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死得其所
段蔚见朱真武器已失,顿时大笑道:“胜负已分,本将虽然有些胜之不武,但是你已经败了,不如投降,以你的本事,我大凉皇帝英明神武,必会重用你的。”
此时朱真骑在马上大口喘着粗气,并未应声,段蔚见大局已定,捧日军已经被分割包围,凉军此时正忙着围杀他们。
于是他就继续轻笑着说道:“你们的主帅是个怂货,跑的比兔子还快,真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我军十万人派了八万来对付你,剩下的两万人马去追你们那主帅,他就被吓跑了,现在恐怕已经跑到了几十里之外了,哈哈!”
朱真此刻满脸通红,不知是气的,还是累的。只见他紧盯着段蔚,喘息了一会儿,才缓缓地从背上取下仅剩的两柄短枪,然后粗声说道:
“咱们再战一回合,你要是能赢我,我就投降!”
段蔚当即爽快地说道:“好,咱们再来!”然后他看了看四周渐渐围上来的自家兵马,就大声喝道:“谁都不许插手,这是我们两个人的较量!”
朱真见状也忍不住赞道:“你是条好汉,我死在你们手里也不冤!”
二人做好了准备,两人再次相对着冲起来,这次朱真见两人还有十来步远之时就拿起一柄短枪竭力往段蔚身上投去。
但是段蔚早有防备,他身体往前一探,然后用马刀用力一挡,“砰”地一声,马刀打在短枪短枪之上,立即把短枪荡开了。
眨眼之间两人就冲到近前,段蔚把马刀拉横,猛地往朱真胸前砍去,“镗!”只见火花乱溅,那马刀砍在朱真的胸甲之上,带出一串火花。
朱真的甲胄虽然坚固,可是也挡不住猛将的这一重击,赫然出现了一个大口子,鲜血立刻就喷溅出来。
不过段蔚来不及高兴,朱真在两人交错的瞬间就拿着自己那最后的一柄短枪,狠狠地扎向了段蔚。
段蔚由于所有的力气都用在马刀之上,身体前倾,根本就来不及反应,立刻就被短枪扎个正着,随即从马上栽倒下去。
原来朱真长兵器已经丢失了,无法和段蔚硬拼,此时他已经是陷入了必死之地,因此他就用身体硬接了段蔚一击,然后趁机和段蔚以命换命。
见他一枪把段蔚刺倒,凉军大怒,就想扑上来为段蔚报仇。
朱真见状就大喝一声:“杀!”声音如平地炸雷,响彻天地,连远处的石保炽都听到了,原本准备去休息的他也侧目往这边看过来。
而朱真身旁的凉军皆是一惊,顿时停住了脚步。
这时朱真坐在马上已经是摇摇晃晃,他胸甲已经快要破成两块,那个令人触目惊人的伤口正往外大股地渗着血。
他望着四周的虎视眈眈地凉军,轻叹一声,然后道:“我不会死在任何人手里,我的头送给你们去邀功吧!”
说着他就拿起自己手中的短枪对准胸前的刀口,大叫一声,然后猛地扎了进去,片刻之后,他的身体便从马背上歪倒下去。
此时这场战斗也基本结束了,捧日军前军八千精锐面对八万凉军的围攻,被彻底歼灭,没有一个投降,也没有一个活口。
... ...
进入了秋季,京城就喜欢下雨,这几日正是秋雨绵绵。皇帝又有些日子没有上朝了,原因是庆州的降将羊廓又送来了一些美女,这让最近心情不错的武德皇帝很是受用。
羊廓表明自己攻打南齐的准备已经差不多了,马上就要动手,希望得到皇帝的允许。武德皇帝自然是乐见其成,立刻允诺要封给他一个“征南大元帅”的封号。
不过枢密副使郑璞和林羡等人都反对,他们的意见是大梁对于此事最好是装作不知道,坐上观虎斗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大梁刚和齐国签订盟约,齐国赔偿的数百万贯的钱财也拿了。
这么快就说话不算数,影响非常不好。
最主要的是大家都认为羊廓灭不了齐国。
武德皇帝也只好听从了一众大臣的意见,虽然对羊廓的使者所提的要求满口答应,但是却没公开表态支持羊廓。不过为了感谢羊廓所送的齐国美人,武德帝又暗地送了一批粮食给他,算是回礼。
此时天空中还是下着小雨,虽然落在皇宫的屋顶上听不出任何的声音,但是积少成多,从屋檐上滴落下来,还是会发出“啪,啪,啪”的声响,单调而又有乏味。
李光义兵败的消息已经传回了京城,朝中一片哗然,人们都是义愤填膺,一片喊打喊杀的声音,加上平时李光义就不修德业,没有什么人和他走的近。相反的是他反而到处得罪人,眼里除了皇帝,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因此这一兵败,根本就没人替他说话。反而是让皇帝严惩他的人极多,都说他贪生怕死,酒囊饭袋,根本就是死有余辜!
不过虽然没人替李光义说话,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让皇帝严惩他。比如邢尚书,枢密副使郑璞,还有林羡都没吭声。
邢尚书虽然是国丈,家族势力极大,可是他毕竟是文官,他不管禁军的事也很正常。但是郑璞和林羡都是枢密院的人,加上他们和李光义关系也不怎么好,朝堂之上偶有争执,这次他们没有开口,完全放弃了痛打落水狗的机会,这一行为让皇帝很意外。
今日武德皇帝穿着一身很素的常服,他站在御书房的屋檐之下,背手仰头望着天空的烟雨蒙蒙,由于李光义兵败,他不得不放弃温柔乡,抓紧解决眼前的问题。
而在他身后,宦官简图领着一群宫女太监远远地站着,不敢吭声。
不一会儿郑璞和林羡就在太监的带领下来了,今天是皇帝特意单独召见他们。
他们二人一走到屋檐下,就径直伏到地上,一齐叩头道:“臣等拜见陛下。”
武德皇帝转过身来,轻轻挥了一下袍袖,简图就带着那群宫女太监弯着腰退出了御书房,很快走远了。
这时武德皇帝才道:“平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