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千金之子坐垂堂
当晚杨熙回到府上,便将此事与若虚先生说了。
若虚先生点头道:“确实如此,明日我将随侍天子一并前往,你就与丹夫子同去吧。”又嘱道,“虽然你曾经见过天子,但那毕竟是私下场合,这次是一场大规模盛事,却要小心谨慎,不可行差踏错。到时往来百官,也要记住他们姓名样貌,将来少不得要与他们打交道。”
杨熙领诺,将先生交代的事项一一记在心中不提。
第二日一早,若虚先生天还不亮便去早朝,杨熙用过早饭,便去丹夫子门首等候。过了不多时,大门吱呀一开,丹夫子带着一名青衣小厮走出门来。
杨熙刚想向丹夫子问安,突然瞥见那个青衣小厮,巾帻裹头、瘦瘦小小,正低眉顺眼站在丹夫子身后,虽然看不清面貌,只能看见一抹雪白的颈项和下巴,但他的心脏却蓦的狂跳起来。
是青儿小姐!
丹夫子见杨熙突然呆愣,不由得苦笑道:“延嗣莫要惊慌,青儿听说今日有如此盛事,天子要历考博士、学子,心中极为向往,便非要央求我带她去见识见识。我拗不过这丫头,只得让她扮成小厮,偷偷跟去了。到了太学,还望延嗣从旁遮掩一二。”
穿着小厮装束的青儿脸上闪过一丝红晕,对着杨熙微微福了一福,声音细若蚊蚋道:“见过世兄。”
杨熙恍若身在梦中,直到与二人同登马车,在驰道上向太学驶去,才慢慢回过神来。
马车之中空间甚小,杨熙与青儿分别坐在两边,虽然中间隔了一个丹夫子,没有肌肤相亲,也算呼吸相闻。闻着女儿家身上若有若无的幽香,杨熙心中不觉胡思乱想,这孔夫子只说非礼勿视,没说非礼勿闻,于是不觉又深深吸了几口气。
太学属太常寺管理,位置便在长安近郊,城西南五里之处。丹夫子的宅邸距离太学不远,走了一程,远远看见高耸入云的辟雍、社稷坛就在眼前,驰道两边房舍绵延不绝,都是太学生的寓舍,只见路上的太学生们都是穿戴齐整,都向太学方向走去。毕竟今日天子驾临,谁不期望能让皇帝青眼加身呢?
再往前走,便是一片开阔广场,依次排开六栋双层轩宇,营造极为宽大,其间来来往往的均是儒生,都要向那广场聚集而去。
丹夫子的马车停在一片马厩旁边,自有童仆前来安顿车马,丹夫子便携着杨熙和青儿同向广场走去。路上看见同僚,毕竟带着女儿,也不便上去搭话,只是遥遥拱手行礼。
须臾来到广场之上,只见外围已经挤挤挨挨全是学子,那广场地上摆满蒲团,不知为何却没人去坐。再看那正殿前方,也已排开一溜案几,当中高几覆盖着明黄桌布,必是皇帝座位。再往前看的正殿当中,便是至圣先师孔子的挂像,看起来威严肃穆,两边有数名身着內侍服色之人正不断地将三牲、鲜果等贡品堆上挂像前的供桌。
三人正不知该往何处去,突然人群中一人向杨熙摆手,道:“延嗣贤弟,你也来了!”
杨熙定睛一看,原来是好友岑规。岑规看到丹夫子在旁,连忙疾步趋近见礼,瞥见男扮女装的青儿藏在丹夫子身后,也是呆了一呆,顿时将她认了出来。
一旁杨熙忙向他连使眼色,这岑规也是聪明之人,又在丹夫子府上旁听已久,自然知道丹夫子对小女儿的宠爱,于是硬生生忍住诧异,把目光转开去,只与杨熙叙话。
经过岑规解释,杨熙才知道此时众人都在等候天子到来。等到天子来到此处,向至圣先师献上祭祀,太学诸官员、博士、学子才可分别入座。
同时,也不是谁人都有座位。上首皇帝身边,只有王公贵人方可落座,下首十几个绣墩,则是德高望重的儒学博士的座位,再下面广场上的蒲团,则是“弟子”的座位,那“诸生”之流,却只能团团站在周边了。但是即便是只能站立在旁,“诸生”也都是蜂拥而至,只盼一睹圣上天颜。
又谈了一会,突然听见远处传来悠长号角之声,聚集的人群顿时一阵骚动,都道:“圣驾到了。”就见那人群如海啸一般分向两边,太学门口的牌坊底下现出明黄色的幢幢宝盖。
天子为表示对至圣先师的尊敬,在太学门口一里之外便下了龙车,步行前来。远远看见皇帝御驾,众人顿时如风批麦草,哗啦啦跪了一地,山乎“吾皇万岁”。有些来自乡下的学子,此时是第一次得见天颜,竟然激动得热泪盈眶。
天子龙骧虎步,在一群贵人臣子的簇拥之下从外走来,看到下面跪了一地的太学学子,想到天下有才有能之士,多半已经被收罗在此,假以时日,必然涌现无数的将相良才,国之栋梁,不由得心中大悦,连道:“众卿平身。”
众人哪里敢起,直到天子走上殿前祭台,一个随侍内官才尖声道:“圣上赐你们平身,都快起来吧!”众人才纷纷站起。
杨熙随着众人一跪一起,直到现在才有暇打量天子一行。只见天子当先站在祭台前面,身着玄色冕服,身后全是身穿皂色祭服的王公贵人。
杨熙定睛一看,顿时认出几张熟悉面孔:最靠近皇帝的是丞相翟方进和御史大夫孔光二人,后面有执金吾卿任宏,还有他的先生礼官大夫杨若虚。但不知为何,应该时刻在天子身边,保卫天子安全的卫尉卿张逸云,却不见踪影。另有数人靠近天子,显然也是身份尊贵,年龄却是有长有幼,杨熙俱都不认得是谁。
旁边丹夫子轻声介绍,那天子身边最年幼者,便是定陶王刘欣了。边上那个稍微年长一些的青年,却是楚王刘衍。接着又介绍了几名臣子。
杨熙奇道:“怎么其中没有中山王?”
丹夫子正待要说,祭祀大典已然开始。他作为太学博士,自然要上前参与祭祀,便嘱咐杨熙好生照看青儿,自己则是快步向前,排班列队,跟在皇帝身后向着至圣先师挂像行那参拜大礼。
皇帝亲手在那至圣先师座前燃上贡香,手中展开一个帛册,朗声念道:“太古万世,长夜难明,春秋之末,圣人降生。感万方之多难,
乃驰驱以宣教。冀辅弼于乱世,欲敦厉于黎庶......”
众人恭立静听,原来天子念得乃是一篇祭文,内容全是称颂孔子功德,其文辞华美、立意高远,只听得众儒生心中暗暗惊佩,不知竟是何人所作。
一旁青儿听得如痴如醉,待听得“追往事,思来者,悬明镜而作《春秋》,立极则以昭万代”一句,忍不住小声重复起来,吓得杨熙连忙碰碰她的肩头,她才猛然惊觉,闭口不言,脸上却已是泛起一抹红晕。好在周围儒生也都在认真倾听,倒没有人发现这里的异状。
看来这青儿姑娘才女的名声绝非虚名谬赞,而是有真才实学的。杨熙虽然读过不少书籍,但在这文赋一道上,却没人指导,只能说是粗通,这洋洋洒洒一篇祭文听在耳中,只是觉得好,一时也说不清怎么个好法。青儿一个少女,却仿佛深得其味,大有不虚此行之感。
杨熙指尖触到少女的肩头,感受到少女微微的颤抖,虽是隔了不知几层衣服,但仍感指尖麻酥酥的,心头更是纷乱如麻,一时间又是甜蜜又是紧张,却将天子后半篇祭文全数错过了。
等他回过神来,天子已念出最后一句“昔三千学子相望于道,今太学杏林已成大观,百川竞乎儒林门庭,圣人之学诵说尤新,尔等当继夫子之志,开我大汉万世太平!”这最后一句颇有劝勉学子之意,现场儒生一听,精神都是为之一振。
天子念完,对着先师挂像又是一拜,然后才走下祭台,哈哈笑道:“这片祭文是扬子云所作,确是深合朕心。你等学子,切莫要辜负朕的一片苦心呀。”
天子站在天子身后很远处一名老臣连忙跪下谢恩道:“不敢,不敢,天子谬赞,折煞老夫了”
这老人名叫扬雄,字子云,乃是当世一等一的文学大家,所作几篇大赋,都是脍炙人口,不仅天子赞誉有加,全国士子也是竞相传颂,他作的祭文自然是好的。但不知为何,此人却一直未得重用,只在少府担任一名黄门侍郎。
杨熙见青儿远远望着扬雄,满脸倾慕之色,不由得暗下决心,一定要找机会向这扬侍郎请教一下辞赋功夫。
祭拜已毕,天子便到前殿之前的案几上坐下,命道:“坐。”众臣立刻在两边案几按照职位尊卑坐好,那定陶王、楚王均坐在天子身边。
见到各位博士纷纷在下面绣墩坐好,杨熙和青儿也赶紧上前,到那丹夫子跟前侍立伺候。外面的学子接着纷纷涌入,“弟子”在那蒲团上坐好,“诸生”却只能围在广场外侧,翘首竖耳,只盼能多看一眼天颜,多听一句圣音。
天子见群臣、博士、学子齐齐整整,都在静静等待自己开口说话,不由得龙心大悦。刚欲开言,忽听一阵迅疾的马蹄声从远处哒哒传来,在这寂静的太学大殿前显得尤为刺耳。
太学乃神圣之所,连天子前来祭拜,都要提前下车,步行前来,这是哪里来的狂徒,竟然纵马奔驰?一时间天子以降,人人都是脸上色变,向那太学的大门牌坊处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