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衷曲意临别托孤
吃过饭杨双双自回屋休息了,留林如海跟两个孩子说话,到了午后,她正看书,忽然听见有人敲门,遂让晓风开了门。
杨双双放下书,林如海信步走进来,坐在她对面,晓风似是没反应过来还直愣愣站着,她只得吩咐道:“去倒杯热茶来。”
林如海等晓风出去了才道:“明希和黛玉,就交给你了。”明希是阳哥儿的字,他大名叫林玄乌。
杨双双点头,“你放心,我定会事事以他们为重。”
林如海沉吟了半刻郑重道:“多谢了!”
杨双双笑道:“是我该给大人道谢。”
林如海这会儿正在翻她读的那本宋词儿,过了半晌才道:“阳哥儿过了年也要开蒙了,我已经嘱咐了内兄,将阳哥儿送进贾府族学,我看你也通文墨,日常也可与玉儿多交流些。”
杨双双点头称是,林如海又道:“我后日一早就走,明日还要进宫谢恩,就不跟明希和玉儿当面辞了。”
杨双双应了,他见再没什么可说的,跟史太君辞了行,出了荣府。
等他走了,晓风才神秘兮兮的进来问道:“姑娘,林大人和你说什么?”
杨双双觑了她一眼,她赶紧捂住了自己嘴,不敢再多说一句。
到了晚上双双看晓风时不时好奇看向她的目光,叫了她道:“咱们现如今不比家里,这荣府只比东府规矩更多,当日大姐样样比我好,过得也小心翼翼,更何况咱们是寄住。”
杨双双看她霜打了茄子的模样,想了想还是解释道:“我早年去扬州扶灵的时候见过林大人一次,碰巧救过故去的林夫人一次,所以他很承我的情。”
晓风恍然大悟,心里更为敬佩自家姑娘。
等到杨双双把林如海的消息告诉黛玉和明希的时候,两人都是一脸失望。
杨双双安慰道:“不过是一两年功夫,就当是帮你们母亲在老太太面前尽孝了。”
明希说话奶声奶气:“父亲说外祖母最疼母亲了,如今母亲不在了,就要明希去疼外祖母。”
杨双双看他乖巧懂事,点头道:“正是,明希可要多逗外祖母开心。”
等乳母带着明希去休息了,黛玉却还不走,带着几分探视的目光看着她,杨双双自然知道她一副七窍玲珑心,最是晓事儿。
黛玉过了年也十一二岁了,原书里这会儿她已经父母双亡,客居贾府,和宝玉青梅竹马。可因为许多阴差阳错,她现如今不仅父亲尚在,还多了一个弟弟。而且因为来贾府日子不过两三月的功夫,注意力又常在明希身上,所以和宝玉尚未熟络起来。
她和原著里一样聪颖敏感,只是这些年在父母羽翼下生活得尚好,性子也未朝着书里尖酸起来。
她和黛玉的关系敏感,如今在贾府,虽说她有林夫人的名分撑腰,但到底惹得那位是宁国府的当家,她怕惹出别的事端,遂对黛玉温言道:“我只比你大个几岁,你若是不习惯,便把我当做姐姐一般,不用唤我母亲,唤作太太即可。”
黛玉看她如此体贴自己,微微点头,朝着杨双双和善一笑。
因着林如海的安排,明希自那日后开始去贾府族学上学,杨双双知道族学里的人良莠不齐,叮嘱明希:“大哥哥家的兰哥儿,你也是见过的,很是用功好学,别人也罢了,兰哥儿倒是要多来往。”
明希应了,杨双双亲自带他去了李纨处,托付了兰哥儿照料他。
李纨满口应下了,明希和兰哥儿年纪差不多,等离开的时候,两人已经很是亲厚了,杨双双放下心来。
于是杨双双在荣府的日子就这么毫无波澜得过了起来,和家里悠闲自在不同,荣府上下都有一双富贵眼睛,她出身寒微,虽是许给林如海续弦,到底还没行过礼,不是名正言顺官太太,家里有些眼皮子浅的婆子就怠慢起来。
贾母因看重阳哥儿和黛玉,对她一向也颇为照看,是以她的日子过得倒也不算差。
只每日她活像上下有几百个心眼子一般的过日子,精神颇为疲惫,偶然想起小妹、想起周鸿吴威,都有种往事俱亡矣,只剩雪泥鸿爪留于心间,颇多回味。
转眼杨双双到了荣府已经一月有余了,累月荣府上下都忙得脚不沾地。
省亲的院子虽大致修好了,只是院子布置非一夕一日之功,要采买陈设、古董文玩,还要采买活物例如鹤、鹿、兔等点缀,王夫人与凤姐儿两房人连着丫鬟婆子都不得空闲。
杨双双出门子前说接母亲妹妹过来玩的话,此时也不好提。
这日正好采买的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儿们来了,因着薛姨妈住在梨香院,离得又远,来往也不便,索性搬到了内院,将唱戏的女孩儿安排在梨香院。搬到内院儿虽近些,只是薛蟠年岁大了,多少有些不便,王夫人只得在后头给他另拨了一处院子。
可巧儿薛姨妈新搬的院儿正挨着杨双双边上,她与秦氏素来亲厚,杨双双少不得带着黛玉去拜访薛姨妈宝钗。
薛姨妈见她二人一起过来,打趣道:“这可真是线头落针眼——赶巧了。”
杨双双抿嘴笑,听薛姨妈说起那会儿从扬州到京上的旧事,一时觉得恍然隔世,那会儿她还觉得红楼的世界离自己十万八千里,万万没想到如今自己深陷其中,不免自嘲得笑了笑。
宝钗见她如此,不知想到什么,也抿了嘴笑道,“玉儿如今可好了,有人一起谈论诗文了。”
杨双双听了笑着摆手,“你可别打趣我了,我不过白认得几个字,哪能真拿出才女做派。”
黛玉听了笑道:“宝姐姐既然认了你当先生,你又何必自谦呢?”薛姨妈跟着凑趣,杨双双一时岔过这个话头,她最怕什么谈论诗文了。
众人说笑了一会儿。到了走得时候薛姨妈约着她一起去尤府探望秦氏,她正愁没由头回家,自然应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