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黄渊一言,震惊天下师!
这一刻,直播间的众人有些三观崩塌的感觉。
孔子其实是个身高九尺的山东壮汉,座下还有三千弟子。
最擅长的就是以理服人...你这理怕不是道理,而是物理吧。
“会不会是央视搞错了呀,或者咱们猜错了,这一期的对话人物不是孔子,而是某位武将?”
“可是,你见过哪位武将能称得上万世师表?”
“被尊称为天下之师的,又生在春秋战国,除去孔夫子外,没有别人了。”
“别瞎猜了,没猜错,这个人就是孔子。我历史系的,来给大家分析一波。”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说的是啥?孔子身高九尺六寸,大家都喊他长人。”
“史记是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写的,按照当时的标准计算,九尺六寸足有两米二左右,就算放在今天,也足以和一些球星媲美了。”
“此外,《吕氏春秋·慎大览》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
“啥意思?”
“这里的关,就是门闩的意思。国门之关,就是城门的门闩,那保守估计也得有几百斤啊。”
“《淮南子·主术训》中更是记载:孔子之通,勇服于孟贲,足蹑效菟,力招城关。”
“孟贲何许人也?那可是周朝时期的著名勇士,能用手硬生生把牛角从牛头上拔出来的勇士,那是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虎狼,猛地雅痞。”
“但是孔子比他还猛!能追得上野兔,能扛得起城门的门闩。”
“科普完毕,没想到吧,孔夫子可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小老头,而是一位十足的猛汉。不然岂能说出,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这种话。”
“卧槽,兄弟屌大,历史学得不错呀,这都知道。”
易老看着弹幕,也是露出了微笑,暗道不错。
这位学生,一看就是基础扎实,连春秋战国的历史也能信手拈来,可塑之才呀。
“卧槽,我的三观崩塌了。孔圣人竟然比那些武将还猛,却偏偏要跑去教书,这是不是专业不对口啊。”
“好家伙,自己猛的一批,手底下还有三千子弟兵,战斗力直逼一些国家的正规军了吧。”
“怪不得能周游列国,合着是压根没人敢拦啊。”
“你看看我这沙包一样大的拳头,再好好想想,同不同意我儒家的治国理念。”
“好家伙,楼上你别说了,画面感出来了。”
“央视是真的牛逼啊,黄渊简直yyds,连孔子的身高样貌这种细节都考究得如此详细,如此一丝不苟。”
“这就是黄渊出品,必为精品吗?爱了爱了。”
就在众人讨论的时候,画面之中,孔子依旧沉思,连带着座下弟子同样是眉头紧锁,似乎沉浸在什么难题中一般。
就在此时,一身民国学生装的黄渊,踏着步子出现在了庭院之中。
他整理一番身形,向着孔子,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行了一份学生之礼。
东方不能失去孔子,就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孔圣人作为万世师表,天下之师,黄渊以师礼相待,自然没有半点问题。
“敢问夫子,是在为什么而烦恼?”
孔子以为是某个弟子提问,故而头也不抬地说道:“今晨,我遇见两位小儿,他们正在争辩太阳的问题。”
“一儿说,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另一儿说,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为师便在纠结,这太阳究竟是早晨离我们近一些,还是中午离我们近一些。”
黄渊恍然,这不就是两小儿辨日的问题吗?没想到孔夫子竟然纠结至今。
“回禀夫子,在下,这儿问题的答案,学生知道。”
轰,此言一出,仿佛捅了马蜂窝一般。
不只是孔子,但凡是在场之人,目光瞬间聚焦在黄渊身上。
孔子这才发现,眼前之人并非自己弟子,而是个穿着奇怪服装之人。
“年轻人,你刚才说,你知道这问题的答案?”孔子的眉宇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还请赐教。”
“还请赐教。”
“还请赐教啊。”
一时间,整个庭院内类似的声音此起彼伏,这群古人对知识的渴求欲,简直就强的可怕。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太阳与我们之间的距离并未改变过,早晨与中午是一样远的!”
轰!
“不可能!黄口小儿,安敢大放厥词!”有人拍桌而起,怒而训斥。
“狂徒,快快离开,这里不欢迎你。”
甚至就连孔子眼中,都充满了不善的意味。
这早晨和中午,太阳与我们的距离怎么可能一样呢?简直就是无稽之谈!莫不是以为我们好消遣?好哄骗?
“那你且说说为何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若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被一群山东壮汉包围的黄渊并不惊慌,依旧不急不徐地说道:“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这只不过是因为参照物不同罢了。”
“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的时候,参照物是房屋树木,自然显得大。到了中午,太阳高悬于天际,参照物乃是广阔无垠的天空,自然就显得小了。”
“其实,太阳始终那么大,距离我们也始终那么远,只不过是我们的眼睛欺骗了我们罢了。”
此言一出,现场顿时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众人纷纷面面相觑,有些不敢置信,有人颤颤巍巍地问出了第二个问题:“那为何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这就更简单了,我们把脚下的大地想象成一个球。早晨的时候,我们是背对着太阳的,照射到的阳光少,故而冷。”
“等到了中午,我们就是正对着太阳的,照射到的阳光多,故而热。”
轰!
黄渊说完,现场的气氛仿佛是向油锅中投入了明火,顿时从极静转化为极动,掀起了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