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绽
董晴看着突然阴沉下来的天色,知道,真的如董铭生之前说的那样要下雨了,一场春雨一场暖,迎面吹来的风隐隐夹带的一丝潮湿的热气。
这是老天给那些还不知道即将要变天的人的提示,只要稍加留心,人们就能知道再过不久就要下雨了。
果然,还没等董晴回答恒安子的话,豆大的雨滴突然倾盆而下,没提前做准备的人瞬间就成了落汤鸡。
董铭生刚刚买的那三套蓑衣正好派上了用场,三个人一人一件,走在路上,照比其他匆匆跑回家的狼狈身影,要显得从容得多。
“董姑娘,你就快说吧,可要急死贫道了。”恒安子高声问道,可声音大部分被雨声所掩盖,不过却也能让董晴听清。
“恒安道长,你为什么要纠结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好处吗?”董晴并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
“当然是为了石安镇上的百姓啊。”恒安子说的理所当然。
董晴在雨中看着恒安子,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内心中好像有什么地方慢慢开始松动,她自穿越以来,虽然对现在的家人已有了认同感,在这个世界也有了归属感,但始终还是挺冷漠的,除了李媛儿,她看到别人需要帮助,要不是有所求,从来都不会去深问,生怕给自己惹麻烦。
可现在看到这个恒安子,让董晴觉得很是触动,一个看起来没什么本事还挺穷的道士,居然会为了一个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人做到如此,还如此执着,也许自己也可以成为他这样的人,不光是为了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也可以做一些帮助别人的事情,这样的人生也许会过得有意义些,在结束一生的时候才不会觉得虚度人生。
董晴觉得心情豁然开朗,即使乌云密布大雨瓢泼,也不觉得沉闷阴郁,笑着和恒安子说出了她的猜测。
原来刚刚董晴在看热闹之余也认真打量过那个叫李三的年轻男子,他穿着虽然邋遢,但在腰间却系了一个红色的同心结,这是齐国男女在大婚时双方才需要佩戴的东西,如果真的是像人们说的那样,李三新娶的媳妇不是失踪而是和别人私奔的,那李三又怎么会佩戴大婚时才会带的同心结?
那么只有一种解释,就是李三很爱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并不是和别人私奔的,而是真的失踪了,之前恒安子说的那些话已经打动了李三,可因周围的人多,他不方便说,才缄口不言的,后来恒安子又不合时宜的提出一个外地男子和他妻子走得很近,才惹得李三发怒打人的。
“果然,李公子妻子失踪的事一定有蹊跷,只是歹人心思细腻,做的隐秘,又借用了鬼神之说掩人耳目,当真是个缜密之人。”恒安子听后不由愤愤说道,看那架势是一定要抓出那背后的歹人。
“缜密吗?也未必。”董晴淡淡的说道。
恒安子显得有些激动,“董姑娘当真是知道些什么?”
那些失踪的女子都是晚间在镇上突然消失的,而且这么些年一共也才失踪不到十个人,对于人口众多的石安镇来说,并不算什么。只是最近半夜听到女人哭声的人越来越多,李三的妻子又赶在这个时候突然失踪,这个闹鬼的传闻才愈演愈烈的,弄得人心惶惶,年轻女子人人自危。
镇上闹鬼的事可谓是现如今茶余饭后人们最喜欢讨论的了,董晴穿越都赶上了,自然对于鬼神之说也是敬畏的,听到后也多嘴问了几句,听着听着感觉没什么重点,也就没太当回事了,反正她又不住在镇上,就算是女鬼抓人,也轮不到她。
可今天遇到恒安子和李三,让董晴知道,女子失踪的事也许并不简单,又仔细回想了一遍她听到的那些,自称听到女鬼半夜哭泣之人的话,发现了一个共通点,那就是所有听到哭声的人都只是在正阳街的街尾与长春街的附近,那就说明一点,所谓的“女鬼”的活动范围仅限在那附近,有了范围再找出线索也就不费劲了。
恒安子听后觉得十分有道理,“我现在就回去找找看,看那附近有没有什么线索,定要把那个装神弄鬼的歹人绳之以法!”说着就要往石安镇的方向走去,却被董晴给叫住。
“恒安道长且慢,今日就算了吧,这雨下得大,就算有女鬼在哭,也被这雨声给掩盖了,还是等明晚雨停的吧,明日午时过后,我们在那李公子卖鞋的摊子前碰面,一起再去问问关于他妻子失踪的细节,您看如何?很多事情急不得,想要找出线索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恒安子虽然想尽快抓人,早日还石安镇百姓一个太平,却也不得不承认董晴说的有道理,而且他这人本就有些直,不懂得变通,如果董晴能和他一起去找李三,那就再好不过了。
“真不知道怎么感谢董姑娘了,那就麻烦你明日随贫道我跑一趟了。”
“恒安道长说的是哪里的话,能帮着找出这背后的歹人,我之后在石安镇上住的也安心些,我这也算是在帮自己,不像道长您,纯是无私利民,当真让人佩服。”
董晴说的认真,可恒安子却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除了师傅,还从没有哪个人如此夸过他,果然,只要一心为民向善,总有一天会被人理解认可的。
与恒安子约定好,董晴和董铭生就回了村子,在村口刚好看到拿着蓑衣往外走的刘氏。
“铭生哥,晴晴,你们可算是回来了,这鬼下雨就下雨,还以为你们会被雨淋呢。”刘氏见到董晴和董铭生穿着蓑衣放心不少,把手上的蓑衣放在板车上,一起往家走。
“还是铭生哥你想得周到,买了这么多稻草,嫂子和我还在愁明天怎么出摊呢,看这样子,明天这雨也停不下来。”
“那是,二叔只是看了看天色就知道要下雨了,马上就带着我去买蓑衣和稻草了,所以我们明天照常出摊。”董晴说得轻松,可心中还是有些担心,突然间换位置买卤菜,又赶上物价上涨,也不知道明天的生意会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