚众闹事,图谋反叛,复辟刘氏。

那一些狂妄狡猾的奸贼叛逆,那些狂徒野心家,地痞流氓之类,往往依托,已经灭亡的汉王朝,或者妄称,已经灭亡的汉朝将军,或者自称,汉成帝之子刘子舆等,纷纷发动反叛行动,以至接连不断地犯下了,夷族灭家的反叛大罪。

微臣私下里斗胆地以为,恐怕这些事变,都是因为陛下,您的仁慈圣恩纵容过度的结果,未及尽早地杜绝,他们的奢求、野心和欲望,让他们的野心,极度膨胀所造成的。

臣因此,再次大胆冒昧地建议陛下,应该将汉王朝高皇帝在京师常安的祭祀庙宇,统统予以撤除,断绝野心家的希望和寄托。

臣建议,可把高皇帝极其子孙的神龛,作为新室的国宾,在明堂旁,享受献食。

臣私下认为,汉成帝是陛下的异姓兄弟,汉平帝是陛下的女婿后辈,他们的神位,都不适宜,再放在宗庙里了。

元帝陛下与新室圣母太皇太后陛下,生为一体,为陛下的圣恩所推重,礼仪上十分适宜,继续保留神位,可以保持元帝陛下与新室圣母太皇太后陛下的神位。

臣再次请求陛下,凡是在京师常安的汉朝廷所有的君王诸庙,都应该一律废弃。

凡是被汉朝廷,封为诸侯的刘氏宗室子弟,一律根据封户的多少,都编入五等爵位之中。

凡在朝廷、地方有官职的,都应该立即下旨,予以罢免撤职,让他们在自己家里,耐心等待,等待朝廷,评价他们的业绩、功劳、才干之后,再授予新的官职。

这样做,上可以符合天意民心,满足高皇帝神灵的殷切愿望;下则可以,防患于未然,以铲除最终的祸乱根源,杜绝野心家和狂妄之徒,利用旧皇室,发动反叛,阴谋复辟等狡诈祸国行为的萌发。

臣的建议可否,请陛下裁决。”

立国将军孙建的建议,大合王莽的心意。王莽见了,大为欣赏,立即下诏,表彰立国将军孙建建议说:

“卿言极是,准奏!

嘉新公、国师刘秀(刘歆),依照金匮符命,担任了予的四辅职位;

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大臣,前汉宗室子弟,共三十二人,都明察天意,效忠于朕,懂得天命所归的至理。

他们有的进献天符祥瑞,有的提出好的治国意见,有的拘捕和告发反贼,功劳巨大,功勋卓著,不可埋没。

刘氏宗室子弟里,跟这三十二为功臣,同宗共祖的,可以不予罢免。他们的官职爵位,依然留任,特准许他们,跟随皇家之姓,赐皇家姓为王。

刘姓皇族子弟中,嘉新公国师刘秀(刘歆),把他的挚爱的女儿,许配给了朕的高贵儿子。

朕特别允许,嘉新公国师,依旧姓刘,不予赐姓。

兹将定安太后(王莽之女王嬿),改号为黄皇室主,使她与汉王朝,彻底断绝联系。钦此。”

为了防范野心家,利用前朝宗室作乱,王莽对前朝刘氏宗室大肆贬谪,削夺他们的权利。

也因此,前汉宗室子弟,对新室的怨怒,也更加强烈。

此时,匈奴汗国单于栾提知,桀骜不驯,派遣军队,在北方边塞,不断挑衅与侵扰。

王莽得到报告,如坐针毡,怒火万丈。

想到匈奴汗国的不断骚扰,王莽忧心忡忡,常常一个人,躲在未央宫的王路堂里,独自生着闷气,想着反制匈奴汗国的主意。

大司空甄丰与国师刘歆等三公大臣,一向十分忙碌,常常与王莽一道,呆在未央宫的王路堂里,商讨处理国家大事。

今天,很难得地,王莽并没有召见大司空甄丰与国师刘歆。大司空甄丰,与国师刘歆俩,终于有了一点空闲。

大司空甄丰与国师刘歆俩,就利用这个难得的悠闲机会,聚在了一起,坐在国师公府里,天南海北地聊天说笑,尽量避免,谈及国家大事等敏感话题。

大司空甄丰与国师刘歆,与王莽的关系非常深厚,都知道至尊王莽的忌讳。

自从王莽禅让登基以来,大司空甄丰与国师刘歆,就很少单独见面了。谈天说地、单独聊天的机会,更是稀少,令他俩很是留念,过去其乐融融的美好日子。

然而,今天一见面,大司空甄丰,与国师刘歆两人,还是没有能够控制住自己。

闲聊一会以后,大司空甄丰,还是忍不住与国师公刘歆,讨论起了国事,牢骚满腹地对刘歆说道:

“国师大人啊:

国师大人一直与至尊陛下,走得很近,很受陛下的亲信,国师公大人,可得到了什么新消息没有?

朝廷最近,是多灾多难,在下听说,至尊打算,向匈奴汗国用兵,不知是否真实?”

大司空甄丰,与刘歆寒暄了几句,就不由自主地谈论起国家大事来。

“是啊,大司空大人,是有这样的议论。

大司空大人,在下发现,自从至尊禅让登基以后,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

至尊高居大内,宠爱新贵,已经不太喜欢,接受我们的建议和谏言,对我们这些忠心耿耿的老臣,也似乎疏远多了。

对匈奴汗国用兵这件事情,在下也是略有所闻。听说为了这件事,至尊与严尤大人,争吵得十分厉害。

严大人一直不肯同意,至尊陛下用兵匈奴汗国的主张。恐怕严尤大人,才刚刚当了几天的大司马一职,也快要保不住了哦!

如果至尊陛下,不是看在陛下,与严大人是多年老友,太学同窗份上,可能早就已经,将严大人撤职查办了啊!

那些擅长阿谀奉迎的少壮派新贵,宗室子弟们,为了讨好至尊,换取荣华富贵,拼命附和至尊心意,撺掇至尊,对匈奴汗国用兵,把我们这些老家伙,都不看在他们眼里了。”

国师刘歆,也是满腹怨言,心情灰暗,有些失落地对大司空甄丰说道。

“的确如此!”

甄丰也深有同感地说道。

“至尊刚愎自用,自视甚高,他对自己的智慧才智,评价一向很高,很看中自己的决策。

可能,至尊陛下觉得,已经没有必要,与我们这些老朽的辅弼大臣,商讨军政了吧!

在下最为担心的是,在激怒与冲动之下,至尊陛下,不会冷静慎重地行事,会匆匆下旨,出兵讨伐匈奴,派遣大军,仓促出马,前去惩罚匈奴汗国,那就糟糕透顶。”

大司空甄丰,也担忧地说道。

“大司空大人,的确如此!这也是在下,最最担心的事情。”

国师刘歆赞同道,“战事一开,必将四海不宁,百姓不安。如今朝内朝外,民怨沸腾,国家并不安稳,在下忧虑,祸起萧墙啊!”

“唉,我们两个老家伙,又有什么办法呢?也许陛下,有自己的深意吧!”

大司空甄丰,无奈地说道,“何况,陛下对我们这几个老家伙,已经有些疏远了。

我们上书直谏,劝阻陛下,不是更讨陛下厌恶吗?陛下一向容不下不同的意见!我们还是少说为佳吧!”

大司空甄丰,忧郁地说道。

“好吧!大人。我们还是立即进宫去吧!免得至尊,又听说我们聚集,要猜疑我们了!”

国师刘歆说完,扶起大司空甄丰,一道向未央宫王路堂走去,去拜见王莽。

大司空甄丰,国师刘歆等文武大臣对向匈奴汗国用兵的猜测,很快就要变成既定事实了。

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十二月,新王朝皇帝王莽,仗恃国库储藏丰富,打算对匈奴汗国用兵,以显示新王朝的国威,威慑匈奴汗国以及四方蛮族。

王莽十分愤怒痛恨,怒不可遏地下旨,宣布将匈奴汗国单于,改称为“降奴服于”,并决定,立即派出大批新王朝军队,去惩罚匈奴汗国,以打击匈奴汗国单于的狂妄和对边塞郡县不断的骚扰侵犯。

王莽下诏全国,声讨匈奴汗国的罪恶说道:

“新王朝天子,应天顺民,布告天下:

降奴服于栾提知,轻慢国家的基本准则,背弃与天朝约定的四条规定,实属大逆不道,定遭天谴。

降奴服于栾提知,忘恩负义,屡次派军,侵犯我西域和北方郡县,危及我大新王朝边境的安宁,成为边塞百姓的祸患。他的罪恶滔天,罪当灭族。

为了惩罚,叛逆降奴服于栾提知的狂妄悖逆,朕今下旨,命令立国将军孙建等十二位将军,兵分十路,同时出征。共同执行,天帝神灵的威力,惩罚降奴服于栾提知的无知的恶行。

朕念及,降奴服于栾提知的先祖故呼韩邪单于栾提稽侯狦,世代忠孝,长年累月,尽心尽力,为中原王朝保卫边塞,立功甚伟。

朕实在不忍心,因为降奴服于栾提知一个人的罪过,而灭掉栾提稽侯狦一族。

朕下旨,现将匈奴汗国,全国的国土和百姓,细分为十五部,分而治之。

现将栾提稽侯狦的子孙后代十五人,统统立为各部单于,分别进行治理。

朕特派中郎将蔺苞、戴级等大臣,为钦差大臣,奔赴塞外,征调匈奴汗国栾提稽侯狦的子孙后代中,有资格做各部单于的人,上报皇帝知道,然后予以,正式任命。

对因违犯逆贼降奴服于栾提知的法令法规,而受到降奴服于栾提知惩处的人,新王朝都予以,特别赦免。

特此布告,天下得知。”

讨伐匈奴汗国的旨意,颁布以后,王莽就命令立国将军孙建等大臣将领,立即行动了起来。

王莽下旨,任命立国将军孙建,担任讨伐匈奴汗国的主将,大将军,负责率领十二位将领,设立十二个兵团,打算分道并进,围攻匈奴汗国,将匈奴汗国,各个击破。

王莽运筹帷幄,亲自为各部讨伐将领,制定了讨伐匈奴汗国的进军方向,具体任务,分配如下:

五威将军苗忻、虎贲将军王况,从五原郡出击;

厌难将军陈钦、震狄将军王巡,从云中郡出击;

振武将军王嘉、平狄将军王萌,从代郡出击;

相威将军李琛、镇远将军李翁,从西河郡出击;

诛貉将军阳俊、讨穢(秽)将军严尤,从渔阳郡出击;

奋武将军王骏、定胡将军王晏,从张掖郡出击。

跟随十二位将军,一道出征的,还有偏将、裨将以下的军官,一共一百八十人。

王莽下旨,征召和募集天下囚犯、流民、无所事事的成年男子、郡县兵士,共三十万人,组成了讨伐匈奴汗国的大军。

随之,新王朝国内的后勤支援保障工作,也立即如火如荼地开始运行了起来。

王莽传令郡国道:

“各郡县官吏,负责转运,讨伐大军所需的军服、冬装皮衣、兵器和粮食和饲料等等。

各县的主要官员,令长等,你们要负起责任,必须保证,将军需物质等,顺利地从沿海地区、长江、淮河流域,转运到北部边郡,不得懈怠。

违者,以违背军法从事,严惩不贷。”

王莽的旨意下达以后,朝廷派出的钦差大臣,乘坐朝廷的驿马车,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监督严密,催促很急,手段严酷,一切按战时法令行事。不听从朝廷的命令,或者不如使节的心意者,一律就地诛杀。

一时之间,天下骚动不安。

讨伐匈奴汗国的大军,陆陆续续地向北方边塞进发,准备适时出兵,进攻匈奴汗国王庭。

率领军队,向渔阳郡前线进发的讨穢(秽)将军严尤忧心忡忡,深谋远虑,见识卓绝,对此次讨伐匈奴汗国的军事行动并不看好,对王莽的排兵布阵,任用将领,很有看法,忧心忡忡对僚属诛貉将军阳俊说道:

“阳大人啊,此次军事行动,恐怕凶多吉少,前景不妙啊!大军兵分几路,却没有名正言顺的统帅,统一指挥,诸将各自为战,怎么可能成功呢?

陛下依靠权谋和机遇夺取天下,一直担心,部属将领大臣仿效,夺权事件重演,并不放心自己的部下,尤其是掌握军政大权的大臣将军,独自统军。

为了体现,陛下自己这个皇帝的权威和英明,陛下完全剥夺了立国将军孙建的指挥权。

立国将军孙建这个大军统帅,空有大将军的名号,实际上有名无实,并没有什么实权,与一个普通统兵将领无异。孙建怎么可能指挥各军,协调行动呢?

陛下不信任将领,喜欢遥控指挥讨伐军队,分化匈奴汗国的谋略,也志大才疏,恐怕难以实现。

陛下特别下旨,下令率先到达北方边塞的军队将领,不许抢功,绝对不能够,抢先去攻击敌人,而是在边郡驻扎军队,等待陛下进军的诏令。

务必等各军会齐,举行誓师动员大会以后,才同时出击敌人,攻打匈奴汗国,岂不是会错失良机吗?

陛下制定的战略目标,是穷追匈奴汗国单于栾提知,务必全歼匈奴汗国,一直追到丁零部落为止。最终实现,把匈奴汗国的国土和百姓,分成十五个分部的目的。

然后,朝廷再物色,效忠新王朝的呼韩邪单于的子孙十五人,分别做十五个分部小汗国的小单于,分而治之,彻底分割,匈奴汗国,便于新王朝的治理和管辖。

陛下如此不信任将帅,不听将领大臣谏言,军事谋略脱离实际,怎么可能成功呢?”

僚属诛貉将军阳俊,非常赞赏严尤看法,深有感触地说道:

“严大人不愧为军中韩信,见识高远,所言极是。至尊自以为是,谋略不当,又不信任大将,怎么能够成功呢?”

两人感叹唏嘘,但无能为力。

不久,讨秽将军严尤的担忧,就成为了现实。王莽始终没有料到,他庸人自扰,无事生非,贸然讨伐匈奴汗国的举动,会弄得天下骚动,四海不宁。

最终,王莽不理智发动的讨伐匈奴汗国的军事举动,成为了动摇并且威胁新兴的大新王朝的统治基础,导致新室由盛转衰,乃至覆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