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家在哪里
气温逐渐升高,大地上的草也从嫩绿逐渐被炙热的阳光烤成了深绿,枝头早就花蕊盛开,复苏的动物们也是更加活跃,人间美景就在此时。
白水镇离最近的河中县也有十几里,而若想到首府并州城则要骑马走上两天。此地算是偏僻之地,气候也相对干旱,可是土地还算肥沃,所以也有很多人口聚集。
在这天下,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田地,有田地的地方就有人烟。
现在虽然景色优美,可是白水镇的人们可没有功夫去欣赏,此时正是种番薯的时节,由于此地较为缺水,所以只适合种植小麦、番薯之类较为耐旱的作物,因此番薯也算是白水镇居民的主食之一。
此时一个头上已有许多白发,皮肤黝黑,满头大汗的男人背着一个巨大的背篓回来了,走过一丛竹林间的小路,再路过一小块儿菜地,几间茅草屋,便是张氏大伯的房子。
回来的人正是她儿子的大伯,大伯一进门,张氏就赶忙去帮忙扶住背篓,然后二人合力将背篓放了下来。
男人看样子背着大背篓也走了很远了,加上天气炎热,所以出了很多汗,这时听见响动,就又有一个妇人从屋里走了出来,拿出一小块儿布给男人擦汗。
一边擦一边唠叨起来,“一大早就去了,也不吃个早饭,饿到现在才回来,那地是你家的?”这个女人就是张氏的嫂子,她早就不满丈夫一个人不仅种着自家的地,连弟媳家的地也一个人包了。
男人好像已经习惯了媳妇的抱怨,没好气的道:“那还不快去做饭!”说完一把夺过那破布,自顾擦起汗来。
那女人被自家男人呵斥,也不敢还嘴,只得瞪了一眼,满脸不忿的回屋做饭去了。
张氏听罢,就轻声道:“家里的钱够吃穿了,我说过家的地就送给大伯了,你一个人忙不过来就租出去,也可以雇个长工,我带来的钱也够你和伯母生活了。”
她一回来就把陈浮生给的钱送给了大伯,三十两银子,大伯辛苦一年,地里的粮食也只能卖二三两,这笔钱相当于大伯家十年的收成,但是大伯却说自己有手有脚,家里还有地,只要肯下力,就不愁吃穿,无论如何都不要。
这事张氏的嫂子是不知道的,张氏觉得她太爱唠叨,嘴又不严实,所以就没敢告诉她,所以嫂子依然是对她们母子冷言冷语。
男人擦完了汗,就在门槛上就势坐下歇脚,过了一会儿才道:“俺看过几天就有雨,这时候把番薯种了,等一场雨一下,插的番薯藤就都能活了,现在不抓紧下起雨来就种不了了。”
张氏知道自己男人的这个大哥是个地道的庄户人家, 只会种地,心里也只有地,可能一生下来,就觉得地是他的命根子,别的也都不在乎了。
这时大伯家的儿子带着张氏家的儿子和女儿回来了,看着三个孩子身上都有泥土,满身汗渍,就知道他们不知道去哪里疯玩去了。但是三个孩子有说有笑,很是开心的样子。
三个孩子感情极好,他们年龄差距不大,张氏的儿子和女儿一个十岁,一个八岁。而大伯家的儿子牛儿最大,已经十二岁了,因此都是牛儿带着弟弟妹妹玩。
回到了家,几个孩子就蹦蹦跳跳的去厨房了,估计是问饭熟了没有,几个孩子一般都是野够了,肚子饿了就自己回家了,也不需要父母操心。
“啊!”张氏突然听到孩子一声惨叫,她急忙进屋去查看,原来大伯的儿子牛儿手指上有一个口子,正在往外渗血,不断地往下滴。她的两个孩子也是又着急又伤心,特别是女儿花儿,眼泪哗哗地往下掉。
这事张氏的嫂子和大哥也闻声赶来,嫂子跺脚道:“早就叫你们不要到处乱跑,就是不听,现在吃亏了吧。”
手指扎破了,这种偏远地区的农人家庭里根本就不算什么事,张氏的大哥见了也没觉得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就道:“应该是扎了刺,你找个针帮他挑出来就好了。”说完就直接出去了。
张氏的嫂子也道:“等会儿洗个脸,准备吃饭。”也走开了,又去继续做饭。
这时张氏就道:“花儿去找个针来,我来帮牛儿哥挑刺。”
花儿听了却没动,这时一旁的保儿就道:“娘针我已经找好了,刚刚就是用劲儿大了一些,把堂哥弄疼了,他才叫的。”
张氏瞪了自己儿子一眼,就道:“笨手笨脚的,只会到处疯。。
说着拿起针,对着牛儿的伤口轻轻一拨,又用指甲挤了挤,果然从伤口里拨出来一个小黑点,然后伤口又流了一点血。张氏手脚麻利,牛儿还没感觉到疼,就结束了。
那牛儿长得虎头虎脑的,很像他的父亲,人也很是皮实,手指扎的鲜血淋漓也没哭鼻子,见手里的刺被拔了,就嘿嘿一笑,将手指伸进了自己嘴里允了允,然后把血水吐了出来。
说道:“谢谢二伯娘,俺没事了,今个俺们三个去摘了不少蚱蜢果儿(覆盆子的一个称呼),等会儿你也尝尝可好吃了。”
这时保儿就道:“今天花儿摔倒了,堂哥为了拉花儿起来,才扎了手的。”
牛儿摸了摸头,笑道:“没多大事,要不是回来洗手觉得有点疼,俺都还没发觉呢。”
张氏不禁有些感慨,这三个孩子真是很要好,和亲兄弟一样。
不过她现在的心思变了,自从陈浮生承诺带她们母子去京城,张氏就觉得心里再也平静不下来了,见惯了这片山水,她也想换个活法。
丈夫还在世之时,张氏是没有这个想法的,毕竟丈夫就是他的根,孩子就是他的叶。就算是她再怎么想飞走,有叶压着,有根扯着,她就飞不走。
可是现在丈夫死了,她就感觉在什么地方生活对她而言没那么重要了,自己的孩子在哪里,家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