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守城
现在有了机会,陆娘子自然是不肯放过,她的胆子也很大,躲在人群中,也不管那后面管事嬷嬷的低声呵斥,只顾睁大着双眼看着四周宽阔的街道,店铺鲜明的招牌,路上车水马龙......。
陆娘子望着这眼前的一切,既欣喜,又觉得陌生,深宫的日子刚开始让她无比的痛苦、孤单、畏惧。但是几年下来,她已经开始适应,渐渐地有些麻木。
什么管事嬷嬷的责打,嚣张宫女的欺辱,她都不再害怕。
不过随之而来的却是巨大的无聊、枯燥乏味之感,在一个没有真心朋友的地方,谁能不被孤独吞噬?人心的冰冷,往往比环境的恶劣更能使人落寞,使人痛苦。
陆娘子想看到更多新鲜的场景,更多的人,更多的物,然后将这些牢牢地记在心里,以后可以慢慢的回忆,去消磨那枯燥的日子。
忽然远处的街道上一阵嘈杂,一骑从大道上飞驰而来,看到了成群的宫女们在街道正中堵塞着,也丝毫不畏惧,反而爆喝着“快闪开,快闪开!”。一个普通士兵遇到皇家的人也不让路,这种事很少见。
但是领头的老宦官却并未发怒,反而是也快速扭头,尖着嗓子喊道:“快让路!”丝毫都不敢摆皇家的架子。而他身后的众人,也都纷纷让到街道的两边,动作迅速,无人敢违抗。
其实细心地人就会发现,这事其实一点都不奇怪,那骑士并未穿甲胄,而是一身火红的军服,背上还插着三面旗,醒目的写着‘急’字,这是传递军情急报的士兵,无人胆敢阻拦,或者攻击他。按照大梁律法,阻拦传令兵的不仅是死罪,连家人都要跟着株连。
因此无论是文武百官,还是王宫贵胄,遇到这种传令兵,都必须立即让开路。
那人飞奔而来,见前面的人群已经散开,街道正中间已经留下了一条通道,就一边催着马,一边喊道:“捷报,捷报,禁军洪斌、陈浮生部于环州大破敌军,歼敌数万,环州之围已解... ...捷报... ...”
无数的百姓和路人驻足观看,听到这个消息,无不欢心鼓舞。甚至街道两旁阁楼上的人,也停下来手中的活计,打开窗户,探头出来倾听。这事虽然是军国大事,如今在转眼之间就路人皆知。
当然这种好消息路人皆知也没有什么坏处,反而能鼓舞人心,增添百姓对于朝廷的信心。
很快马蹄声渐渐远去,分散在两边的宫女又都渐渐地归队,大家继续整齐的往前走,只是听到这个消息,让陆娘子有些茫然。
梁军打了胜仗她自然也是高兴的,只是听到陈浮生的名字,她仿佛被针扎到了心口一般,瞬间刺痛之感直击心底,但又眨眼间消失的无影无踪,没有一丝痕迹。
但她心里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打胜仗的将军就是她定了终身的未婚夫,就是那个十几载寒窗,却百无一用的雍州山村里的恬静的书生。
她只是听到了这个名字,又不禁想起了往日在父亲药铺里的悠然的生活,往日总是那么令人怀念。
不知道父亲的身体还好不好,也不知道那个书生陈浮生现在过的怎么样。
... ...
千里外的并州,经历了几次大战,上一次梁军沉龙河战败之后,北燕也曾打到这里,但是见此地城池坚固,又缺乏攻城工具,所以没怎么攻打就自己退了。
此刻胡筠和禁军景怀谷两人正并肩肃立在城头,城头和城外都飘荡着黑色的浓烟,城楼已经破损,到处是断壁残垣,战争的阴影笼罩在并州已经接近一个月了。
放眼望去,并州城外的土地上,好像是某个庞大的的建筑工地。“哗哗……”的锯木头声音,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人们抬着木舂夯土的号子声……响成一片,一派忙活的场面。
两侧却是旌旗如云,一片片人马列阵,按兵不动。还有无数赤膊的民夫在不远处挖着土,然后用小车推着向城墙这边冲过来,这时城楼上的守军也不用命令,直接拉弓瞄准,就开始自有射击。
许多民夫就倒在路上,也有的运气好一点,跑到城墙附近的护城河边上才被射倒,发出一声哀嚎,就滚落到了护城河中。
护城河里早就没有水了,并州原本就很干旱,虽然护城河挖的挺深,但却没有多少水,燕军来了之后,就派人在护城河的两端挖了引水沟,将水都引走了,如今就只剩下了干涸的沟渠。
尽管燕军派来的民夫伤亡惨重,但仍是前赴后继,因为别无他选,但凡有胆怯的,把推车推到一半就丢下往回跑的,还未回到自己的阵营中去,就被自己人冲上来拦住,一刀就把脑袋砍了下来,死路一条。
而那倒在护城河里的民夫,无论是死是活,是没人会去救的,后面的人也不管伤者在下面如何哭喊与哀嚎,只顾将土倾倒下去,然后就转身飞奔逃走了。
由于攻城战已经持续了快一个月,大部分的护城河都已经被燕军填上了,此时是胡筠和景怀谷正在南门,并不是燕军的主攻方向,刚开始燕军一直集中兵力攻打北门,后来发现北门城墙坚固,难以撼动,而南门的城墙因为是面向梁国的的一面,年久失修,砖石松动,所以就将主公方向改为了南门。
景怀谷由于前几次战斗表现不佳,所以这次是鼓足了劲头,一定要顶住北燕的攻势,因此压力很大,他此时正昂首挺胸,手握剑柄,紧盯着战场的局势,只待燕军下次进攻,好准备迎敌。
但是现在城外燕军人马奔走,尘雾蔽天,黄尘之中的战马、士卒如同腾云驾雾一般,看的并不真切,只有等到敌人靠近,到了护城河边上,才能认清。
景怀谷看着城下无数的攻城器械和蔽天的尘土,也不扭头,瞪圆双目说道:“胡刺史,看来燕军就增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