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莽邓奉失利被戮 勇冯异平定关中
建武三年(公元27年)三月,刘秀见各地流民军降而复叛,威胁京畿,于是带领贵人丽华及部分侍从的文武百官,统领军队,前往怀县(河南武陟县)等地,视察安抚,镇压弹服,安定京师洛阳北边的局势。
刘秀下旨,命令丞相司直(副宰相)伏湛等文武大臣,留守京师洛阳,负责处理日常的军政要务。
刘秀御驾亲征,亲自督促各部将领,向前进军,平定四方流民军等割据势力。
刘秀下旨,任命大司马吴汉,担任汉军主将,建威大将军耿弇、虎牙大将军盖延,担任副将,统领汉军主力大军,向盘踞在怀县西边的轵县(河南济源县)等地的青犊等部流民军,发动了猛烈攻击,务必扫除,残存的割据势力。
在皇帝御驾亲征,亲临前线督战的激励之下,汉军将士,士气高涨,所向披靡。
大司马吴汉统领的汉军,大获全胜,轵县顺利平定,流窜轵县等地的青犊等部流民军,先后被汉军击破,全部归顺。
刘秀大喜,开始谋划更大的行动。
于是,建武三年(公元27年)三月十六日,刘秀下旨,擢升丞相司直(副宰相)伏湛,担任大司徒(宰相),接替邓禹的大司徒职位,负责中央朝廷的各项日常工作,而将前将军邓禹,调到自己身边,协助皇帝,参赞军务。
虽然汉军在轵县等地取得大捷,但北方幽州所属的渔阳郡、涿郡等地的局势,此时却日趋严峻。
建武三年(公元27年)三月,涿郡太守张丰,也效仿在渔阳郡反叛的燕王彭宠,通令天下,公开背叛了汉朝廷。
涿郡太守张丰,窃据高位,自称“无上大将军”。涿郡太守张丰跟盘踞渔阳郡的燕王彭宠,结成盟友,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一道对抗刘秀的洛阳汉朝廷。
北方幽州等地的局势,更加严峻。
当时,刘秀的后方基地并不稳定,时刻担心,各方的割据势力,乘虚而入,攻击汉帝国的京师洛阳,动摇帝国根本。
所以,刘秀不肯舍本逐末,并没有把攻击的重心,放到北方边陲郡县。
没有了朝廷的大力支持,北方前线,幽州牧(州长)朱浮的处境,那时就变得更加窘困了。
因刘秀一直没有及时地调动汉军,前去征讨渔阳郡的燕王彭宠,涿郡太守张丰,也没有派出重要的援军,去支援幽州各地。
所以,幽州牧朱浮,独木难支,处在燕王彭宠的围攻之下,一时之间,处境显得危急万分,难以应对。
眼见燕王彭宠的攻势十分猛烈,幽州牧朱浮,只有不断紧急上书朝廷,向刘秀求救。而刘秀却自顾不暇,并没有及时回应,幽州牧朱浮的增援请求。
当时,北方幽州牧属下十郡中的涿郡、渔阳郡这两个重要的大郡,都发生了叛乱。
效忠汉庭的北边其他州郡,甚至一直效忠汉庭的上谷郡等地,军民大都惊恐不安,地方一片动荡。
幽州牧朱浮,于是以为,皇帝必将自带精兵,前来讨伐涿郡的张丰、渔阳郡的彭宠,平定北方叛乱。
然而,刘秀顾全大局,却认为京师洛阳周围郡县的稳定,对于汉朝廷更加重要,形势也更加危急。
所以最终,刘秀只派了游击将军邓隆等将领率领小股汉军,前去支援协助策应幽州牧朱浮。
眼见燕王彭宠的攻势,十分猛烈,州城即将失手,幽州牧朱浮,非常害怕,以为刘秀,懈怠于敌,不能救他,便飞马上书刘秀,求救说道:
“陛下啊:
臣听说,当初楚国与宋国并列,曾经都是周王朝属下的诸侯王国。楚庄王因宋国人拘捕了楚国的使者,就拂袖而起,发兵前去,攻打宋国。
魏公子信陵君,顾及朋友的邀约,敢于触犯强秦的兵锋,与强秦抗兵。
说起楚魏两国,本没有职责和义务去匡正对方。
楚庄王只是为争强好胜而发忿,魏公子也只是为一言之诺,讲究信用信誉而已。
而今,彭宠、张丰等,背叛朝廷,臣以为陛下,一定会丢下别的杂事,及时派兵,来扑灭他们,将他们消灭在萌芽之中。
可是,已经过了好多时月,彭宠、张丰等,已经茁壮成长,陛下却依然还没有一点,发兵的音信。
放着危城在这儿,而不来救援,丢开逆虏在那儿,而不去讨伐,臣心里真是大惑不解,搞不懂陛下,究竟是在考虑忧虑什么了。
当年,高祖皇帝英明圣武,天下既定,仍然亲自征伐,没有一天安居。
如今陛下您,虽然兴建了大业,而海内并未完全安宁。陛下怎么能够,独自贪图逸乐,不顾北方边镇,百姓遑遑,民心不定的悲惨处境呢?
陛下怎么能够,不顾三河、冀州呢?
如果陛下这样做,您怎么能够保证,巩固大业所有,而传于千秋万代呢!
现今,幽州秋季的庄稼,也已成熟,却又被渔阳彭宠、涿郡张丰等恶贼,抄掠殆尽。张丰在涿郡一地猖獗,奸党势力在幽州的发展,也日增月异。
我们幽州的勇士,连年拒守渔阳彭宠、涿郡张丰叛贼,吏士都疲惫了,甲胄也生了虮虱,弓弩也不能放下。
幽州将士们,上下焦心,急切盼望陛下的救护,仰头等待皇帝陛下您,能够给予将士们,活下去的大恩啊!”
闻听幽州朱浮的情况,十分紧急,刘秀也感到有些无计可施,无力应对幽州渔阳彭宠、涿郡张丰反叛的乱局,只好与群臣商议,应对幽州变乱之策。
实际上,身为一方节度的幽州牧朱浮,哪里能够理解,必须顾全大局的刘秀的忧虑,以及汉朝廷的艰难处境呢?
近些时间以来,刘秀常常为朝廷的赋税、粮食的征集,东征西讨的军事谋略,忙得焦头烂额,茶饭不思。虽然征讨四方割据势力,还算顺利,但刘秀为了保证根本东都洛阳的稳定,总是腾不出足够的力量,去应对北方的乱局。
见幽州牧朱浮,苦苦求救,刘秀虽然有些力不从心,身不由己,但也只有亲自下旨,安慰鼓励幽州牧朱浮,着力坚持,稳定朱浮部下的军心说道:
“叔元爱卿:
幽州的情况十分紧急,扑朔迷离,朕已经得知,正在想尽千方百计,积极应对,给与你救援。
只是,现今的朝廷局势,令人十分焦虑,战争经年不息,天灾人祸不断,赋税、粮食、兵员等征集不易,还不适宜,匆匆忙忙出动大军,去讨伐北方渔阳的彭宠、涿郡张丰这伙叛贼。
实在抱歉得很!朕只有恳请爱卿,以及幽州的将士们,尽力坚持一些时日,以待朕的援军了。
当初,赤眉部众,盘踞西京长安,荼毒生灵,无法无天。朕判断他们,必然不能长久,定然会在粮食吃完以后,向他们的东方老巢琅琊郡方向撤离。
后来的事实证明,结局果然如此,最终给予了朕,以逸待劳,一举歼敌的大好良机。
朕认为,如今北方的那些叛逆,彭宠、张丰之流,他们不过是为形势所迫,苟且偷生,苟延残喘而已。
他们的内部,必然不能长久地维持如今的现状,也不可能一直和平相处,一致对外下去,长期与朝廷为敌。
朕料定,彭宠、张丰的内部,定然会发生变化,甚至会有互相斩杀,相互攻击的非常事件,很快发生。
所以,爱卿和将士们,只需要努力坚持,等待他们内部发生变化就行了。
不瞒叔元爱卿,国事也有轻重缓急之分。
现在,朝廷的军资和粮食,远远不足,仓廪也十分空虚。大军南征北战,非常疲乏,需要及时休整补充,实在顾不上北方战事了。
因而,朝廷大军,确实不能够出师远征,并不是叔元爱卿所说的那样,朕懈怠国事,对坚守危城的爱卿以及守军将士,熟视无睹,漠不关心。
朕不是不为,而是不能也!
如今,京师洛阳周围,也并不安宁,反叛时起,需要朕亲自镇服抚慰。
朕必须等到,下季的小麦收割完毕,粮秣充足,将士们养精蓄锐之后,才有机会,出军对付北方的彭宠、张丰这伙叛逆。
朕希望阁下,及其麾下将士,着力坚守自己的城池,以待朕的援军。诸君多多努力!”
刘秀的鼓励与打气,并没有能够解决,幽州牧朱浮及其属下大军的实际困难。
幽州牧朱浮,被燕王彭宠围困已久,蓟城的粮食,已经吃尽。人们为了生存,甚至互相格斗残杀,以图苟延残喘,维持自己性命。
蓟城城内的治安局势,也渐渐混乱,再也无法保持稳定,危城蓟城,已经无法坚持了。
见蓟城危状,刘秀只好下令,命令上谷郡太守耿况等幽州所属郡县,派骑兵前去救援幽州牧朱浮,掩护幽州牧朱浮撤离州城。
在上谷郡太守耿况统领的郡县地方武装的掩护下,幽州牧朱浮,只好放弃蓟城,独自逃生。
其时,幽州牧朱浮,已经是慌不择路,一心保命要紧。
在南奔至良乡时,幽州牧朱浮部下的军队首领,遮挡住幽州牧朱浮的逃路,不让朱浮率先逃跑,请求幽州牧朱浮,等待败兵以及眷属,及时跟上自己的队伍。
幽州牧朱浮恐惧不安,已经完全没有了勇气。
幽州牧朱浮,恐惧燕王彭宠追来,自己不能够顺利脱身,便亲自下马,刺杀了自己的妻子等眷属,带领几个亲信的卫士,抛弃眷属和大军主力,只身逃遁。
幽州牧朱浮部下的溃军,见幽州牧朱浮独自逃离,顿时群龙无首,立即归降了燕王彭宠,希望活命。
幽州州城蓟城,最终落入了燕王彭宠的手里。北方局势,更加难以收拾了。
幽州牧朱浮,抛弃部属将士,弃职潜逃,独自逃回京师,文武大臣都对幽州牧朱浮丧师辱国十分不满。
尚书令侯霸,于是上书刘秀,弹劾幽州牧朱浮道:
“陛下:
幽州牧朱浮,一意孤行,意气用事,败乱幽州,造成了彭宠背叛朝廷的大罪。
而朱浮徒劳军师,背军弃妻,又不能死节尽忠,实属罪大恶极、悖逆君王之徒,罪当伏诛。”
但刘秀念及朱浮的功劳和贡献,不忍对朱浮加诛,下旨道:
“尚书令大人的弹劾有理。奖善罚恶,乃朝廷治理之本。顾念朱浮对帝国有功,着令免去幽州牧之职,任命朱浮,代替贾复,担任执金吾一职,改封为父城侯,以惩罚朱浮丧师辱国、背军弃妻的过失。”
尚书令侯霸等文武大臣,都对刘秀对朱浮的偏私,抱有异议,纷纷上书抗议,刘秀不理。
自此,文武大臣越发知晓,刘秀对朱浮的宠信,暗中为渔阳郡郡守彭宠的被逼反叛,而鸣不平。
攻陷了幽州牧朱浮坚守的州城蓟城,燕王彭宠踌躇满志,顾盼自雄,自以为北方大局已定,局势都已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彭宠遂大肆布告天下,公开自称为“燕王”,亲自率领部下的渔阳郡大军,四处征战,拓展自己这个“燕王”的势力范围。
“燕王”彭宠,趁着战胜幽州牧朱浮的威力,一连大胜,攻陷了邻近的右北平郡,以及上谷郡所属的几个县城。
上谷郡守耿况大惊,派上谷郡大军严密防守城池,严防死守燕王彭宠的攻击。
自此以后,渔阳郡与上谷郡,成为了势不两立的仇敌。
“燕王”彭宠十分清楚自己的实力,无法与中原豪杰争雄,急需盟友支持,一心希望,能够与匈奴汗国和亲结盟,把北方的匈奴汗国,做为自己的强有力的外援。
于是,彭宠派遣自己的使者,以美女和带彩的丝织品做贵重礼物,重贿匈奴汗国单于君臣,向匈奴汗国称臣借兵。
匈奴汗国单于正觊觎中原,见燕王彭宠称臣,正求之不得。匈奴汗国单于大喜,立即同意了“燕王”彭宠的请求,派遣部下的左南将军,率匈奴汗国精锐七八千骑,往来为游兵,以声援燕王彭宠。
燕王彭宠再向南方各地,结交盟友。齐王张步,以及富平、获索等流民军势力,都与燕王彭宠,相交为质,互相结盟联合,一致对抗洛阳汉朝廷。
到了此时,有了匈奴汗国的强力支持以后,燕王彭宠,对汉朝廷北方幽州以及所属的上谷郡等北方郡国的威胁,更加地严重。
刘秀时常忧心,担心燕王彭宠,会孤注一掷,大举向南进军,直接进犯京师洛阳以北的郡国,威胁京畿要地。
眼见燕王彭宠做大,北方的形势,越来越危急,刘秀终于坐不住了,开始与文武百官,计议北方平叛方略。
在一番激烈的争执讨论以后,刘秀依然一如既往地坚持,首先稳定好汉朝廷的后方,再寻找时机,向北方的燕王彭宠、涿郡“无上大将军”张丰等叛军,发动讨伐和攻击的战略。
文武百官虽有异议,但最终依然赞同了皇帝的决策。
建武三年(公元27年)三月底,将位于东都洛阳北方,新近收复的怀县与轵县等地稳定之后,刘秀如释重负。
于是,刘秀亲率汉军主将征南大将军岑彭、大司马吴汉等诸将,统领各部汉军主力,掉头向南,抵达叶县,准备平定南方叛乱。
不久,汉军主力向南阳郡开拔,开始大举进攻盘踞堵阳、育阳等地的董、邓奉等反叛势力。
董、邓奉等反叛势力不愿意坐以待毙,主动派军,拦截汉军,阻遏汉军进攻。
破虏将军邓奉,派遣部下别将邓贤等,率兵数千人,拦住了汉军主力的去路。刘秀的皇帝车驾、侍从骑兵,也不得前进。
刘秀大怒,对汉军主将征南大将军岑彭等诸将说道:
“诸君:
打击敌人,这是诸位将军的责任啊!岂能够让这一伙盗贼,在君王目前猖狂呢?”
征南大将军岑彭听了,羞惭不已,自责道:
“陛下责备得对。盗贼猖狂,不仅让君王蒙羞,更是臣子们的罪过啊!
请陛下放心,臣等绝对不会,让盗贼的羞辱得逞!”
征南大将军岑彭,乃率领诸将,奋击敌人,无坚不摧,很快击溃了堵截的叛军别将邓贤主力。
接着,征南大将军岑彭,率领诸将,乘胜前进,尾追不舍,并大举进攻,驻守堵阳的董。
董在征南大将军岑彭等汉军诸将的猛烈攻击之下,根本不能支持,只好再次归降了汉军,前往皇帝大营,向刘秀请罪。
此时,没有了堵阳叛将董的支持,破虏将军邓奉,独木难支,遭遇汉军主力的猛攻以后,也宣布失利。
于是,破虏将军邓奉,亲自率领自己的邓氏家族残军,退回他的老巢育阳(南阳南边的绿杨村),固守营垒,与汉军对抗。
建武三年(公元27年)四月,刘秀率领征南大将军岑彭、建威大将军耿弇、左将军贾复及积弩将军傅俊、骑都尉臧宫等汉军将领,跟踪追击破虏将军邓奉,到达小长安(育阳境)聚辖境。
刘秀率领诸将,亲战破虏将军邓奉,大破破虏将军邓奉统领的邓氏家族军队。
破虏将军邓奉,损失惨重,迫急势孤,终于走投无路,再也不能继续支持了。
于是,被破虏将军邓奉所俘的建义大将军朱祐,趁机说服邓奉,并为邓奉从中联系,要邓奉归降刘秀。
破虏将军邓奉,赞同建义大将军朱祐的建议,放弃抵抗,答应重新归顺刘秀。
自此,南阳郡董、邓奉叛乱得以平定,扬化将军坚镡诸将,得以顺利回到京师,迁任左曹,受封合肥侯。
虽然如愿消灭了反叛的邓奉、董,但刘秀的心里,并不快乐,也并不平静。
刘秀十分清楚,破虏将军邓奉,是二姐夫邓晨的亲侄儿,对妻子丽华的阴氏家族一家,都有着很深的恩德,完全是被大司马吴汉军队的暴行而逼反的。
刘秀一向十分珍惜,二姐夫邓晨以及邓氏家族子弟对复兴汉室所做的贡献,对破虏将军邓奉的被逼反叛,很是同情,想赦免破虏将军邓奉,尽力保全邓奉的性命。
当初,刘秀奉更始帝之命,以行大司马之职,巡视河北,于是委托丽华的哥哥阴识、阴兴诸兄弟,照顾妻子丽华。
而阴识此时,不愿意在朝中为官,于是投奔邓氏家族长房长孙的邓奉,担任邓奉手下的将军。
阴识、阴丽华兄妹一家,遂跟随邓奉,移居育阳堡寨,一直寄住在邓奉的堡寨里。
赖邓奉的大力支助,丽华全家,才得以在乱世中幸存,保存一家的性命。
先前,在昆阳之战中,邓奉与叔父邓晨一道,又立下了斩杀新军垒尉巨无霸的赫赫战功,还是支持刘秀在高邑称帝的功臣之一。
可是,刘秀手下的大将,建威大将军耿弇、征南大将军岑彭等,知道邓奉的杰出才能,怕邓奉以后报复,对他们不利。
于是,建威大将军耿弇、征南大将军岑彭等汉军诸将,坚决反对赦免破虏将军邓奉。
建威大将军耿弇,上书刘秀,劝阻刘秀说道:
“陛下啊:
邓奉为了一时的怨愤,一己私利,就背主忘恩,背叛皇帝,起兵叛乱。
邓奉的罪过,实在是太过严重,罪不容赦。
邓奉扰乱地方郡国,一连数年,给南阳郡官吏百姓,造成了严重伤害,使朝廷的军队,士大夫们,在外暴露经年,劳民伤财。
邓奉使我军损失惨重,大大挫伤汉军士气,致使执金吾贾复受伤,建义大将军朱祐被俘。
若不诛灭邓奉,恐怕无以惩恶。
当邓奉知道,陛下御驾亲征以后,也依然不知道悔过,居然一意孤行,不知悔悟从善,竟然亲身上阵,与陛下的大军进行对抗,实在是不识时务,罪大恶极。
当邓奉势穷力孤之时,才不得不投降,更加证明他的顽固不化,冥顽不灵。
如果不杀邓奉,就不足以惩罚恶人,不足以惩戒,其他叛逆者,审明朝廷法纪,整肃汉军军纪!”
刘秀虽然有心保全邓奉,但无法说服手下建威大将军耿弇、征南大将军岑彭等汉军诸将,更不愿因保全邓奉,而激怒自己手下那些嫉妒而又蛮横的汉军将领。
刘秀只好同意建威大将军耿弇、征南大将军岑彭等汉军诸将的意见,下旨道:
“破虏将军邓奉,虽被逼谋反,情有可原,但抗拒天兵,残害百姓,罪不容赦。着即枭首示众,以警告那些不知道顺逆的反叛者。邓奉的宗亲子孙无罪,予以赦免,妥善安置。恢复朱祐的建义大将军的官职。各位有功将领,另行封赏。”
建义大将军朱祐,被邓奉所俘之后,深受破虏将军邓奉的厚待,又亲身说服引导邓奉,重新归降刘秀。
最终,建义大将军朱祐,却不能够保全,破虏将军邓奉的生命,心里十分惭愧后悔。
自此以后,建义大将军朱祐,对征南大将军岑彭、建威大将军耿弇诸将,恨恨不已,欲为邓奉报仇雪恨。
10
虽然顺利消灭了赤眉军、青犊军等流民军的势力,平定了南阳郡董和邓奉的叛乱,稳定了自己的后方,但西部关中混乱的局势依旧,洛阳汉朝廷君臣,依然忧心忡忡,寝食不安。
于是,刘秀又开始与文武大臣,积极筹划,安定关中、一统天下大计。
而此时,关中诸雄,见赤眉军破灭,洛阳汉朝廷蒸蒸日上,更加恐惧不安,日夜担心,步赤眉军后尘,被征西大将军冯异所灭,于是也开始谋划,自保扩张之策。
汉中郡流民军首领武安王延岑,在去年率军,击败赤眉汉朝廷左大司马逄安的十余万大军,收编赤眉军的将士以后,势力更加地强盛。
延岑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大有独霸关中的雄心。不久,延岑公开布告天下,自封为“武安王”。
“武安王”延岑,效仿梁王刘永等的做法,用封官任爵,去笼络召集人才,延岑任命他的亲信部将,担任关中、汉中诸地的州郡官吏,俨然已经形成了一股,能够左右关中大局的重要割据势力。
但关中的流民势力实在太多太多,雄心勃勃的“武安王”延岑,一时之间,也无法控制或者消灭他们。
“武安王”延岑,只好尽量与关中、汉中诸地一些地方割据势力联合,积极谋划夺取更多的底盘。
到了这时,关中、汉中的局势,更加混乱。各方豪杰们割据一方,彼此征战,打得你死我活。
“武安王”延岑,据守蓝田(陕西蓝田县)等地;王歆据守下邽(渭南县)等地;芳丹据守新丰(临潼县)等地;蒋震据守霸陵(西安市东郊)等地;张邯据守长安(陕西长安县)等地;公孙守占据长陵(咸阳市东北)等地;杨周据守谷口(泾阳县西北)等地;吕鲔据守陈仓(宝鸡市)等地;角闳据守汧县(陕西陇县南)等地;骆延据守周至(周至县)等地;任良据守户县(陕西户县)等地;汝章据守槐里(陕西兴平县)等地。
这些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或者称王称霸,或者自称将军大臣。大的割据势力,有部属将士数万人,小的割据势力,也有部属将士数千人之多。
他们或者相互结盟联合,或者互相攻击吞并,不断地在关中、汉中诸地,争夺地盘,努力拓展各自的势力范围。
11
汉征西大将军冯异,虽然击破了气势汹汹、人马众多的赤眉大军,但面对着关中数十股人马众多、实力强大的敌人,也感到阻力重重,困难多多。
征西大将军冯异,只好一面继续奉行大司徒邓禹的战略,以仁义为号召,大肆收买关中吏民人心,安抚关中官吏百姓,汇集忠于汉室的势力;一面努力与各股势力作战,分割蚕食敌人,不断地向前推进,稳扎稳打。
征西大将军冯异,统领西征军大军,步步为营,攻城拔寨,终于十分艰难地抵达了,西京长安宫廷的上林苑(皇宫御花园)一带,在上林苑一带,扎下根来。
到了此时,鼠目寸光、目无远见的“武安王”延岑、张邯、任良等关中流民势力首领,才如梦初醒,终于警觉过来,终于明白了,自己最大的对手究竟是谁。
见征西大将军冯异,统率的汉军力量,如滚雪球般,日渐强大,武安王延岑、张邯、任良等,更加地心生惧意,不约而同地,都把征西大将军冯异,当成了自己最大的敌人,决心报团取暖,集中力量对抗冯异。
武安王延岑、张邯、任良等流民势力首领,一拍即合,最终商议,结盟联合,一同与征西大将军冯异为敌,对冯异统领的汉军,发动强力攻击,夺取冯异占领的底盘。
12
征西大将军冯异,久经沙场,晓畅军事,很快得知了武安王延岑、张邯、任良等流民势力首领的阴谋。
征西大将军冯异,于是先发制人,率领部属汉军,迅速出击,对武安王延岑、张邯、任良等流民势力的盟军,迎头痛击。
西征军大捷,斩首数千级,大破武安王延岑、张邯、任良等流民势力联军。征西大将军冯异的威势,震撼关中。
关中各地,原来归附武安王延岑等人的那些营垒堡寨,以及那些弱小的割据势力等,见势不利,纷纷转向,转而归附投靠了征西大将军冯异。
征西大将军冯异的气势,越发越发恢弘。西征军汉军影响和控制所及,渐达关中全境。武安王延岑、张邯、任良等关中流民势力的处境,更加不妙。
武安王延岑、张邯、任良等割据势力,当然不甘心束手就擒,于是走攻析县,准备打乱冯异的部署。
征西大将军冯异闻讯,派遣已经归降自己、熟悉关中形势的关中英雄豪杰,前玄汉朝廷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等将领,邀击武安王延岑。
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等将领统领汉军,大破“武安王”延岑军队。
“武安王”延岑部下大将苏臣等,无法抵御,于是率领自己的部属八千余人,向征西大将军冯异投降。
到了此时,“武安王”延岑、张邯、任良等流民势力首领,才终于发现,冯异羽翼已成,大势已去,悔之晚矣,凭借他们这些人的力量,根本就无法抵抗,征西大将军冯异统领的西征军大军了。
“武安王”延岑,意识到关中的局势已变,与征西大将军冯异的实力悬殊,在关中已经捞不到冯异任何好处了。
于是,“武安王”延岑,急流勇退,只好主动选择,放弃关中之策。
不久,“武安王”延岑,率领自己的部属,从武关(陕西商县境)逃离,一路南下,逃窜至南阳郡境内。
“武安王”延岑,希图凭借自己生在南阳,根在南阳,欲寻找机会,在南阳东山再起,继续维持,割据一方的局面。
13
实际上,此时征西大将军冯异,虽然已经平定了关中大部州郡,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日子却并不好过。
征西大将军冯异,已经有了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的意味,出击各路割据势力的力量,也大受影响。
而此时,困扰征西大将军冯异的最大问题,于邓禹当初遭遇的窘境一样,就是自己的大军,缺乏粮食、给养以及兵员辎重的补充。
关中战事、天灾人祸,连年不断,长安三辅的田地,长年荒芜,一片萧疏。
长安三辅百姓,饱受战乱祸害,无法耕种自己的土地,粮食非常紧缺。官吏百姓,都饥饿疲惫,弱肉强食,黄金一斤,也只能够买到黄豆五升。
而关中所有通往外地郡国的道路,也几乎全被各种地方割据势力切断。
粮食百谷以及官吏百姓日常的生活用品,都根本无法,运到西京长安,就是手里有钱,也无法买到足够的粮食,维持百姓和军队将士的急需。长安三辅的情况,十分危急。
就连征西大将军冯异部下的西征军将士,也是缺衣少食,常常没有给养,补充军队。
征西大将军冯异,只好派使节邓鸿回京,向刘秀报告,请求皇帝支援,并下令部下将士,前去采集野菜野果等为食,才能勉强维持大军的运转。
14
不久,征西大将军冯异的求救奏章,送到了东都洛阳。大司徒、阳都侯伏湛,急忙上朝,向刘秀报告道:
“陛下:
征西大将军冯异的大军,缺衣少食。而大将军又不肯骚扰百姓,去抢夺百姓粮食财富。
将士们只好想方设法,去收集粮食,甚至用树上的果实、树叶、树皮及地上的野菜、杂草充饥。
请陛下下旨,予以救助。”
得知西征军的窘困情形,刘秀心里,非常着急,急忙召见使节太中大夫邓鸿,对邓鸿说道:
“邓大人,请你稍歇,等待朕的旨意。
朕征战多年,非常懂得粮食补给,对于孤军在外作战的西征军大军的决定性意义。
来人啊,传朕旨意,任命南阳郡人赵匡,担任右扶风尹(西长安市长),率军协助,征西大将军冯异作战,并负责筹措,军队急需的粮食和布匹等物质,及时供应西征军将士。”
右扶风尹赵匡,接旨以后,立即行动,很快就给冯异的西征军,送去了征发的绢和谷子等军需物质。
西征军有了地方郡国的支持,士气大振,军中将士,都齐声称呼“万岁”。
15
得到刘秀的有力支持,获得足够的后勤给养补给以后,征西大将军冯异的大军,才渐渐地恢复了,再次出军,打击各地割据势力的力量。
西征军队伍,休息调整补充以后,征西大将军冯异,于是继续出动自己的大军,扫荡各地的割据势力,地方豪族大姓。
对拼命反抗,不服从汉朝廷命令的地方豪强,冯异下令,坚决予以诛杀。
对归顺投诚的,冯异就加以表彰赏赐,把他们的首领,送到京师,由朝廷安置,然后解散他们的部众,让他们各自回到故乡,重操他们自己的旧业。
到了此时,征西大将军冯异的威令,才开始真正地在关中各地,正式实施。
除了吕鲔、张邯、蒋震等流民势力首领,派出使节到成都,向成家皇帝公孙述归顺,寻求成家皇帝公孙述支持和庇护以外,关中其他的流民势力,都被征西大将军冯异,顺利平定。
这时的关中,以及京师长安三辅地区,才真正地回到了汉朝廷的手里,落到了刘秀的掌控里。
得知征西大将军冯异,率军平定了关中诸地,彻底安定了西部关中地区,刘秀心里,镇定了许多,下令冯异,继续在西京长安驻守,保证关中的稳定。
西京长安的收复,无疑更加增大了天下的官吏百姓、士大夫们,对洛阳刘秀汉朝廷的信心,也渐渐地培养起了,天下的官吏百姓、士大夫们,对洛阳汉朝廷的向心力。
而有征西大将军冯异,亲自坐镇安抚西京长安,也使刘秀,对西部郡县甚至一统天下,更加地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