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0章 苏惊语70(一起)
听到元峥出尔反尔,梅黛虽然失望,但是并不绝望。
往常每次找他,他对她都是极度厌恶,如今肯听她把话说完,已是很大的进步。
她知道,他可能在利用她,可是她愿意被他利用。
她的世界很大,从小便跟着父母满世界地跑,可是她的世界又很小,只容得下元峥一个男人。
放下手机,她从锅中捞出水饺放到盘子里,接着拿起筷子,默默地吃起来,吃着吃着眼泪溢出。
她只会做这一种面食。
因为元峥小时候爱吃,她便反复地学着包,跟着视频学,跟着各种菜谱学,学包各种形状的饺子,学怎么样把馅料调得更鲜更香。
虾仁要买最新鲜的,劲道弹嫩,韭菜要买不老不嫩的,太嫩了鲜味不够,太老了柴,她甚至学会了在馅料中掺入自己特制的高汤。
她哭着把两人份的水饺全吃光,撑到胃疼。
仿佛胃疼了,心里的疼痛会减轻一样。
与此同时。
元慎之把苏惊语的车门打开,将她扶出来,对她说:“你哭成这样,开车很不安全,坐我的车吧,我带你去兜风,散散心。”
苏惊语止不住眼泪,道:“送我回家。”
元慎之望着她哭红的眼睛,心疼得不得了,忙说:“好好好,我送你回家。”
他抬起下颔指指自己的车,“我的车在那里。”
苏惊语不想坐他的车,推开他的手,拉开自己的后车门,坐进去。
元慎之上了驾驶座,发动车子。
刚开始开不熟悉,开得很慢,没一会儿就熟了。
元峥遥遥望着二人驾车离去,心里像被剜走了一块肉,痛到不能呼吸。
他想,挺好的。
他们终于在一起了。
她终于不用再想方设法地迁就他。
慎之也终于不用再要死要活。
他觉得自己像个罪人,当初为什么要去争呢?争那一下,自己倒是舒服了,可是两个孩子快被他折磨死了。
他闭上眼睛,胸口的疼痛越来越大,渐渐流淌至全身。
他痛到身体微微颤抖。
元慎之开车载着苏惊语,却没往她住的四合院开,而是开向了他自己的家。
也是多年的宅子了。
父亲元赫仍在国内工作,偶尔回京开会,会来家里住。
车子开至院门口停下。
元慎之下车,拉开后车门,说:“到了,小惊语下车吧。”
苏惊语从悲痛中回过神来,抬眼看向车门外,并不是四合院的景色。
苏惊语一怔,“这是哪里?”
元慎之道:“我家。”
苏惊语眉心用力一拧,“我要回我住的地方,你带我来你家做什么?”
元慎之朝她伸出右手,“换个环境,换种心情,待一会儿,我就送你回去。放心,我不会为难你,我爸也在家。他有几年没见你了,很想你,特意下厨为你炒了几个菜。”
苏惊语回:“改天吧,改天我和我爸妈请阿赫伯伯吃饭。”
元慎之抬手挠了挠头发说:“其实是他新得了一幅古画,看不准,想找你帮忙看看。”
这个苏惊语没法拒绝了。
拒绝是不给元赫面子。
她推开他的手,抬腿下车,和他一前一后进了他家门。
房子是典型的仕途之家,装修低调俭朴,远不如苏惊语家奢华,也不如她家房子大,但是有一种简素的清正之气,家中摆放最多的是书,处处都是书。
苏惊语小时候和元慎之玩得好,来过好多次。
如今重来故地,不算陌生。
多年不见,元赫比苏惊语记忆中的模样老了一点,但是身上仍有一种斯斯文文的儒雅。
他好像一直都是儒雅的,亲和的。
不像元伯君那么强势,也没有元峻硬气。
元赫腰上系着一块棕色围裙,正端着菜盘往餐厅走,见苏惊语来了,笑着冲她说:“还差一道菜,马上就好了,你和慎之先坐着聊会儿天。”
苏惊语喊了声:“伯伯好。”
元赫笑,视线落在她红红的眼睛上,顿一下,夸奖道:“小惊语越长越标志了。”
苏惊语强颜欢笑,道了声谢。
元赫转身进了厨房。
苏惊语看着他的背影想,像他这种家庭,家中应该有保姆或者钟点工,平时帮忙打扫卫生,偶尔给做个饭。
他如今已是不小的官,完全不必亲自下厨的。
元慎之请苏惊语去沙发上坐,接着打开电视。
茶几上有摆放的果盘。
元慎之把果盘推给她,递给她一个水果叉,说:“吃点水果,想喝什么?”
苏惊语道:“随便。”
元慎之笑了一声,“随便可不好打发,白开水,饮料还是牛奶?燕窝羹我爸也煮了,等会儿你尝尝。”
苏惊语想到元峥。
他总爱把燕窝羹煮得稀稀的,让她当水喝。
苏惊语摸到手机,想给元峥发信息,手机摸出来,又扔到一边。
他这会儿应该和梅黛吃水饺呢。
她何必去扰他兴致?
在顾家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
非要去吃那个韭菜虾仁水饺?
她不明白,他明明那么讨厌梅黛,为什么忽然和她那么亲近了?就为了把她推给元慎之?
她主动亲他,主动向他提出订婚,一遍遍地说爱他,还不够吗?
苏惊语越想越郁闷。
元慎之端来一杯牛奶递给她,“热的,稍微喝几口润润嗓子。”
苏惊语接过来,喝了几口放下。
元慎之又去卫生间取来用温水打湿的毛巾,递给她,“擦擦眼睛,都哭肿了。”
苏惊语接过毛巾捂住眼睛。
暖烘烘的感觉,减缓了眼睛的难受。
把毛巾还给元慎之,苏惊语问:“画呢?拿来我看看。”
元慎之上楼去父亲的书房取来古画,放在苏惊语面前,接着小心翼翼地展开。
画是五代后梁画家荆浩的山水画。
荆浩素有“北方山水画派之祖”之称。
画中大山大水,开图千里,山水雄峻巍峨,危峰重叠,高耸入云,山巅树木丛生,山崖间飞瀑直泻而下,勾皴之笔坚凝挺峭,给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
看画风和气势,很明显的荆浩手法。
苏惊语朝元慎之伸出右手,“放大镜。”
元慎之急忙跑楼上取来。
苏惊语接过放大镜仔细观察作画用的绢布、题跋和钤印等。
研究一番,放下放大镜,苏惊语抬起眼帘对元慎之说:“画风、手法、印章、题跋、纸绢和装裱都没问题。如果还不放心,就去做个碳-14。”
元慎之眼里蕴着丝丝光芒,夸赞道:“放心放心!小惊语真的长大了,会的好多!”
苏惊语杏眼一斜,瞪了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