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卫国战争
陈浮生总是喜欢尝试一下新的东西,希望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他甚至还想创新的将细作们所用的密写引用到传令上,但是后来发现那东西很是繁琐,有点儿耽误时间,这样就影响了军令的传达时间,而且自己也还不太了解这些东西,所以就忍痛放弃了。
时间总是比预想的要快,过年很像是台阶中的那个坎,一步就可以跨过去,也可以停在中间休息,但时间很短。民间也喜欢把年底称为年关,因为过年前是佃户们向地主交租的日子,仿佛是一道关卡,能过去就可以生存,过不去就会家破人亡。
所幸的是陈浮生没有这种感觉,对他而言,只是在家待了几天,吃了些好东西,没什么特别的感受,年节就这样过去了。
翻过年,战争的阴云果然开始笼罩,各地的消息都被海量的传到枢密院的机速房,然后被统一整理和筛选,再呈给皇帝,皇帝今年也是破天荒的不再流连于后宫,开始日日上朝,枢密院的一众大臣更是元宵节都没有过,每天都在忙着规划谋算,研究如何分配兵力,抵御各方来敌。
一个国家要动武是很难隐藏的,首先是粮草的调动,然后是民夫的征调,还有各种军用物资的筹备,这些准备工作都需要大规模的人力调动,很难瞒过敌国的耳目。
当然以前也有国主卧薪尝胆偷偷练兵,然后偷袭敌国,一举灭国的事迹,但是那些都是撮尔小国,举国兵力不过几万,人口也少,相比于现在,完全没有可比性。
因此燕国、齐国、甚至连凉国以及其他几个东周的小国的异动都被梁国的细作发现了,然后通过飞鸽传书和八百里加急,都被传到了梁国皇帝的耳朵里。
经过枢密院众臣和皇帝的分析,反而觉得这三路敌军威胁最大的是南齐,而不是宿敌北燕。
至于后凉和其他几个东周小国的袭扰,就只能算是癣疥之疾,毕竟那些国家军队数量都在那里,又能有多大的的肚子,能吃下多少土地城池,派一支偏师即可防御,等过几年缓过劲儿来,再收拾他们。
而北方的燕国虽然和大梁是世仇,但是燕军多是骑兵,虽然也有步兵,但战力不行,更没有攻城的能力,缺乏攻城器械和攻城的战术,所以只需要派人死守城池坚壁清野,那么燕军就难以有所作为。
但是齐国却是不同,齐国和梁国本是同根同源,但是数百年前国家分裂,因此才划江而治,梁齐两国都以步兵见长,所以齐军的攻城能力也很强,加上齐军地处南方,水军尤其厉害,因此齐军可以乘战船沿江而进,任意突袭沿岸的城池,令梁国防不胜防。
针对这些情况,皇帝就充分采纳了枢密院众人的意见,再次任命虎威军厢都指挥使景怀谷支援并州,虎威军并不是禁军四大主力之一,但是也是一支能战之师,常年驻扎在京郊,负责京城的外围防御。
虎威军在沉龙河战败之后,十不存一,完全算是废了。但是景怀谷的父亲景鸿泰是兵部尚书,虽然是文职,但他可是武将出身,年轻时曾南征北战,禁军将领多为其旧部,所以面子大,人缘广,很快虎威军就被重新补充起来,并没有因为被打废了而撤销编制。
这一次再派虎威军去并州和胡筠合作,也表现了皇帝对景尚书父子的信任,再给景怀谷一个机会,一雪前耻,当然皇帝也给了明确的指示,只需守城,不许出城野战,上次沉龙河战败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而对于东北方的东巴国和后凉的入侵,皇帝则是听从了枢密副使郑璞的举荐,任命胡靖为将,龙威军军指挥使洪斌带领一军骑兵,陈浮生带领一军步兵,分别为副将,由于洪斌和陈浮生是禁军,此次支援地方部队,怕沟通上有问题,皇帝又命宣抚使杜恒随军,主要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当然也算是监军,随时向皇帝报告战况。
而皇帝自己则是带领剩下的禁军主力迎战南齐,由于南齐威胁大,而战线又长,所以耗费的兵力也最多,并且梁国水军不行,皇帝这次也准备借此机会在淮南地区建一支强大的水军,以备日后抗敌之用。
胡靖是环州节度使,环州毗邻后凉国,而钦州紧挨着环州,钦州又与东巴国接壤,只是一个很小的州府,归环州管辖,环州下辖两州十二县,钦州就是其一。
东巴国的国力明显没有后凉强,而据线报东巴国也没有和后凉联合出击的意思,而是各自为战,分别攻击环州和钦州。因此陈浮生所部被派往钦州,而洪斌部被派往环州,两部之间只相距二百余里,到达集结地即听从胡靖军令,遇事可相互支援。
元宵节过后,陈浮生就接到了枢密院的军令,让他三日后即刻开拔出征。他又亲自去和上司刘景略核对,确认无误然后返回军营通晓全军……一如既往,中下层将士只需要听命行事;上面一众武将确定了调兵属实,才能行动,动兵就没有小事,出了差错就会有人人头落地,万万不可马虎。
有了出征的命令,大伙儿也都要各自准备,该告别的告别,该收拾东西的收拾东西。陈浮生突然发现父母不在身边也有好处,像上阵这种凶险的事,母亲如果在身边肯定需要一番安抚,现在父母远在雍州,估计等得到打仗的消息,已经是几个月后,那时仗可能都打完了。
陈浮生的衣物用品由蓉娘帮他收拾,除了这些他还要带上兵器甲胄,像什么短刀、近战的障刀、还有弓箭都必不可少,陈浮生近战不行,所以他就决定带上一副弓箭,两副弩,因为相比于弓箭,弩更易损坏。有了弓弩可以远程射杀敌人,也可以弥补自己近战能力不足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