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一字5万钱的宝经消失!
这桩奇闻传开之后,不论位居高下,也不论地处远近,人们都十分尊崇和敬仰该寺的卢舍那佛,西庆林寺也由此名声大噪,成为桂林首屈一指的大寺。
如果遇到旱年,只要去求雨,没有不应验的。
王维老师说这些事情的,不无流露“佛法精妙”的那种敬仰之情。
陈成却想:好像有一年西南大旱,漓江都差点枯竭了,农业、旅游业损失惨重,但也没听说“求雨”应验的。
不过到他那个时代,估计这寺和佛像也已经在历史更替中湮灭了吧?毕竟再过一百年就一场“武宗灭佛”运动呢。
无论如此,开元年间的此时,西庆林寺香火鼎盛,属于到桂林必打卡地点,王维老师便携带褚氏《金刚经》,邀请了名流与青年才子,到寺内共赏宝经。
西庆林寺给的规格也十分高,住持亲自主持观经仪式,一系列扫尘开光动作,最后恭敬地将经放于卢舍那佛像下,由众人品鉴。
可就在观经的时候,离奇的事情发生了!
“众目睽睽之下,经卷上的文字,一行行消失了!”王维皱眉道。
“又消失了?”陈成也吃惊,之所以说“又”,还不是因为开元寺的那面碑刻上的文字也曾经在一夜之间,不翼而飞!
而且这次消失,恐怕比那一回还要诡异,毕竟那次不翼而飞,只是寺僧们口耳相传,是不是他们自己捣的鬼谁也说不清。
可这一回,现场的确不止有一位目击者,而且这其中还有王维!
“王师看得真切?”陈成向他确认。
“真切无误!”王维点头:“随着卷轴的展开,那陈旧的笔迹的的确确是一列列地隐没无踪了!”
遇到这种情况,在场的观众连同寺僧自然惊愕莫名,慌忙将经卷合上收好——
可是事后再由暗室观看,经卷仍然成了无字的旧纸一卷!
此事众说纷纭,比较“服众”的一条是说,褚遂良深恶武后其人,在其化身“卢舍那佛”下,不愿将自己的手迹示与她看。
至于武后与“卢舍那佛”之间的关联,倒是天下人人皆知的掌故了。
相传高宗李治和武后居住在东都洛阳的紫微宫时,某日武则天正在梳妆,忽然抹开了眼泪,高宗怪问其故。
只听武则天抽泣着说道:“眼前纵有千般好,可百年之后还不是一堆枯骨,有谁能知道我的模样呢?”
高宗一听,立刻明白了武则天的心意,决定在龙门山修建大佛。
并和武则天商定,将大佛命名为“卢舍那”,是梵语“智慧广大,光明普照”的意思,也是法身“毗卢遮那”(汉译:大日如来)的简称。
这正好和武则天自己名字“武曌”的含义“日月当空”相同。
民间也一直有“卢舍那大佛就是武则天的化身”的传说(武则天后来登基也曾以弥勒佛降世来自命。)
直到小陈的时代,人们也依然说,想知道武则天长什么样子,去洛阳看看“卢舍那佛像”就知道了。
民间传说,究竟有多少属实,无从考证。
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工程设计和施工,是由高宗亲自任命制定,确是史实,而且武后也曾经在咸亨三年捐出“脂粉钱二万贯”来修建。
西庆林寺的卢舍那佛像同样与武后有密切关联,当地士人将此事与褚遂良、武后的矛盾联系到一起,也就不奇怪了。
未能欣赏到国朝书法圣手的手迹,在场诸君有些失望是难免的。可另一方面,亲眼看到这桩奇事,日后也是一笔谈资。
王维老师就惨了!
明明是从别人手中借阅了经卷,归还的时候变成了废纸一卷,你怎么解释?
你说“呀!金刚经成‘精’了,自己飘走了不让人看”!
跟失主说,人家能信吗?
而且,这卷经的价值几何,恐怕也超乎想象。
要说褚遂良的字照说在宫里留存很多,应当不稀罕吧?
不至于到了后世那种无价之宝的地步。
这就想错了。
褚遂良因为父亲褚亮的关系,能够向当时名满天下的两位书法巨头——欧阳询和虞世南学习书法,就这得天独厚的学习氛围,褚遂良的书法想不精进都难。
还有个故事说,褚遂良的书法小有名气之后,飘飘然问虞世南:“我的书法,跟智永和尚比怎么样?”智永和尚是“书圣”王羲之的七世孙,本人更是苦练书法30年,当时名家。
虞世南只说了一句话:智永的一个字,就值五万钱。
你想想,这大家的书法,放在什么时候,不是个值钱的东西?
当然,褚遂良以后戒躁戒躁,勤学苦练,终于青出于蓝。
开元朝书法大宗师张怀瓘评价褚遂良的字说:“铅华绰约,欧虞谢之。”意思是褚遂良的字,连欧阳询和虞世南都被比下去了。
有此可见,小陈这时候的人有多么重视褚遂良的书法。
就算保守点,说他与智永同一级别,也拿一个字五万钱算——
《金刚经》5000多字,还是孤本!
多少钱,自己算吧!
王维老师一想到此,简直是头皮发麻,侵家荡产怕也赔偿不了人家啊!(他倒是没想到,他王摩诘的画作,流传到后世的话,同样是无价之宝……)
格外愧疚,等到再见到姜有望的时候,如实相告。
姜有望闻言大惊失色!
不过这姜有望也是名师风范,听闻事情经过后,不以为怪,还大笑三声说无妨,何况本来就想赠予大贤,你不肯要罢了。
而且经过这事,恰恰说这是一份宝经!
有价还变成了无价!
哪怕是一纸空白,也还是极具收藏价值的嘛!
话虽如此,可离了桂林之后,想到此事,王维老师仍然免不了愧疚之情,总觉得对不住人家姜处士。
白白损失了人家一份稀世珍品。
书法作品就像陈酿,年份越久越见价值,你看看如今这个时代,王羲之父子俩的手稿都已经成为民间难觅的珍品,《兰亭集序》真品也不知到底是陪葬在太宗的昭陵,还是在高宗、武后的乾陵中。
听王维老师讲这些经过,陈成倒是有自己的思考。
其实“文字可以自己消失”这种事,在王维老师他们看起来非常神奇,对陈成来说就不足为奇。
毕竟小时候谁都玩过那种小把戏:
有字变无字:用滴有少量酚酞的铵盐溶液来写,铵盐是容易受热分解的,烤一烤就可以让字迹消失了。
无字变有字:用柠檬汁当“墨水”,写在纸上的柠檬汁遇热时,柠檬酸被分解,其它物质同时因被氧化,纸上文字会慢慢出现。
都属于技术含量不高的小伎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