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生命的觉醒 > 第4章 修行心性

第4章 修行心性

能指导人的是什么呢?主宰人的不仅仅是思想,还有更深层次的意识,有的时候特别想那么去说去做,但真正要说要做的时候,体内就会有另一种思想,说出来的就会违背自己的思想,而用另一种思想,这就是久远劫来积累的意识在做怪。

这就好比是一个人,这个人完全靠的父辈祖辈的规矩前行,因为他所处的人事环境就适合这种规矩,如果把这个人放在一个截然不同的人事环境中,他就必须自己创造适应人事环境的规规,人因创造而改变了自己的能力。

这也是由思想而晋升为意识的过程,我们从小到大,在这种熟悉的人事环境中,自己灌输的这种程序,但这种熟悉的人事环境一旦改变了,那么他处理问题的时候便会超出常规,而真正的开启自己的模式,这就是意识,一般来说它的地位高,成就也会高。

因为普通人只有随波逐流,按照父辈祖辈现成的程序执行就行了,而有成就的人没有现成的程序,就得必须自己创造,这种创造的能力就是意识的层次,这样一点点的修行,在熟睡或不清醒的时候也能做到修行的原因了。

什么性格的人思想不定?师父说:许多电视剧中,有很多人被敌人抓到,严刑拷问,越是大人物信仰越好的人,就越不容易叛变,而那些没有什么信仰的小人物,为了一点小利益就会当叛徒。

而那些信仰坚定的人,就算身体遭受了什么刑,打到身上就像不痛一样,那股意志力,就可以支持他们,完成自已的使命,修行也一样,你对佛法信心越强,身体的苦难就会越少。

不是具足信心的人没有苦难,而是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心性,这股力量会冲淡身体的苦难,当佛性的意志力足够坚定的时候,他会冲破身体的束缚,度化我们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众生。

有什问师父修行为什么那么多规矩呢,师父说:戒律的目的是放下身见,定是为了聚集一念,慧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的一生匆匆忙忙几十年,一晃我们都不再年轻,回头想想,这一生,有多少事是为了自己,如果用佛的经典对照,我们的一生都是为他人忙。

真正为我们自己的却没有做过什么事,为物质的我,为执着人事环境带来的思想,为生存积累的意识,这些都不是我,而是身见,人生活在我执物欲之中,随着人渐渐的衰老,年轻时对环境物欲的好坏特别执着。

现在想想有很多事情毫无意义了,比如用放大镜将太阳光聚在一起,就会产生非常大的热量,水蒸气力量非常微小,如果将它聚集便能推动机械运转,我们一直以来妄念纷飞,没有打倒过别人,却耗掉了我们自己的生命。

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坚守住心中的善念,无论是你最亲的人,也无论是多么的逆境恶缘…,都不改变心中的善良,一念的力量毕将升华自己,而成为无我利他的菩萨。

有人问师父,神话电视剧有依据吗?蒙山施食仪轨说:夫真空湛寂,原无世界众生,自性天然…,在许多神话故事片中,身体可以指挥万物,看似非常神奇玄妙,其实身体原本是幻化的,而我们的心性才是真实的。

由于世人把真当假,把假当真,所以物质的身体看上去是真的,相反人把心性当成假的,所以心性才成为幻生的,其实心灵的力量非常重,而物质的身体是幻生的,是没有重量的。

普通人认物质所以才活在现实的世界,修行不认物质而承认心性的真实,看破放下物质,长久保护心性,所以才是佛菩萨境界。

修行者的思维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呢?一般人什么事都喜欢用心考虑,不管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是解脱生死的大事,只要想一定用心考虑,这会使人的心力涣散,影响心智健康,其实在人生中大事都用心,小事就交给思想去考虑。

该用心考虑的时候不用心,该用思想考虑的时候,不用思想,这样处理事情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这是精神类疾病的原因,心的容量是很大的,心是不变的,是不属于身体生命的。

所以用心考虑的事情只有最大的事情,终极的事情,而思想是因人事环境而有的,它是随着环境生命的灭亡而灭亡的,所以用思想考虑的也是我们这一期生命的事情,因为思想只是这一期的生命,不是人执着修行的对象,把这些放在次要,把思想和心分别开来,这就是修行。

什么才是真正的度化众生?普通人的帮助看重的是物质的东西,而师兄们的慰问看重的是一种爱心的能力,物质有生有灭,无我利他的爱心才是真正的人间净土,人幸福快乐的得到,不是世智辨聪而是福德智慧。

聪明只能换来短暂的幸福快乐,而福德智慧却能换来长久的幸福快乐,所以聪明和智慧就很好辨别了,比如人和人交往。

聪明的做法和智慧的做法就截然不同,由于聪明人只顾眼前,所以只能在物质上的付出和得到,而智慧的人却从心灵下手,给你勇气激励你前进,指给你一条正确的道路,一世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这就是爱心的奉献,无我利他的菩萨行。

俗人与圣人有什么区别呢?俗人只注重名利的得失,圣贤的教育在于德行的提升,而佛教育是无我利他的教育,古代人对生死都非常的注重,就连皇帝也一直寻找仙丹希望长生延寿,所以佛陀的教育就显得格外的殊胜。

佛教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入住在这所大学的条件就是,把世间所有的欲妄全部断尽,直接进入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至于佛陀言之中,这才是修行的开始,这也跟学生上学一样,学生考试合格称为毕业。

而佛法也是叫做明心见性称为毕业,在寺院的修行成为罗汉,毕业后的出世称为菩萨,普通的学生毕业之后可以为家庭国家作出贡献。

而菩萨也是这样,只是普通人重点在于物质上,而菩萨的重点在于心性上,化世间为净心净土,才是菩萨的目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