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赢了才有资格
陈浮生策马巡视战场,此时众人都在欢呼胜利,战马在平原上四下里奔跑,大股的敌兵被俘虏,战场上的热烈余韵尚未消退。而且除了死尸,东巴军还留下了许多的帐篷、衣甲、以及各种物资。
此时空中虽然还有浮尘,但是已经不像刚刚激战之时那么厚重,但是战后的余烟依然给烈日蒙上了一层阴翳。
很快胜利之后的欢呼就停息了下来,但是留下了斑驳的残景,被推翻摔坏的车辆、倒在荒草间的车轮,插在尸首上的利刃,最惨的是遍地的尸首,散落的残肢,痛苦哀嚎的伤兵……
战争就是这样,无论胜败,同样凄惨,但是千百年来战争在人间从未停止过。虽然胜了,看到此番景象,陈浮生也没有太过高兴,反而略有伤感。
不过洪斌却是极度地兴奋,他脱了铠甲,直接穿着单薄的中衣就来到陈浮生面前,乐呵呵的说道:“陈兄,咱俩这回算是来了个开门红,出了一口恶气!咱们这回也是没有辜负陛下所托,大获全胜,可惜没有抓住敌方主将,略有遗憾。”
陈浮生见洪斌虽然说的起劲,但是声音却没有往日大,仔细打量了他一番,却发现洪斌胸前似乎是用布条裹着,有些隐隐的血色。
陈浮生急忙问道:“洪兄受伤了?”
“一点小伤,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一支箭,扎了一下,虽然入肉较深,但是没伤到内脏,养几日就好了。”洪斌不以为意的说道。
但是见洪斌虽然说的轻松,也还能走动,不过明显身体虚弱了很多,陈浮生就道:“洪兄及时来援,身先士卒,率部硬冲敌军防线,我军才能顺利击破敌军,不然我部危矣!”
“哈哈,不是为兄说你,陈兄就是太拘束,没有武将的豪气,咱们上阵就是刀口上舔血,受点小伤算什么!”洪斌又道:“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做武将的人,战死沙场就是归宿。”
陈浮生道:“洪兄壮哉,豪情万丈啊!”
两人对视一笑,这时士兵们都在打扫战场,宣抚使杜恒也来了,打仗时作为文官,不能上战场杀敌,陈浮生就把他留在了钦州,但是看见梁军大败东巴军,杜恒就忙不迭的跑了出来,到战场上巡视起来,一边询问着士兵们一些问题,边拿着纸笔记录着,完全像个书吏。
但是洪斌看着那杜恒的身影,就有点不高兴,说道:“有啥事他来问咱俩不就行了,还跑去到处打听,难道咱俩还会虚报不成!”
陈浮生倒没觉得有什么可介意的,就安慰道:“大家都是为皇帝当差,各负其职,认真一些也没什么。”
“哼,我问心无愧,但就是不喜欢别人怀疑老子!”洪斌嗤之以鼻。
陈浮生暗自想着,洪斌背后有枢密院的大官靠山,自然有资本不买那些文官的帐,那些文官也不敢得罪他,但是自己不同,上面没人,谁都不敢得罪,上次杀了邢尚书一个不知道隔了多远的远亲,就让自己担惊受怕了好久。
于是他就转换话题道:“我们这边问题都解决了,就是不知胡侍中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
洪斌就道:“环州城高池深,粮草充足,又有两万厢军日夜守备,胡侍中给了我们半月期限,这才过了几天啊,绝对是没问题的,我看就是我们不去支援,环州也守得住。”
二人一边闲聊,一边观看部将进行战场的收尾事宜,伤兵由专门的民夫负责搬运到钦州城内的军营,然后有郎中救治,这次是在境内作战,战死者的尸体会经过简单的处理,然后尸体运回故乡,交给家眷埋葬。而敌人的尸体就安排人挖坑就地埋掉。
经此一战共歼灭敌军两万一千余人,其中光俘虏就有一万五千多人,但是梁军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共计伤亡了三千多人,其中伤亡最大的是厢军,毕竟厢军战力最差,装备也不如禁军,所以光厢军就伤亡近两千。
而后就是洪斌的骑兵由于拼死冲阵,伤亡了近四分之一,陈浮生的手下虽然在军阵的正面,一直和东巴军硬碰硬,但是由于武大等人相当勇猛,禁军训练有素,士气高昂,军阵一直没被攻破,所以只伤亡了五百余人,其中战死、致残的还不到一半,受伤的等伤养好又能归队。
用伤亡数和歼灭敌军的数量一对比,此次战役无疑是大胜,并且冯邺所率领的降军表示愿意诚心归附,但是希望大梁能和东巴国谈判,保住他们的家眷。
这事儿陈浮生就做不了主了,不过宣抚使杜恒听说之后就表示这事儿能行,他会向皇帝上奏说明,皇帝也会答应的,他给出了一个理由,东巴国本就是个小国,此次大败而归,必然是举国震动,害怕大梁来日兴兵讨伐。
如果皇帝派人去索要降兵的家眷,那么他们不敢不答应。陈浮生也觉得杜恒说的很有道理,毕竟战争就是这样,没有道理可讲,只有打赢了才有话语权,失败者没有资格讲条件;若不服,那就打到你服为止。
但是陈浮生又怕那东巴国的国王狗急跳墙,还没等使者去,就先把这些降兵的家人给砍了,于是就让冯邺先修书一封,派人送往东巴国,交给东巴国主,警告他要善待降兵的家眷,不然立即讨伐。
给敌国国主写信,这事儿其实陈浮生是不够格的,但是毕竟东巴国是个小国,总兵力也就几万人,这次直接消灭了一半,估计那国王应该吓得够呛,而且以冯邺的名义送信,就算大梁的皇帝知道了,也没法怪罪陈浮生,人家降兵关心自己的家眷还有错?
陈浮生只是担心那东巴国王看到信会气的失去理智,大开杀戒,这样反而害了那些家眷,不过冯邺却说自己了解东巴国王,绝对没问题,语气信誓旦旦,信心十足,所以陈浮生就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