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以耕备战
‘这泗州紧邻应天西北,有了此人坐镇,此处当可无虞’朱元璋心道。见别处人马不断加入,于是再派人晓谕了方国珍后;朱元璋索性直接将此前的枢密院改作了大都督府,以便料理中外诸军事务。此事定下后,进展虽然极为顺利,但在确定大都督一职时,朱元璋还是不由大伤脑筋费尽了思量。
‘作为这节制中外诸军的最高军事长官,该由谁来担任呢?徐达、汤和虽然在军中声望最高,但其常年领兵在外,显然根本抽不出身!而胡大海、常遇春呢,此二人虽然也颇有威望;但性情过于暴躁,显然也不适合。可是要掌管这机密要害所在,却又非可靠亲近之人无法胜任......’左思右想之下,好一番权衡下来;最后朱元璋才将目光投在了侄儿朱文正的身上。
这朱文正自从当日跟随朱元璋从军后,在其悉心教导下;不但屡立战功,兵法韬略无一不精;而且还行事大有章法,颇有声望!尤其是此前打下集庆,要对其封赏之时;朱文正不但坚持不受,而且还主动将功劳推与他人;以帮助叔父笼络人心......因此对这个视若养子的侄子,朱元璋自然是十分放心。由于朱文正在此前的枢密院同佥任上便已多有建树,是以提议一出;不但应天上下俱都赞同,既是远在庆元的方国珍也特意派人赶来了应天道贺。这朱文正却也不负众望,上任后不久;便将军务整饬一新,各处人马无不唯命是从。
看看军中各处俱都井井有条,眼下又外无战事;朱元璋这才抽出身来,专心研判起了刘基当日所献的奏折。在这《时务十八策》中,由于许多道理早就深谙与心;朱元璋也一直都在身体力行;只是对于策十所讲的‘以耕备战’理念不得要领,所以始终也无从下手。好在眼下应天人才济济,就此事与李善长等人商议后;众人不但很快就看出了所指的正是屯田之法,而且还讲出了此法来由及具体举措。
原来:这屯田制起先本是西汉时,晁错为解决军队长途给养不便所创。具体做法为:国家先将治下所有无主荒地收归国有,然后交与无地农民负责耕种;所得收获,则按比例与国家分成。后来三国时期的曹操也采用了此法后,在其基础上又增加了军屯内容;即以士兵六十人为一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此举推出后,不但使地方驻军能在交通不便时自力更生;而且还能使国家在防守时又不致浪费人力。因此,由于完全解除了粮草供给的后顾之忧;曹操这才在旷日持久的混战之中,得以获取最终的胜利......
此举果然大有用处!一番讲述听完,再了解了其中诸多好处及巨大作用后;朱元璋遂当下便问明了具体规制,开始大力推行起了屯田制度。当时由于多年战乱,许多耕地不但白白撂荒;而且由此所产生的大量无业流民也根本无法安置。是以,此举一出;当时就得到了军民各方的积极响应。其间,原本按古人规制:凡使用公家提供的耕具者,其收获官六民四,若是再使用官家种子的,则官八民二;只有自备种子、耕具者,方才公私对半分成。但朱元璋为了更好地推行屯田制,不但为垦荒者提供了种子、耕具等一应所需;而且所得收获也一概以对半分账。也正是有了如此举措,应天不但人口暴增了数倍不止;而且当年就获得了相当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