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登陆 注册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八十八回 商大计冷静应对谋结盟说服绿林

第八十八回 商大计冷静应对谋结盟说服绿林

此时,虽然义军的形势,极端危急,但汉柱天都部刘縯的头脑,却异常清醒,急忙紧急下令,召集刘秀等舂陵诸兄弟商议道:

“诸位兄弟:

宛城李通大哥诸李氏家族兄弟举义的密谋泄露,官军已经有了准备,如今看来,趁着都试,劫持郡县受检阅官军的计划,已经彻底破产,无法实施了。

看样子,如今,只有依靠我们舂陵诸刘氏兄弟,自己统领的汉军,去与官军周旋了。

可是,我军提前在舂陵起事,即将面临郡县官军的大举围剿。舂陵汉军,所面临的局势,是十分的严峻啊!

然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今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请问诸位兄弟,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看见舂陵汉军,势单力薄的现状,刘縯有些担心了,忧心忡忡地对舂陵诸兄弟说道。

实际上,不仅是汉柱天都部刘縯,刘秀与诸舂陵侯家族诸兄弟,心里都非常清楚,舂陵汉军自己的家底。

自从宛城李通、李轶等李家兄弟出事,举义密谋暴露以后,李通、李轶等李家诸兄弟,当初与刘縯、刘秀的舂陵刘家诸兄弟,事先拟制定好的,利用都试阅兵的机会,劫持南阳郡前队大夫甄阜和属正梁丘赐两人,夺取他们掌管的郡县军队,掌控一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队的计划,也随之彻底落空。

眼见此情此景,刘秀也十分忧虑,于是对大哥汉柱天都部刘縯说道:

“柱天都部大哥的担心是正确的。我们诸位首领,亲自率领的舂陵子弟兵,只不过是一支临时拼凑起来的杂牌队伍,根本不足与官军抗衡。

我们舂陵汉军各部,实际上由家族人马组成,主要是以舂陵侯家族武装为主加起来,总共也仅有七八千人,还要加上眷属在内。

而我们的家眷,随军征战,不仅不能够成为战斗力,反而会拖累大军行军作战。如果放弃家眷不管,家眷势必成为官军屠杀的对象,严重影响军心。因此,必须留下军队,保护家眷,跟随家眷进退。

我们舂陵汉军的队伍,孤立无援,武器盔甲、粮食辎重严重不足不说,还全是一群由刘家、邓家、李家等几大家族亲友和奴仆婢女,组成的乌合之众,缺乏最起码的军事训练。

邓氏家族子弟,虽然也参加了刘縯的复汉联盟,但邓氏家族的家族军队,实际上掌控在伟卿大哥的侄子,长房长孙的邓奉的手里。

而伟卿二姐哥,并非邓氏家族长房长孙,反而要受到侄子邓奉的掣肘与指挥,没有多大的决策权

且邓氏家族内部,邓氏家族的长辈叔伯以及家族子弟,并不十分赞同,伟卿二哥与我们舂陵刘家结盟,一道反叛新莽朝廷,复兴大汉社稷。

所以,小弟以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想方设法,寻找盟友,集结军需物质。”

听了刘秀发言,柱天都部刘縯点头称是道:

“三弟所言极是!寻找盟友和补充给养,招兵买马,是我们的第一要务。补充给养,我们哪怕倾家荡产,也要努力为之。问题是,举义复兴,为新莽所忌。除了我们的至亲戚属,谁愿意,甘冒杀头之罪,与我们结盟呢?”

刘縯很是忧虑,感叹道。

舂陵诸兄弟一听,都默默沉思起来。

后来的局势发展,就是对刘秀见解的一个很好的证明。

以长房长孙邓奉为代表的邓氏家族部众,与舂陵汉军,始终若即若离,并不十分契合,甚至最终,背离了刘秀诸舂陵兄弟。

在小长安聚之战中,舂陵汉兵惨败,邓晨的妻子刘元和三个女儿遇害,汉军只好退守刘祉坚守的基地棘阳县城。

新野县令冯毅,眼见邓氏家族参与反叛,于是下令,污损了邓氏家族的房宅,焚烧了邓氏家族先祖的坟墓。

邓氏家族的人,无论长辈还是家族子弟,都对邓晨,跟随刘縯谋反,给邓氏家族惹祸,十分愤怒,怒气冲冲地责备邓晨言道:

“伟卿啊,我们邓氏家族一向很富足,无忧无虑。你何故追随老婆家里人,进入汤镬之中呢?”

而邓晨不理会邓氏家族叔伯的责怪,始终没有后悔的神色,一直矢志不移,不改初心。

而李氏家族的势力更加弱小。受到南阳郡官府镇压,李氏家族留下的力量,除了几个杰出的首脑以外,几乎损失殆尽,就更加微小了。

想起舂陵汉军队伍的组成和寻找盟友的情况,柱天都部刘縯,越发焦虑不安了。

刘縯十分清楚,三弟刘秀所言,是非常紧急重要的。

刘縯诸兄弟,自己率领的以舂陵刘氏家族武装为主的队伍,实际上是一群乌合之众。而舂陵汉军面对的,可是训练有素,力量十倍,甚至百倍于自己,具有丰富的镇压各种反叛力量和屠杀老百姓经验的郡县官军。

在军事力量、给养补充等对比上来说,刘縯统领的舂陵汉军,与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率领的官军,这两支队伍,简直就没有多少可比性。

由于起事仓促,举义准备不足,舂陵汉军的粮食辎重等军需物资,都极为匮乏。

舂陵汉军,实际上根本就不具备,打一次硬仗,所需要的最起码的物资准备。

义军将士,全靠反抗新莽、复兴汉室的理想和信念,一腔报国热血和同仇敌忾的勇气,维持着队伍的团结和生存。

刘縯虽然不是行伍出身,但也略知兵法,实际上也十分清楚,每一个优秀的军事家都知道的道理。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战争不仅仅,是拼军队的实力、士气和战斗力,更是拼财力、拼军需、拼后勤、拼钱粮等物质的保障和供应。

军队的物资供应是否充裕、军队的后勤供给保障是否及时、军队的武器装备是否完备先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战争的走向,制约着战争天平的平衡。

所以兵书有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从实力上来说,刘縯与刘秀诸兄弟,统率的舂陵汉军,根本就比不上新王朝大力支持和装备的郡县官军。

舂陵汉军,既没有充足顺畅的后勤保障,也没有正规的行政组织和完整通畅的指挥体系。

舂陵汉军作战之时,他们几乎每家人,都是拖家携口,拖儿带母,一道行军打仗的。

这样的一支队伍,其实就是古代战争中,一支典型的男女老少混合编队的家族队伍。

且不要说他们要如何解决,武器装备等问题,就是解决一大帮子人的吃喝拉撒等日常生活问题,筹措他们所需要的经费和粮食,也需要首脑人物绞尽脑汁,才能够满足他们这只家族队伍的后勤供应。

舂陵家族诸兄弟,都知道解决部众的给养这个问题,是至为重要,事关队伍生死。

不要说一支军队前去行军打仗,就是在和平时期,一大家子人出外旅游和游玩,一路之上,一大家子人的花费,肯定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而且还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和精心的安排准备才行。

因此那时,汉柱天都部刘縯十分清楚,舂陵汉军的队伍,虽然已经暂时集结发动起来了,但他们面临的情形,却极为窘迫,军需供应,捉襟见肘。

所以,汉军起初在舂陵发兵之时,作为队伍各部的首领之一,号称大汉将军的刘秀,也只好骑着一头犍牛,去冲锋陷阵,参加那些夺取城镇堡寨的战斗,被家族部众,戏称之为“骑牛将军”。

就连像刘秀这样的,还属于舂陵汉军核心领导层的首脑人物之一,也是连一匹战马,也无法装备。舂陵汉军其他人员,奴仆婢女的军事配备,我们可想而知了。

此时,刘縯与刘秀诸兄弟,统率的舂陵汉军,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粮,去供应军队。

起兵之时,甚至到了连一面非常重要的像模像样的号令部众的军旗,也置办不起的程度。

所以,刘縯汉军反莽的大旗举起来了,未知的困难和命运,却缠绕在首领们的心里,让人忧虑不安。

舂陵诸兄弟沉思一会,刘秀突然眉头舒展开来,急忙对大哥刘縯说道:

“柱天都部大人,小弟想到了一处生力军,不知道是否妥帖,请柱天都部大人斟酌。”

刘縯一听,大喜,急忙问道:“人说三弟,足智多谋,果然如此!请问计将安出?”

刘秀急忙答道:

“柱天都部大人,小弟听说,绿林下江兵,平林兵诸部,正在南阳郡、南郡边境一带活动,同样是官军眼中钉,肉中刺。我们何不折节屈身,与绿林豪杰结盟呢?”

舂陵诸兄弟也赞同道:

“柱天都部大人,文叔所言极是!只要是反莽义士,都可以成为我们盟友,一致对付官军。”

听了舂陵诸将领之言,刘縯决心已定,当即下令道:

“文叔和诸位兄弟所言极是。虽然我们与绿林兄弟,理想志向并不契合,但死马当作活马医,结成盟友,总比成为对手强,至少,可以掣肘官军,不让官军毫无压力,一心一意地对付我们。”

刘縯与舂陵诸将,计议完毕。

于是,汉柱天都部刘縯,庚即安排舂陵家族叔伯兄弟道:

“诸位将领:

如今事不宜迟,麻烦诸位首领,四处奔走,招兵买马,筹措军需,密商与绿林结盟细节。

诸君,今天我们就商量至此,请诸君各就各位,快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舂陵诸将,领命而去。

实际上,刘縯、刘秀诸舂陵家族兄弟,当初在宛城,与李家结成反莽联盟前后,舂陵刘氏兄弟,就已经与李氏家族、邓氏家族的英雄豪杰,在积极奔走,招兵买马,做着反莽的准备了。

当然,作为反莽主角之一的刘縯、刘秀诸舂陵家族兄弟,更是一刻也没有闲着。

如今,得到大哥刘縯之命,刘秀遂运用自己的特长,积极筹措经费,秘密筹划,购买粮食和军械等军需物质。

一天,刘秀带领自己的随从,仆人刘安等,四处奔走,来到了赊店镇这个地方。

此时,刘秀、刘安主仆,一路奔波,在路上早已经是又饥又渴了,只得到那里一家姓刘的老板所开的小酒店里,去吃饭休息,稍作停留。

虽然远古的传说之中,言之凿凿地说到,赊店镇这里,曾经是酿酒业的鼻祖-仪狄酿酒之地。

但实际上,当时的赊店镇,还不叫“赊店镇”,它还只是一个原本叫做“兴隆镇”,水陆交通还算比较便利的普通小镇。

“赊店镇”虽然只是北方地区,一个普通小镇,但这个名叫“赊店镇”的小镇,后来在历史上变得赫赫有名。

在汉王朝时,赊店镇就与景德镇、佛山镇、朱仙镇齐名了,称为汉王朝的四大商业重镇之一。

赊店镇,那个史称“赊店”的地方,如今已经是河南省社旗县县城的所在地了。那儿出产的名酒,被叫做“赊店”酒。

赊店镇与赊店酒名称的来历,就与刘秀刘安主仆,这次出门,筹措经费,招兵买马,路过赊旗镇的史实有关。

如今,这个原本叫做赊店镇的小乡镇,已经是社旗县的县城所在地了。

如今的社旗县,位于河南省的西南部,南阳盆地的东沿。赊店镇在南阳市的东边,与唐河县,方城县两县相邻。

这个社旗县,它是以南阳赊店镇为中心,由原来属于唐河县,泌阳县,方城县等毗邻地区的一部分,合并建立而成,由伟人亲自题名,寓意“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

社旗县地方不大,全县总面积,只有一千二百零三平方公里,耕地只有一百一十二万亩,总人口约六十二万人左右,下辖十五个乡镇,二百四十个村和街道。

社旗县的名气,远远不如它的这个社旗县县城的所在地,赊店镇那么著名。

赊店镇,当初在周王朝之时,还只是一个周王朝贵族,申伯的伯爵领地。

西汉王朝时,赊店镇属于郡城所在地宛县,直接管辖,是宛城下属的一个小乡镇;明清时,则划归南阳府直接治理。

清王朝时,赊店镇的城市发展,到了最最鼎盛的阶段。它原来的古城,竟然拥有了九座城门,那时是九座城门楼,巍然而立。它的古城城墙,环城有十六里,高有三丈六尺。

而且,赊店镇的城墙上,还建立有马道、烽火台等军事防护设施,装有土炮等武器装备,远近闻名。

在历史上,能够修建九座城门的城市,只有北京、南京、西安这些曾经的皇城。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赊店镇不过是一个远离大都市、偏安一隅的小城镇。

为什么这个偏安一隅的古城镇赊店,居然要设九座城门呢?为什么赊店镇,会拥有皇城一样的规制呢?

传说中说,赊店镇拥有皇城一样的规制,是因为汉光武帝刘秀亲封的缘故。实际上,九座城门的赊店镇,与汉光武帝刘秀无关,而是来自于明清时候,水运交通和商业的繁荣。

如今,赊店镇内,依然存在的邑爽门和城中残缺的那一道城墙,似乎在向人们讲述着,赊店镇那一段段久远的神秘历史,回答着人们的疑问。

社旗县城,赊店镇内的七十二条古街道,现在依然保存得十分完好,构成了中原最大的明清建筑群。

其中以规模最大的明清一条街,保存得尤为完整,是南阳最出名的小镇。

不大的古城赊店镇的明清一条街中,还矗立着一座国家最大、号称天下第一会馆的山陕会馆。

这个山陕会馆,似乎在暗示着人们,这个古城赊店镇,曾经拥有无限辉煌的历史。

山陕会馆,是首批国家文物一级保护单位之一。它的造型奇特,气势恢宏。

山陕会馆那里的木雕、石雕、砖雕等建筑装饰,个个都是精妙绝伦,集中外建筑雕刻之精华于一体,堪称全国一绝。

新莽建立之后,王莽大肆剥夺,前朝宗室贵族的权益,刘縯、刘秀诸兄弟所在的舂陵家族,已经被剥夺了爵位和封土,到了家无十户之资的地步。

所以,刘縯、刘秀诸舂陵兄弟,带头组建舂陵汉军,决意举兵反莽复汉之时,手头十分拮据。

虽然几乎把舂陵刘家的家财散尽,但舂陵汉军,依然十分困窘,常常面临捉襟见肘的窘迫情形。

因此,刘縯、刘秀诸舂陵兄弟等舂陵汉军首脑人物,不得不常常为筹措,舂陵汉军举义经费,而东奔西走,疲于奔命。

今天,刘秀与刘安主仆二人,来到赊店这个地方,就有这样的目的。

当时,盗贼蜂起,天下并不太平,赊店即使是水陆交通要道,也商旅稀少,贸易受损。虽然已经是中午午饭时刻,但酒店里的生意,依然非常清淡。

只有刘秀与刘安主仆二人,闷闷不乐地坐在饭桌前,默默地吃着饭,掌柜刘畅,在柜台后打着瞌睡。

吃着吃着,刘秀有些无聊和心焦起来。不喜欢饮酒的刘秀,突然有了想喝酒的念头。

刘秀有些不耐烦地急慌慌地叫醒掌柜刘畅,吆喝道:“老板,请来一壶清酒。”准备与仆人刘安同饮。

掌柜刘畅,急忙麻利地提来了清酒。刘秀一言不发,闷闷不乐地与刘安喝着酒解乏,想着自己的心事。

眼见舂陵诸兄弟,举兵起义,家财已经用尽,八方筹措,也仍然拮据万分,困难重重,几杯老酒下肚,刘秀不禁愁上心来,心里更加着急忧虑。

在吃饭休息的那一点短暂的时间里,刘秀也依然是满腹心事,在苦苦思考着,如何尽快尽早地解决,义军面临的那些十分急切又窘迫的给养、粮草等问题。

想到这里,平时十分冷静的刘秀,越发坐不住了。

草草地吃过午饭,结过账,刘秀就带着奴仆刘安,快步走出小店,准备继续向前赶路。

刘秀与仆人刘安,刚刚准备踏出酒店。突然,一股疾风,从门口刮了进来。

一阵酒旗剧烈飘动的“哗哗”声音,突然传了过来。低头赶路的刘秀、刘安主仆,大吃了一惊。

刘秀急忙抬起头来,一眼望见了酒家店主的巨大店幡。店幡在大风中随风飘扬,发出了“哗啦啦”的声响。

酒家店主的店幡上,写着的那一个大大的“刘”字,显得十分醒目,就像一面巨大的军旗。

看见那面十分晃眼的酒店店幡,刘秀好像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似的,自语道:

“我们的队伍,刚刚成立,连个像样的帅旗都没有。怎么能够起到号令的作用,像一个复兴汉室的仁义之师的样子呢?

我何不买来店主的店幡,改造改造一用,作为我们号令的军旗呢?”

想到这里,刘秀有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刘秀像记起了什么要事似的,急急忙忙叫刘安停下,急忙转过身子,重新回到了酒店里。

刘安不解,也只好跟着小主人回到酒店。

刘秀、刘安主仆,重新回到酒家掌柜刘畅的酒店时,刘秀却犹豫不决起来。

刘秀摸摸自己的口袋,早已经是空无一文了,根本就没有购买那面旗帜的金钱了。

刘秀看了看店掌柜刘畅,欲言又止。

好在刘秀,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于是,刘秀计划着,要赊店老板刘畅的店幡,来当汉军大军的帅旗。

思忖半晌,刘秀只好厚着脸皮,委婉地向店掌柜刘畅说道:

“刘掌柜,能否借你的店幡一用呢?”

刘秀客客气气,面色微微发红,态度恭敬,有些不好意思地询问掌柜刘畅道。

刘秀心里很清楚,店幡对于一个店家的重要意义,并且这一副店幡,它的价值不菲。

说完这话,刘秀突然觉得,有些唐突,心里有些不安起来,生怕店家刘畅,一口拒绝。

这个刘掌柜,一向见多识广,仗义疏财。

“眼前这个叫做刘秀的年青人,不是那个前朝贵族子弟吗?听说他进过太学,讲究信用,是一个知书识礼的谦谦君子啊!

刘伯升、刘文叔诸舂陵兄弟,秘密聚会,召集群英,共讨莽贼,复兴汉室,可说远近皆知。

刘秀赊用我店店幡的目的,恐怕是用来充作大旗,号令部众,攻打恶贼王莽,除暴安良的。

虽然我是一介小民,但人心思汉,复兴汉室,也是责无旁贷,应尽之责,岂能够置身事外呢?”

这个刘掌柜见多识广,其实早已经听说了舂陵刘縯、刘秀诸舂陵兄弟,暗中密谋,举兵反莽、兴复汉室的传言。

刘秀一提出借用店幡的请求,酒保刘畅就一下子猜到了刘秀的用意。

店主刘畅,交友极广,平时也听说了刘縯、刘秀诸舂陵兄弟,在南阳附近郡县的良好声誉和巨大的影响力,很清楚舂陵侯家族,在南阳当地的强大势力,得罪不得。

听了刘秀的唐突请求,掌柜刘畅,并没有一口拒绝,有些出乎刘秀意料。

“刘英雄,请稍息!莽贼暴虐,不遵时节,随意杀人,早就人神共愤,人人得而诛之。我辈小民,岂能够置身事外呢?

不过一面店幡而已,能够值得几何呢?我立即派人,上房去取,交于刘英雄。”

刘畅没有一丝犹豫,就很爽快地答应了刘秀要求,并立即派人,爬上房顶,取下了那面店幡。

店老板刘畅十分豪爽大方,将店幡恭恭敬敬地交给了刘秀,对刘秀说道:

“刘英雄,你尽管拿去用吧!

如今新莽暴虐,人心思汉,能为复兴汉室做点贡献,是小民的荣幸!”

“多谢掌柜!有民心的支持,怎么能够担心,复兴汉室大业,不能够成功呢?”

听了店老板刘畅之言,刘秀十分感动,感谢刘畅说道。

10

多年以后,反莽大业,终于成功,刘秀历尽艰辛,登基称帝,重新建立汉室。

回忆往事,刘秀仍然十分感激,刘老板当年的豪爽之举,一直念念不忘,小镇上这个小店刘老板,慷慨好义赊旗的功绩和恩情。

刘秀特别下旨,敕封兴隆镇上刘老板的小店,为“赊旗店”,赐封刘老板所酿的酒,为“赊店酒”,改兴隆小镇的名字为“赊店镇”。

刘秀还下旨,修建赊店镇的城墙,仿皇城长安洛阳的样子,修建了九座城门。

虽然那时,刘秀已经贵为天子,天下美酒,尽可以为己所用,但他依然对刘老板所酿的赊店酒,情有独钟,经常购买赊店酒,去招待宴饮臣下。

11

这个流传已久的美丽传说,似乎给了,营建赊店城池的人们,一个心理的暗示,要以修建九座城门,来彰现一个城镇的一段兴旺传奇的开始。

后来,有人考证说,赊店镇的城墙和城门,其实始建于清咸丰年间,与光武帝刘秀根本无关。

赊店镇的城墙和城门,它也并不是从前人们传说中所说的那样,是刘秀亲自下旨修建的,而是赊店镇镇上的居民,自筹资金建造的。

即使赊店镇,拥有九座城门的城墙这件事情,真的与光武帝刘秀无关,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自汉王朝开始,赊店镇就是水路、陆路交通,都十分便利的商贾云集之地,这一点,当无疑问。

让如今的人们,依然留有疑问的是,这个原本已经逐渐淡忘在人们记忆中的名镇赊店镇,已经成为了并不为人所知的小镇。

赊店镇的百姓,怎么能够有那么雄厚的财力,自己来营建,如此规模宏大的城池呢?

在赊店镇古城墙的旁边,还有一条已近乎干涸的名叫潘河的小河沟。

这条小河沟,只有那些有心人,才可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

专家经过考证,告诉我们说道,如今这一条已近乎干涸的名叫潘河的小河沟,当时实际上是很深、很宽的一条大河。

古时候这个潘河,可是一条运输十分繁忙,给赊店镇城镇带来多年繁华的古河道。

在几百年前,正是这条,原来运输十分繁忙的古河道潘河,开启了一段,足以改变当时整个国家商业格局的商埠传奇。

潘河流经赊店镇这个地方,它曾经拥有一个,装卸大宗货物的码头。

而赊店镇当时所处的地理位置,正好是水陆的交接处。潘河与赵河在这里交汇,最终汇入汉水。

南方水路来货,到赊店以后改走陆路,北方陆路到赊店转水路,使这里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码头。

那时,赊店镇这个码头,船连船,白帆相接,有人形容是白天千帆过,晚上万盏灯。

这个位于赊店镇的潘河码头,形成了一个辐射南北方圆数百里,十分重要的商品物质的集散地。

自然而然地,赊店镇独特的地理位置,就使它在工商业开始发展之际,有了一段伟大的传奇。

当时正是清王朝雍正年间,恰好是晋商在商界叱咤风云,大展拳脚之时。

有一天,一位山西商人,来到了赊店镇这个中原小镇。他慧眼独具,一下子就看到了赊店镇这里的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他判断,他可以从赊店镇这里开始,将自己的生意,扩展到全国。他便思考在赊店镇这里设立商号,开始构筑他的商业王国。

这位商人,就是清代著名的万里茶道的开拓者,山西常氏家族的伟人常万达。

从常万达开始,晋商们就将赊店镇,作为了他们的万里茶道的一个重要的中转站。

从南方采购的茶叶,形成批量后,大都由水路运抵汉口;再由汉水北上达赊店镇,从赊店镇改陆路,用马匹驮运至洛阳;入太行,再经太原、大同分别到张家口或归化;然后穿越戈壁大漠到达恰克图或库仑;最终到达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或莫斯科。

从此以后,以山西商人常氏家族为首的晋商,逐渐垄断了南方数省转运至俄罗斯、外蒙的,以武夷山茶叶为主的商业贸易。

在历史上这条茶叶之路中,因为赊店镇,是最重要的水陆中转站之一,所以最终促成了,赊店镇繁荣的传奇。

12

当时的新王朝各地,流民起义,已经是风起云涌,烈火熊熊之势,此起彼伏。

新莽郡县官军,忙着四处镇压流民反叛,疲于奔命。到处是兵火连天,弱肉强食,兵连祸结的局势。

刘秀从赊店镇回去以后,就迫不及待地与大哥刘縯,以及诸位叔伯兄弟,商议起了舂陵汉军的出路问题。

13

那时那刻,柱天都部刘縯、刘秀诸兄弟心里都非常清楚,他们统领的舂陵汉军,实际上处境十分危险。

就是在南阳郡的各路流民军队伍里,只有七八千人的舂陵汉军,也显得是兵力弱小,势单力薄,随时面临,被别人吞并的危险。

如果刘縯、刘秀诸兄弟,统领的舂陵汉军,不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和军事策略,他们的队伍,随时都可能成为别人的盘中美食,被人家吞并或者消灭。

遇到百姓深恶痛绝的新莽朝廷官军,舂陵汉军那是肯定没什么话说,一定与官军开打,拼个你死我活为止。

就是遇到其他流民军或者大户豪强的队伍,刘縯的舂陵汉军,也常常是凶多吉少,没有多少胜算。

要是人家嘴馋,看上了舂陵汉军的粮食辎重或者人马,结果也十分不妙。

弱肉强食,尔虞我诈,强者为王,各地豪强势力以及流民军之间,相互吞并的事儿,也是十分普遍的。

何况此时,王莽的官军,还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官府官军,对反叛的流民队伍,也是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

虽然绿林军的队伍,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新市、平林两支人马,已经游击发展到了南阳郡的地界。

但南阳郡所属各县的大部分地方,实际上还牢牢地掌握在王莽的新王朝官府的手里,南阳郡官府官军的势力,在所有势力中,还是最大最强的。

绿林军所部的新市兵、平林兵的军队,还只是在南阳郡的南部边缘一带活动,对南阳郡的新莽官军,并没有构成直接的大的威胁。

而此时新王朝的皇帝王莽,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打着复兴汉室旗号的宗室豪强反叛的威胁,远远胜过,流民队伍的抢劫和掳掠。

于是,王莽十分清醒地下旨,命令郡县官吏,将主要的官军力量,用在对付豪强大姓的力量上。

舂陵刘縯、刘秀诸兄弟的豪族军队一起事,南阳郡郡县官军的压力,自然而然地,就主要集中在了刘縯的舂陵汉军的身上。

舂陵汉军的情形,就显得更加危险窘困了。

14

好在舂陵汉军,虽然人马不多,但他们的领袖人物,柱天都部刘縯、刘秀诸兄弟以及盟友李通、李轶诸兄弟,邓氏家族邓晨、邓奉叔侄等,头脑都非常清醒,明白自己的实力。

刘縯、李通诸兄弟,非常清楚,他们这只弱小的汉军队伍,面临的危险处境,明白自己队伍的举措,稍有不慎,军事行动稍有不顺,舂陵汉军的人马,就会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刘縯与李家诸兄弟,反复研究,明智地认识到,仅靠舂陵汉军,这支七八千人的队伍,要想单枪匹马地发展,创出一点成就,显然是不行的,就是想要保存自己的实力,也是非常困难的。

必须与绿林军、地方豪强的队伍等其他友军结盟,走联合作战的道路,自己的这支队伍,才有发展的前途,也才能扭转,队伍最终失败的命运。

所以,为了扩大队伍联盟的力量,柱天都部刘縯与舂陵诸兄弟商议之后,决定主动出击,寻找各路盟友。

事不宜迟,柱天都部刘縯,稍稍有些空闲之后,立即派能言善辩的同族族弟刘嘉等叔伯兄弟,亲自出面,前去联络,各路义军。

柱天都部刘縯希望,能够说服绿林军三部“新市兵”首领王匡、王凤兄弟,以及绿林“平林兵”首领陈牧、“下江兵”首领王常等人,邀请他们前来南阳郡枣阳县,与舂陵汉军结盟,协同作战,一道对抗南阳郡新官军的围剿,共同反击官军的讨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