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议价
不知道为什么,陈枉然听到董晴的话,心脏“咚咚咚”的剧烈跳动了起来,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在董晴的眼中,陈枉然的样子就是不情愿,瘪了瘪嘴说道:“你不乐意就算了,一会儿我自己去。”
“…一会儿我陪你去,不过你记住你刚刚说的话,我要是遇到危险,你一定要去救我。”
不知道是不是董晴的错觉,她好像看到了陈枉然的眼中充满了光,下意识的点了点头,“你放心,我一向说话算话,再怎么说我们都是朋友。”
说完,董晴变得沉默,是啊,他们只是朋友,还是那种不对等的朋友,因为在陈枉然的心中,自己只是他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手下,是为他卖命的存在……
陈枉然自是看出来了,董晴还在为之前他说的那句话耿耿于怀,如今他的直觉告诉他,当初救他的人一定是董晴,只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董晴并不记得,而他也搞错了对象,想要收回之前对董晴说的话,也已经来不及了,也不知道要怎么去道歉或者是哄人,便也只能选择沉默。
于是这顿午饭是在两人的沉默中,花了将近一个时辰才做好的。
看着桌上被摆放满满登登的八菜一汤,不光是魏远和恒安子感到吃惊,就连董家人都不由奇怪今天这是怎么了,午饭怎么会这样丰盛,因为董家自卖卤菜开始,一向都是早饭和午饭简单吃一口,晚饭再好好吃的,可今天的午饭竟然比晚饭还要丰盛。
董晴看着周围人略带惊讶的表情,笑着说道:“今天我们家人多,欢迎魏叔叔和魏婶子的到来,也庆祝赶走了闹事和打秋风的人,我们多吃点。”
一听还和自己有关,魏远微低着头,连连摆手,“不用、不用欢迎我们,随便给口吃的就行, 这…这饭菜太…”说着,魏远看了一眼桌上的饭菜,还不自觉的咽了咽口水,实在是这饭菜太香了,都是他没吃过的,而他想说的是这饭菜太好,他不配吃。
董晴自然是看出了魏远的想法和不自在,“魏叔叔,就算你不吃,也要给魏婶婶吃吧,随便吃一口怎么能养好身体?你以后的脸皮可要变厚点,凡事要多为魏婶子考虑考虑,别人给的你就要,不要白不要么,而且别人没要求的,你也不要随便做主答应或是给些什么。”
魏远知道,董晴最后说的是他净身出户的事情,对于这件事,他确实冲动了,可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能以后注意别再做这样的傻事了。
“那我夹点菜出去吃吧,等我喂完小翠,就继续挖地窖。”
之前张小翠醒来不久,就由于太累睡着了,见妻子睡下,魏远就开始跟着恒安子一起挖地窖了,虽然他因为妻子流产的事情两天没怎么休息,但挖起地窖却是十分卖力,这让恒安子非常满意。
听了魏远的话,恒安子也催促快些吃饭,“饭菜丰盛还不好么,反正吃进肚子里也不吃亏,快些吃完我也要继续去挖地窖了。”
董晴拗不过魏远,对方硬是要端着饭碗离开,不上桌吃,于是只能用大碗给他多装些菜和饭,又给张小翠盛了一大碗的鸡汤。
对于如此热情的董家人,魏远再一次湿润了眼眶,不过却没有说谢谢,感谢的话他已经说太多了,而且董家人对他的恩情已经不能单单用感谢的话语来表达了,只能日后找机会慢慢偿还。
饭桌上,大家吃的都很尽兴,在美食面前,可以让人暂时忘记一切烦恼。
恒安子吃的很快,吃饱了就匆匆去干活了,董铭生吃的也差不多了,也准备去帮忙,却被董晴给叫住了。
“对了,二叔,昨天你们去聚轩阁怎么样?”董晴才想起来,回来一早上了,还不知道昨天和郑家商谈的结果如何,也不知道郑家有没有买走卤料方子。
董铭生哈哈一笑,点了点头,也没在意在场的陈枉然,直接说道:“卖出去了,比你给的底价还多了五百两呢。”
对于郑家而言,一千两亦或是两千两都是九牛一毛,但商人就是喜欢讨价还价,不希望被占去太多的便宜。
一开始董铭生提出两千两的报价时,郑管家是不同意的,因为光是一个配方就如此之贵,再加上香料的钱,这卤料的成本就有些太高了。
在决定卖卤料方子给郑家之后,董晴就将卤料中所有的配料告诉了董铭生,董铭生虽然不认识药材,但却知道这些药材和香料之间的价钱差距,难怪自家的卤料明明味道很好,却能卖得这样便宜了,也难怪没怎么见过董晴或是容蓉去买香料。
其实当初梁波过来说让自家去“全味斋”买调料给打折扣的意图,他现在也明白了过来,也是想要间接搞清楚自家卤料的配方。
因为第一次去“全味斋”买东西的时候,只买了些酱油、冰糖和盐巴,那的老板可是问了自己好几遍需不需要其他的香料,被自己拒绝之后,显得很失望。
饶是自己再笨,也想明白了这其中的关键。
果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方平白无故的给予你一些好处,只不过想要从中掘取更多的利益罢了,当然,也有那种不求回报的,不过少之又少。
所以当时董铭生一听郑管家嫌贵的理由,连忙表示,这卤料之中,香料只占了一小部分,大部分的都是些便宜的药材,一包的成本只有几十文钱。
此话一出让郑管家和郑贤不由得都睁大了眼睛,一脸的不可思议,还从没听过药材能当香料的呢。
当时郑贤也意识到了,他之前花五两银子买的一包卤料,真的是让董晴赚了一大笔,不过想清楚了之后,也只是微微摇头笑了笑,如果换做他是董晴,也会将不怎么值钱的卤料卖到高价,也许还会因人而异,万一遇到哪个人傻钱多的,卖到十两银子一包,也未尝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