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这不可能,这绝对不可...
怎么打破世家封锁,李治深思熟虑的结果,认为当以教育先行。
曾经的历史上,世家大族退出历史舞台,固然有黄菊花大杀特杀的功劳,但真正将世家门阀扫进历史垃圾堆的,却是科举考试。
最关键的就是,科举考试不问出身,给了社会底层庶民阶级一个向上的阶梯,故而真正打破了门阀士族对于权利的垄断。
大唐的科举依然掌握在士族手中,行卷之法更是弊病丛生,毫无公平可言。
在这种情况下,李治也没办法来一次彻底的改变,只能借由平北策开边城,新设官职为饵来诱使士人们妥协。
即便选出的十人依旧是士人阶层,可殿试的设立依然让李治开始将手伸进科举考试之中。
这一点,谁都心知肚明。
李治清楚,考官们清楚,考生们清楚,落榜生们也清楚。
最后的关键,还是在于殿试。
考生们胸有成竹,考官们丝毫不慌,觉得早已经准备充分,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然后他们就傻眼了。
在他们的预想当中,殿试也不过是李治不甘心,想出难题来刁难这些考生而已。
为此这些士人连日密议,早就做好一应准备。
光是优秀的文章,就围绕着“琉璃平北策”准备了十份之多,内容更是涵盖朝政、边事、军机、文教、道德等方方面面。
这些文章可都是十位考官亲自动笔的大作,让十位考生分别背熟其中一篇。
不管李治考察哪方面,总会有一个考生完美应试。
届时考官们再吹捧一番,以他们饱学鸿儒的身份为考生们背书,所谓殿试也不过是他们这些士人的一次文字游戏而已。
然而,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李治完全不安常理出牌。
见礼方毕,李治开门见山,直言无忌。
“朕听说全天下都在打听‘琉璃平北策’是哪位高贤的大作,此事怕是要让大家失望了。”
“这篇平北策,是朕与爱妃库狄琉璃闲谈时,由她总结而来。”
咚~
满怀信心的考生郑怀节,感觉自己吃了当头一棒,脑瓜子嗡嗡的。
其他的考生也没好到哪里去,不管是考上了的还是落榜了的,一个个全都被震的目瞪口呆。
有一说一,别管他们考试怎么考的,成绩如何。
但是面对这份考题,他们这些考生可是全部都大加赞赏的。
别说他们这些考生了,那十个饱学鸿儒也面面相觑。
这尼玛就离谱了!
琉璃平北策是皇帝身边的小姑娘写的?
老夫也公开夸奖过啊。
雾草啊,老夫的一世英名。
真后悔当初不该嘴瓢的。
更让这些海内名宿、士林前辈崩溃的是,李治身边的库狄琉璃还特意起身,向众人敛衽为礼。
方才这些老家伙还和其他的考生一样,偷偷的咽口水,腹诽“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诸如此类。
可现在,他们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疼!
平北策居然是这么一个小姑娘的杰作,真是让人情何以堪?
接受不能啊!
库狄琉璃却没想那么多,粉嫩的小脸红扑扑的,像熟透的大苹果一样诱人。
娇媚的凤眼笑成一弯轻月,水盈盈中尽是兴奋与雀跃。
李治暗笑,这小妮子现在不抱怨了,前段时间平北策被攻击的时候,她的怨气可不小。
还是当皇帝爽,泡妞都是如此豪横!
既然如此舒爽,李治决定再接再厉,对着一群怀疑人生的士人们再次丢下核弹。
“其实琉璃在平北策后,也给出了新建边城的计划,让朕甚为满意,朕已经决定将之纳为沧州新城建设计划。”
什么?
这库狄琉璃这么厉害的吗?
才不过十几岁的小姑娘,不仅能指定平北策,还能具体设计沧州新城建设?
士人们再次被集体暴击,大多数人都被打击的怀疑人生。
但也有人不是。
郑怀节急了!
好不容易凭借着荥阳郑氏的操作,郑怀节已经打败其他考生,被士人们暗中定为沧州刺史的人选。
若是李治采用了库狄琉璃的计划,那他这个新鲜出炉的沧州刺史还没到手,就要长翅膀飞走了?
“不行!”
郑怀节脱口而出,急声反对:“陛下,说好了用殿试选拔贤才,怎可私相授受?”
“臣不服!”
其他的九个考生被点醒,也跟着齐声反对:“不错,陛下怎可出尔反尔?”
“君无戏言,陛下朝令夕改,不是明君所为。”
“沧州刺史镇守边地,威慑东北,陛下怎能私相授受,委任于小小女子?”
……
落榜生们也跟着鼓噪起来,同样反对。
他们本来还幻想着,新立沧州边城,设官必多。
除了十名考生之外,肯定还有多余的肥差。
如此一来,他们这些人岂不是也有机会?
现在李治居然采纳了库狄琉璃的计划,那他们这些落榜生的希望就更小了。
而且,就算能如愿得官,谁又愿意屈居于一个小娘手下?
反对声此起彼伏,似是众怒难犯。
十个考官也都非议不断,不满着表示反对。
李治听而不闻,自顾自的与库狄琉璃说笑。
等这些家伙吵够了,才冷着脸,不耐烦的说道:“朕何时说过要委任琉璃为刺史,千里迢迢,朕怎会舍得让琉璃饱受颠沛流离之苦?”
众多士人这才心安,然后又都心塞了。
雾草啊,你是皇帝你了不起,又秀恩爱,塞狗粮。
李治当然不会无的放矢,缓了缓才继续说道:“朕的意思是,琉璃的计划让朕最满意,所以以她的计划为准绳,已经写在这本计划书中。”
“今日的殿试,朕就是要根据琉璃的计划书来出题,谁的答案最接近就选谁。”
“为了防止有人不服,就请在座的十位先生给大家做个见证。”
李治招来内侍,将琉璃的计划书转交给十名监考官。
这一手玩的漂亮,先给标准答案,就比较客观和公正了。
十名考生相互看了看,似乎找不到什么反对的理由,也就默认了。
可这些考生没意见,十名监考却不干了。
“这不可能!”
“老夫也不相信!”
“陛下莫非是戏弄我们么?”
“这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