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危难见人心
“古镇长,救救我们的家人!”
闻言,建筑队员们纷纷嚎啕大哭。
古源深吸口气,扯着有些沙哑的嗓子吼道:“我知道,我知道你们很急切!”
“可我一点也不比你们少上一点!现在还有将近是个村子的人被困在地震残骸中生死不知!”
“他们可能正被压在房屋下,祈祷着上天,祈祷着神明!”
“但我们都知道,这世间没有神灵!”
“那他们能怎么办?我们能怎么办?”
“你们求我救救他们,我又不是神明救不了他们,能救他们的,只有大家!”
“现在不仅乡镇公路被毁,村路也毁于一旦,想救大家,就要先保证道路的畅通!”
“你们与其在这哭嚎,不如去做一做那神灵之举!打开生命的道路!”
古源这一番话,顿时让不知所措的建筑队员们回过神来,是啊,自己就算回去又能做得了什么?
“古镇长,告诉我们,我们该怎么做!”
喊出这句话的不仅是几百名建筑队员,还有全场六个村子的村民们。
古源点头,也不废话道:“现在,铁牛叔带领建筑队员快速抢修乡镇公路,务必最快时间能与外界畅通”
“大壮叔,将治安队打散,分为十二队,每一队挑选三十名青壮,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往被困的村子,疏通村路以及对村内被困情况的摸底!”
“大眼叔,你带领五十个人,组成快速反应队,及时收集建筑队和治安队的进度和支援情况”
“马婶,你挑一些妇人,尽可能地收集能用到的物资,吃的,喝的,以及能用到的家伙事!”
“朝阁一会你带三十个人,前去芍药村那边的撤离场,按照这边的情况,让芍药村那边向十村支援!同时让葛树根收集医用药材,让他组建临时治疗队!”
“大家听明白了吗?”
古源再有条不紊地安排一系列的举措后,冲着密密麻麻的人群喊道。
“明白了!”
随着大壮,铁牛,刘大眼等肩负着任务的人带队离开,伐木场这片空地上,瞬间少了三分之一的人口。
可,在场的依然还有一千多人!
“那我们呢古镇长!”
看着这么多人有事干,留在原地的人纷纷焦急地喊着。
古源满意地点头:“放心,不会让你们闲着!”
随后,古源又分别针对各地的情况,分出了五百人,多为在场的青壮,命令这些人对黑水村通往卧龙村的村路进行修复。
之所以这么安排,因为卧龙村至关重要,不是因为那是古源的村子。
而是因为,卧龙村作为这段时间卧龙庙会的主场,里面有大量的物资!
这些物资在灾区就是救命的东西,在没能与外界建立连接的这几天,卧龙村内的物资,将是三十二村的活命口粮!
在分出这五百人之后,在场剩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就连有点力气的妇女,都被古源一视同仁地派了出去。
“古小子,别看我一把年纪了,我也能出力!”
“对,镇长哥哥,我们也行!”
一群老人和孩子,也目光灼灼地望着古源。
然而,古源无情地拒绝了老人和孩子的善意,开玩笑,别人没救出来,再把你们搭进去,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安排完这些基本的举措后,古源看了看变成危房的临时办公场无奈地摇头。
“古老弟,古老弟!”
王三味灰头土脸的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满头大汗地冲古源招手。
“王主厨!”要不是王三味主动出现,古源差点把这家伙忘了。
王三味气喘吁吁地跑到古源的跟前道:“可找到你了!”
“还记得你让我采购的那一批帐篷吗?”王三味突然道。
经王三味这一提醒,古源的脸上露出喜色:“对啊,那批帐篷呢?”
王三味满脸喜色地道:“那批帐篷之前因为修路,暂时放在了黑水村停车场,我刚去看了,好着呢!这下能派上用场了”
古源欣慰地道:“多亏王主厨,这三百顶帐篷,你负责带老人和孩子搭建,这样以来也能应付燃眉之急,只要等到龙港那边支援,就好了!”
却不想,古源这话刚一出口,王三味就一脸灰白的道:“龙港怕是暂时指望不上了!”
古源一愣:“怎么回事?”
王三味晃了晃自己的卫星电话道:“我刚跟龙港通过电话,三岔镇也在地震范围内!好像比咱们还严重!”
古源一愣,随即恍然,他明白什么原因,地震中心确实是在卧龙山断龙崖不假。
但因为自己用仙府强行镇压,所以卧龙镇虽然处于地震中心地震带,实际受到的地震远远低于外侧。
而三岔镇又刚好处于卧龙山界限点,没有仙府的庇护,自然受到波及!
三岔镇又是进入卧龙山的唯一关隘,如此以来,龙港想要支援卧龙镇,就先要支援三岔镇!
看着眉头皱起的古源,王三味安慰道:“不过也没那么糟,我发动了社会关系,联系了不少朋友,在龙港积极的组织救援队,相信很快就会赶来!”
对于王三味所谓救援队,古源其实不抱太大希望,如果三岔镇真的像王三味说的那样,灾情严重,他们同样也过不来!
正如古源所想,眼下的龙港政府,正吵成一片!
“卧龙山地震,卧龙镇处于地震中心带,必须第一时间救援!”陈院桥愤怒地拍着桌子道。
“陈市长说的倒是轻巧!三岔镇同样受灾严重,不整顿好三岔镇,救援队伍根本无法通往卧龙镇!”曹庆毫不客气地反驳。
“军方那边呢?”陈院桥把目光看向一个威严的军人。
那人严肃地道:“我方攻坚队已经进发,出动了三架直升机准备进行伞兵盲降!”
“但卧龙镇的地形复杂,成功难度很高,所以我不建议舍近求远”
听到这,陈院桥无力地坐在椅子上,他清楚眼下是最好的决策,只能不甘地点头:“那就优先救援三岔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