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三国:御龙归字谣 > 第一百二十四章:锦衣夜行

第一百二十四章:锦衣夜行

闻得众人高声万岁已然不悦,虽得曹操解释,但曹操情急之下,马头跃过了自己的马头,这在汉献帝的敏感内心中是不可容忍的。汉献帝心中阴沉不定,面上却笑着点了点头道:

“曹爱卿忠心为汉,朕实为感动。”

他二人离众臣相距颇远,二人间的对话,别人哪听得到?

实际上,众臣远远望去,均多有误解,只道是曹操正接受众将欢呼,此正是董昭高明所在。果然,众臣之中自有忠肝义胆之士,关云长一身忠肝义胆,见皇帝受辱岂肯坐视,倒竖卧蚕眉,环睁丹凤眼,手提青龙偃月刀,跨马踏前,便欲诛杀曹操。

此时,关云长离曹操不远,以他之能要杀曹操易如反掌,但此时献帝与曹操身后皆是曹操近臣,欲脱身而退却也难了。

正此危时,刘备侧头正看到关羽催马上前欲斩曹操,心中一急,忙凝住心神,青龙偃月刀自生感应,关羽方才看向刘备,但见刘备摆了摆手,关羽视之,不敢造次。

刘备虽在二人身后不远,但他自知君臣有别,不敢踏前,因此也未听到曹操所言。刘备何等样人,早已看破汉献帝心中有怨,正自隐忍,怕其年轻气盛,忙跨马上前献媚道:

“丞相神技,世所罕见。”

曹操闻言,回头看向刘备正色道:

“此天子洪福尔!”

说罢,不理刘备,与众将射猎去了。当日围场已罢,献帝大宴群臣,宴毕,众将散去,关羽对刘备道:

“大哥,曹贼欺君罔上,我欲杀其为民除害,兄长为何阻我?”

刘备沉声道:

“贤弟,曹操与陛下只离一只马头,且曹操周身尽是其心腹,我等投鼠忌器,恐伤了陛下万金之躯。况此时诸侯纷争,群雄并起,个个狼子野心,若此时曹操一死,天下必乱,贤弟切勿猛浪,要顾大局啊。”

关羽闻言,叹道:

“今日不除曹贼,他日定成祸患!”

刘备点头道:

“贤弟,此事不宜操之过急,须徐图之。”

当即三兄弟有了除曹之心,却不想,更有人深恨曹操。

献帝回宫后,思及今日发生之事,不由踱到窗前独思。此时,这个少年的脸上满是刚毅,自其即位以来,先遭董卓之殃,后经李催,郭汜之乱,今得曹操迎贺许都,原以为其是社稷之臣,却不承想又是个把执朝政的权臣。

想及此处,他的脸上寒霜四起,在淡淡的月光下,他的样子格外恐怖,似乎从来没有人见过这位少年会有如此可怕的一面。汉献帝毕竟是真龙天子,有着真龙天子的高贵,岂容权臣如此欺辱?

献帝的脑海中浮现出刘备的身影,今日见这位皇叔箭射白兔,果有手段,当是社稷之臣。而且此人毕竟是刘家人,只可惜官微言轻,没有兵权,尚不能成事。

献帝自思,满朝文武皆是曹操宗族,若非皇亲国戚,谁人可托?献帝忽心念一动,想起董承,此人屡赴国难,且为国舅,官拜车骑将军,颇有实权。

月光下,献帝的脸上不由一变,想及自己左右均是曹操心腹,倘若事泄为祸不浅。思及此处,不由叹息。

“陛下,何故叹息?”

献帝闻言忙回头视之,回头间,早已满面含笑,细看之下竟是伏皇后。

伏皇后忙上前一步,走至献帝近前低声道:

“陛下不用瞒臣妾了,臣妾早闻许田围猎之事,曹……”

献帝闻言朝伏皇后摇了摇头,伏皇后不再言语,默默站在献帝身侧。

汉献帝一把揽过伏皇后,再抬眼间早已泪流满面:“想不到我汉室江山四百年,到了我这一代,竟如此凋零倍受欺凌,本以为曹操是忠贤之人,今日未尝,无礼已极,其心天下共知,久必有谋,可怜我夫妇不知死于何时。”

伏皇后闻言也知献帝悲痛已极,不由悲从中来,道:

“满朝公卿,竟无一人能救国难吗?”

献帝摇头怒道:

“满朝皆是曹操爪牙,又有何人肯替我分忧?”

此刻见献帝泪如雨下,当即也气的垂泪,心中暗思对策。

“陛下,我想起一人来。”

汉献帝闻言,忙问:

“此人是谁?”

伏皇后笑道:“董太师董承。”

汉献帝闻言,点头称是,献帝也正想到此人,当即下定决心道:

“皇后说的不错,我也正想到此人,正可使此人调动人马。”

伏皇后看了看四周道:

“陛下口诏,恐董太师无力调动人马,使不上劲力,还是须得有诏。”

献帝闻言自有礼点头道:

“我这就起草诏书。”

喜鹊仙子虽是有些鲁莽却不糊涂,忙道:

“不可,曹贼手下耳目众多,诏书董太师实难带出皇宫。”

献帝听了急道:

“这却如何是好,只恨大汉天下将倾,我等竟无力……”

说至此处,泪若雨下。

伏皇后忙抱住献帝道:

“陛下莫急,容我想想。”

当夜二人苦思良策,次日,献帝诏见董承入宫,献帝抚董承手道:

“朕夜来与皇后说及霸河之苦,想及国舅大功,故特宣国舅入宫慰劳。”

董承忙叩头谢恩,与献帝寒暄片刻,献帝又引董承来了太庙,引上功臣阁观画。献帝焚香已毕,便与这董承观看画像,此地乃太庙,受神灵护佑,连灵识都进不得分毫,自是伏皇后令献帝选此地,只是这一层,献帝却是不知了。

献帝见中央高祖遗容高悬,观赏良久道:

“吾高祖其身何地?如何创业的?爱卿可曾记得?”

说话间,目不斜视,直盯着高祖画像,董承闻言,不知献帝为何发问,有些摸不到头脑,只得陪笑道:

“陛下说笑了,圣祖之事,怎能不知?高祖皇帝起自泗水亭长,提三尺剑,斩蛇起义,纵横四海,三载亡秦,五年灭楚:遂有天下,立万世之基业。”

献帝闻言,点了点头,悲从中来,戚戚然道:

“祖宗何等英雄,奈何子孙却是如此懦弱,当真愧对先祖啊。”

董承闻言,心中亦起悲意,隐隐间已猜得分毫,但献帝未讲明,他也便装糊涂,只看献帝作何盘算。

献帝看了高祖片刻,将目光一移又见左右辅佐之相道:

“此二人莫非贤臣张良、萧何?”

董承见此二人,心中羡慕道:

“正是此二贤臣,高祖开基创业,仗此二人之功。”

献帝闻言转过身来,直面董承,凝重道:

“卿亦当如此二人立于联侧。”

董承闻言忙欲跪伏谢恩,献帝拿眼瞟了瞟门外面的奴卑,轻轻摇头道:

“君臣之礼暂免了吧。”

董承自是明白,忙正了正身形压低声音道:

“臣无寸功,实愧不敢当。”

献帝道:“卿西都救驾之功,未曾忘怀,无以为赠,赐你此袍带,卿穿此袍,系此带,就在联左右。”董承忙伏首谢恩,献帝解下袍带相赠,递于董承拍了拍袍带叮嘱道:

“卿可仔细观看,勿负联望!”

董承当即会意,忙穿起玉袍系起玉带,辞了献帝,唯恐有变,急朝宫外走去。

董承方要出宫,看看便出了宫门,也是董承命苦,却不料曹操正要入宫拜见献帝,刚入宫门,便有左右告知曹操献帝正在太庙。曹操心中生疑,便道:

“谁人陪侍左右?”

众人答道:

“董国舅正侍奉左右。”

曹操何等样人,这董承身为车骑将军手中亦有兵马,献帝此时召见,定有内情,若董承有变,时局将对曹操大为不利,彼时外有袁氏兄弟虎视眈眈,刘表、张绣榻边酣睡,内若有变……想及此处,曹操忙朝太庙走去。正撞上欲出宫门的董承,董承此时躲之不及,只得立于路侧施礼。

曹操见董承手捧玉带身披锦衣笑道:

“国舅怎么也在宫中?”

董承正色道:

“适蒙天子宣诏,赐臣以玉带。”

曹操哦了一声笑道:

“陛下因何事赐国舅锦衣玉带?”

董承道:

“陛下近日思及臣旧日西都救驾之功,故而赐臣。”

曹操点了点头似漫不经心道:

“拿来我看看。”

董承心中知道献帝必是有密事藏于玉带之中,曹操生性狡诈且有大法力,必能看破其中,迟疑之下竟不敢解。

曹操见此情景,一把夺过玉带,当即用手捏了捏,一时间却探不得分毫,又看向董承道:

“再借国舅锦衣一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