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回 图谋私利立庸君 顾全大局咽义愤
汉军诸部将领,舂陵刘家兄弟、宛城李家兄弟、新野阴家兄弟、新野邓晨、邓奉叔侄,以及绿林三部的首领王匡、王凤、陈牧、朱鲔、王常、张卬、成丹、马武、廖湛等绿林诸杰,听从柱天都部刘縯的号令,集合在了棘阳县城,绿林汉军的大营里,共同商讨,反莽大计,讨论下一步的行动方略。
等汉军各部将领的寒暄问候声音,安静下来以后,柱天都部刘縯,宣布军事会议开始。
柱天都部刘縯开言道:
“诸位英雄豪杰,各位兄弟:
如今,汉军节节胜利,形势越来越好。复兴汉室,拯救万民大业,快要功到渠成。
但我们应当切记,莽贼依然占据关中、洛阳,全国大多数郡县,依然效忠篡贼王莽。
我们不可沽名学霸王,致使前功尽弃,而应再接再再励,不断进取,不取西京、东京,不光复汉室,誓不收兵。
在此紧要关头,本柱天都部下令,召集诸军将领,就是想谋划下一步的进军方略。
请诸位豪杰,不吝赐教,伯升感激不尽!”
绿林元老大统领王凤,抢先站起来发言,欲出头宣布,他们绿林三部豪杰秘密商定的决议,来一个既成事实。
王凤早有预谋,于是站出来,侃侃言道:
“柱天都部大人,各位兄弟,各位豪杰:
请大家静一静,听兄弟我闲聊几句。
刚才,柱天都部大人发言,希望诸君,畅所欲言,为我军的进军方略,出谋划策。大哥我非常认同。
最近,我军连连大捷。我们的人马、粮秣和财物,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以管理。
自贼酋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战死沙场以后,归顺我们义军的人马,日益增多,如今已经有十余万人之多。
我们的队伍之中,将士良莠不齐,无所统一,大哥我心里十分忧虑,担心一遭,统领不当,处置不公,掀起兵变巨浪,那就将前功尽弃,严重威胁我们的反莽大业。
为了财物的分配,人员管理等问题,各部友军兄弟之间,不时会有一些误会、隔阂与摩擦产生,严重地伤害绿林汉军兄弟间的义气与团结。
为了更好地配合作战,满足天下百姓,人心思汉的心愿,大哥我特别建议,提醒我们的诸位将领,应该共同拥立,一位宗室子弟,担任领袖,做我们的君王,领导我们,走向更大的胜利。
大哥我不避嫌疑,与诸位绿林弟兄,私下商议,决定推举,我们的更始将军圣公兄弟,担任我们共同的主人,成为我们的领袖,做我们的大汉皇帝,领导我们,讨伐新莽,拯救万民!
诸君以为如何呢?
柱天都部伯升兄弟,新近立下了大功,大家是有目共睹,又是舂陵侯的族人,都是宗室子弟,与更始将军圣公兄弟,是同宗、同族的亲密兄弟。
想必柱天都部伯升兄弟你,一定不会反对,我们绿林诸位兄弟的意见吧!
诸位兄弟,你们对大哥我的意见,有否有异议呢?请兄弟们提出来,我们大家好好商议。”
王凤急急忙忙地提出,绿林豪杰商议好的意见,还趁便将了刘縯一军。
闻听王凤,突然宣布拥立大汉君王的决定,柱天都部刘縯,猝不及防,一时无言以对,不由得大惊失色。
刘縯十分不满,立刻就想站起身来,表示自己的反对意见,但忧虑与绿林三部将领相争,会有伤盟友和气,遂竭力控制自己,强忍了下去。
周围的舂陵刘氏宗室部众,二叔刘良,堂叔刘歙,以及刘赐,刘祉,刘稷,刘终等宗室兄弟,以及他们的亲戚和宾客,李通、李轶、李泛、李松兄弟,邓晨叔侄及宗族子弟,阴识兄弟及宗族子弟等豪杰,也是非常的意外,一个个露出了不满和不平的神色。
刘秀目光敏锐,他察言观色,一下子心知肚明,一眼就看出了绿林豪杰的阵势,自思道:
“拥立圣公这个建议,虽然是出自王凤大哥一人之口,却是绿林三部豪杰,共同的心声啊!
恐怕伯升大哥,势力单薄,无力反驳抗拒啊!”
刘秀忧上心来,急忙拉了拉大哥刘縯的衣角,给刘縯连使眼色,提醒大哥刘縯坐下,让刘縯能够冷静一些,不要因小失大,造成盟军的分裂。
刘縯愣愣地站了一会,终于反应了过来。刘縯沉思了一会,终于冷静了许多,顺势在三弟刘秀的拉扯下,坐了下去:
“哎呀,大事不好。功高招忌,果然如此。
虽然我刘伯升,新近立下了大功,但恐怕已经,遭来了绿林三部豪杰的大忌。
绿林三部豪杰,讨厌我的强势和军纪严明,并不认可,我的领导地位啊!
如今大局未定,如果我与绿林三部豪杰,争功较劲,势必造成汉军分裂,岂不是会因小失大,危害兴复汉室大计吗?”
刘縯并不颟顸糊涂,很快就意识到此次事件的危险性,不禁有些懊悔不安起来。
“都怪我考虑不周啊!
当初就只想到,联合盟友,怎么就没有想到,壮大自己的队伍,以致最终受制于人呢?怎么就没有未雨绸缪,想到事业壮大之后,会有兄弟相争的局面出现呢?
复兴汉室,大业未竟。如今的局势,怎么能够允许,汉军内部,发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非常事件呢?
我们的反莽联军,实际上主要是以,绿林三部豪杰为本。我所统率的舂陵刘家军直属军队,人单力薄,我刘伯升,并不具备支配联军的力量啊!
身边的联军部众,无论是王匡、王凤大哥统领的‘新市兵’,还是陈牧大哥统领的‘平林兵’,他们都是绿林军中分出来的人马,天然与王匡、王凤大哥,声气相通,占据了汉军的绝对领导地位啊!
‘下江兵’将领王常大哥,虽然与我们的舂陵刘家军,一向友好,配合默契,但王常大哥,究竟也是绿林豪杰出生。怎么能够希望,王常大哥,胳膊肘外拐,支持我呢?
我们汉军中,那些手握重兵的将领,大多是来自绿林三部,怎么能够希望,他们站在我刘伯升的舂陵刘家一边呢?
万一,我们舂陵汉军,与绿林三部豪杰翻脸,必然会造成汉军的分裂和瓦解。
事情到了最后,就会变得不可收拾。兄弟相争,必然会影响反莽复兴大计啊!
我刘縯身为大军柱天都部,自当忍辱负重,顾全大局,怎么能够容许,部众分裂的悲剧发生呢?
此时,我刘縯个人的荣辱地位,算什么呢?还是也复兴大局为上,团结为上吧!
小不忍,则乱大谋啊!我刘伯升宁愿牺牲自己,也绝对不能够让人,坏了我们的复兴汉室大计啊!”
刘縯毕竟是一个胸襟宽阔,很有大局意识的领袖人物,他思忖半响,心里顿悟,立即豁然开朗,决定让步。
刘縯庚即站起身来,从维护大局和团结出发,试图以退为进,使事情有所转机,于是表态,回应王匡、王凤的提议道:
“诸位兄弟,各位豪杰:
伯升不才,蒙英雄豪杰的拥戴,添为大军,柱天都部,实在愧不敢当,恐怕有负众望。
伯升认真思考片刻以后,觉得王凤大哥的提议,很有意义,的确应该引起,在座诸位英雄豪杰的重视。
蒙诸位将军,各位豪杰兄弟的厚爱,尊重我刘氏皇族,共同推戴圣公兄弟,担任我们共同的领袖,领导我们,铲除奸佞僭贼,复兴汉室,伯升我万分感动,衷心地表示感谢和敬意。
伯升我对王凤大哥的提议,由衷地赞同,坚决拥护,没有任何的异议。
不过,伯升我私下里,却有点疑问。希望诸位将军,各位豪杰兄弟,能够帮助,破解心中的疑惑。
的的确确,我们汉军,应该拥立一个宗室子弟,做我们的领袖,我们讨伐莽贼、复兴汉室的行动,才算名正言顺,才能够获得天下民心的支持。
但如今,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现实严峻的问题,是我们的汉军,还不具备,拥立一个皇帝的资本。
篡贼王莽,如今还盘踞关中洛阳,发号施令,号令天下。新莽朝廷,还控制着天下大多数的州郡县邑,新莽的力量,依然强大,还不是我们,高枕无忧,可以安享太平的时候。
伯升听说,北方青州、徐州一带的赤眉义军,他们也已经拥有了部众数十万人,力量足可以,与我们绿林汉军,鼎足三分。
伯升私下猜想,赤眉义军的队伍之中,必然也有我们刘氏宗族子弟,参与到反莽大业之中,甚至有可能得到了赤眉义军将士的信任和拥戴。
如果赤眉义军,一旦得知,我们南阳的绿林豪杰,已经拥立刘姓皇族子弟为帝的消息,他们自己不甘落后,也拥戴和支持一位,刘姓皇族子弟做天子,那就会带来严重的问题。
常言道,天无二日。那么,最终就会出现这样的不利局面:
关中等地的莽贼势力,还没有被我们汉军,完全消灭,而我们刘姓皇族内部,却已经为争立,大汉天子,发生了内讧,出现了两虎相争的场景。
这样的结果,就会让天下人心,疑惧不安,不知道如何应对,究竟应该,效忠谁才对。
那时,就可能会有,我们自己人,伤害自己人的情形发生,严重伤害我们的反莽复兴大业。
伯升我私下以为,这不是消灭莽贼,增强号召力,分化敌军的最好设计。
首兵唱号,鲜有能遂心愿的。只因为他们,成为了众矢之的,成为天下人,争相攻打袭击的目标。
当初陈涉、项羽,就是十分明显的例子。
我们的舂陵、棘阳基地,距离南阳郡城宛城,不过三百余里的距离。
如今,我们的功德,还没有完全建立,就想在这么绿豆大般的土地上,自称皇帝,恐怕很容易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让天下百姓,承受更多的灾难。
伯升我私下以为,恐怕这也不是最佳的谋略。
伯升我为诸位将军、诸位豪杰计划的意见是,不如我们,先不要急于称帝,而是暂时称王,用王的称号,去发号施令,调动各地军民,讨伐篡贼。
我们何必要,只图皇帝的虚名,而召来实祸,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天下英雄豪杰,攻击的目标呢?
国王的权力,同样可以,诛杀将领,奖善惩恶,实际上和皇帝并没有两样,却可以避免,直接称帝,带来的严重危害。
如果赤眉义军,拥立的宗室君王非常贤能,我们就率领我们的绿林汉军部众,去归附和投靠他们,接受他们的英明领导,想来他们,绝不会剥夺我们的官职和爵位。
如果赤眉义军,没有采取拥戴行动,那么,等我们消灭了莽贼,收服了赤眉义军以后,我们再登上大汉皇帝的宝座,正式宣布称帝也并不算迟。
诸位将军,你们以为如何呢?”
刘縯深谋远虑,有理有据地侃侃而谈,据理力争,力图让绿林豪杰们,认可自己的建议。
王匡,王常,马武,朱鲔等绿林诸将,有些见识,大多赞同刘縯的意见道:
“伯升兄弟说得很好!
王莽恶贼,还没有彻底消灭,我们可暂且称为更始王,以更始王的王号,去号令天下。”
“伯升兄弟,你太胆怯犹疑了!要做,我们就直接做大汉皇帝,一步到位,当什么侯王呢!
我提议,我们现在,就立即举行仪式,推举更始将军圣公兄弟,做我们的大汉皇帝,领导我们,吊民伐罪,拯救百姓,复兴汉室。兄弟们有无异议?”
王凤不理会刘縯的意见,转身大声地询问自己身边的绿林兄弟道。
“没有异议!没有异议!王大哥的建议,好极了!
更始将军是大汉宗室,聪明睿智,功劳显赫,继位大汉皇帝,名正言顺。
我们就这样决定吧,不要推三阻四了!”
绿林三部将领,大声弟吆喝,拍起手来,赞成王凤的意见道。
绿林都统大将军王匡、王凤部下“下江兵”的大首领张卬,扬眉怒目地拔出自己的宝剑,砍击地面,大声地吼道:
“兄弟们,疑事无功!
如果我们,对自己做出的决定,也说三道四,犹疑不决,是一定不会成功的!
今天,我们诸位兄弟,做出的这项决定,决不允许别人,有第二种想法!
大家是否同意,王凤大哥的这个决议呢?”张卬大声地询问诸位豪杰道。
“好!同意!同意!同意!我们就这样决定!”
绿林三部将领们,兴高采烈地表示赞同,决定立即设立高台,完成拥立更始将军刘玄,做大汉皇帝的典礼。
地皇四年(公元23年)二月一日,柱天都部刘縯,绿林三部豪杰王匡、王凤、陈牧、朱鲔、王常、张卬、成丹、马武、廖湛等汉军将领,在淯阳城的南面相会,议定大汉皇帝,登基典礼的程序。
王匡、王凤、陈牧、朱鲔、王常、张卬、成丹、廖湛、马武等绿林三部将领,亲自率领士卒,在淯水(河南白河)河畔的沙滩上,搭建了一座高台,设坛燔燎。
就在这高台之上,更始将军刘玄,将被绿林豪杰,正式拥立为大汉王朝的皇帝。
闻知绿林诸将,拥立自己为帝的建议,已成定局以后,刘玄的心里,依然十分惶恐不安,又惊又喜。
一直到举行隆重的拥戴典礼之时,刘玄茫然无措,依然如在梦中一般,不知道如何是好。
在刘玄一向敬畏的绿林大哥王匡、王凤、陈牧、朱鲔、王常、张卬、成丹、廖湛、马武等绿林三部豪杰,以及二叔刘良,堂叔刘歙,堂兄弟刘縯,刘秀,刘祉,刘赐,刘终,刘稷,以及李通、李轶、李松、李泛,阴识,阴兴,邓晨、邓奉等刘家军,阴家军,邓家军,李家军将领的簇拥之下,刘玄再也不敢拒绝了。
刘玄只好战战兢兢地登上高台,面向南方站立,接受大汉群臣的朝拜和祝贺。
刘玄站在台上,满面通红,紧张而又羞惭,内心十分的恐惧和担心,有些不知所措。
他激动万分,惶恐不安。他满脸是汗,大汗淋漓,一下子就汗流浃背了。
隆重的登基典礼上,刘玄紧张万分,一言不发,他只是颤巍巍地举起自己的双手,微笑着向台下的众臣,挥手示意。
王凤、陈牧、朱鲔等绿林三部将领,在台下紧紧地盯住刘玄,向刘玄提示。
他们不时地向刘玄指指点点,向刘玄递着眼色和手势,指挥着刘玄,顺利完成,汉皇帝继位登基的隆重仪式。
实际上,除了刘玄的舂陵侯宗室叔伯兄弟,二叔刘良,三叔刘歙等长辈,堂兄弟刘縯,刘秀,刘赐,刘祉,刘终,刘嘉,刘稷等人以外,绿林军的首领王常,马武,陈牧,以及邓晨、邓奉叔侄,李通、李轶、李松、李泛兄弟,阴识、阴兴兄弟等舂陵汉军盟友,都十分了解刘玄的性格、才干和品行。
眼见汉帝刘玄,在继位典礼上的慌张拘束表现,根本就不像一个有胆有识的领袖的形象,与刘縯、刘秀兄弟十分亲近的李通,邓晨,阴识等英雄豪杰,心里失望至极,有些愤愤不平。
诸位英雄豪杰,忙活了半天以后,刘玄才稍稍镇定了一些,终于回过神来了。
刘玄战战兢兢地看了看台下的汉室臣僚,定了定神,然后接过侍卫之臣刘谷手中的圣旨,声音颤抖,照本宣科地诵读了起来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乃高祖皇帝嫡系玄孙,接受天命和群臣百姓的拥戴,于此黄道吉日,二月辛巳日,即位称尊。
凡朕子民,必将沐浴朕的鸿恩。
朕正式宣布,即日起,废除篡贼王莽僭称的地黄四年的年号,改称汉帝更始元年(公元23年)。
除篡贼王莽的直系家族外,朕将赦免,天下所有百姓和大小官员犯下的罪行。
凡是顺朕子民,弃暗投明者,朕一律有赏,恕全家无罪。有能斩得篡贼王莽头颅,来归大汉者,朕必封他,万户侯爵。
望军民人等,闻此圣旨,奔走相告,群起相应。
布告篡贼的亲戚人等,赶快背弃篡贼,弃暗投明,回归于朕。朕既往不咎,还将大力赏赐!
如若不识时务,违背天意民心,甘愿助纣为虐,决意顽抗到底者,汉军到时,定会彻底覆灭,玉石皆焚,恐将后悔莫及。
奖善罚恶、惩恶扬善,乃国之要策。朕现在颁旨,大封功臣,奖励勋旧:
堂叔讳良,功勋卓著,兹任命堂叔讳良,为国三老;
大将军讳匡、讳凤,两位绿林大哥,有扶立社稷之功,兹任命大将军讳匡大哥,为定国上公;兹任命大将军讳凤大哥,为成国上公。
三位元老,皆大汉上公,皆为大汉朝廷,第一等级功臣,负责与朕一道,共商国事;
兹任命朱鲔大哥,为大司马,统领汉朝廷军队,为最高军事指挥官;兹任命刘縯兄弟,为大司徒,担任宰相,负责朝廷政务;兹任命陈牧兄弟,为大司空,负责监察,文武大臣。
此为汉朝廷三公,负责协助皇帝,赞襄军国大事,处理政事,此为第二等级;
兹任命成丹大哥,为水衡大将军;兹任命张卬大哥,为卫尉大将军;兹任命王常大哥,为廷尉大将军;兹任命廖湛大哥,为执金吾大将军;兹任命舂陵侯嫡子,朕的宗室兄弟刘祉,晋封太常大将军;兹任命李通兄弟,为柱国大将军;兹任命李轶兄弟,为武威大将军;兹任命马武大哥,为侍郎;其他宗室子弟,有功将领,贤明辅佐大臣,皆为九卿将军,此为第三等级。
兹任命邓晨,为偏将军,兹任命阴识,为偏将军,兹任命刘秀兄弟,为太常偏将军,此为第四等级。
其他有功士大夫,朕将容后册封。
官民士大夫等,凡有功于社稷者,朕将唯才是举,量才录用,论功封赏!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