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百岁福 > 大写的父亲 难忘的回忆

大写的父亲 难忘的回忆

我的父亲许元亮生于一九一七年古历六月二十四日,卒于二零一三年七月十九日,享年九十七岁。母亲陈爱华生于一九一二年古历七月十八日,卒于一九九三年十月二十二日,享年八十二岁。两人育有五男一女,四孙七孙女,二曾孙七曾孙女,计后人二十六人。父母亲深明大义,善待乡亲;从严治家,历尽艰辛;勤劳淳朴,诚实做人。父亲一九五八年九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合作化时期,就在农村当基层干部,先后任生产大队大队长、民兵营营长、村党支部书记等职。父亲任职三十余年,对党忠诚,尽责尽心;遵纪守法,办事认真;清正廉洁,赤诚为民,多次出席市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我的母亲步入许门六十一春,孝敬长辈,和睦四邻;勤俭持家,节己济贫;严教子孙,以理服人。众口之家担起重任,为后辈成长劳尽心神,殚精竭虑,振兴许门。

心地善良为人坦荡

父母出身贫寒,为人耿直。不管对待同辈还是下辈,都处事温和。我们儿时就经常听到母亲讲,要好好与人相处;一句好话三冬暖,一句恶言6月寒;听到不顺心的话,要冷在心里,热在面上。母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父亲兄弟五个,他是老大,堂兄弟十个,父亲排行老四,母亲在许家六十一年都同他们处的关系很好,六十一年间从未同兄弟妯娌红过脸,吵过嘴,还经常帮助他们处理一些家务。婶子们常说:“俺嫂子是团结人的榜样,是俺们的主心骨。”

节己济贫,和睦四邻。父母亲都很注重同街坊四邻的关系,谁家有困难都出手相助。在我很小的时候,二大娘家的二哥、姐姐每到过年过节都来看望我的父母,在我父母在世时年年如此,我一直有些不解。现在二哥已经八十多岁了,有一次讲出了故事:“过去家里很穷,为求生存,父亲闯关东多年没有音信。母亲带着五个孩子实在活不下去,只有将两个孩子送人。民国三十二年,遇上天灾,更是雪上加霜。那年你家也很困难,可是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四叔四婶多次节己帮助我家,还帮着将送走的孩子要回来,使我们渡过了难关,这种恩情应当永世不忘,那时我就发誓成人后要报四叔四婶救命之恩。”

“要想睡得安,良心要当先。”这是少年时父母经常教育我们的话,还告诉我们,要凭良心办事,一辈子要做好事,不做坏事,不做亏心事。父亲在村里当书记时,给村民办了事,解决了困难,有些乡亲总想报答一下,我父母都不收人家的礼物;有些实在推脱不下的,也是再买上别的东西还给人家。这在我少年的心灵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参加工作以后,我和弟弟们在单位都当过领导,都负一定责任,我们将父母的言行牢记在心,都努力做一个清廉的人,有良心的人,让父母在天之灵放心的人。

深明大义,送子参军。一九六八年初,正当帝国主义、修正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掀起联合反华大合唱之时,中苏边界苏修陈兵百万,大軍压境,战争到了一触即发之势。这年,我和四弟响应党的号召,分别从学校和老家应征入伍。体检和政审均合格后,征求家长意见。在那挣工分吃饭的年代里,有乡邻对父母说:“两个小伙都是棒劳力,一块当兵经济损失太大了。”也有的说:“中苏边境局势那么紧张,一旦打起仗來,你们能舍得两个儿子一块去?”面对这些实际问题,我的母亲忧虑了、沉思了、流泪了,老人反复掂量着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利弊关系,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我的父母最终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送我和四弟一块应征入伍报效国家。临行前,父母一再嘱咐我们,要听党的话,当个好兵,为国争光,为父母争气。我们没有辜负父母亲的期望,当年双双被评为“五好战士”。捷报传来,父母亲高兴万分。为此,我的父亲被评为“双拥代表”,先后出席了市区两级拥军优属代表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言,受到众人称赞。当五弟够服役条件后,父母也送他去当兵。自此,我们一门三兵皆党员,这成为父母一生的骄傲和安慰。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良心安

父母亲费尽千辛万苦把我们姐弟六人培养成人,可父母年老了,逐渐失去了生活的能力,需要我们去照顾、关怀,是天经地义的事。我的父母近五十年没得过大病,没住过医院,没有因为身体不好影响我们的工作,因此,在孝敬父母方面,我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平凡人家对父母应尽的孝道。

一是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双亲都健在时,我和弟弟都在部队工作,每年都回家看望父母。转业后,在张店工作的兄弟三人,无特殊原因,每周都回家一次,同父母促膝谈心,带给父母最爱吃的东西。每当周日九点多钟到家时,就远远看到母亲坐在街口的石凳上等候我们。望见母亲见到儿子时的那种高兴劲儿,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幸福。母亲去世后,赡养父亲的办法就是兄弟五人每人照顾父亲七十天。父亲的习惯,一是爱喝酒,一天两次,每次一两,不管任何场合,喝酒适度,终生没有喝醉过。二是每天早晨开水冲鸡蛋喝。轮流赡养父亲二十年,家家都满足父亲的需求。从未因故停止过他的习惯。五弟很重视父亲的健康问题,除每年的体检外,他还定期带父亲去医院输液清理血管,做好大病的预防工作,这些可能都是父亲长寿的原因之一吧!

二是父母的要求有求必应,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一九八四年刚转业时,我刚做好了一对沙发。母亲那年七十三岁,有些驼背。八十年代,母亲第一次见到沙发,直夸坐上去很舒服。母亲回家时,家属就把沙发送到了老家。还有一次,母亲看到靠背和被罩,觉得有套的被罩,换洗很方便,母亲很喜欢。家属对母亲说:“娘啊,儿子家就是你的家,你喜欢啥就带啥!”感动的母亲直流泪。我夫妻两人四十多年没打过架,这是原因之一吧!母亲到我家第一次见到暖气很好奇,没有烟火,屋子里就很暖和,母亲非常喜欢。次年,我就在侄子的帮助下,给父母家安装了土暖气,从那时候,冬天屋子里再也没有结过冰,父亲的咳嗽也好了。从我转业到母亲去世的九年间,我们基本做到了,我家有啥父母亲就有啥。冬天,苹果都是满足供应。五弟转业后,父母亲生活更是进一步得到了改善。四弟在百货公司工作,经销家电。七八十年代,家电比较紧俏,母亲喜欢帮助别人,爱管闲事儿,为别人办事儿,乡亲们经常托母亲找四弟购买家电,弟弟都尽力满足母亲的心愿。

三是让父母亲开心,看看外面的世界。母亲是纯正的庄户人家,在我当兵之前,从未离开过南定老家。我兄弟二人当兵后,母亲第一次出远门,到徐州和枣庄看望弟弟和我。母亲很开心,为儿子能够保家卫国而自豪。提干后,为让母亲开眼界,我曾两次接母亲到部队见世面。回家后,母亲经常给乡亲们讲部队的故事。她再三嘱托我们听党的话,好好干,有国才有家。七十年代,物资匮乏,除了定期给父母寄款,补贴家用外,我还经常寄一些紧俏的物资给父母。有一次给父母及岳母家各寄了两斤白糖,母亲收到后,高兴的拿着一斤糖去给岳母家。岳母说:“也寄给我两斤呢!正准备送给你一斤呢!”

接母亲到张店来过元宵节。八十年代,张店元宵节张灯结彩,灯火辉煌,十分热闹。那时,搀扶着母亲看那些五彩缤纷的花灯,看那些兴高采烈的人群,母亲非常开心,直讲社会主义好,共产***的好。给母亲拿着随时坐的板凳,看到母亲发自内心的笑容,我真是高兴得热泪盈眶,发自内心地说,陪伴父母度过幸福的晚年真好啊!母亲八十二岁去世后,总觉得她走得太早,没有享受到我们对她更多的孝道。我常常在想,如果母亲还在那有多好。在母亲去世的五年间,每当回家上坟,我都回忆起母亲的音容笑貌,回忆起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情景,回忆起母亲留给我们的做人的朴实话语,桩桩心事浮上心头,我都抑制不住大哭一场,方能控制感情去上坟。

四是经常同父母亲交流,解决父母的孤独感和后顾之忧,让父母放心。儿子就是父母亲的靠山,就是父母亲的银行。小时候父母亲给孩子压岁钱,父母老了,我们就给父母压岁钱,让他们开心高兴。七十年代,父母亲还住在破旧的老宅子里,为了改善父母的住房条件,我积极支持父母翻盖新房,并勤俭节约,历尽所能,给父母寄钱贴补,看到父母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我真是发自内心的喜悦。母亲有时流露出对晚年生活的担忧,我就对母亲开玩笑地说:“东边不亮西边亮,天天都能见阳光。你儿子多,就是只剩我一个,也保你晚年把福享,何况哥弟都一样的心思呀!”母亲听后流露出幸福的笑容。

在父亲85岁寿辰时,书法界的老领导、老朋友、老同志都挥毫泼墨表示祝贺,陈雨萌老先生还为二老写下了:“心地善良宜福寿,精神爽朗自康宁。”在慈母八十寿辰时,回想起母亲勤俭持家,育树成林,为培育我们费尽心神,儿孙们铭心功德,难报此恩,我欣然命笔赋诗一首以表心愿:“慈母心善寿八旬,子孙同瞻宝婺春。燕翼瓜瓞皆甲弟,四代斑衣难报恩。“

大孝无疆,内涵深远,孝顺不仅是满足父母的物质需要,更重要的是满足父母亲的精神需求。俗语讲,顺者为孝,就是顺着父母的意愿办,让父母高兴,让父母心安,让父母没有后顾之忧。父母叫办,马上去办,认真办好,不留遗憾。

谨以此文纪念父亲诞辰100周年。愿父母还健在的读者朋友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陪伴父母度过幸福愉快的晚年。孝是不能等的,父母百年以后想尽孝道,一切皆晚。

2017年1月9日(许长富王明光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