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康可铨
拜上帝会教义严格,将儒、释、道等其他宗教、学说都视为异端,不仅摧毁寺庙、道观、儒庙等,而且在民间搜检相关书籍,严禁百姓阅读儒释道经典书籍。
华夏受儒家文明熏陶多年,读书人早已对“仁而有序”、“重义轻利”、“互敬互信”等儒家学说深信不疑。
洪秀全开创拜上帝教,主张“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种平均主义的主张固然能够吸引底层百姓,却遭到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等阶层的强烈反对。
尤其是知识分子,对太平军破化城乡秩序、禁毁儒家文化的做法深恶痛绝,认为这将导致华夏亡国灭种。在湖南、广西境内,已经有不少的地主知识分子开始办理团练武装,防备太平军侵扰。
太平军若要割据一方,自然无须知识分子的帮助。但假若志在全国,则要面对诸如创建制度、规划战略、内政外交等难题,则要得到技术官僚、知识分子的鼎力支持。
太平军中也不乏卓见之士,如杨秀清和冯云山等都极力主张厚待知识分子,缓和反儒立场。但洪秀全一决孤行,坚决反对其他一切宗教、学说,要求会众只得崇奉上帝一人,试图依靠宗教狂热聚拢人心。
知识分子把太平军视为洪水猛兽,少有人敢主动投靠太平军。
康可铨无家可归,又受到张员外的怂恿,只好怀着忐忑的心情面见吴捷。
他大概三十四五年纪,中等身材,目露精光,气质非凡。趁着等待的空当,他背着手,不慌不忙地读着县衙门口的安民告示。
看见吴捷后,康可铨并不下跪,不卑不亢地作了个揖,说道:“康可铨拜见大帅,听东家张员外说,大帅求贤若渴,康某特来大帅帐下投军。”
此人外表、气质不俗,唯独身上带着股傲气。大概是读书人出身,对太平军存有误解。
吴捷连忙回礼,说:“久仰久仰。康先生大才,屈尊来到吴某营中效劳,吴某不胜惶恐。快进来说话吧。”
吴捷让康可铨先走,康可铨执意不肯,于是两人并肩走入花厅。听说康可铨尚未吃饭,吴捷连令亲兵添加碗筷酒菜,请康可铨一起吃便饭。
午饭十分简单,吴捷也不讲究,只是一条鲫鱼、一盘炒番茄、一碗肉汤。因为康可铨一起吃饭,亲兵又加了一盘小葱炒鸡蛋。
吴捷说:“军中一切都简单,我只有这几样小菜招待康先生。见谅,见谅。”
看得出来,吴捷不拘小节,也无架子,并非寻常草寇。康可铨连忙摆手,说:“吴大人少年英雄,不拘一格,望之而有富贵之相。康某刚才一路从张员外家过来,但见城内秩序井然,军民各司其职。
“尤其是大人属下的太平军,气象一新,为官军所不及。眼下清朝官员腐败,百姓穷苦,民生凋敝,百业不兴。天道有轮回,代清者或为天国乎?康某不才,情愿追随吴大人左右,以效犬马之劳。”
吴捷大喜,斟了杯黄酒给康可铨,说道:“吴某何德何能,竟能招致康先生这样的大才,真是天助我也。目下我军刚进占永明,不知先生是何见教?”
康可铨已经料到吴捷会问他这个问题,便侃侃而谈道:“太平军起于广西,其势锐不可当,非天地会的草寇可比,比起前朝的农民军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今清朝失德,武备废弛,内忧外患纷至沓来。清朝已如一棵内根朽坏的百年巨树,外表看起来巍峨,内里已经坏透了。
“假若诸王齐心,士卒用命,正可乘此良机,将这朽木连根拔起。但愚以为,太平军恐怕也有一些不足。最大的问题是,拜上帝会教义偏颇,用之驭民可以,用之钳制读书人则万万不可。但凡读书之人,无不视拜上帝会为洪水猛兽。因此,假若太平军欲成大事,非修改教义不可,非接纳读书人不可……”
康可铨的话说到了吴捷的心坎里。但洪秀全讳疾忌医,对坚持拜上帝会教义颇为偏执,连杨秀清、冯云山的话都听不进去。出于谨慎,吴捷连忙制止住他,说道:
“康先生所议,吴某深以为然。然而,天王坚持己见,不肯在拜上帝会问题上稍作让步。这个问题,还请康先生放在心里,你我心里有数即可,不要妄发议论,恐为小人所知。”
康可铨叹口气,埋头吃起饭来。沉默了一小会儿,吴捷继续问道:“就当前局面而言,不知康先生有何高见?下一步,我军兵锋应该指向哪里?”
康可铨和吴捷喝了一杯黄酒,说道:“清军人数虽多,却不相隶属,各怀鬼胎,畏我如虎。加之我军已经夺占江华、永明两县,与道州互成犄角,已经打破了清军的包围。暂时而言,我军是不会有什么危险了,正可趁此机会招募新兵、搜检钱粮船只,北上长沙。
“长沙城防空虚,只要太平军派遣三千精锐之师,星夜兼程,定能袭而占之。就算夺不了长沙,也可继续北上,占领岳州。岳州地处洞庭湖与长江交汇处,船民数十万,民船数万艘,得之便可顺流而下武昌。
“两湖历来就有天地会反清武装,太平军可据武昌而号令天下,招募十万精兵。然后誓师北伐,直捣燕京,趁清朝疏于防备,可以一鼓作气直趋燕京。只要拿下燕京,则天下尽在我手。”
康可铨所言,与吴捷所见不谋而合。但吴捷不动声色,陪康可铨说了杯酒,说道:“英雄所见略同,康先生之才,只怕孔明再世也要自愧不如。”
康可铨并不言语,也不谦让,脸上甚是得意。
吴捷接着说:“康先生才干优长,论理应当辅佐天王、东王等诸王,不应在吴某账下屈就。但康先生出身儒生,又初来乍到,还请康先生暂时在敝人账下委屈一下……”
说到这里,吴捷停了下来,等康可铨接话。自己好不容易招拢来康可铨,自然应该把他留在自己营中效力。
康可铨会意,说道:“康某待罪之身,能得大人庇护已是感激万分,岂敢再妄想高攀?”
果然是个聪明人。吴捷又问:“康先生既来投军,可有什么牵挂?吴某一定竭力帮忙解决。”
康可铨也不推让,说道:“康某孑然一身,了无牵挂,唯有两件小事,还需劳烦大人。一则康某之前一直在张员外家避难,如今受张员外举荐到天军中效劳。听张员外讲,如此便可免除摊派给张员外的钱粮。康某深受张员外恩情,无以为报,还望大人免除张员外钱粮。”
吴捷明白了,康可铨着急忙慌地过来投效,大概还是因为张员外催促,以尽快免除加派在他身上的钱粮。他不便说破,连忙答应。
康可铨又说:“康某平生最大恨事,乃是身为客家人,受族人推举组织团勇,却屡被江华县王重寻衅勾陷,不得托庇在张员外府中。康某族人也一再被王重打压,至今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康某愿借大人两百精兵,说服族人加入太平军,并举兵讨伐王重。王重为江华县的大地主,家中钱粮无数,正可夺之以充军资。”
吴捷斟酌了一下,说道:“这个不难,碰巧城外来了五百援军,我正要过去拜访他们。咱们一起过去,到时联络他一起出兵,消灭王重自然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