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勤能补拙
暖漪给父子俩添了些茶,这种父子交流的场面,从前是没有过的。在宫里时不觉得,只是单纯的每天送孩子去上课练武,考究他也不过用些典籍,这般直接触及实事,还是第一次。
麒麟儿说了几种可能,皆是当地官员庇护犯人,贪赃枉法的思路。楚骧一一否决,他轻声提醒儿子,“你要明白,‘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的道理。”
这八个字麒麟儿自然听过,可他身边接触的人以及事物,实在是跟小鬼扯不上关系。
楚骧也不卖关子,就直接跟麒麟儿说:“那家人进京买通了刑部的书吏,别看书吏没有权利,但是他想做些什么却还是可以的。刑部批复的回函,被书吏刻意寄错了地址,寄去了大理,那边的官员拿到回函,先是一番调查,后来发现是刑部寄错了地址,这又递回京城。刑部的管事调查之后,发现确实是寄错了位置,这才有重新寄回江宁府去。这一来一回,就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那犯人自然有的是时间,与家里人送进狱中的女子生养。”
不仅麒麟儿没想到会是这样的情况,就连暖漪都微微吃惊,朝中文武大臣人数不少,要算上这种小官吏,那人数就更多了,楚骧要管理这么多的人,要耗费多少心血可想而知。
麒麟儿马上问:“那爹爹您为何知道此事?”
这事情做的如此私密,竟然还能让楚骧知道,实在是稀奇。
到底如何知道的,楚骧不打算告诉麒麟儿,他只问麒麟儿,“你该想的是往后如何拒绝这种事情发生,至于为父如何知晓,自有途径。”
麒麟儿倒也不追问,他现在满脑子就是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还跟暖漪振振有词地说:“这些小吏现在能为了些银两出卖朝廷正常的秩序,将来也能为了些银两出卖更多的东西。娘亲你别看这事情小,放任下去,必然是要出大事的。”
暖漪赶紧解释,“我可没觉得这事情小,命案从来就不是小事。”
各地要处以极刑的人,都是要经过皇帝御批的,不能轻易判人死刑。能判死刑的,往往都是些罪大恶极,在当地容不下的人。本朝从来不讲究严刑滥杀,因为连年打仗,与匈奴抗击多年,休养生息也一直是国策之一,如此主导思想下,能不杀人就不杀。
也就是说,每一个死刑犯都是经过皇帝面前的,不能由地方官员说杀就杀。
麒麟儿听了暖漪的话,表情很满意。
暖漪这才笑了,“你这点跟你爹一模一样,你自己这般想就好了,还要娘亲跟你统一思想不成?”
麒麟儿理直气壮的,“这是大义,娘亲应该懂。”
“好的好的。”
面对这父子俩如出一辙的强势,暖漪倒是不多抗拒。因为知道这是骨子里的东西,根本没办法改变。
麒麟儿在马车里念念叨叨,又拿出笔墨来写写画画,第三天的时候,才跟楚骧说出自己的想法,“这种小吏,可不可以任用四年或者五年后,就永不录用?”
说完不等楚骧回答,又自己拿出一个小本子,跟楚骧解释,“若是担心这种熟悉朝廷各种做事细节的小吏这般任免会出现短缺,则可以使用轮体制,就是在一处任用五年后,轮换到其他地方继续办事。减少长期盘踞在一处,形成的腐败与人情来往等等情况。”
楚骧很认真的看了麒麟儿画的轮替图,孩子很认真,还知道南北方差距大,麒麟儿的图里面,例如京城的小吏,轮替的话,可往周边地区扩散,南方的小吏,也是做了个周边的辐射带,形成一个小圈子,让大家都动起来,不要长期盘踞在一个地方。
要知道朝廷的官员年年都有考核,会有各种的评分评级,各地官员,尤其是封疆大吏,五年为一任,也会定期换任。尤其是军中,绝不会让某一将领长期率领同一班将士,以免生成家族化、私人化,产生国中国。但这种官员下面具体办事的小吏,必然文书、师爷,甚至还有各地的牢头、狱卒,这可都是聘用制,不由朝廷直接选拔。而且这些人多是当地人,与百姓牵扯极深,官府里的官员,当时间就离任了,可这些小吏,却会长长久久的判据在一地,极容易出现贪腐的现象。
麒麟儿的想法简单粗暴,那就是这些人,任用五年后,都卸任,并且永不录用,这样永远都有新人,永远也行不成阶级固化。
但麒麟儿转念又觉得不妥,在京城,聚集天下文人,科举年落榜的书生多如牛毛,很多回乡继续苦读,也有些就留在京城,进了各部门做小吏。读书识字,想着为自己谋一份营生。这样人才济济的情况下,五年解聘一拨人,再重新招募一拨人,很容易,可若是在其他地方呢?若是在相对穷匮的乡镇呢?读书人没那么多,而且官府的事情也不像京城府衙里那么多,这种情况下,若是五年就换一批人,实在是没有必要,也消耗当地的财力、精力。所以麒麟儿又想了轮替的方案。
楚骧板着脸问麒麟儿,“那若是此人被免职后,换了姓名又报考一次呢?你也说这种小吏最善于在当地暗自操作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更名换姓对他们来说,易如反掌。再者,很多地方是大家族聚居,你所谓的轮替制,若是轮替去远一些的地方,拖家带口,不易施行。若是轮替的地方很近,岂不是白费功夫,不过是大哥换成二哥,倒更利于他们掌控更大的地方了。”
麒麟儿被骂的灰头土脸,刚好时辰晚了,他们已经入住酒家,麒麟儿有气无力地回去休息。
暖漪看不过眼,等麒麟儿走了就打算说说楚骧,这三日孩子很勤奋,为了他那个轮替制,在路途中还想着买书来查查当地的情况。就冲着麒麟儿这份儿认真劲儿,楚骧也不该这么打击孩子啊。
没等暖漪张口,楚骧倒是先笑了,不仅笑,还让暖漪去给他温壶酒来,显然心情很好。
暖漪嘴上说他,“这出门在外的怎么还想着喝酒了,别误了事。”话是这么说,可是多年习惯,看他这么高兴,暖漪也就出门去向店家要了酒来。这地方已经非常靠近苗地,酒也是用各种药材泡的药酒,喝一口,浑身发热。楚骧自己喝了几杯,觉得不错,又给暖漪喂。
暖漪躲着不喝,楚骧就说:“为了咱们这好儿子,总该喝一杯庆祝下。”
他说了这话,暖漪才喝了一杯,喝完就问:“你刚才是在演戏,麒麟儿的方法其实不错,对吗?”
楚骧端着酒杯,有些肆意,“尚显稚嫩。”
暖漪有些没好气,这么说,麒麟儿的办法还是不太行。
不过楚骧却又说:“他还未满十岁,要知道我在他这个年纪,根本还不知天下为何物,整日里满脑子想的都是抓虫子,芙蓉糕,这些孩童喜欢的东西。”
他夸麒麟儿,暖漪自然是开心的很,不过他这话也有些妄自菲薄了。
楚骧八岁时在宫里遭遇巨变,当时能活下来,实属不易。经历过那样残酷宫变的人,又怎么可能是个单纯的小孩子。不过既然他愿意这么说,暖漪也不多反驳。
只是拐着弯夸他,“那您如今能成明君,可见付出了多少努力汗水方能成就。”
小时候什么都不懂,现在什么都懂了,可不就是后天努力,勤能补拙来的。
这话简直说的楚骧心花怒放,趁着酒劲儿搂过暖漪深吻,出宫在外,只有他们一家三口,倒是恢复了些从前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