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穿越历史:泱泱华夏,对话古今 > 第442章:可怜人

第442章:可怜人

李世民现在很恼火,很不爽。

源头就是朱棣!

你说他在武功方面有成就,我认了。

但是这永乐盛世是哪来的?

不仅是他,就连观众们也很疑惑。

因为在朱棣的一生中,好像除了打仗就是打仗,与此同时还设立了东厂作为特务机构,监察百官。

说句不好听的,这都容易造成思想禁锢,着实算不上什么好的举动。这怎么还能开创永乐盛世呢?

难不成在古代开创盛世这么容易吗?

那这样的话,我要是穿越了,当皇帝了,是不是也能混个千古明君当当?

但实际真的是这样吗?

黄渊要说,不是的。

开创盛世真的很容易吗?

恰恰相反,很难!特别难!

古往今来,封建王朝足足两千多年,叫得出来的盛世有几个?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

还有别的吗?

也许还有,但是大家所熟知的,也就这么几个了。

足足两千年岁月啊!就这么五个!

基本上就是四五百年才能出一个!而一个王朝的平均寿命,都不一定有四五百年。

唐朝和明朝都在三百年上下,汉朝算是久的了,四百多年。

合着,明朝能出两个盛世,已经算是祖上烧高香了。

唐朝也不错,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李隆基的开元之治,中间还有个武则天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但那是李世民啊!这样的人物整个历史上都不过十指之数。

所以说,在古代建立盛世不仅不简单,反而难到令人发指。

那朱棣为什么能一边打仗,五征蒙古,一边还能缔造出永乐盛世呢?

就算他的治国造诣不俗,和李世民一样,是个文治武功的全才。

但是他出征的时候谁来管理大明?要知道,他出征可不是短时间啊,一去就是小半年,还是连续五次。

所以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其实永乐盛世不仅仅是朱棣的功劳,还是那个帮他管理大明之人的功劳。”

听闻此言,李世民眉头一皱。

自古以来,出征的时候都需要一个安稳的后方,所以这个人肯定是至关重要而又饱受信赖的。

比如曹操之于荀彧,又比如他之于房玄龄。

那朱棣呢?

是谁帮他提供了一个永无后患的大后方?

答案已经很明显了——仁宗朱高炽!

那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小胖子!

这位在位的时间很短,只有短短十个月,就因病而亡。

但说实在的,他对大明的贡献,不比朱棣要小了。

首先就是永乐盛世,他起码占了一半的功劳。

朱棣出征在外,大大小小的事务都是他这个监国太子来处理的。

世人只知道他只做了十个月的皇帝,却不知道他也做了十几年的太子。

对于一些大明官员来说,他们见到朱高炽的时间,甚至比朱棣还要长。

甚至有人戏称,太子爷才是皇帝,朱棣是征北大将军,号永乐大帝。

除此之外,就是仁宣之治了。

朱瞻基在位时间也不长,除了留下一个蟋蟀天子的名头外,就是仁宣之治了。

但这仁宣之治,从名字上就能听出来,有朱高炽一半的功劳。

若不是十几年的勤政为大明打下了基础,永乐盛世不会出现,仁宣之治也不会出现。

他就像治弘贞观,政启开元的武则天一样,连接了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

但真要论成就,却又要超过武则天。

说实在的,这位,才是大明的定海神针啊。

如果在位时间能再长一点,大明朝只怕要连着出三位千古一帝啊。

只可惜,英年早逝。

想明白这一点后,李世民更生气了。

胸腔起伏,气息急促,略带不忿地道:“这不公平!”

“他朱棣的永乐盛世,起码有一半是朱高炽做出来的。我的贞观之治,全靠我一人!”

“用他们父子俩加在一起的功绩和我比,就算赢了也不光彩,更何况还不一定赢呢,只是打个平手而已。”

“所以,综合来看依旧是他朱棣不如我!”

说完之后,李世民像是说服了自己,再度得意起来。

黄渊哑然失笑,倒是也没有反驳。

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李世民说得还真没错。

千古一帝评比,自然是一个人和一个人比,你朱棣要是拖家带口,就有些不公平了。

如果真能这样的话,直接把你的功绩加在你爹朱元璋身上,你们老朱家绝对能得第一。

“那陛下觉得,朱棣此人,如何?”

听闻黄渊此言,李世民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这是要自己评价一番朱棣啊。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都已经是千古一帝了,还能差到哪里去?

不过,面对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李世民却想了很久很久,才轻轻开口道:“他是个可怜人。”

此言一出,黄渊顿时皱眉。

因为他没听懂,不只他没听懂,直播间上亿的观众,再加上海外的几十亿观众,能懂这句话的,只怕不超过千万分之一。

“还请陛下解惑。”

李世民斟酌少顷后,缓缓道:“朱棣年轻时,其实是对那个位置有野望的。”

“他是以藩王之身夺取的天下大统,我相信先生你也清楚其中的分量和艰难。”

“哪怕是我,在一开始知道他是藩王的时候,也没有把他当作千古一帝,而是错认了朱允炆。”

“因为想以藩王之身登基称帝,难度实在太大。若是一般藩王,甚至连造反的心思都没有。”

“但是朱棣反了,虽说有点被逼无奈的意味,但犯了就是犯了,而且还是大张旗鼓,正大光明,希望能以这种行径获得其他藩王的支持。”

“所以我说,他对那九五至尊之位,是有野望的。此时的他觉得,当了皇帝,就什么都有了。”

“但是当他接连击败耿炳文李景隆,攻入应天府的时候,迎接他的不是欢迎仪式,而是方孝孺等人的怒斥。”

“世人都在谩骂他,说他同室操戈,以大欺小,造反出身,罔顾纲常。百年之后如何下去见太祖高皇帝?”

“所以,他怕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