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不慌,优势在我
紧接着,画面一转,开始说起朱元璋文治方面的成就。
朱元璋文治方面的成就一共有三点,首先一点就是中央集权。
明初时期,明朝的中央机构为中书省,由左右丞相把持。
但左右丞相位高权重,极易和皇帝发生矛盾,这种情况以胡惟庸任丞相后最甚。
其势力逐渐壮大,威胁皇权,且日益骄横,懈怠政事。
其实自古以来,相权都是皇权的有力竞争对手。
毕竟这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对于皇权的威胁实在太大。
古往今来,更是出了不少权势滔天的权相,奸相。
但朱元璋是什么人?
开局一个碗,解决打到王座上的狠人。
这样的人,你想用相权威胁他?简直不可能!
后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朱元璋直接撤销了中书省,不再设置丞相职位。
而是在地方设置了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别担负中书省的职责,三者分立又互相牵制,防止了地方权力过重。
这样一来,从根本上解决了相权过大问题,为后来的君王,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
李世民看在眼中,也是不由得暗暗点头。
这一点做得确实好。
不过自己的大唐也不差,在自己的治下,只能有功臣,何来的权臣?
我只是想做个表面上的仁善皇帝,若是真把我当作至仁至善,呵呵...
真当朕提不动刀了不成?
李世民自小以来从军,在大唐积累起来的威望无人能及。
包括李靖,魏征这样的臣子,原本都是无名之辈,后来受到他的提拔,点拨才崛起的。
这也就导致,大唐朝廷虽然不是他的一言堂,但也绝不存在什么臣子权力过重,架空皇帝的情况。
但是朱元璋就不一样了,他刚刚创建大明的时候。
起码有两大掣肘!
其中之一就是那些跟他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兄弟。
对这些人,你不得不多一些宽容之心,容人之心。
但,你容忍人家,人家未必乐意啊,或者认为这是应该的。
最终结果就是导致产生间隙,最终激发矛盾。
另外一个,就是元朝的残余官员了。
朱元璋打下了天下是不假,但一开始哪有那么多人去治理天下?所以一些元朝残留下来的官员还不能杀,不能遣散,得留下来,等到自己培养的人才成熟了,才能开始组建班底。
所以说啊,他李世民登基之初的情况,还是要比朱元璋好上不少的。
对方这一手废弃中书省,用三大地方机构取而代之又互相均衡,彼此牵制的手段也确实惊艳。
不过,还不够。
就这也想超过他的贞观盛世?别闹了。
那可是整个华夏历史上都有名有数的盛世,你靠着一项废弃相权的政策就想与之并肩?简直是痴人说梦。
不过很快,就到朱元璋文治方面的第二点成就了。
这第二点成就便是设立国子监,大兴恩科,且为寒门子弟,专门开设了一个特色渠道。
很多人都以为,大明以弓马立国,对于文化教育方面,应该没有那么重视才对。
实事却恰恰相反,朱元璋对于文化和教育的重视程度起码要超越历史上九成的帝王。
为什么?
还是因为出身!
他出身贫寒啊!
从贫民窟里走出来的乞丐,虽然习得一身武艺,但生平最羡慕的,还是那些能坐在课堂里上学的学子。
虽说后来跟李善长也学了点东西,但这遗憾终归是留下了。
所以当他登基,执掌天下之后,就发誓要改善底层民众的生活。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教育一定是关键。
因为读书、科举这一条路是延绵了千年之久的,改变自身阶级的不二选择。
所以他得做!
元朝统治的时候,穷苦家庭的孩子没学上。
但是现在他当家做主了,若是穷苦家庭的孩子依旧没学上,那他和元朝那些走狗,又有什么区别?
你要问朱元璋这项措施取得的成绩如何,短期内看不出来。
但至少建立了一个完善的教育制度,为大明后世,培养了不少人才。
最为突出的一个,就是那位了。
最后一个圣人,心学——王阳明!
在格物致知的引领下,这位融会贯通诸子思想,最终自成一家,创造心学,足以称得上是圣人了。
而圣人,除了秦始皇那个时代的诸子以外,还有谁家有?
没有了!
所以看到这里,李世民的神色已经有些不正常了。
重视科举,选拔人才,这是每一个帝王都在做的。
他自己做的也不差!
不然的话,大唐也不会涌现出那么多的文人名士,迁客骚人。
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之流,放眼整个天下,整个历史,虽说不是千古无双的治国之才,但也是千古风流了。
但...人家有圣人啊!
李白和杜甫比得上圣人吗?
这真不好说,虽说杜甫也被称为诗圣,用诗文写尽天下困顿。
李白更是贵为诗仙,浪漫主义的诗篇不知受到多少文人骚客的追捧。
可以说,诗词文化,大唐绝对算是巅峰!
不然也无唐诗宋词元曲一说!
但...圣人学说,影响的人肯定要比诗词多啊!
别的不说了,一个儒家圣人孔夫子,自春秋之后,谁人不称一句老师?
王阳明的心学就算比不上,但对明朝之后的人,影响肯定也很大。
所以说,在教育这一点上,朱元璋已经快要逼平,甚至超越他了。
霎时间,李世民额头隐约有冷汗浮现。
这个人怎么这么猛的啊,就离谱!
不过好在,我贞观盛世,世人皆尽以肥为美。
这就是最好的人民生活水平的体现!
要是吃的不好,饿得面黄肌瘦,世人还会以肥为美吗?那必不可能啊!
我就不信,你朱元璋还能在这一点上超过我!
论人民的生活水准,我大唐无敌!
这一刻,李世民仿佛又恢复了自信,嘴角微微上扬,暗示自己道:“不慌不慌,这波优势在我!”
然而面对这样的李世民,黄渊只是微微一笑,继续播放朱元璋的第三点文治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