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驱虎吞狼
林羡也随即反应了过来,他回头一看发现所有人都看着自己,也很吃惊,先是一愣,然后尴尬地把手放在嘴上捂住,清了清嗓子,就道:
“臣以为拿下并州是很有必要的,只是具体怎么拿是个问题,其一是羊廓已经表示要投降,我军可与其合作打败齐国援军之后再进入庆州,不过这羊廓手握十几万大军,他又不愿意放弃庆州,我军该如何控制局面呢?”
说着林羡看了皇帝一眼,发现皇帝正看着自己,听的很认真,然后他又顺势扫视了一下在场的群臣,发现大家也没吭声,静静地听着。于是他就又道:“羊廓虽是当世名将,很会用兵,可是此人乃是一方枭雄,经营庆州多年,是不会真心臣服于任何人的,就算是向我大梁投降,估计也是权宜之计。”
这时就有人问道:“何以见得?我们又没见过羊廓,怎么就知道他有不臣之心?”
林羡轻轻一笑,就道:“大伙儿都看过那羊廓的投降信吧?其中就有一句‘既不见容于高阁,岂会负陛下矣!’”
“这话也听不出什么啊,那有什么问题?”这时等了好久的李光义就开口问道,他一贯是发言很是积极,但是最近风头都被林羡抢了,所以这会儿主动跑出来凑热闹。
林羡却根本没有看他,直接头一甩,看着地图道:“那是你听不出什么,羊廓的父亲本就是梁将,后来叛逃到了齐国,而今羊廓说自己不被高阁所容,不得已才向我梁国投降,他自己已经是没得选了,所以不会背叛。
说明这人投降并不是真心实意的,他是在分析自己的处境,意思是他已经得罪了齐国,再得罪我们梁国就是死路一条,从而让我们相信他是真心投降。
在这种情况下他还在分析利弊,可见羊廓这人必然是不会屈居人下的,就算我们接受了他的投降,这人早晚必反!”
李光义就道:“那我们就假意接受他的投降,然后趁他投降之际直接把他拿下,然后再占了庆州!”
林羡说了这么多,大厅里的文臣不多,官位又高,因此大体都能明白,可是那一众武将大体都对天下的局势不太了解,因此都懵懵懂懂,没怎么明白,一听李光义说要拿下羊廓,有些比较愣的武将就表示支持。
不过枢密副使郑璞却是嗤之以鼻,就道:“我等做臣子的可以出尔反尔,但是陛下贵为天子,金口玉言,还要征讨四方,怎可为了一个小小的庆州就失信于人?”
这时武德皇帝听了也道:“羊廓若投降,肯定会天下皆知,如果不守诺言,趁机夺城,那么以后敌将就都会死战不降,实在是因小失大!”
听皇帝一开口就否定了自己的提议,李光义当即有些焉了,但是他又不好表现出来,只得悻悻地退了回去。
然后皇帝就道:“林爱卿,你有何对策?”
林羡立即道:“臣以为我们可以先接受羊廓的投降,然后让他和我们合作消灭齐军援兵,这样也算他纳了投名状,以示与南齐彻底决裂。”
武德皇帝一听,不等众人发表意见,就道:“此计甚合朕意。”
然后他又道:“羊廓若不照办,那就说明他有异心,朕就把他投降的信件交给高阁,我看南齐怎么处置他!”
这时郑璞也道:“陛下英明,臣也认为如此处置十分妥当。”他又对林羡道:“那如国羊廓照办了,可他却趁机要求独占庆州,不允许我大军进城怎么办?他手里还有十几万大军,能不打还是不打,不然攻城损失很大。”
听了这话一众文武都陷入了沉思,这个事情还未发生,对于将来的事的确是不好预料,不过林羡却是信心很足,他道:“我军第一步逼反羊廓基本已经达成了,而且我军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击败南齐进犯之敌,我军可以趁着和羊廓和谈的时机分兵两路出击,一路向东进攻,扫荡淮水边上的齐军水寨。
“另一路光明正大的绕过庆州,在庆州以南埋伏,等和羊廓谈妥,就伏击齐军援兵。至于之后如何处理羊廓,我以为还需要从长计议,最好是驱虎吞狼,不如就将庆州让给羊廓,同时给些粮草,封他个名号,让他伐齐。”
武德皇帝在上面听的很是满意,连连称善,他道:“就这么办了,至于如何处理羊廓下次再议,命李光义带领捧日军两万人扫荡庆州以北淮水南岸的齐军水寨,命冯进率龙威军左右两厢向南行进,到庆州以南待命。
李光义和冯进立即出列,齐声道:“末将领旨,即刻整军出发!”
... ...
在涂家山,梁将冯进率先策马奔到了山林的边上,此时大军还在后方,但是作为将军他必须要事先了解地形。
冯进也算是一个沙场宿将了,年少从军,干了三十多年才成为了龙威军的厢都指挥使,比陈浮生高一级,目前陈浮生还是副的厢都指挥。
而且陈浮生的手下是一帮杂牌军,基本上是从各部临时抽调的部队,但是冯进可是不同的,他手下的龙威军是自己已经带了很多年的精锐部队,战斗力强悍,这也是皇帝会派他来打伏击的原因之一。
冯进虽然是从小兵做起的,但是也不能说他是全无背景的,他的出身虽然很低,父亲只是一个奴仆,从一个奴仆的儿子,变成一个统领几万大军的禁军将军,冯进一路高升,也是很不容易。
这主要归功于他是有真本事,也因为他的父亲有一个好家主——景尚书,兵部尚书鸿泰是大梁禁军中最有威望的老将,因为功劳大,又对皇帝忠心,因此领着兵部尚书的职衔。
大梁禁军中多数将领都和景尚书有关系,而冯进作为景鸿泰家奴的儿子,一直被他当做子侄来看待,关系十分亲密。
冯进有今日的成就也离不开景鸿泰的提拔和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