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说书唱戏劝人方
新书?
众人愣了下,听到这个消息,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狂喜,而是略显迟疑,甚至有人已经开口:
“张先生说什么新书呀,咱们来都是想听您讲《一线天峡谷之战》的。”
“张先生,您别说什么新书,还是说您的招牌《一线天峡谷之战》吧。”
见众人如此反应,巧嘴张倒是没有丝毫慌乱,满面笑容拱手道:
“诸位,那《一线天峡谷之战》,张某已经说了十几遍,大家伙也该听腻了。
我知道大家在担心什么,请放心,张某保证,这新书即便不比《一线天峡谷之战》更精彩,也绝对不比之差。”
咦?
巧嘴张这番话说得极有自信,倒是让在场的客人们有些意外,同时心中也升起了几分好奇和兴趣。
“既然张先生这么说,咱们不妨听听看,可是要说好啊,要是这新书不好听,您可得换成《一线天峡谷之战》。”
“对对对,咱们先听听看,要是觉得不好听,再让张先生换。”
这个提议得到了众人的纷纷认可。
巧嘴张也点头道:“好,就依这位客人的意见,若是大家伙觉得新书不好听,张某再换成《一线天峡谷之战》。”
商量一致之后,巧嘴张正式准备开讲,茶楼的伙计已经将方桌准备,好巧嘴张坐下一拍醒木,郎声道:
“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路走中央,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
在前世,说书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包括醒木,定场诗这些要素都是逐步出现的。
但在这方世界,说书这个职业是被陈南催生出来的,省却了逐步发展完善的经过。
陈南在对巧嘴张等人培训的时候,直接就把后世几乎所有的说书元素,节奏都交给了他们,其中自然包括定场诗。
陈南虽然把定场诗这个要素教给了巧嘴张等人,但并没有把后世,那几首非常经典的定场诗传给他们。
现如今的说书人们所用的定场诗,几乎都是自己编的。
而后世经典的定场诗中,尤其以这首《说书唱戏劝人方》流传最广。
陈南因欣赏巧嘴张的知恩图报的态度,就把这首定场诗交给了他。
当时拿到这首定场诗,巧嘴张读过之后,只觉得一股凉气从尾椎骨直冲后脑勺,整个人都打了个激灵。
同时他才明白什么叫定场诗?这才叫定场诗!以往他们自己编的那个,与之相比,简直不堪入目。
可以说,这首《说出唱戏劝人方》的定场诗,简直是给说书注入了灵魂。
巧嘴张有种预感,用了这首定场诗,再加上靖安伯给自己的新话本,他巧嘴张的名声,绝对能再上一层楼,甚至能竞争长安第一说书人的位置。
拿着这首定场诗,直到走出伯爵府的大门巧,嘴张还晕乎乎的,有种天上掉下来一块大馅饼砸中自己的感觉。
念完定场诗,巧嘴张朝着大堂众人观察,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愣了一下,显然也被这定场诗震慑了一番,而后便是掌声雷鸣!
这让巧嘴张更加确定,自己在的选择是正确的。
他的脑海里回想起临走时,靖安伯所说的话,一定不会让他巧嘴张后悔今日的决定,这首定场诗不过是个小小的礼物。
稳定住自己暗自激动的心神,巧嘴张接着讲道:“各位客观,今日我要讲的书名字叫《农女巧云传》。
话说在蓝田县有一家姓宋的员外,年近四十,生得一女,被其掌上明珠,取名巧云。
宋员外老来得女,对女儿十分宠爱,堪称是:捧在手心里怕掉了,含在嘴里也怕化了…”
陈南写的这本《农女巧云传》,其原型便是宋巧云。
在这个的故事中,宋家虽然不是什么世家豪门,但在当地,是富有的小地主,生活称得上是衣食无忧。
巧云在这样的家境中出生,受到了父亲极大的宠爱,但却没有养成刁蛮的性格,反而十分善良的性格。
在宋家村隔壁村子,住着杨姓一族。
说来也巧,就在巧云出生的当天,杨家村其中一户人家的妇人也生了一个男孩儿,取名叫杨康。
虽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杨康的生活跟巧云相比,却是云泥之别。
跟宋家的三进大院高大门墙相比,杨家的家境十分贫困,仅有草房三间,院墙也是用篱笆围着。
巧云自小衣食无忧,被父兄宠爱,无忧无虑的长大,而杨康三四岁时便帮着父母干农活,整个人晒得黝黑黝黑的。
虽然如此,但因为杨家男人健在,杨康倒也没有挨饿挨冻,健康长大。
然而好景不长,等到巧云和杨康八岁的时候,杨家男人旧疾发作,撒手人寰。
自此之后,杨家剩下孤儿寡母,生活愈发艰难。
杨康的母亲为了养活儿子,无奈之下,卖身进了宋家当仆人。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故事的男女主人公第一次相识。
不知是否因为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缘故,小巧云和小杨康,第一次见面便互生好感。
随后便是两小只,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故事。
巧嘴张说书的功力的确不凡,将这段少年少艾的青涩感情经历,讲述的甜蜜入味,便是大堂中那些上了年纪的老男人们,也情不自禁的露出姨妈笑。
甜蜜过后,自然就是分手的痛苦。
转眼间,巧云和杨康已经到了十三四岁的年纪,在青春期,感情萌动之下,两人终于向对方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并且私订了终身。
某一晚在皎洁的月色之下,就在两人按捺不住要尝试禁果的时候,被宋家的主人发现了。
好啊,自己家的小白菜竟然差点被猪给拱了,而且这猪还是自己家养的。
宋家主人大怒之下,命仆人将杨康逮住暴打了一顿。
最后还是杨康的母亲跪地磕头求饶,把头都给磕破了,才求得宋家主人的原谅,放了杨康。
这件事情暴露,宋家自然不肯再收留杨康母子,将其赶出了宋府。
当杨康和他的母亲被人丢出宋府的时候,宋家的管家站在门内居高临下看着他,满脸的鄙夷:
“就你还敢觊觎我家小娘子,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面对管家的鄙夷,杨康感觉到无尽的羞辱,但他并没有喊出什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豪言壮志,心中只有一股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