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虎父无犬子
只不过,随着事情的进展,李世民觉得越来越不对劲了。
总体表现就是,朱允炆你个老六,怎么还不进场?
在李世民的剧本里,如果自己是朱允炆,现在朱棣的党羽已经浮现,正是大军压境,将他们一举剿灭的好时机啊!
只要此举一成,大明朝哪里还会有藩王之祸?
连最强大最能打最能折腾的燕王都被成功削藩了,其余藩王,还敢动弹吗?
可以说,经此一役,大明朝再也不会有藩王以武力篡位的风险!
他朱允炆也可以光明正大地,在他几位叔叔的注视下,坐稳这个皇位!
只是,你为啥还不发兵?
就算不御驾亲征,好歹派兵增援耿炳文啊!这老梆子都快被打成狗了,你要不要这么无动于衷?
不对!
不正常!
刚想和黄渊分享想法的李世民,在看见黄渊那副镇定自若,没有一丝一毫惊讶的表情后,顿悟了!
小了!
格局小了!
我的格局还是不够啊!
就在这一瞬间,他又双叒叕顿悟了!
他看明白现在场中的局势了!
支持朱棣的亲王绝对不止那四个!
肯定还有人在暗中支持朱棣!不然他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和朝廷打到现在!你当你大明战神啊?
而朱允炆肯定想到这一点了,所以依旧按兵不动,想要等到暗中之人都现身,把朱棣的党羽一举剪除!
妙!
妙啊!
简直是妙蛙花给妙蛙种子开门,妙到家了啊!
还得是你啊!朱允炆!
不愧是千古一帝,这气魄,这格局,竟然比我都要大上一线!
隐而不发,一鸣惊人说的就是你吧!
不过要快,不然的话,这朱棣也不是等闲之辈,久而久之,只怕会尾大不掉啊!
直到这一刻,李世民都以为自己猜得没错。而且还进行了一次神之脑补!导致朱允炆在他心中的形象愈发高深莫测了起来。
还真是...真是一言难尽。
连看尽历史兴衰,王朝更迭的黄渊都没想到,这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撞到一起,竟然是这种结果。
着实叫人惊奇。
李世民分析完之后,又开始沉思了。
如果是他,会在什么时候发起反攻呢?
这个简单,稍微动点脑子就知道了!
一定是耿炳文被打败的时候!
那时候朱棣一方肯定不敢置信,惊喜至极,心想自己竟然打败了朝廷的正规军,我的天啊,这怎么可能?
而这时候,自己再大肆宣扬耿炳文战败的消息。
届时,以哀兵对骄兵,再加上朝廷碾压般的优势,以雷霆之势倾扎而下,任你朱棣再怎么能折腾,也免不了死路一条!
我懂了!
是的,他李世民又双叒叕懂了!
哈哈哈,战场上的玄机,我已经全部看透!接下来的战斗,必将不出我所料!
朱棣啊朱棣,不得不承认,能走到这一步,你已经足够优秀了。如果不是因为朱允炆,说不定你都有整一整那千古一帝王座的机会。
只可惜,朱允炆此子太过恐怖,有时候连我都猜不透他的想法啊!
你真的是,可惜了啊!
别看你现在势如破竹,攻势凶猛,但是耿炳文败亡之日,就是你身死之时啊!
果不其然,战争的前半段和李世民预料的一般无二。
耿炳文虽然治军有方,但终究是老了,比不得朱棣年轻气盛,朝气蓬勃。
尤其是在有了其余四位亲王的支持后,朱棣简直一路把耿炳文打得找不着北。
历时良久之后,终于是在真定城击败了耿炳文。
也可怜这位老将了,戎马一生,不成想却在老之将至,临死之前毁掉了一世英名。
史书不会记载他南征北战的诸多功绩,因为在徐达,常遇春以及蓝玉这等猛将面前,他着实有点不够看。
唯一能被后世人记下的,估计只有靖难之役被永乐大帝朱棣击败了。
好家伙,好不容易上一次历史书,结果就这么点内容,还全是不好的方面,这谁受得了?
不过很快,战争的下半场开始了!
一开始也确实如同李世民所预料的,朱允炆开始调兵遣将了!
各地人马加起来足足五十万大军!和朱棣那点人马比起来,不知道多出多少。
而且还派遣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为帅,代替了耿炳文的位置,继续对朱棣发起进攻。
但是他自己却依旧坐镇皇庭,没有丝毫御驾亲征的意思。
这一点就让李世民有些猜不透了,难道时机还没到?
不可能啊,朱棣都正面击败耿炳文了,已经证明自己有和朝廷叫板的实力了啊!各地藩王,总共二十四个,除了之前被削完了的,该跳出来的也都跳出来了,现在就是最佳时机啊!
你还在等什么?
不过很快李世民就想通了,一拍脑门,觉得有些无奈。
是啊,自己又先入为主了,以为谁都和自己一样喜欢打仗,能打胜仗。
看来这位朱允炆是个比较擅长治世的君王,这样的君王,谥号一般都是仁。像汉武帝这种能开疆拓土的,谥号才是孝武。
但可别以为仁的谥号不够分量啊,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得到过如此谥号的,也不过寥寥几人。
不过,既然他自己出征不了。那这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想必是个靠谱的大将吧!
毕竟这可是足以影响整个大明朝兴衰的战争!
既然已经让众多亲王意识到朱棣有和朝廷硬刚的能力,如果不及时剿灭他的话,恐怕其他人也会举旗造反,或是投靠向朱棣的队伍,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他对这李景隆和李文忠都不太了解,只能向一旁的黄渊发问。
“先生,敢问这李文忠是何许人也?”
“这李文忠啊,其实是朱元璋的远房侄子,后来受到朱元璋喜爱,干脆收为养子,赐名朱文忠。”
“之后跟随朱元璋,参与了平定元朝大大小小数之不清的战役,战功赫赫!”
“明朝建立后,又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
“洪武十二年,又主持大都督府,兼管国子监,一时间权威赫赫,功勋无数!”
“死后,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赐葬钟山。”
听到这里,还不等黄渊继续说李景隆,李世民便一拍大腿,道:“懂了,这是个沙场上杀出来的猛将!”
“李景隆作为他的儿子,必然是虎父无犬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