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洪杨又争
12月8日,太平军主力沿陆路到达临资口,与罗大纲、吴捷二人的先锋军会师。
洪秀全与杨秀清之间依然存在严重分歧。
杨秀清执意要顺资江到岳州,搜罗船只,进入长江,然后顺流而下,进占金陵。
洪秀全熟读史书,知道金陵不可恃。历史上,金陵虽是六朝古都,但据之者都是偏南东南一隅的短命王朝。
假如太平军定都开封,逼近燕京,可以造成和满清决战的有利态势。金田起义以来,太平军一路摧枯拉朽,暴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清军之所以还能抵抗太平军,主要在于满清政府可以调集资源支持清军。
满清是华夏合法的中央政府,可以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镇压太平军。燕京是满清中央统治的象征,假如太平军攻克了燕京,满清统治也就失去了合法性,势必土崩瓦解。
以太平军当前超强的战斗力,对比满清八旗、绿营的孱弱,假若真的定都北方,太平军还是很有把握攻克燕京的。
可杨秀清不同意,一心定都金陵。两人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不过杨秀清对外散布消息,说罗大纲和吴捷在临资口找到了上千艘船只,在岳州还有近万艘船,可以装载全部辎重、老弱妇孺。
太平军一听找到了船,顿时士气大震。太平军投军多是全家投军,精壮男丁在前线打仗,老弱妇孺留在后军,随大部队行止。有了船,太平军就不用担心家属掉队,也不用分出兵力运输辎重了。
杨秀清还说,大军到了临资口,不一定非要坐船北上岳州,也可以坐船走洞庭湖,沿洞庭湖西岸到常德。
如此一来,全军更加踊跃,纷纷支持杨秀清。洪秀全无奈,只得同意大军离开益阳,前往临资口与先锋军会合。
到了临资口,洪秀全、杨秀清亲自过去勘查江面。罗大纲、吴捷两位先锋军首领陪同。
清军以大船装载沙石,将大船凿沉,将资江江面阻塞。这大大出乎洪秀全的意料。
几个月前,太平军在全州蓑衣渡受阻。那时,清军仅仅以木桩钉塞湘江江面,太平军尚且不能拔除木桩。如今,临资口江面布满载以巨石的沉船,阻塞更为绵密,太平军又怎能清理江面?
想起南王冯云山在全州战死,洪秀身心里浮上一层阴影。他立刻提出反对意见,说:“清胞,临资口是过不去了。我看,咱们还是西进常德吧。请你立刻通令全军,准备拔营,走陆路去常德。”
杨秀清大吃一惊,没想到洪秀全竟以此为借口西进常德。他连忙说道:
“天王多虑了。你瞧这临资口,停有上千艘民船,足以安置全军老弱妇孺。还有那岳州土星港,据斥候讲,也有上万艘民船,足以安顿全军将士、运载粮草载重。这一定是天父暗中保佑,咱们可不能违背天意呀!
“况且,罗大纲和吴捷已征调了上万民夫,约定明天与天军主力汇合整齐,齐心清除这些沉船。听罗大纲讲,他们一日即能清除江面,保证大军后日即能乘船北上。”
杨秀清看了眼罗大纲,朝他使了个眼色。
罗大纲会意,赶忙说道:“天王,东王说得不错。我和吴捷征调的民夫多是船户,熟悉清理沉船的办法,能在一日内疏通江面。”
他是个大嘴巴,讲到这里就该结束了,偏偏又说道:“天军可搜罗船只,顺流而下,进湘江、洞庭湖,入长江,然后夺一大城,如武昌、安庆、金陵者,以安置老弱妇孺。
“届时,天军只留一大将镇守大城,主力全师北伐。天王御驾亲征,驻河南。大军渡河,攻燕京。如此,则天下可定……”
吴捷心中暗想,罗大纲也真是个聪明人。他表面上支持杨秀清,主张乘船北上,实则在支持洪秀全。因为他主张“天王御驾亲征,驻河南”,天王既然驻河南,自然就要定都河南了。
果然,罗大纲话还没说完,就被杨秀清打断了。杨秀清何其精明,不容罗大纲乱说,转而问吴捷:“吴捷,你怎么看?”
吴捷是杨秀清的属下,又是罗大纲的女婿,自然是两边都不得罪为好。可是,在他的内心深处,他还是赞成洪秀全的意见的。
西进常德、北上中原,这是目前太平军可选择的最佳路线,也最有希望问鼎天下。罗大纲后面所说的,据大城以安置老弱,虽然稍有不同,却也是主张定都北方,以全军直捣燕京的。
然而,战略虽好,风险却最大,也根本实行不下去。首先,军权在杨秀清手里,杨秀清主张定都金陵,又能借天父树立权威。洪秀全虽是天子,也不能乾坤独断。杨秀清可以借助“天父下凡”,轻易推翻洪秀全的旨意。
在定都这个关系天国大局的问题上,杨秀清是绝对不会让步的。
吴捷计议已定,小心说道:“愚以为,临资口、土星港有上万只民船,天军正可乘船北上。此乃天意,违之不祥。”
吴捷知道,洪秀全、杨秀清表面在争论是否乘船,是否清理江面,实则在争论到底在哪定都。而罗大纲当着天王、东王的面,擅自谈论用兵方略,遥指定都问题,已经惹得东王不快。自己人微言轻,还是不要胡言乱语。
毕竟,洪秀全、杨秀清作为太平天国的老大、老二,哪一个都是他得罪不起的。
洪秀全在长沙时开始正式使用天子仪制,太平军蒸蒸日上,也令他颇有些志得意满。他见罗大纲支持自己北上,吴捷又不置可否,心里更加得意。联想起杨秀清种种跋扈之态,洪秀全断然说道:
“清胞,我意已决。为大局计,天军还是走常德、北上中原为好。陈承镕,传我的旨意,通知各军准备拔营,改走陆路,西进常德。”
太平天国制度,军师总揽军政大权,处理天国大小事务。但在程序上,军师做出决断后,需要承天王批准,加盖天王玉玺,以天王谕旨的形式颁行。如此,军师的决断方能在天国军政各级贯彻落实。
假如天王和军师严格执行这个程序,则两人的权力会形成制衡,天王不可妄为,军师亦会收敛,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制度。
但东王身为军师,屡次以军情紧急为由,先斩后奏,甚至斩而不奏,颇令天王不悦。
这一次,天王也有样学样,直接插手军政事务,绕过军师,直接向全军发号施令。
杨秀清权力欲极强,又在历次战斗中积累了威望,野心膨胀,岂能容忍洪秀全挖他的墙脚?
陈承镕正要拟旨。一旦洪秀全的旨意下达全军,杨秀清就不好阻止了。
情况紧急,只见杨秀清摇头晃脑,也不顾地上肮脏,轰然倒地。
不用说,这又是他的拿手好戏:天父下凡!
不知哪个东殿属吏喊了声“天父老人家下凡了”,唬得众人纷纷下跪。
过了一小会儿,待众人都下跪完毕,杨秀清才慢慢站了起来,大喝一声:“吾乃上帝!传赖媳来!”
所谓赖媳,就是姓赖的儿媳妇,说的正是洪秀全的正妻赖莲英。
洪秀全早年科举失利,得了一场大病,数月卧病不起。卧病期间,洪秀全自称“被诏升天”,见到了“天父”上帝。上帝勉励他改造人间,杀妖救民。洪秀全受此启发,创立拜上帝会,从此开始反清。
洪秀全自称在天上有个正官皇后,封号“正月宫”。他认为自己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妻子就如月亮星星一样围着自己转。
天上已有一个“月正宫”皇后了。洪秀全的正妻赖氏便不能封后,只能封为“又正月宫”。
只是,洪杨二人明明争论的是进兵方略问题、定都问题,杨秀清召赖氏过来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