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你跟朕说没钱?
刚一进去他的顶头上司,司徒老头和皇浦已经开始干起了自己的事情。
诸位同僚见礼、寒暄,这些李跃都驾轻就熟。
毕竟都是前世的社会上面混出来的,只是这农业工作要怎么做,李跃心里是真的没有多少谱。
要给李二写报告的时候,基本就是个总结,把以前见过、听过,再综合现在大唐的情况讲一讲。
唯一有所不同的就是他后世的学识,数千多年累积下来的经验,也不是盖的。
拿出些能适应现时情况,又能行之有效的,也就差不多可以交差了。
本着务实的原则,李跃决不把自己当成农业方面的专家,他胜在见识广博,论起实际经验,还是司农寺的这几位同僚比较丰富些。
所以,李跃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他的报告内容和想法拿出来交流商讨。
至于他亲笔写的那份报告,已经被李二收了,人家说了,为了给李跃留点脸面,不让他被同僚看轻,这种说不上半点儿文采,纯粹用白话文写就的报告,就留李二那里了,说是替他藏拙、掩丑。
李跃无奈,表面上,还得感谢人家李二陛下厚爱,感谢李二陛下的体贴,实际上,当时李跃很想掀桌子,脱下鞋子,朝着老逼蹬的脸上扔过去。
后世的为什么会有新文化运动,除了封建不行以外,还不是为了方便大家。
农业工作,现在不管是什么蔬菜,首先的问题就是留种。
种植,如今已经不是问题,玉米已经在山坡地上种出,只等着采收。
土豆红薯,在花园里都能种出来,更遑论在良田里了。
如今,只等新一茬的东西长出来,安排人手,安排土地,种植,留出更多的种子,然后一层层推广下去。
第一批出来的种子有限,目前只在皇宫进行尝试,至于以后推广的事情,李二没说,李跃也懒得问。
他只是个混子,这种事情上,最不想管理,反正留够给自己家能种一亩地的种子就行,李跃弄什么东西,都没有卖钱的打算。
对他来说,这两天的工作还算轻松,进到办公室,就是端杯茶水,与几位同僚聊聊,商讨下细节方面的东西。
李二对于李跃这种行为很是不满,但李跃告诉李二,这叫沟通,统一意见,然后达成共识,是把所有人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子之前必须做的准备工作。
李跃不喜欢茶汤,这玩意真的太难喝了。
因此去去司农寺第一次件事情,就是把他的茶叶带过去。
拜李跃所赐,司农寺七品以上的官员们,也享受上了新鲜的茶水。
几个人,每天第一件事情,就是泡上壶热茶,美美的坐椅子上,一边“沟通”,一边品茶,当然,沟通的范围,也就广了那么一点点而已。
时间过隙,春末夏至,日子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绿油油的树叶变得枯黄,整个世界都在变化,唯有长安城这座千年古城丝毫不变。
今天长安城内的大唐百姓都在迎接胜利归来的战士。
没人会注意到朝中的哪位大臣到了血霉,更不会有人注意在遥远的远处发生的残酷战争。
日子平淡的继续过着,几个月后,花园里的粮食种终于可以收割了。
李跃本人算是又再次体会到了封建社会的“优越性”,只要一声令下,动动嘴皮子,啥都有人给做好了。
而他要做的就是往躺椅子上一躺,边喝冷饮乘凉,边指挥,扮演万恶的监工同志。
李跃特意挑了几个大个的种子送到宫里。
“送进宫来作甚?你司农寺主管天下农事,种子留你那里就好,朕已选好地方,待种子出来,叫司徒和皇浦安排人做就好。”
李跃在心中猛翻白眼儿,自己过来讨好一下都不行了,李跃道:“陛下英明。”
李二看了李跃一眼,又询问了下种植的问题。
差不多也到了收粮食的季节,最近,地里的玉米,十分受到李二的关心,李跃家的后花园和皇宫里的那几块地,就差没戒严了。
基本上,昼夜都有人守着,防止发生什么意外。
听着李跃对其他粮食的介绍,李二陛下道:“具体的事情朕也算了解的差不多了,朕会派太子去督办,你从旁协助,不许欺承乾年幼晓得吗,此事办得不好,朕首先拿你是问。”
“……陛下,太子殿下是督办,臣是协办,陛下英明,主次的问题,应该先区分一下吧?”
李二陛下笑了,笑容让李跃一阵阵的发寒。
“对别人,朕能主次分明,对你李跃这个泥鳅是例外,你教过多少人,李淑好好的小姑娘被你带的成天弄些坑人的东西出来,正所谓因人而异,特事特办,朕以为,你就该如此。
反正这些都是你教朕的,朕觉得很合适!”
李跃能说啥!人家是皇帝,是金口玉言,就是把白的说成黑的,那也只能应着,那就是黑的。
擦擦嘴角的血,咱是男人,那就得挺住。
“对了!”李二放下手中的纸张道。
“你办学的事情做的怎么样了?”
“额,陛下,这个钱不够,我的打算就是一开始就弄好点,后面直接在原基础上进行扩建就行。”
“真的?”李二瞪了他一眼,狠狠道:“朕听说长安城每到晚上最火热的地带当属东市的酒店,简直平康坊最暴热的青楼还要火上不少。
华丽奢侈的装饰,再加上别具特色的菜肴,吸引整个长安城的达官贵族。
夜幕降临,整座酒楼中人来人往,其中还不乏一掷千金的富商和身份显贵的士族子弟。
三层的酒楼,一层设置普通的大堂,第二层则是雅间,其价格也是令人瞠目结舌。至于第三层从来没见开放过,听说只有你家和几个国公王爷才能使用?
朕还听说长安城还有一处风景最引人瞩目,就是朱雀大街的书店。
每日天还未亮,书店门口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还有一些名儒士子赶来托印书籍,每日无论接了多少的单量,只要时间一到,总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好。
你现在跟朕讲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