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迷案》中部《道中还有道》第8章 赵志德汇报
下午,陈得索、李周在孔庙小学会议室听取校长赵志德的汇报。赵志德手拿着笔和记录本,娓娓道来:“孔庙小学是一所临公路依水库的名校,也是孔子周游列国时在此讲学的圣地,后人为其立庙建祠,小学由此得名。1999年春,华西市为迎接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检查,把孔庙小学作为迎接省检查的示范性学校。我父亲赵根是村支部书记,和我一样也想让孔庙小学一次验收合格。但是,合格需要硬件建设,如路面要硬化,操场要达标,教室要崭新,图书仪器要配备等,这都需要钱啊。市财政拿不出钱,特区也没有钱。但是市政府讲,‘没钱也得普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于是,市政府压特特区管委,特区又压村委和学校。村委只得向村民多收20元;学校也向家长通知:以政府名义向每生借200元,待毕业后退还。这可苦了孩子多的家长,他们肩负着村校两头交钱的负担。一时间,学生回家哭,家长领着学生到校闹,我和教师也对此说不清道不明。市里为了社会稳定,只得放慢集资步伐;但为了迎接普九检查,特区又让老师通过学生向学生家长借钱,说是给教师发工资,将来一定还。但特区把借款拿走后,老师却囊中空空。当特区该还学生家长款而还不了的时候,老师变成学生家长的出气筒。”
李周扶扶眼镜问:“向村民集资和向学生借款用于何处?”
赵志德不假思索地说:“就盖了这幢坍塌的教学楼。”
“你们学校出钱了吗?”陈得索问。
“出了。”赵志德看看陈得索,眼神却流露出愧疚道,“1987年春,陈国清老师和于伟忠局长彻底平反昭雪时,得索和秋叶给学校捐的款,除用于救助贫困生,购买图书仪器外,剩余的全交给了特特区管委。”
陈得索面显痛苦,愠怒:“我们捐资助学,本是兴办教育,惠及孩子,结果成了一堆废墟。”
突然,村支部书记赵根陪同刘喜贵直入赵志德办公室。赵志德忙站起,似乎有点惊恐……
刘喜贵握着陈得索的手说:“上午见面,没有说上话,下午特来看看你们。”
陈得索给刘喜贵让座:“谢谢。”
刘喜贵似乎糊涂地说:“这教楼怎么会塌陷呢?这让我们好没面子!”
陈得索平视刘喜贵:“这也是调查组想知道的。”
刘喜贵抬头望望头上旋转的吊扇,思考,没有回答。
李周开始一连串发问:“当时没有钻探吗?楼基扎了多深呢?当时是谁盖的楼?进行公开竞标了吗?”
李周像平时审违纪校长一样,连连质问,弄得刘喜贵和村支部书记赵根面面相觑,显得尴尬。
刘喜贵鼻子冒出了汗,闪烁其词道:“这事复杂,复杂。”
赵根圆场欲离开说:“刘主任,你不是要看村里的灾情吗?先让他们先聊着,咱去转转。”
刘喜贵借机摆脱尴尬,跟赵根走……
陈得索和李周目送刘喜贵和赵根的背影沉思……
赵志德打破寂静:“喝茶,喝茶。”
陈得索接过茶,晃了晃茶杯,又吹了吹水面,尔后“咕嘟、咕嘟”把水喝个净光。
陈得索单刀直入问赵志德:“你对刘主任了解吗?”
赵志德不加思索地说:“刘主任算是有本事人。设立柏子山经济特区时,他是副职。秦平调走后,他坐正位,一路走红。”
李周接话问:“那赵根书记呢?”
赵志德吞吞吐吐:“他是我父亲。村干部职位他干遍了,苦甜酸辣都吃过,算村委老干部了。有人说他霸气,有人说他油滑,但我认为他脑子灵活,听上级的话。”
李周又问:“盖教楼时,学校参与了吗?”
赵志德摇摇头:“没有。我们既不管钱,又不管盖,都是村委负责的。”
陈得索转移话题:“施工者是谁?”
赵志德似笑非笑:“说是村委副主任夏包承包,实际他只是个马前卒,后台老板是发展局建筑公司经理钱五。民工说,夏包是‘瞎包’。”
陈得索皱眉,心想:“怎么又是钱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