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舒服
萧珍珍陪着弟弟玩了一会,想着排骨也该炖好了,进了灶房。
沈钧看媳妇走了进来,用筷子夹起一块排骨,轻轻吹了吹杵到了她的嘴边。
“你尝尝,如果还没好,我就再炖一会。”
萧珍珍也没有扭捏,头往前倾了倾,张嘴咬了一口,小口咀嚼着。
“怎么样?”沈钧看着她问。
“已经炖好了,很好吃呢!”萧珍珍吃的愉悦,眉眼舒展、双眼弯如月牙。
沈钧闻言笑了,把剩下的喂她吃完,这才盛排骨。
“给念弟盛一碗。”萧珍珍一边拿馒头一边道。
“好!”
两人往小桌子上留了馒头、排骨,走出灶房后,萧珍珍高声道:“念弟吃饭了,馒头和排骨放在小桌子上了。”
“诶!”
念弟急忙跑了出来。等夫人、老爷进了正堂,她走进灶房,看着桌子掺了白面的馒头、排骨,端着碗,一边吃一边笑的,她觉得自己简直是进了福窝,以前过年的时候,也没有吃这么好过。
吃了晚饭天已经很晚了,萧珍珍看弟弟犯了困,催促沈钧赶快带弟弟去洗澡。
萧珍珍等两人洗了澡,拿着睡衣边往外走边道:“你哄弟弟睡觉,我去洗澡。”
“成!”
萧珍珍走进浴室,在念弟的帮助下重新加了水盘起头,进了浴桶。一刻钟后,她擦着脖颈上的水汽走进卧室,弟弟已睡着。
沈钧看媳妇仰着头扭动了一番脖颈问:“脖子不舒服?”
“嗯!”也许是这几天一直低头做衣裳,纳被子,脖颈有点酸。
沈钧搬了一凳子,放在床边拍了拍道:“来,我给你揉揉!”
萧珍珍放下毛巾,端端正正的坐在了凳子上。
沈钧往掌心里倒了一点药酒,摩擦一番发热后,这才按摩。
“力道如何?”沈钧边按边问。
“力道可以稍微轻一点。”
沈钧闻言减轻了一点力道,顺着她的脖颈一路按到肩膀,为她疏通经络。
男人按摩并没有什么手法,但因为知道穴位、经脉的,萧珍珍只觉得舒服极了,她忍不住呻吟了两声。
“就这么舒服?”沈钧笑望着她问。
萧珍珍‘嗯嗯’了两声。
一会儿后,沈钧收回了手。
“可以了,再按就该疼了。”
萧珍珍站了起来,只觉得神清气爽的。
沈钧收起药酒,伸开双臂看着她道:“来!”
萧珍珍给了他一个拥抱道:“已经很晚了,快睡吧!”
“再抱一会。”
男人微微用力,萧珍珍人也就到了床上。
沈钧怕她冷,拿起自己的衣裳包裹住她道:“糜子已收了下来,明日常五会送到家里。”
“我省的了!”
“明晚我会和兄弟们聚一聚,如果太晚的话,我就不回来了,直接住在小院。”
“好!”
萧珍珍看他没有别的事要说了,就想去睡觉,哪知男人却并没有松开她的意思。
“明晚肯定是抱不成了,今个多抱一会,你要是困,就先睡。”
看男人不愿意放手,萧珍珍在他怀里寻了一个舒服的位子闭上了双眼。
彼时县里卤店内,摇晃了许久的桌子,终于恢复了平静,过了一会儿后,钟力抱着杜如花坐了起来。
杜如花大汗淋漓靠在男人的怀里直喘粗气,缓过来后这才道:“水!”
钟力倒了一杯水递给了她。
杜如花喝了水,感觉男人又开始蠢蠢欲动的,拍了他一下道:“我有事给你说。”
钟力抱着杜如花,让她转换了一个位子,跨坐在他的身上这才道:“说!”
杜如花以最快的速度,把刘元的事告诉了他。
钟力眼中寒光一闪,轻轻抚摸着杜如花的后背温声道;“别怕,有我呢,咱们成亲前的这段时间,我会派两个兄弟过来,守在这里,看谁敢来寻事。”
杜如花看着突然霸气起来的男人,主动靠进了他的怀里,夜还很漫长……
第二天,南州城一客栈内,楚亦、夏灵儿几人吃了早饭,离开了客栈。
他们往北城门走的这一路,遇到了好几拨人。
夏灵儿望着从他们身边走过去的一众人低声道:“看样子,他们好像是大户人家的仆人,难道是去施粥的?”
“不光是施粥,我看他们还带了许多旧衣、棉被之类的。”楚亦轻声道。
“在这种环境、局势下,愿意出手救济灾民都是一些真正的大善人。”
两人一边说一边走,来到北城门,夏灵儿伸长脖子往城门口看了一眼。
“人还挺多的。”
楚亦观察了一会发现进城的多,出城的少,出城不需要检查,进城检查的很严格。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他扭头看着沈平五人道:“你们在这里等着,我们去去就回。”
沈平五人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夏灵儿牵着许妙的手,跟着楚亦走出城门,望着远处那一排排的帐篷、草棚有些惊讶道:“之前不是说只有二百多人吗?”
“看样子这段时间又来了不少人。”
因已是辰时,那些仆人正在施粥,难民并未哄抢,一个接着一个的排成两排,挨个上前领粥。
楚亦悄悄走到锅前,粥虽是野菜粥,却很粘稠,偶尔还能看到一些肉沫,除了粥每人还可领一个窝头。
楚亦看了一会发现来领粥的大都是一些老弱小孩,青壮男人、妇人呢?他带着这个疑惑,走向了草棚。
各个草棚都很整洁,里面几乎没人,那些吃了饭的人并没有闲着,楚亦发现爷爷带着孙子、奶奶带着孙女,成群结队的进了山,他们的身后还跟着几个身穿甲胄的士兵,看样子是专门保护他们的。
楚亦一路前行,时不时的会看到一两个提着药箱的大夫,穿梭在一个又一个的草棚。
楚亦从前走到后,路过一个草棚时双眼闪了闪,他的人终于来了。
夏灵儿牵着许妙向一大夫打听到了一些消息后,走到楚亦身边压低声音道:“这段时间一共来了六百多难民,有家底,身世又清白的都已进了城,所以这边还剩四百多人。
每日留守在这里的都是一些老人、小孩,青壮男人、妇人一大清早的就进了城,我听几个大夫说,他们大都找到了活计,没有找到活计的则有官府的人统一安排,修路、开垦土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