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笔记
古今同跳下来往里探手一摸,只掏出来一个小木盒,有些大失所望,只能说聊胜于无吧!这是装酒的一种包装盒,上面有个拉盖,拽开以后露出一条红绳系着的绸卷。
古今同用铁瓦搭了一个简易的“炉子”,将小木盒砸成木絮状后,掏出打火机,随着一股青烟袅袅升起,好歹算是有了热源。古今同赶紧将鞋子脱下,横搭在“炉子”上面,然后背靠火堆坐了下来,后心顿时泛起一股暖意。
绸卷引起了他的好奇心,拆开后里面裹着一个真皮封面的笔记本,是用一种不知名的丝线缝制的;大约一指厚的纸张已经发黄,质地却非常坚韧,只是看上去好像因为日久天长而黏成了一体。好在还能顺利地翻开封面,入目第一篇,字迹是一种老式墨水所书写:
今天中午于拔仙台,突遇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被飓风卷至山神庙,随后饥寒交迫、困顿不堪……看到这,古今同肚子突然“咕咕”响了几声,咽了一下口水,接着继续往下看……所幸于铁庙内寻到了引火之物,得赖于星星之火苟全性命,虽未冻死,却因一时疏忽差点烧焦了鞋子……
“哇唔……”古今同情不自禁地惊呼起来;“不对”随即面色一变,一股烧胶皮的气味传进了鼻子里,赶紧回身一把将鞋子抓了起来。“完了,这鞋算是废了”,叹口气一看,好在只是一根鞋带被烧糊了一小截,鞋底也只是熏黄了些。
“这笔记真够邪门的,咋就和我今天发生的事情这么吻合呢?”
古今同心里发出许多个问号,从科学的角度推敲了一下;鳌太线的暴风雪时有发生,这是必然现象,而谁能遇上就是偶然的了;留下这本笔记的人,肯定遭遇过和今天如出一辙的经历,所以这一切都只是巧合罢了。
猛然间想到笔记本已经年久发黄,最少也得时隔几十年了。那么远的年代,那个人来此是要做什么呢?他的好奇心不觉又浮了起来。
接着烧鞋子那段往下再看,古今同再一次不淡定了,这简直就是一本“山神庙脱困指南”嘛!
……虽然鞋子没有被烤坏,但是庙外几近齐腰深的雪,似乎成了最大的阻碍。其实,只要以庙门为中线,沿着山脊直行,那雪也就一指厚罢了。需要注意的是左右两边,一脚迈错也就万劫不复了。这样,走出去二、三里路,情况开始好转,顺着岔路的右边继续前行,是去往万仙阵的方向。进了万仙阵以后,从正西位置的生门出去,很快就能到家了……
一口气读到这,古今同开始按耐不住了。如果彼此的遭遇完全是场景重现,按笔记记载的路线走一番就能脱困。先不研究那个人的以后了,先研究自己的现在吧!
古今同没有再往下翻看,把笔记本贴身揣好以后,迈出了庙门。出于稳妥起见,两只手各拎了一片铁瓦,照准庙门正对着的方向,先抛出去一片。走过去一看,果然铁瓦浅浅地趴在雪地上,只有一指的深度。再以这块铁瓦的做定位,抛出另一片铁瓦,循环往复地走出去很远,两侧几米外开始出现了深谷。为了彻底验证笔记的准确度,他又用铁瓦往中心线两边插了几下,果然离开脚边不到一尺就是虚盖着的雪,看着挺宽的山路,其实踏空半步就会滑下深渊。
古今同又走了一段路,山脊开始陆陆续续出现黑色,说明覆雪已经越来越薄了;直到完全走出雪区,稀疏的植被尽在眼底,这才放下心来开始奔跑。到了岔路口,他连想都没想,直接就上了右侧的道路。
所谓的万仙阵,就是一大片密密麻麻的人形石,像是成千上万的人在那里聚集着。它形成的年代无人知晓,更无人进行过实地考察;因为一旦靠近,那种寒彻骨髓的阴森气场,会令人立即止步。据说凡是踏进去的人,再也没见出来过,这也是万仙阵至今成谜的主要因素。
古今同跑得浑身火热,直到一下子“凉爽”起来,这才意识到,已经一头扎进了万仙阵里。由于视野受阻,他爬到一个“石人”头上,凭借过人的核心力量,颤巍巍直起腰来,打算寻找一下线索。还没等看清,一大团迷雾突然涌了起来,古今同霎时一阵眩晕,立足不稳摔了下去。
也不知“睡”了多久,半梦半醒之间,嘈杂声不绝于耳。有吵架撕打的声音,洗衣做饭的声音,还有一家人闲聊的声音,甚至还有吹拉弹唱、贩卖吆喝的各种声音。
猛然睁开眼睛,喧嚣声嘎然而止,一轮满月冷冷地悬在夜空,雾气已然散尽,石人们发出森寒的微光。古今同又冷又饿,还摔出了内伤,体能透支相当的严重。好在能根据月亮判断出方位,于是咬紧了牙关,按着笔记里面说的,一点点往西边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