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求签
诛十族是什么概念?
你要这么问李世民,他估计都得当场蒙圈。
因为大唐压根就没这概念!
大唐最多也就诛人九族啊,从高祖到玄孙,一共才九代,这已经够多了。你哪冒出来一个十族?
哦,原来是师生啊,那没事了。
没事个鬼啊!
人家学子好好地拜了个老师求学,都学成十几年了,都派到地方做官做得风生水起了。
结果被你诛十族给诛死了?
要是诛一般人的十族也就罢了,但是这方孝孺可不是一般人啊!
他是建文重臣,在当时的士林很有威望,称一句桃李满天下都不为过。
这样的人在朝堂上无疑是很有影响力的。
因为老师多,徒弟也多,这些人自成一派,自然能在朝堂上搅弄风雨。
这可能是一股,连帝王都有些忌惮的势力。
但是现在你朱棣要给人家全杀了?
够狠!够狠啊!还是你够狠!
这种事情做出来是要留下千古骂名的!
当朝人骂你残暴不仁是肯定的,但更重要的是,后世人八成也会骂你。
因为你朱棣开创了新的刑法——诛十族!
古往今来,能开创新刑法的都是什么人?
商纣王,炮烙之刑,下油锅!
吕雉,人彘之刑。
还有那号称五代十国最残暴的君主,刘䶮,足足发明了灌鼻、割舌、支解、跨剔、炮炙、烹蒸等六大酷刑。
这些人加起来都凑不到一个好名声!
为什么?
因为创造酷刑在民众眼中就是暴君的象征!
不然你怎么能想出那么多法子折磨人?
虽说这想法有点偏激,但在封建王朝就是如此。
当年他李世民也遭遇过差不多的情况,哥哥李建成的旧部里,当时的名门大族郑氏占了很大一部分。
可以杀吗?
当然可以杀,他可是李世民啊,连突厥都能灭了,岂会怕这些人?
但他杀了吗?
没有!他甚至宁愿娶了嫂嫂郑氏以安抚郑家。
为的就是不挑起纷乱,安安稳稳地登基。有什么事,等事后再来清算。
在古代,不管做什么事都讲究一个名!
他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何来的权力去诛灭郑氏?只有武力,没有权力,那叫师出无名,注定饱受诟病。
你朱棣也一样,身为燕王,你哪来的权力诛人家方孝孺十族?你没这个权力!
相反,等登基了,称帝了,那就是九五至尊,虽然不至于想干什么干什么,但至少有个名声。
他登基之后想弄郑氏,简直轻而易举。
朱棣也一样,不就一个方孝孺吗?登基之后,随便找个贪污受贿的罪名,还不是任你拿捏?
非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多生事端吗?
你已经背上同室操戈的骂名了,这时候再诛了方孝孺十族,这明君的名头还没立下来,就已经被戴上暴君的帽子了。
年轻!还是太年轻了啊。处理起事情来,还是没有我老练。
不过不得不说,真爽啊!
想杀就杀,过瘾!
你当我真不想杀尽李建成旧部吗?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啊。
他想着顾全大局,但是朱棣没有,所以他做了自己想做而又做不了的事情。
真要论起来,他像是收敛爪牙狐狸,看起来笑眯眯的,但实际上却是笑里藏刀,冷不丁就给人一刀。
而朱棣则是暴怒的猛虎,什么都摆在明面上了。
这算是他和朱棣的不同之处。
想到这里,李世民心中也有了计较。
这样的人,在武功方面定然成就不小。
因为他是闲不下来的,就和自己一样,一天不打仗就浑身难受。
这样的马上帝王,基本上都有点开疆拓土的丰功伟绩。
但是文治...算了吧。
你朱棣不把人全杀干净就不错了,还想要文治?和我的贞观之治比起来,肯定差远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又充满了信心,开始继续往下看。
很快,朱棣登基称帝,年号永乐。
李世民猜得不错,他确实是一天不打仗就浑身难受。
永乐元年就下诏令,迁都北平。
那北平是什么地方?
一开始是朱棣的老巢,他在那里经营多年,有点感情不假,根基也丰厚不假。
但,那都是作为藩王领地而论。
作为一朝国度,那可就太不合适。
冰天雪地的气候就不用多说了,最关键的是地理位置。
它就在大明的边疆啊!
一旦外敌入侵,顷刻间就能攻入首都,攻入皇宫,到时候,只怕是靖康之耻就要重演啊!
但是,他朱棣要的就是定都边疆!
“我年轻的时候,跟着常遇春大将军遭受敌袭,他身中几十箭,才把箭头剪了,包扎完毕。”
“就遭遇敌袭,上马奋战到天亮,那渗出来的血啊,都把衣袍给浸透了。”
“他跟我说,我辈男儿,岂能死在病榻上?窝囊!要死,就得死在马背上!”
“传我诏令,迁都北平,从今往后,我大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违令者,斩!”
当朱棣在大殿之中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所有人都噤若寒蝉。
一方面是害怕,一方面是...崇拜!
就连李世民,看向这个竞争对手的目光都有些敬佩。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你倒是敢说啊。
我李世民是没做到这一点,但我希望你朱棣,能做到!
迁都北平之后,朱棣就开始了五征漠北!
鞑靼也好,瓦剌也罢,在他面前,只能用那句话来形容了。
没一个能打的!
前四次征战漠北,四战四胜。
第五次,临行前,朱棣去见了姚广孝。
不是来找军师,他朱棣打仗不需要军师。
他是来求签的。
然而他摇了还没几下,就被一身黑衣的姚广孝把手中的求签桶打翻。
只见这位素来儒雅的黑衣僧人对着身为帝王的他怒斥道:“几十万人的命握在你手里,摇这个东西有个屁用!”
“你忘了当年我们起兵的时候造了多少杀孽了?有哪个佛祖能护得了你?”
朱棣看着他,不怒自威,帝王之气彰显无遗。
好半响才道:“我不是来求战争的签,我是来求心安的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