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七十七回 乱世雄独霸一方 众英杰意气高昂

第七十七回 乱世雄独霸一方 众英杰意气高昂

平定河北大部郡县,定都东都洛阳,刘秀连战皆捷,一帆风顺,取得了征剿河北流民武装和割据势力的一系列胜利。

到了此时,刘秀已经占据了半个天下,傲视群雄,奠定了复兴大汉的根基,似乎天下大局已定。

然而,刘秀对此情形,却十分清醒,时时忧心,很清楚四方群雄的势力,依然十分强大,一刻也轻视不得。

刘秀片刻也不敢懈怠,常常不辞辛劳、甚至通宵达旦地与群臣谋划治国大计。

此时此刻,困扰建武汉帝君臣的,依然是怎样尽快地,平定各地流民、割据势力,在自己的统辖区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尽早地完成天下统一、中兴汉室的重任。

眼见以刘秀为首的新兴大汉君臣,并未沉醉于既有的成功里,而是战战兢兢、勤勤恳恳地处理国家大事,统辖区的官吏百姓,贤明士大夫们,心中更加放心,知道这群大汉君臣,并非浪得虚名之辈,而是一群卓有见识、具有伟大志向的仁人志士。

以刘秀为首的新兴大汉君臣未雨绸缪、高瞻远瞩、很有战略眼光的谋划,不仅得到了顺利的实施,而且很快开始取得成效。

正如刘秀君臣预料和担心的那样,此时,全国各地、甚至帝国西部,河西走廊一带,也在发生着巨变,一股股割据势力不断兴起,而且势力越来越强盛。

这一股股割据势力的不断兴起和强盛,考验着以刘秀为代表的洛阳汉帝君臣,瓦解和争取各方割据势力,一统天下的超凡智慧、远见和能力。

当初,以淮阳王张卬为首的绿林诸王内讧,反叛更始帝,玄汉王朝御史大夫隗嚣等,也身不由己地参与其中,最终侥幸逃脱更始帝设下的陷阱,死里逃生。

隗嚣从西京长安城逃出以后,急急如漏网之鱼,马不停蹄地率领自己的部属宾客,回到了隗氏家族的老巢天水郡躲避。

隗嚣很有威望,素来讲究信义,廉恭爱人,礼贤下士,仁慈豁达。他也从不炫耀,自己的高贵门第出生和才干,常常放下自己望族子弟的架子,亲切接待,热情地收留豪杰和士大夫。

隗嚣还尽可能地,以平民士大夫的姿态,与英雄豪杰和贤明士大夫建立友谊,联络感情,并引见名人士大夫,以为布衣之交,最终奠定了称霸西州的资本。

为了自保求存,隗嚣于是下令,重新召集先前反莽之时,集结的部众和党羽,再建昔日的声势。

旧部见主人隗嚣从西京长安归来,纷纷响应隗嚣号令。

见旧部迅速集结,隗嚣大为放心,遂重新自称为“西州上将军”,占据了天水郡等郡。

不久,赤眉军就占领了西京长安,更始帝彻底败亡。长安三辅及其附近郡县,一片混乱。

长安三辅的英雄豪杰、贤明士大夫等有识之士,为了躲避长安三辅的战乱,遂纷纷率领自己的家族子弟眷属和宾客,前来天水郡,投奔隗嚣,依附“西州上将军”隗嚣,苟延性命。

于是,重新自称为“西州上将军”的隗嚣,开始任贤选能,量才录用,任命归顺他的那些名重一时的英俊人才,杰出士人,分别担任西州所属各州郡的军政职务,对他们委以重任。

那时,在“西州上将军”隗嚣任命的贤士英杰很多,西州人才济济,文韬武略之士云集,已经具有了成为西部一个割据王朝的资本。

新莽时代的平河郡大尹,长安三辅人谷恭,担任了隗嚣麾下的掌野大夫;

平陵人范逡,则被隗嚣任命为师友;

前凉州刺史、河内郡人郑兴,以及赵秉、苏衡等贤良士大夫,都被隗嚣任命为祭酒(高级顾问);

而茂陵人申屠刚、杜林则被隗嚣任命为持书(治书-监察);马援则被隗嚣任命为领军的绥德将军;

杨广、王遵、周宗、平襄人行巡、河阳人王捷、长陵人王元等豪族大姓,具有军事才干的贤才豪杰,皆被隗嚣任用为军队将领,担任各部大将军一职。

隗嚣还广泛地聘请贤明的士大夫,为西州上将军幕僚。杜陵、金丹等人,成为了隗嚣部下的宾客,贤士班彪,则成为了隗嚣亲信的幕僚。

此时,西州上将军隗嚣部下,是人才济济,天下归心,人心所向,俨然成为了西疆一个独立王国。

“西州上将军”隗嚣的声威,迅速震动了西州诸郡,并向山东各地,传播“西州上将军”隗嚣的美好声誉。

“西州上将军”隗嚣,雄心勃勃,顾盼自雄,也有了收复西部郡县,一统天下之志。

绥德将军马援,字文渊,名门之后。马氏家族是长安三辅所属的扶风郡茂陵县的望族之一。

马援的先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马服君”赵奢。赵奢曾是赵国著名的将军,因功受封爵号,为“马服君”。

赵奢的后代子孙,遂开始以自己的祖先赵奢的封爵“马服君”的“马”,作为自己家族的姓氏。

汉武帝时,马家凭借二千石高官的身份,由邯郸郡迁居到了长安三辅的茂陵县居住。

马援的曾祖父马通,因为曾经尉汉朝廷立有大功,而被汉朝廷封为了重合侯。

但后来,马援的曾祖父马通,却因为马通的哥哥马何罗参与叛乱,而受到哥哥马何罗案件的株连,因此被朝廷下旨,处以了死刑。

所以,马家遭此大劫,暂时一蹶不振。马援的祖父、父亲一辈,仕宦都不显达,只做了一些小官吏,近乎默默无闻。

马援有三个优秀的兄长,分别是马况,马余,马员。马家三兄弟,都很有才干,闻名于世。

十二岁之时,马援的父母过早去世,马援就成为了一个孤儿,依靠哥哥马况的抚养成长。

但马援年轻之时,就意气不凡,胸怀大志。三位哥哥马况,马余,马员,都对弟弟马援的才干学问十分赞叹、惊异,认为马援胸襟开阔,气度不凡,一定会飞黄腾达,有所作为。

马援曾经拜师,学习《齐诗》等典籍,但不愿专注于,分析经书典籍的章句和句读学问。

后来,马家家境,再次发生巨变,开始变得贫穷。马援不愿意拖累自己的家人,于是打算告别他的大哥马况等亲人,到边疆郡县广阔的牧场之地,去饲养牲畜,以屯垦畜牧为生。

大哥马况,听了小弟弟马援的志向和想法以后,心里很是感动。大哥马况专门为小弟马援饯行,勉励自己的小弟马援说:

“小弟啊:

优良的工匠,从不把未经加工的材料与作品,交给别人去品评,以免别人说三道四,影响你的初心和壮志。

大哥一直非常都看好你的前程,小弟你是有大才的人,往往会大器晚成。

小弟啊,你现在想要做什么,就按照你的志向和想法努力去做吧!不要委屈了你生平的雄心壮志!”

王莽建立新王朝以后,马家否极泰来,开始飞黄腾达。王莽重用马家三兄弟,到朝廷任职。马家兄弟马况,马余,马员三人,都曾经位居二千石的高位,家族荣耀。

不想,马援正准备出发,前往边疆郡县广阔的牧场从事畜牧之时,马援的大哥马况,却突然因病去世了。

马援哀吊大哥马况的去世,就只好继续留在家里,管理马氏家族的家务,为大哥马况服丧一年,从不离开大哥马况的墓地。

马援恭敬地侍奉自己的寡嫂,抚养侄子辈,如果衣冠不整,绝不踏进寡嫂的房门,以免流言蜚语。

因为马援的德行高洁,而又才干出众,马援最终还是得到了人们的称赞和欣赏。

后来,马援因德行才干,被贤明士大夫,推荐去担任扶风郡郡里的督邮,开始在郡县,担任小吏。

有一次,担任扶风郡小吏的马援,奉命押送一批无辜受罚的重罪犯人,到司命府去服刑。

马援心里,十分同情犯人的无辜和悲惨遭遇,就徇情枉法,自作主张,下令释放了那批囚犯。

马援知道自己已经犯下大错,不敢回去,向官府交差,就只好孤身一人,逃到北地郡外的草原,去实现早年的夙愿,垦荒放牧。

后来,遇到新莽朝廷的大赦,马援最终得以免罪,免去了戴罪之身。

但马援没有返回自己的故乡扶风郡,而是依然留在了北地郡,继续垦荒放牧,从事农业、牧业等工作,逐渐积累了财富。

到了此时,马援善于经营,仗义疏财,已经在北地郡,美名远扬,他的侠义和能干,更是传遍了四方。

有很多英雄豪杰、贤明士大夫,敬慕马援的高义,都纷纷前来北地郡草原,投奔马援,成为马援的宾客,听从马援的役使。

到了此时,归属马援、愿意听从马援指使的宾客部属,居然达到了几百家人之多。

马援带领几百家宾客部属,辗转游历在陇西郡、汉阳郡、北地郡之间,继续依靠经营农业、牧业、商业等维生。

平日里,马援在与自己的宾客部属交流之时,常常言说自己的志向道:

“诸君:

大丈夫立志,当穷且益坚,老当益壮!”

宾客部属们,已经见识了马援的才干,知道马援非同凡品,很是信服马援的话,相信马援的才干,十分敬佩马援的为人处世,一齐称颂马援道:

“马君志向高洁,令人敬慕。我们相信,马君必将成为人上之人,有所作为。”

马援非常善于,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因地制宜地,经营农业、牧业、商业等活动。

马援的经营活动,一帆风顺,十分成功。马家日渐富裕,富甲一方,闻名边塞郡县。

因此,不长的时间,除了自己的部属宾客拥有的除外,马援自己,就已经拥有了马牛羊数千头,粮食数万斛。

面对拥有的巨额财富,马援并不心满意足,志得意满,而是心有遗憾,于是深有感触地地对自己的宾客部属说道:

“诸君:

哎,我们发财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解决,自身的生活所需,贵在能够帮助和赈济贫民罢了!

否则的话,这与一个守财奴,又有何分别呢?”

马援于是果断决定,把他自己经营所得到的大部分的家财,都分给了自己的三个哥哥等亲朋好友,宾客部属,施舍给家族穷人等等,最终马援自己,只留下了很少的一部分财产。

王莽末年,四方兵起,天下局势动荡。王莽的堂弟卫将军王林,甚为不安。

于是卫将军王林决定,广招天下的英雄豪杰,贤良士大夫,前来辅佐朝政。

卫将军王林,最终看中了马员、马援兄弟等贤良士大夫的人品和才干。

于是,卫将军王林,就征马员、马援兄弟及同茂陵县的士大夫原涉,为卫将军掾吏。

不久,卫将军王林又将原涉、马员、马援兄弟等贤良士大夫,推荐给了王莽。

王莽相信自己的堂弟卫将军王林的眼光,于是下旨,任命原涉,为镇戎郡大尹,任命马援,为新成郡大尹,任命马援的三哥马员,为增山连帅。

等到新莽覆灭以后,马员、马援兄弟,见形势不妙,都开始萌生了退意。

于是,马援的三哥马员与弟弟马援两人,都先先后后弃掉自己的郡守官职,逃到了凉州等地,去躲避战乱。

刘秀高邑登基即位以后,马援的三哥马员,率先跑到东都洛阳,投奔建武皇帝刘秀。

刘秀见名闻天下的马家兄弟马员,前来投奔自己这个新兴的汉朝廷,喜不自禁,下旨派遣将士,护送马员,回原地去任职,继续担任增山连率一职。

而马援无缘与哥哥马员同行。

听说西州上将军隗嚣,礼贤下士,善待宾客以后,马援就前往西州,投奔西州上将军隗嚣,希望辅佐隗嚣,建功立业。

而隗嚣也早就已经听说了马援的名声和才干,见马援前来投效自己,也很是高兴。

隗嚣对马援至为敬重,下令任命马援,担任绥德将军一职,参与筹划军政决策,对马援十分信任,不以下属对待。

此时,不仅是西州上将军隗嚣在天水郡一带称雄,割据一方;窦氏家族,也与河西地区豪强抱成一团,跃跃欲试,自成一股强大势力,威震边塞。

窦融,字周公,是扶风郡平陵县人。窦融家族所在的扶风郡的窦氏家族,也是大汉朝廷的名门望族之一。

窦融所在的窦氏家族,一连几代人,都在河西地区郡县为官。

因此,窦氏家族遂成为了河西地区当地的豪族大姓,深知河西地区当地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也深得河西地区当地官民的敬畏与信任。

窦融的七世祖窦广国,是孝文帝的皇后窦氏的弟弟,被汉朝廷封为了章武侯。

窦融的高祖父,汉宣帝时因为担任二千石的高官,而蒙皇恩,从常山郡迁来扶风郡平陵县居住。

孝文皇后,就是赫赫有名的窦漪房,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刘启的母亲。

窦融的父亲,去世得很早,所以窦融很小的时候,就成为了一个孤儿。窦融在家,修仁行义,服侍自己的母亲兄长,抚养弱小的弟弟长大成人,很得时人好评。

王莽居摄年间,窦融出仕,担任强弩将军王俊部下的司马,与强弩将军王俊关系亲密。

身为强弩将军司马的窦融,曾经陪同上司强弩将军王俊一道,率军东击造反的东郡太守翟义,还攻槐里等地,功勋赫赫。

因为军功,窦融被王莽封为了建武男爵。而窦融的妹妹,恰好是大司空王邑的小妻。

所以,因为种种关系,住长安之时,窦融常常得以出入贵戚人家,交结乡里豪杰,以任侠行义,而驰名西京长安。

王莽末年,青州、徐州一带,流民军蜂起。太师王匡,因为窦融晓畅军事,经历过战事,于是请求任命窦融,担任部下助军,王莽批准。

于是,窦融得以跟随太师王匡一起领军,东征琅琊郡的赤眉军等流民军,最终失利,没有取得战果。

等到绿林汉兵在南阳兴起,窦融因为自己的妹妹,是大司空王邑小妻这层姻亲关系的缘故,又得以跟从大司空王邑,一道出征南阳的绿林汉兵。

最终,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败于昆阳城下,窦融跟随大司空王邑一道,逃归东都洛阳,坚守洛阳城池。

不久,王莽提升王邑,担任大司徒。窦融于是跟从大司空王邑一道,重新返回了长安,到朝廷任职。

玄汉汉兵长驱入关,大司空王邑,举荐窦融,担任新军主将,率军抵抗玄汉军。

王莽于是下旨,拜窦融为波水将军,赏黄金千斤,引兵到新丰驻扎,抵抗汉军的进攻。

但大局已定,窦融最终寡不敌众,独木难支,不能够挽救新军的颓势。

不久,王莽败亡,新莽朝廷覆灭。

波水将军窦融,见形势不妙,于是见风使舵,率领自己的部属军队,投靠玄汉王朝,归降了更始右大司马赵萌,成为了玄汉右大司马赵萌的部属将领。

右大司马赵萌,是更始帝刘玄的岳父。

窦融与玄汉王朝右大司马赵萌,关系十分友善。右大司马赵萌,十分信任和器重窦融,于是任命窦融,为帐下校尉。

不久,大司马赵萌,向更始帝举荐窦融到地方上担任要职。更始帝遂下旨,任命窦融,为巨鹿郡太守。

其时,更始帝新立,东方还在扰乱之中,巨鹿郡依然还掌控在邯郸赵汉刘子舆、刘林君臣手中,一直没有收复。

窦融不想出关,去担任风险极大的巨鹿郡太守一职,于是谢绝了更始帝、赵萌君臣的好意。

其时,窦氏家族,已经在河西等地经营多年,枝繁叶茂,树大根深。

窦融的高祖父,就曾为张掖郡太守;而窦融的从祖父,则担任护羌校尉;窦融的从弟,也曾经担任过武威郡太守。

窦氏家族的几代人,都在河西所属各地为官,深刻了解河西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人情世故。

窦融有远见卓识,并不看好玄汉朝廷的前途,他深谋远虑,有在河西谋职,脱离险地的想法,于是暗地里对窦氏家族的子弟们讲道:

“诸位亲人和兄弟啊:

我私下里观察,更始帝君臣的为人处世和所做所为,结果令人大失所望。恐怕更始帝陛下,并不是我们可以长久依托的主子。

虽然玄汉朝廷已经占据了西京长安,但天下是治是乱,还不可预料,天下的安危,也还不可预知。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窦融以为,为人不可只顾眼前的利益,而无长远的打算。

窦融私下以为,河西走廊殷实富足,土地辽阔,又有黄河险要,作为屏障,可称之为天府之国。而张掖属国,又拥有一万多名精锐的武装骑兵,可以作为依赖依靠,非常适宜躲避战祸,实在是乱世之时,一个绝好的避难之所。

一旦中原再次发生紧急事变,我们就断绝黄河渡口,依靠险阻,就足以自守。内可以平定内乱,保持和平安宁,外可以抵御强敌,阻截来犯的敌人,可谓攻守皆宜。

河西地区,实在是保护我们自己,使我们窦氏家族不致灭族,遗留子孙后代的好地方啊!怎么能够让他人获得,让我们整个窦氏家族无所依仗呢?

窦融以为,我们应该多多努力,积极争取,力争让我们窦氏家族,拥有河西走廊这块庇护我们家族的膏腴之宝地!”

窦家子弟们,都非常欣喜,赞同道:

“周公所言甚是。我们谨遵周公指使,立即募集财富,哪怕竭尽家族资财,也要请求朝廷贵臣,赐予我们河西之地,让我们有一个妥善的安居之所。”

窦氏家族子弟,计议已定,开始积极行动。

就在当天,窦融携带窦氏家族亲人募集的贵重礼物,前去求见右大司马赵萌,请求右大司马赵萌帮忙,希望能够辞去巨鹿郡太守一职,另行任命河西之地为官。

右大司马赵萌,果然够义气,大力支持窦融,到河西地区任职。赵萌遂立即进宫,向更始帝进言,向更始帝讲述了窦融的要求,请求转派窦融,到河西去任职。

听了右大司马赵萌的推荐,更始帝也认为,河西对于庇护西京,非常重要,需要重点安抚,于是爽快同意了赵萌的推荐。

不久,更始帝另行下旨,改命窦融,为张掖属国的都尉(司令官),统领张掖属国是军队。

得到更始帝任命,窦融大喜,再次携带贵重礼物,前去赵府感谢右大司马赵萌。

回府以后,窦融一刻也不肯耽搁,立即带着自己的家属,亲戚朋友,僚属宾客等,携带更始帝圣旨,急急忙忙到西北上任,担任张掖属国的都尉去了。

不久,窦融一行,就到了张掖属国任所河西上任。

就任以后,张掖属国都尉窦融,立即安抚部众,结交当地英雄豪杰、贤明士大夫,怀柔西羌部落,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很得四方民众的欢心。

河西地区民众,很快就归附了窦融。

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寻找更多的盟友,张掖属国都尉窦融,还与酒泉郡太守梁统,金城郡太守库钧,张掖郡都尉史苞,酒泉郡都尉竺曾,敦煌郡都尉辛彤,以及河西所属州郡中,有声望的豪杰士大夫,都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大家一道结盟,对天发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一致对外,维持河西个州郡的安定。

不久,形势突变,绿林诸王反叛,赤眉军进入西京长安,更始帝被擒,玄汉王朝宣告覆灭。

张掖属国都尉窦融,见形势突变,心里非常忧虑,担心河西被强梁吞并,命运难测。

窦融就与酒泉郡太守梁统,金城郡太守库钧等河西所属诸位州郡县邑官吏,聚会磋商,讨论保全河西的应对措施。

张掖属国都尉窦融,首先剖析河西面临的严峻局势,向酒泉郡太守梁统,金城郡太守库钧等诸位郡县官吏提议道:

“各位郡守、都尉大哥啊:

而今更始帝的汉室已经灭亡,重新出现了天下大乱的局面。如今,天下扰乱,还不知何时天下太平。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纵然想逃回自己的老家,苟且偷生,也已经是无法可想,无家可归了。

我们所处的河西走廊,北有匈奴汗国的威胁,南有西羌部落的侵扰。我们夹在两大强邻之间,形势十分不妙。如果我们,不能够同心协力,一致对敌,势必不能单独生存。

现在,我们大家的权力与地位,又大略相等,没有一个首领进行统率,结果到了最后,是谁也管不了谁,无法统一号令。

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各自为政,各安天命,就很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不能独立地生存下去。

小弟的意思是,我们不如共同商议,推举一个豪杰之士,作为我们的盟主,担任大将军一职,用以发号施令,共同保护我们河西五郡官吏百姓的安全,保全河西之地。

等到以后,我们慢慢观察,时局的变化结果,再做出我们最终的决定,决定我们的归属。”

张掖属国都尉窦融,未雨绸缪、卓有远见地建议大家道。

“窦兄弟言之有理,我们完全赞同!不如此联合,我们定会全军覆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存自己的实力!”

酒泉郡太守梁统,金城郡太守库钧等诸位郡县官吏,一致同意窦融的建议。

按照资历,年纪,大家一致推举,酒泉郡太守梁统,担任大将军一职。

但梁统低调谦逊,却不想抛头露面,成为众矢之的,于是竭力推辞道:

“各位士大夫,各位英雄豪杰:

梁统十分感谢诸位豪杰的好意!我们推举盟主,是为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利益,不是为了个人私利,因而不能不顾全大局,慎之又慎!

人贵有自知之明。梁统我才疏学浅,资质愚钝,实在不堪重任。

愚兄建议,推选窦融兄弟,担任大将军一职。

窦融兄弟智勇双全,家世显赫,眼界开阔,心胸博大,家族几代亲人,在河西都很有影响力、号召力,实在是最佳的大将军人选。

兄弟们以为如何呢?”

“好!梁大哥德高望重,见识超人一等,我们甚为佩服!我们就听从大哥的建议,一致推举窦大哥为代理河西五郡大将军。”

大家意见一致,都十分赞同酒泉郡太守梁统的提议,于是窦融正式就任河西五郡大将军。

武威郡太守马期,张掖郡太守任仲,他们都人单力孤,力量弱小,又没有党羽亲信,去支持他们。

窦融接任河西五郡大将军一职后,就写信给武威郡太守马期,张掖郡太守任仲,为他们分析祸福形势,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建议,希望他们,能够认清形势,辞去他们的官职,以保全家族和个人性命。

武威郡太守马期,张掖郡太守任仲二人,认为窦融的劝说有理,不愿惹火烧身,引来众怒,招致杀身之祸。

他们立即交出了郡守的印信,辞职而去。

大将军窦融重新下令,任命梁统,担任武威郡太守,任命史苞,担任张掖郡太守,任命竺曾,担任酒泉郡太守,任命辛彤,担任敦煌郡太守。

窦融把自己的河西五郡大将军府,设在张掖属国,自己仍然兼任移民区张掖属国的都尉。窦融还任命从事官等职位,监督五郡,要求五郡,互相协调,步调一致。

河西走廊所属五郡的民情朴实,而大将军窦融等官吏的治理方法,也宽大和平。官民和睦,上下亲敬,河西五郡,呈现出一片和平安宁的升平景象。

大将军窦融,一面招兵买马,加强战斗训练,建立情报、驿站、堡垒等设施,一面做好应急的准备,应对四周可能产生的对于河西五郡的种种威胁。

当北方匈奴汗国或南方西羌部落军队入侵时,大将军窦融,就亲自率领张掖属国的直属部队,以及各郡地方部队一道出击。

河西五郡军队,总是能够同与各郡官员协商约定的一样,每次都能迅速集结,每战必胜。

北方的匈奴汗国和南方的西羌部落,都被大将军窦融所震慑,不敢轻举妄动,侵扰河西五郡。蛮族部落,与河西五郡官府,和平相处,没有大的战事发生。

与河西相邻的长安三辅等内地各郡,因为饥饿或兵灾,逃亡前来河西避难的官吏、百姓、士大夫等,络绎不绝。

河西五郡的声势,更加浩大,俨然一方独立王国,足以与四方割据势力抗衡。

当初,王莽建立新王朝不久,眼见土地兼并、奴婢买卖的情况十分严重,心里十分忧虑。

王莽担心这些问题,会危害国家稳定,于是开始复古改制,力图改变朝廷积弊。

但无奈药不对症,王莽庸人自扰、无事生非的复古改制,反而致使官吏贪暴的情况,更加严重。

加之天灾人祸不断,战争频发,生灵涂炭,流民四起,以致最终,反叛无法收拾,百姓怨愤不平,民变蜂起。

天下人心,越发感念汉王朝的恩德,开始思念起汉王朝时代的美好日子来。

安定郡三水县人卢芳,那时住在匈奴汗国左谷蠡王管辖的左谷之中,也饱受新莽苛政暴政的戕害,心中一直忿忿不平,希望能够改变悲惨的现状。

不久,卢芳发现了人心思汉的现实,大为触动,遂心念一动,暗中打算,利用人心思汉的契机,反抗新莽暴政。

卢芳遂到处向人们宣传,有关汉室将兴的图谶符命,诈称自己就是汉武帝的曾孙刘文伯,之所以隐姓埋名,潜藏江湖,就是为了等待汉室复兴的时机。

卢芳常常对自己的信徒,那些蛮汉英雄豪杰,秘密宣讲说道:

“诸位豪杰,贤明士大夫:

文伯不打诳语,我的曾祖母,的的确确是匈奴汗国谷蠡浑邪王的姐姐,而且是武帝陛下的皇后(卫子夫)。

当年,武帝陛下的皇后(卫子夫),一共生下了三个儿子。

后来,朝廷遭遇了江充之乱,太子殿下被奸佞杀害,而皇后(卫子夫)也因此获罪而死。

皇后的中子刘次卿,逃亡到了长陵避祸,而她的小儿子刘回卿,则逃亡到了左谷蠡王管辖的左谷里躲避灾祸。

后来,大将军霍光,立了刘次卿为皇帝,准备派使节,从左谷迎接刘回卿,回到朝廷任职。

可是,刘回卿知道霍光老奸巨猾,担心这是大将军霍光的计谋,因此一直不敢回去,就住在左谷里娶妻生子,最终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刘孙卿。

不瞒诸君,这个刘孙卿,就是我的慈父。我刘文伯,就是慈父刘孙卿的嫡长子。

我刘文伯之所以改名换姓,乃是为了躲避篡贼和奸佞的陷害,以免杀身之祸。

如今,天下动荡,四海不宁,天象变异不断,预示着王莽必将覆灭,汉室就将复兴。诸君不可辜负了成为汉室忠臣,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

我刘文伯,与大汉皇帝和匈奴汗国单于,都有十分亲密的血缘关系。

因此,请诸君一万个放心,汉室定能够复兴,这已经是大势所趋,天帝神灵的旨意。没有什么问题,是我们不能够解决的!”

自称刘文伯的卢芳,遂用这些话,去招摇撞骗,收揽边塞郡县官吏百姓的人心。

卢芳的信徒,对卢芳的话,坚信不疑。

安定郡附近大批的汉人与匈奴汗国等蛮族部众,相信卢芳宣扬的信徒,是越来越多,都坚信刘文伯所做出的新莽覆灭、汉室复兴的预言,一定能够实现。

新莽末期,王莽庸人自扰,降低匈奴汗国单于等级,多次触怒侵扰匈奴汗国。匈奴汗国单于君臣,对新莽是恨之入骨。

刘文伯遂利用四海混乱的有利时机,利用人们思念汉王朝恩惠的心理,收买边塞官吏百姓人心,聚集英雄豪杰,跟三水属国下属的羌人、匈奴人等蛮族部落首领联合,起兵举义,反抗新莽的统治。

一时之间,刘文伯的实力强大,威震边塞诸郡,俨然一个独立王国。

不久,王莽覆灭,更始帝君臣,迁都西京长安。

更始帝入据西京长安以后,也听闻了刘文伯在北方边塞的鼎鼎大名和强大实力。

于是,更始帝下旨,征召刘文伯进京任职,任命刘文伯为骑都尉,统领边塞匈奴汗国和羌人等蛮族骑兵。

不久,更始帝下令,让刘文伯重新返回安定郡,负责安抚安定郡以及安定郡以西地区的边塞郡县、北方边塞的羌人、匈奴人等蛮族部落,协助更始朝廷镇压反侧。

到了后来,赤眉军占据长安,玄汉王朝彻底瓦解。

三水属国的英雄豪杰们,认为刘文伯是正宗的汉室子弟,就举行集会,共同拥戴刘文伯,为汉上将军。

刘文伯大喜,遂自称为汉“西平王”,以三水上将军名义,在北方边塞州郡发号施令。

“西平王”刘文伯,还派出自己的使节,跟北方匈奴汗国和南方的西羌部落联合,以婚姻为纽带,缔结蛮汉联盟。

其时,匈奴汗国二十任单于栾提舆,得知新莽覆灭,中原王朝大乱的消息,也跃跃欲试,欲趁机有所作为。

见“西平王”刘文伯,前来匈奴汗国结亲,匈奴汗国二十任单于栾提舆,十分高兴。

栾提舆于是召集大臣将领商讨此事,十分兴奋地对自己的部属将领说道:

“诸君:

回想当年,我们匈奴汗国,本与大汉朝廷约为兄弟之邦。

后来,匈奴汗国衰弱了,呼韩邪单于,归顺大汉朝廷,大汉皇帝为其发兵,加以保护,单于遂世世称臣。

现在,汉祚也中绝了,刘姓皇族子弟,来向我们匈奴汗国表示归附,真是天大之喜。

本单于也要像当年,中原皇帝对待我的祖辈呼韩邪单于(十四任单于)那样,叫中原皇帝,也尊奉本单于为君,恢复我们匈奴汗国当年的荣耀!”

匈奴汗国单于栾提舆君臣协商妥当,一直同意接受“西平王”刘文伯的和亲请求。

匈奴汗国单于栾提舆,遂派遣大将句林王,率领数千精锐的匈奴骑兵,去迎接刘文伯、刘文程兄弟,前来匈奴汗国。

匈奴汗国单于栾提舆,还向天下宣称道,刘文伯(卢芳)是中原大汉王朝,堂堂正正的皇帝,是匈奴汗国的兄弟之邦,受到匈奴汗国保护,任何人不得违背单于和大汉皇帝旨意。

不久,匈奴汗国单于栾提舆,又任命刘文伯的弟弟刘文程(卢程),担任中郎将一职,率领匈奴汗国的数千协防部队,驻扎安定郡,守卫京师,护卫汉帝刘文伯。

自此,中原帝国西部、北部,西州上将军隗嚣、河西上将军窦融、汉帝刘文伯,群雄并起,大都拥有问鼎中原,一统天下之志。

天下局势的发展,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