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主动提出迎归太上皇
五日后暗夜笼罩大地惟有开平城内外还有着星星点点的火光。
石头全身披甲骑在马背上身后是长龙一般的明军骑兵。
苏城却没有骑马只是身着皮甲立在一处高坡上, 注视着远处的开平城。
这一仗苏城留杨信镇守宣府亲自提兵赶到了开平城外。
城内黑娃统领的夜不收已经全部潜入就等到了约定的时间, 里应外合杀破开平。
任遥站在苏城身后, 看着黑黝黝的大地, 心中老大不稳当的说着:
“侯爷我总觉着您这一仗准备的有些草率咱们就这样打过来了这能赢吗?”
周遭几个亲卫都看了过来同样都是一脸好奇不明白往昔打仗都十分谨慎的公爷这次竟然如此儿戏。
苏城看着远处星星点点的开平城:
“还有更让你们觉着儿戏的事儿这开平城说不定不用打就能归我们掌控了。”
一众亲卫闻言是一脸的不相信怎么可能这儿好歹是兀良哈部族的地儿兀良哈也是蒙古一大部族当初为了占据兀良哈地区可是跟大明狠狠的打了好几仗。
任遥更是连连摇头:
“公爷俺不信兀良哈人可不是这么软弱的。”
任遥话音未落, 就见开平城头亮起了大片的火把, 长龙般的火把照亮了大半城头城门大开如同长龙般的火把更是开出了城外。
刚刚说完不相信的任遥看着大开的城门:
“这是献城了?”
苏城点了点头:
“对献城了葛根部与苏胡部合力拿下了开平投降我大明了。”
任遥顿时就笑了起来:
“我就说吗公爷不可能如此儿戏对待打仗原来是早有定计这两处最早投靠咱们的部落竟然能够拿下这开平城。”
苏城看着正迎向石头的格日勒满脸是讥讽的笑容:
“他们当然没有这个本事区区两个不起眼的部族再有咱们的支持也拿不下兀良哈的共主还不是靠着咱们的烈酒开道沙不丹被擒这才能拿下开平。”
“兀良哈终究只是一个小部族啊。”
苏城满脸都是瞧不上的表情, 拿下这么个小部族实在是不起眼了。
“余下的泰宁福余两卫都拿下夺取大宁这才算是直面鞑靼部与瓦剌部才能算是一场胜利。”
任遥一脸果然如此的模样。
石头与格日勒赛罕一行向苏城走了过来。
到了近前格日勒领先跪下向苏城行了五体投地的大礼:
“葛根部的格日勒向尊贵的忠国公大人行礼愿您永远健康长寿。”
苏城摆手打断了其余几人的行礼问着说了:
“城内的沙尘部逆贼可肃清了?”
赛罕急忙说着:
“回国公已经全部肃清除了部分投降的其余已尽数诛杀了。”
苏城对此有些不大满意:
“不要随随便便就杀人这开平卫周遭的军屯要重新开垦都需要用到人你们这样随随便便杀人到时候开垦军屯都没人做难道把也先抓来挖地。”
赛罕格日勒一众部族首领面面相觑。
还是石头够莽撞:
“公爷放心到时候人手不够了俺就去把也先那老家伙给擒来。”
苏城摆了摆手:
“安营扎寨吧今夜宿在开平城外明日开始整肃开平城。”
说着苏城指着周遭:
“开平卫往昔有四屯卫这次本将前来虽然不一定要全开但是军屯肯定要尽数复了这里也不会是我明军前进的终点今年八月之前我要在大宁为各位庆功。”
“扫平开平周遭我会上书陛下将开平设为互市所在与北方各部族于此开战互市。”
苏城的话音落下立即激起了变化十几個兀良哈部的首领全都眼冒红光激动万分。
……
京城文华殿。
大朝会正在进行。
朱祁钰想着刚刚收到的苏城奏折想着开平收复大宁的收复也近在眼前眼瞧着就要将瓦剌与鞑靼从中间切断了也先肯定已经着急了。
“开平一地开设互市断不可取此议大谬。”
靖远伯王骥声嘶力竭的说着他神情有些激动花白的头发仿佛冬日里的枯草一般说起话来更是如同枯枝抖动。
“忠国公此奏完全就是儿戏开平距离京城有多远粮草辎重运抵开平靡费近半若是货物运去开平靡费更是只多不少如此靡费则互市之利何在?”
兵部尚书于谦出班奏着:
“臣以为忠国公此议可行将互市开于开平则开平就为我大明与蒙古诸部的边界商人逐利若是有足够的利益我相信肯定有办法解决靡费近半的困窘。”
户部尚书沈翼也出班奏事:
“臣以为忠国公此奏可行自忠国公到宣府开始收取过往商旅税收以来宣府一地单单军饷开支一项就接近四十余万两若是互市设于开平臣相信忠国公定然会有法子解决靡费过半之困。”
七卿大佬之中两个已经赞成了苏城的奏报吏部王直向来不掺和军
议工部的陈循不在京城礼部的胡濙是老狐狸一个都察院的王文更是苏城的死党。
此议基本是通过了五军都督府几个与苏城相左的勋贵根本翻不起来浪花。
朱祁钰看苏城的奏折基本议定了于是抛出了苏城提出的诱饵:
“太上皇北狩已经半年有余我大明与瓦剌相安无事也近四月朕以为此时可遣使团北上迎太上皇南归。”
“轰”
朱祁钰话音刚落殿内就轰然议论开来纠仪御史连连甩鞭子都不能把这声音压下去。
实在是这消息太过惊人了。
对于迎归太上皇一事皇上向来是不同意的现在怎么突然转了性子亲自提出了此议要派遣使团迎归太上皇了。
朱祁钰看着御阶下惊讶的目光心中的得意几乎要溢于言表他清了清嗓子想着苏城的话:
“于今朝局稳固北地兵强马壮此时迎归太上皇一来可以避免太上皇在北地出事我大明陷于被动之局;二来可以借此威慑蒙古诸部我大明还是那个大明。”
于谦第一个跪下:
“陛下心忧大明是我大明之福社稷之福百姓之福。”
“迎归太上皇一事大善臣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