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修桥必先筑堤
吴大海接收到她的目光,不好意思的抓抓脑袋,见大多数人认可任迪飞,急忙介绍:“舒老师,他叫任迪飞,是我的老同学,河对岸的动员工作都是他帮我做的,那边的事交给他没有问题。”
从开始拆建,已经两个多月的时间,任迪飞所做的事大家都瞧在眼里,不难得到大家信任,很快达成了共识。
舒小秋这才说:“河那边,我们不方便每天跑,就辛苦任大哥。刚才大家说不想迁过河的情况,就麻烦任大哥做个统计,愿意迁和不愿意迁的分开,回头建房子,我们心里也有个数。”
任迪飞答应,立刻向大伙儿说:“各位邻居先都回去,等我晚上回去给大家做统计。”
有人不放心的又问一句:“我们不想迁过河,房子也不用等太久吧。”
舒小秋点头说:“放心!河那边有哪片区域拆完,大家也让任大哥来说,我们会马上量地方做规划,很快动工。”
这话她前边说过,大家得到确定的答案,都纷纷嘱咐任迪飞几句,三三两两的离开。
送大伙儿出去,吴大海又拉着任迪飞回来,张嘴就问:“舒老师,听说你要在河上造桥?”
任迪飞眼睛一亮,也紧紧的盯着舒小秋。
舒小秋点头,叹气说:“刚才他们说的也是事实,没有桥,两边来回都不方便。”
吴大海连连点头:“对对,如果有桥,从这里到对岸也就十几分钟的时间,可是现在要绕路过去,得一个小时,太不方便了。”
任迪飞忙问:“舒老师,这座桥要什么时候建?”
舒小秋指指黑板上贴的大图说:“我们去河边看过,那里的房子大面积的垮塌,是因为河边的泥土不牢固,如果建桥,也免不了受到影响。”
她知道,房子会被暴雨冲垮的一个原因,就是那里只有房子,没有绿化,水土容易流失,可是现种树,也来不及。
康晓宇说:“我们去河边看过,遇到一个小姑娘,才知道那条河发生很多事。”
那些事,吴大海和任迪飞自然是知道的,都默默点头。
吴大海不安的问:“那这桥……”
河岸容易垮塌,就算造了桥,恐怕也不安全。
可是,就这么放弃?
舒小秋沉吟着没有说话,另一边的凌轩说:“如果这座桥非修不可,在修桥之前,只有把两边的堤修好。”
“你说修堤?”刚刚过来的梁书航听到都吃了一惊,“那可是大工程。”
舒小秋认真想一下,点头说:“嗯,这是最彻底的办法,不然以后桥再出问题,反而麻烦。”
“小秋,筑堤可是要用大量的石料。”梁书航提醒。
建房子加地龙,有拆下来的旧砖头可用,这石料可没处找去。
康晓宇叹气说:“这要是在我们山里就好了,石头有的是。”
吴大海和任迪飞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出焦急。
吴大海说:“舒老师,我们这些人别的没有,但是有力气,建房子的细活我们做不了,筑堤总可以,还是……还是想想办法。”
舒小秋琢磨一会儿,点头说:“这座桥,无论如何是要修的,堤坝回填,我们工地里拆下来还有好多废料,石料的事,我来想办法。”
吴大海和任迪飞大喜,立刻问:“我们现在能做什么?”
舒小秋说:“先把两岸的房子拆掉,河岸清理干净,要想动工,总要水位再下一下。”
“好!我们马上和大家说去,没有不同意的!”两个人连忙答应,像是怕她后悔,急匆匆的跑了。
梁书航和屈自豪对视一眼,都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来。
这丫头的胃口越来越大,什么都想做。
这条河不止给上班上学的人造成不便,每年还都有孩子出事,听说要筑堤造桥,人群立刻炸开。
筑堤、架桥和建房子不一样,建房子还能回收房钱,这筑堤和架桥可是收不回钱的,要不然,这么多年出那么多事,怎么会没有人管?
想不到,这位舒老师一来,不但建房,还要筑堤架桥,这件事早做成了,受益的可是大家。
这一项动员工作做的无比顺利,除了少数杠精,几乎是全票通过。
同时,任迪飞用两个晚上的时间,把对岸居民的情况做了统计。
经过第一、第二种调配方案之后,对岸留下的居民只剩下一百来户,一部分希望早点搬进新房,接受迁过河来安置,另一部分坚持来留在对岸。
任迪飞分开登记,又详细注明了人口和所要房子的大小,拿来交给舒小秋。
舒小秋见他考虑周到,不亚于吴大海,满意点头,指指康晓宇几个人说:“桥架起来之前,两边来往不方便,我没有办法常去,这几位是我的同学,有什么事,或者由他们过去接洽,你过来有时我不在,找他们也行。”
“好好!”任迪飞连连点头,和几个人一一见过,也不耽误时间,仍然回去干活儿。
范文杰等人走远,才向舒小秋瞅一眼说:“小秋,你这是打谁的主意?”
舒小秋笑起来,还没说话,康晓宇已经笑说:“当然是打你的主意,谁让你有车呢!”
舒小秋笑着点头:“没错!”
就知道!
范文杰长长叹一口气,喃喃的说:“怎么觉得,我们是上了贼船?”说的话像是抱怨,唇角已经悄悄扬起。
这段时间,虽然每天工地里出入,又脏又忙,可是远比放假呆在家里吃吃喝喝充实。
舒小秋看到他的样子,也悄悄勾唇浅笑。
这小子,这段时间忙进忙出,和打了鸡血似的,恐怕早把袁玉敏的事忘了。
事情既然走到这一步,梁书航也不用舒小秋去说,直接认命的去跑相关的手续,着手准备图纸。
筑河道两岸的堤坝不比当河截流,较为简单,堤坝的草图很快出来,就是在岸边用石头筑成一道倾斜的石墙,用来抵抗和缓解水势的冲击,里边用建筑废料埋填加固。
考虑到有河里取水的需求,堤坝每隔百米修一道台阶,方便上下。
吴大海拿到图纸,立刻找任迪飞商量,一方要保证建房子用的旧材料不缺,一边开始清理两边的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