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唐的农业
隋末唐初,经过长期的战乱,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生产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在一向号称富庶的山东地区,竟然“茫茫千里,人烟断绝。
唐自统一全国以后,农业生产便开始恢复。
面对社会现实,李二本人也是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的。
他和众大臣选择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并将切实推行均田制,视为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件头等大事。
贞观一朝均田制得到了普遍实施,广大流散人口渐归乡里,接受授田,从事生产,荒芜的土地重新被开垦。
李二在即位当年,即正式颁诏减免全国赋役,此后,有关局部地区减免役税的记载共计十二次,这样就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李二在意农业生产,司农寺卿司徒正也是一样。
今天的早朝上的很不顺利,主要核心就是抨击李二不应该把李跃丢到司农寺少卿这个位子上。
让李跃跟着皇子们念书没有问题,给侯爵也没有问题,但农业是国之根本,把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放上去算什么事情。
军器监的正监倒是很想将李跃要过去给李二研究火药,刚提出想法就被李二直接拒绝。
从七点到八点左右,原本要一起商量的几件国事全部被搁置在了后面,这些五品以上职事要重者都开始诉说了自己想法。
李跃想把红薯和土豆的事情讲出来,但被李靖一个眼神瞪了回去。
李二没有说这两样粮食应该有自己的用意,因此皇帝、军神和他这个穿越者开始在朝堂上装起了乌龟。
李靖坐在矮塌上静静的一言不发,而李跃索性躲在柱子后面让大家不要看见他这个风眼。
朝堂上的争吵还在继续,眼看好好的办公室直接成了菜市场,李二被喷的也是体无完肤,耳朵上更是起了茧子。
李二直皱眉头,咳嗽半天才止住群臣的抨击,阴沉着脸说:“不要吵了,让这小子去司农寺是朕的决断,半年之后李跃必然会给各位一个交代!"
皇帝都这么说了,大臣们也都安静了下来。
身为大唐权力的核心,他们都清楚李二目前处于一个快要爆发的状态。
甘露殿内群臣退去,魏征依旧在那里喋喋不休的狂喷李二。
躲在柱子后面快要睡着的李跃被司徒正摇醒。
“小跃子,该去司农寺做大事了。”
李跃闻言揉了揉发红的眼眶,“司徒大人说的极是,你我这就一同前去。”
眼前的这个人,李跃可以说完全没有印象,按照李靖所说,这家伙以前也是李二的家臣。
在玄武门搞事的时候充当了打手的角色。
只是如今太平了,这个司农寺卿司徒正,就开始在朝堂上跟李靖一样喜欢潜水。
“小跃子你那两样粮食真的能有你说的那种产量吗?”
司徒正犹豫了半天,还是开口向面前的青年求证起来。
“司徒大人尽管放心就是,我师父说的必然不会有假,如今土豆和红薯已经在我家的后花园种了起来,陛下昨夜不也是带了种子回来吗。”
李跃对于司徒正的询问到也算是理解,不管是农耕社会还是工业文明,粮食的意义是独一无二的。
任何一个古人听到一种粮食能够亩产两千斤恐怕都会保持怀疑,李二愿意相信他,但也没办法打消手下的疑虑和震惊。
而李跃愿意跑到司农寺种地也有一层自己的考虑。
很多作物是经过现代科技改造后才有巨大的产量,尤其是土豆这东西是无性繁殖,还会积累病毒。
粮食和种子是两回事,没有现代育种技术,他害怕土豆种个几季就退化了。
红薯是高产的东西,这个李跃也承认。但这玩意也不经干旱。
太干了种都种不活!而且红薯还有些耗肥,种过红薯的地都要瘦很多。
他想试试在司农寺能不能尝试做些改进,别的不说,首先得想办法弄点肥料出来。
二人一路攀谈来到李跃日后办公的地方。
司农寺跟其他寺都在同一片区域,不过相比于其它寺的森严庄重。
亦或者是鸿胪寺里满地乱跑的各种国外友人,这司农寺看起来要安静很多。
整个所有的官员都知道今日会有一位年轻的侯爷过来上班,因此大家都放下手头的工作出来迎接。
武士让,武则天的大伯、武士彠的兄长。
司农寺的又一位少卿,和李跃目前处于同一个等级。
职级一样,但整个家族却是是商人出身,社会地位不高。
虽然武士彠最大的成功就是参军早。漂亮的帮助家族完成了从第四等公民(商)向第一等公民(士)的华丽转身。
并且投资早,完成了从被统治阶层向统治阶级的转型,但比起建立大唐,一统河山的其他功臣,武家的份量小很多。
武家的沉浮都在于李渊:,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失势,武士彠亦被边缘化。
如今武家还能有人在朝堂上当个从四品的少卿也是极为不易。
接受了武士让的示好,李跃便开始了解整个司农寺的工作,和现如今的农业生产。
询问了一上午,勉强了解了各种文献和资料后,李跃对农业的发展也算有了初步的判断。
这个时代耕作水平极其低下。化肥,农药收割机什么都没有,百姓种了粮食下去能收多少东西完全看老天爷的意愿。
大规模运用钢铁农具、新灌溉设备、大运河沟通贸易,粮种进一步优化这些东西竟然连个提案都没有。
农业的发展的根本动力还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进步。
虽然唐朝存在了一些超于时代的水利工程,但整体的局限性还是不小。
仔细了解之下李跃突然感觉肩上的农业担子好像重了不少。
农业是一个投入产出比非常有限的行业,他的投入时间长,但是产出却非常不靠谱,可能临近收获的一场大风,大雨,就能让农民减产一多半。
虽然田地集中在地主和大户手里的情形较多,但耕种规模性效益一直未能得到体现。
农户及农业从事者的地位并不高,人们更加倾向于追求课业上的突破,期望通过读书进入官场改变命运,很少有人专精于农田耕种技术和钻研。
一直华夏是农业大国,但无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等因素制约,一直无法得到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