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李恪的请求
陈输余一本墨子讲的深入浅出,还是那句话,墨家的思想没有消失,只是不被人理解和重用。
墨子的思想碾压同时代,他的论述让同时代的人完全感到绝望,让后世的人百思不能理解。
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中原大地上,铁器开始了大范围的普及和应用。
此时的华夏文明,并不领先于世界。甚至可以说,还有些落后。
早在公元前1400年,小亚细亚也就是土耳其进入了铁器时代,公元前1200年左右,中东也用上了铁。
但是谁也没想到,铁器却为中原大地的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农民们告别了用石制农具种地的低效时代,亩产量大幅增加,大片荒地被开垦。
老百姓们第一次告别了朝不保夕的生活,家中开始有了余粮,生活也有了盼头。
所谓仓禀实而知礼节。
告别了饥饿最大的好处就是:大量的平民有能力接触到文化知识,有时间去思考钻研。
于是,我们有了先秦诸子,有了百家争鸣。几乎是井喷一般的出现了无数的大牛人物,他们中的很多名字光耀千古,放在现在依旧熠熠生辉。
陈输余讲完,一脸遗憾地喝起酒来,几个老家伙到底是老油条,连忙跟着在一起吹捧起来。
李跃也想进去刷刷好感,但奈何自己没那个文化,一说话就容易暴露。
为了避免几个老头的白眼,李跃起身溜达到了外面学生那几桌。
他也不吃菜,端着凳子就跟一帮纨绔扎堆聊了起来。
这桌的话题比较清淡,没有隔壁那样黄段子满天飞。
当然了,这氛围也得分场合,要是程处默那些二百五,自然是流动黄旗高高挂起。
李跃坐的这一桌不少都是皇室成员,还有几个小子是李二后宫那些妃子的娘家人。
李跃对面有个叫韦杰的就是韦贵妃的弟弟。
而自己旁边的一个小胖墩就是宫中某位娘娘的侄子。
面对这些人,李跃在公开场合还是给出了一定的尊重。
虽然后宫不得干政,更何况大唐的皇帝还是李二,但有些耳边风自己也得注意。
或许是年岁相差不大,亦或者是身份问题,这一桌小子并没有表现的太过拘谨,相互间的交谈也很是得体,有时候李跃也能跟着进去掺和几句。
饭桌上的李恪一脸笑意,笑眯眯的模样瞬间就让李跃觉得有点奇怪。
要是这顿饭是李恪请客,李跃绝对起身就走,因为这种场合下李跃绝对会认为这是个和鸿门宴差不多的聚会。
笑眯眯看着别人肯定没有好事,而且李跃认为,一般喜欢笑眯眯绝对不是好东西。
因为李二没有冤大头了就会这样,更何况皇帝家出来的小子可没几个是良善之辈。皇帝的儿子们,大体上可以说“十棵树九棵歪,剩下一棵烧火柴”。
李跃被这小子看的难受,本来就很瘦,再这样一直看着他,李跃连和人说话的心思都瞬间消失了。
伸了个懒腰,李跃起身,似是有意无意说道:“有点涨了,出操场溜达溜达。”
说罢李跃提起一壶酒慢慢悠悠往操场方向走去。
李跃刚才的意思很隐晦,无外乎想让李恪跟过来。
虽然不知道这小子为什么会这样,但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与其一直被人这样毛毛的看着,那还不如把这小子叫出来聊聊。
要是李恪想要拉拢自己,李跃就得早点给这小子定位了。
反正让李恪当太子,现在不会有,以后也不会有。
李跃清楚那段历史,可以明确的是,想立李恪属于李二后面的突发奇想而不是深思熟虑。
只要仔细观察都会发现他一没给李恪造过势,二没给李恪表现机会,三反而早早将李恪送到了地方上远离权力中心,就先现在,明明是个王爷,却挂了个刺史的头衔。
李跃直希望自己多想了,看见李恪跟了过来。
他一皱眉头,说道:“你小子这是什么意思?”
李恪收起笑容,说道:“有件事情需要你的帮助。”
李跃松了口气,看样子这小子没有乱搞的意思,摆摆手说道:“好吧好吧,吴王就请明说,你想要我帮你做什么?只要我做得到,一定不会推辞。”李跃说话间慢慢改变了对李恪的称呼。
李恪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我找你不是为了别的,只有一个请求,我希望你能做我的老师,传授给我所有学术。”
李跃一愣,这小子想要干嘛?
做他的老师?把自己懂得学术都传授给他?
看着李跃一脸震惊的样子,李恪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
李跃摇摇头,“吴王想要学完“全部的知识”本来就是不可能的,很早以前就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说的是一个人学完所有知识,那么是不现实的。
第一,能力时间不够,只是为了存储知识的话世界上的知识太多了,你的脑子一辈子也不能全部学完。一天就12个时辰,一个月不过30天,一年也就365天,在我这里光光念个小学,快的孩子两年三年,慢的四年甚至六年毕业。六个大类学科,人能活几十年而已,来不及。
第二,学知识的目的。大多数人读书不是为了温饱也有就是为了追求。这些都是要牵扯你精力的,没有精力去学那么多别的东西。”
“这个问题,就好比在朝廷中,一个朝廷的事情你全部干了;这是不可行的,一个人需知道自己欠缺的地方而不断的精益求精,在学习中,围绕着自己的所从事学习的领域,会衍生很多新的知识,在专业知识稳固的前提下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是可行的,但不要想着把所有的知识都学完了,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你是学不完的。”
“我知道,可是……”李恪显得有些纠结。
“没关系,有什么你说就是了。”李跃在对面试探道,他觉得自己现在很有必要知道李恪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