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盖不一样的院子
京城七中也是今天开学,明天新生报道,现在,学校的开学典礼已经开完,学生们里里外外在清理卫生,校门口悬了欢迎新生报道的横幅。
舒小秋三个人进门,一路和孩子们打招呼,进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梁书航和几个班的班主任正在研究学生的课程安排,见他们进来,只是抬头打个招呼。
屈自豪笑说:“小秋,这学期可没你的课。”
舒小秋也笑:“我知道,可是总要来看看才踏实。”
倒是易鸣枫说:“小秋,学校这里有我们,可是工地那里,也要早一些安排。”
离上冻还有两个多月,上次闹过之后,新源里的居民暂时安抚住,可是越到上冻,越会躁动不安,到时候不能及时交房,恐怕还要闹事。
舒小秋点头,向康晓宇问:“那边进度怎么样?”
“主体全部都起了,里边的隔墙也起了大半,最早的一部分已经在布线。”康晓宇答。
也就是说,最基础的活大多完工,只剩下细致的。
舒小秋点头,正要说话,听到办公室门上敲了几下,回头就见吴大海和任迪飞进来,立刻笑说:“我们正在说那边的工程,你们就来了。”
吴大海点头说:“舒老师,我们也是为这事来的。”
“怎么?”舒小秋问,“发生什么事?”
“没有没有!”吴大海连忙摆手,又说,“舒老师,我是想,现在房子的主体都已经起来了,只剩下部分的隔墙,布线有专门的师傅,我们也插不上手,是不是先调去筑堤?”
“水位降了?”舒小秋立刻问。
吴大海点头说:“最近没有大雨,虽然降的不多,可是河堤已经都露出来,完全可以施工,至于河中堤,可以等水位再降降再做。”
“好!”舒小秋点头,“既然这边插不上手,就去筑堤,等到布线完了,再回来帮忙。”
“可是新源里的居民过来,都是找大海。”那边的梁书航抬起头来。
舒小秋想一下问:“你们中间,能不能选出一个人暂时替你带领筑堤?”
“这……”吴大海有些为难。
舒小秋又问:“或者,做饭的大嫂里,有盯的仔细的也行。”
“有!”吴大海点头,“陈大嫂和杨大嫂,几乎和我们上工时间一样,除了做饭,也帮忙打杂。”
“好!”舒小秋点头,“你自己带人去筑堤,和她们说,如果看到新源里的居民过来,马上去找你。”
“好!”吴大海答应。
梁书航说:“你们先回去安排人手,先把堵了的通道打开,我马上打电话给你们调水泥过去。”
“好!”吴大海答应。
拉着任迪飞要走,又被舒小秋叫住,问:“估计还有多久可以筑起来?”
吴大海迟疑一下,看看任迪飞。
任迪飞无奈说:“之前筑堤,是两边的居民全部来帮忙,后来铁索桥建起来,就有好些人不来了。再后来,河堤停工,我们这一队人去帮那边盖房子有补贴,另一些人也……也不满意,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来。”
明白了!
舒小秋笑笑,点头说:“你们先去,到时候人手太少,我们再想办法,尽量在上冻前,先把两岸的河堤筑起来。”
“好!”两人答应,见没有别的事,急匆匆的走了。
等学生的课程调好,另几个老师出去,梁书航才过来,向舒小秋说:“昨天我们去河堤上看过,恐怕就是河堤建起来,那里仍然是一道斜坡,只是没有原来那么陡而已。”
之前带舒大春去的时候,她也注意到了。
舒小秋点头说:“河堤消耗太大,也不能为了取平那片地方专门筑高。”
不止是筑堤的石料消耗,还有回填的土。
“四个区的地方,总不能都拿来种菜。”范文杰说。
现在种的面积,已经足够供应全校师生。
梁书航摇头说:“昨天老郑、老周他们还说,河的两岸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种的那些树映着河水,风景真是不错,菜地却有些破坏,可惜了。”
河岸吗?
舒小秋心里微微一动,向康晓宇问,“那里的地最高和最低,大约多少落差?”
康晓宇摇头说:“大约十米左右,没有实际测量过。”
“宽度呢?”舒小秋问。
这个是在选择拓宽河道筑堤的时候就测量过的。
康晓宇立刻答:“最宽的地方,有七十多米,窄的地方有五十多米。”
因为当时分区,是按照居民平时留下的道路砌的围墙,并不是完全平整,加上河道也是弯弯曲曲,所以才有二十多米的差别。
舒小秋点头,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向梁书航说:“梁厂长,我记得我们最初设计这里居民的房子时,有设计过一处小院子。”
“是啊!”梁书航刚一点头,突然睁大眼睛说,“怎么,你要在河堤那里盖院子?那里能住得起的人可不多。”
舒小秋微笑说:“住得起的不多,可也不是没有,只是我想盖的,和那样的小院子还是有些区别。”
“什么区别?”梁书航问。
舒小秋说:“那样的院子虽说好住,可是四边有墙,建在河堤上,就完全挡住了风景。如果是把倒座的房子移到东西两侧,向着河的方向完全打开呢?”
那就是坐在院子里,抬头就是河上的风景。
梁书航见过春天那些树开花时候的景象,只是想想那样的房子,就是无穷的诱惑,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
范文杰听着,也愣了好一会儿,才喃喃的说:“那样的房子,真是没多少人住得起。”
现在住不起,不等于以后住不起。
舒小秋微笑说:“我们不全盖那样的,十米左右的落差,只盖两排,后边还是普通的房子。”说着话,到黑板前的大图纸上画几笔。
范文杰忍不住问:“两岸都是吗?”
“对,两岸都是!”舒小秋点头。
区别在于两边的布局。
梁书航说:“现在河堤还没有筑好,这件事不用急,我找人慢慢设计。”
舒小秋点头:“即使动工,也是明年了。”
河堤筑好,再安置过新源里的居民,差不多也已经上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